《父老乡亲的骄傲——河北遵化国各庄名人录》,(第二辑)

山野村人

<p class="ql-block">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协主席.首都三所高校客座文学教授.韩布晖老师欣然发表评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 《国各庄名人录》点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卫兄把这个《父老乡亲的骄傲--遵化国各庄名人录》发给我,向我征求意见,要求我写几句留言。</p><p class="ql-block"> 遵照嘱托,我赏读了几遍,这二十一位名人的事迹,每读一遍都使我眼含热泪,心潮澎湃。这些英模浩气凌云,感人至深,必将名垂史册。他们不仅是国各庄人民的骄傲,也是遵化市、河北省乃至全国人民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我与身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的李红卫兄相识相知已久,他的著述颇丰,在京津冀很有影响力,他也是遵化市作协的佼佼者。我深知,他一直深爱着生他养他的国各庄,也深爱着这里的父老乡亲。这次,他拿出精力,搜集整理名人小传,实在令人钦佩,这是一份有功德的事业,作为他的好友,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她的每一个村庄都是一个充满芳华的“国度”。从这篇文章里不难看出,国各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国各庄村是一个令人仰慕的村庄。文章中主要记载了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的事迹,实在值得品读,值得保存。</p><p class="ql-block"> 祝愿英雄的国各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建设好美丽的村庄,涌现更多的名人,不断续写英雄的篇章!</p><p class="ql-block">韩布晖</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5日</p> <p class="ql-block">《父老乡亲的骄傲——河北遵化国各庄名人录》</p><p class="ql-block">(第二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李红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国各庄记忆</p><p class="ql-block">在燕山南麓,古老的万里长城脚下,有一个千年古县——河北省遵化市。遵化市西南二十公里的平安城镇,北山根下有个国各庄村。国各庄是个比较大的村庄,有九百户,三千六百多人,土地4800亩。国各庄背靠大山百草顶,东接水平口湿地,西连夹山寺,南接大沙河。村南有座小南山,南山的西边是西小山,两山极为相似,二山之间的西河沿有个山丘(俗称:胡坨子),状如馒头,正好形成二龙抱蛋之势。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山下良田沃土,山上水果飘香,村子就在大山和小山之间。在村口的正南,还有一个天然的影壁——松坨子。</p><p class="ql-block">据《遵化地名大观》记载:国各庄于我国唐代建村,原名"虢各庄",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驻驾平安城,曾有一名虢姓女子在御前陪驾,由此改称"国舅庄"。解放后定名为"国各庄"至今。</p><p class="ql-block">话说国各庄是个千年古村,这话一点不假。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村子东头的大街还是青石板路,村子里有很多小瓦房、四合院,青石高门楼,还有大戏台、大庙、药王庙、龙王庙。大庙里有个洋瓦房,是前清的天主教堂。大庙院里还有一棵几百年的大槐树,枝繁叶茂。建国时大庙改成了学校,大庙东边有个五道庙,孩子们走到那里都很害怕。五道庙东边有两棵千年古槐,要几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但那两棵古槐已经干枯了……</p> <p class="ql-block">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国各庄是个革命老区,有党的组织活动比较早。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8年,党派李运昌、包森由延安来到冀东发动群众,组织了京东22县,十多万人参加的抗日大暴动。国各庄人民深深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很多有志青年投入到革命的抗日洪流之中。代秉志、计明达、文玉、户银、王云龙、刘庆等人,先后参加了我党的革命武装。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颜如、张殿清、王林、王臣、齐宽、戴云波、王玉山、高富友等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国各庄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被誉为"小盘山",一说为"二盘山"。包森领导的冀东军区十三团和兰小川领导的遵化县大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p><p class="ql-block">李颜如是国各庄第一批入党的老党员,也是村里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李颜如的领导下,村子里成立了武装民兵班、妇救会、儿童团,在南山设置了"消息树",配合八路军,掩护群众,保卫家乡。在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国各庄有上百人参加了八路军和人民解放军。在1947年5月的一次征兵中,国各庄就有19人参军。他们是:李树乔、李树华、戴德龙、王宝明、王月、王宝成、李树仁、戴连正、陈树山、李玉林、陈维正、高尚贤、陈广文、陈广田、王岐、梁翠荣、王子奎、孙友等。</p><p class="ql-block">国各庄人民为消灭日本侵略,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如:孟喜廷、孟宪周、王岐等均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三.国各庄优秀儿女简介</p><p class="ql-block">解放后的国各庄人,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中,他们不负亲人重托,不忘故乡厚土,在祖国的各行各业都表现得很优秀。在人民军队中,团职以上干部有十余人,有的还担任了县委书记、副省长、副部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还出现了大学教授和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作家和外交官。他们是国各庄人民的骄傲,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在《父老乡亲的骄傲——河北遵化国各庄名人录》(第二辑)中,我们收录名人十一位,这十一位是:</p><p class="ql-block">11.李玉林</p><p class="ql-block">12.戴云兰</p><p class="ql-block">13.梁福成</p><p class="ql-block">14.计小为</p><p class="ql-block">15.梁智刚</p><p class="ql-block">16.计红军</p><p class="ql-block">17.高存平</p><p class="ql-block">18.梁智敏</p><p class="ql-block">19.计明明</p><p class="ql-block">20.田水承</p><p class="ql-block">21.李红霞</p><p class="ql-block">本文将分别介绍他们的简历和事迹,欢迎大家阅读、宣传、留评、转发、收藏。</p> <p class="ql-block">【十一】李玉林</p><p class="ql-block">李玉林,男,汉族,1930年8月13日生,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李秀春,母亲王月茹(玉田县亮甲店人)。李玉林兄弟三个,他行大,还有两个弟弟李博林和李长林。1947年家乡解放后,母亲亲自送长子去参军,当时玉林只有16岁,个子很小,人没有枪高。部队首长看他年龄小,分配他去军部当卫生员,当时冀东的兵属于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注:打锦州的时候,玉林看到了同村的戴秉志,戴秉志骑大马,挎盒子枪,那时已是解放军137师的一名团长,大军南下后,戴秉志转业到广西,文革前任广西省副省长。)李玉林1947年5月参军,1949年5月入党,他一直在军司令部,军后勤部,军卫生部工作。他参加了锦州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大军过江,解放海南岛。过江时由于不会游泳,差一点淹死。在部队他多次立功受奖,共获得七块奖章。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人民海军南海舰队,由四野46军抽调100名医务干部。由于他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文化,学习医术,当时李玉林已是46军卫生部主治医师,内、外科手术都能独当一面,职称是正连职主任医师。李玉林奉命调到南海舰队卫生部,当上了人民海军。1952年又调到东莞市虎门海军医院(现海军423医院)任内科主任兼主治医师。1954年初回家探亲,与本村姑娘孟春兰结婚,孟春兰是母亲(王月茹)亲自为儿子选定的儿媳妇儿。(孟春兰出生于一个双烈士的革命家庭,其父孟喜廷,哥哥孟宪周先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李玉林1958年转业到河北沧州,先后在中捷农场,滕庄子农场,羊三木农场医院任院长。1962年调到盐山农场医院任院长。在农场工作期间,他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二十年如一日,不管是白天黑夜,为病人出诊,都是随叫随到,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在农场里,无论是职工还是干部,没有人不称赞他的。人们待他如亲人,大人小孩都亲切地叫他"李医生"。</p><p class="ql-block">1976年8月,唐山大地震。已是46岁的李院长,带着女儿李东平(县医院护士)积极请战,要求支援唐山,参加河北省赴唐山抗震救灾医疗队。父女二人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两年没有回家。</p><p class="ql-block">1980年李玉林调任海兴县卫生防疫站任站长,后任海兴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他1986年离休,工资享受县团级待遇。离休后又被老干部局反聘为局长助理员至2005年。</p><p class="ql-block">李玉林现居沧州,今年93岁,是国各庄解放战争参加革命仍然健在的唯一离休干部。他每天上下午在小区公园散步各一小时,其余时间在家看看报纸和电视新闻。他耳不聋,眼不花,记忆力强,声音响亮,生活很有规律。</p> <p class="ql-block">【十二】戴云兰</p><p class="ql-block">戴云兰,女,汉族,1941年5月26日生于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父亲戴秀然。</p><p class="ql-block">戴云兰1950年在本村上小学,1954年在东贾庄读高小并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考入平安城中学读初中,在学校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和班上的生活委员。1959年考上了本校高中,被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并被选为校学生会文艺委员。高中毕业后,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向董嘉耕、邢燕子学习,决心回乡办教育。1964年8月12日,村里管教育的老贫农张殿清,找她研究创办国各庄农业中学的事情。当年秋天,借用小学的一间教室,开办了初中班,最初只有22名学生,从镇上平中借来课本开了学,这是国各庄农中的前身。戴云兰老师是国各庄中学的第一任教师兼中学负责人。由于学校符合毛主席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学校勤俭办学,师生边劳动边学习的精神,引起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引来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大等高等院校师生前来听课、实习、授课。中央教育研究所所长康瑛来校考察、调研。省、地、县教育口领导频临检查指导,地、县、区许多兄弟学校领导和老师来参观、学习、交流。至此,遵化县国各庄农业中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村办学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1966年11月,戴云兰老师参加了遵化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国蕃也在其中。当时,建明公社幼儿教师庞玉兰,党峪公社小学教师杨素兰和国各庄农业中学的戴云兰,被称为遵化县教育口的"三兰",县广播站经常播诵"三兰"的事迹。</p><p class="ql-block">1978年戴云兰随丈夫张润臣调到甘肃省兰州市,继续从事教育工作。戴云兰老师1996年5月退休,现居兰州。</p><p class="ql-block">戴云兰老师文笔很好,喜欢文艺和旅游,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也去了港澳台,韩国和日本,一家人和睦甜蜜,晚年著有长篇诗集《桑榆情》。</p> <p class="ql-block">【十三】梁福成</p><p class="ql-block">梁福成,男,汉族,1954年9月22日出生(父亲梁玉荣,母亲齐连霞),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1971年12月在本村高中毕业后至1974年12月,在国各庄村参加生产劳动,先后任大队农业技术员,通讯报道组组长,民兵连副指导员,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1973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74年12月参军入伍,历任北京军区炮兵第34师411团战士,副班长,班长,炮兵第409团指挥连无线排长,团轮训队教员,炮兵连副指导员,高炮第67师619团6连指导员,高炮第4旅15连指导员,政治部组织科干事,一营教导员,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陆军第24集团军政治部群联秘书处副处长,《政工信息》主编,集团军柏各庄农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陆军上校军衔。期间曾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习深造,任区队长。1986年被评为北京军区优秀政治教员,1993年被评为集团军优秀政治机关干部,多次受到各级嘉奖,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在担任高炮连指导员和党支部书记期间,所在连队被评为北京军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优秀党支部,受到军区表彰,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在担任政治部组织科长期间,带领全科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抓党建,抓典型,立标准,树标杆,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军区政治部、军区司令部直工部多次转发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全科荣立集体三等功。在集团军机关工作期间,多次参加集团军组织的军事演习,组织和指导所属部队做好军事演习和对抗演练中的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及军地协调工作,保证了演习任务的圆满完成。特别是在94年的“双色行动”战役演习和96年的光缆施工中,参加部队多,地域广,涉及到(京、津、承、唐、秦等多个地区),军地协调和群众工作难度大,标准高,为了保证战役演习和光缆施工的顺利进行,他带领处里有关人员深入各部队了解情况,主动和地方政府领导协商,圆满的解决了道路疏通,占地赔偿,部队住宿等问题,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在担任集团军农场政委期间,单位被评为“全军先进农场”受到军委总部表彰,总后勤部长赵南起上将、王克上将等首长都曾视察农场,看望部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1999年转业到秦皇岛市发电有限公司工作至退休,现居秦皇岛市。</p> <p class="ql-block">【十四】计小为</p><p class="ql-block">计小为(又名:戴玉),女,汉族。1946年9月13日出生,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计明达,母亲文玉,计小为是计明达和文玉的长女。</p><p class="ql-block">计小为,大学文化,著名女作家,诗人,是著名教育家周世钊的学生。现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北京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编辑部主任。曾任首都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型系列文艺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丛书编审办副总编。</p><p class="ql-block">计小为七十年代开始,在《北京少年》杂志首次发表《打道丁》(儿歌),后陆续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妇女报》、《法制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月亮颂》、《西哈努克亲王》、《毛泽东和他的厨师》、《毛泽东——新中国之父》、《忆母亲》、《亦文亦商计红绪》等大量诗文作品,并在《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数篇研究论文。被评为"全国诗人五百家"之一,2005年出版专著《兵法故事》一书。</p> <p class="ql-block">【十五】梁智刚</p><p class="ql-block">梁智刚,男,汉族,1975年12月31日出生,原籍河北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梁政,母亲魏秀兰。</p><p class="ql-block">梁智刚1982年至1990年3月先后在山西省介休市西关小学,河北省兴隆县八楞山小学,承德县第一中学读书学习。</p><p class="ql-block">梁智刚1990年3月参军入伍。1990年3月——2010年9月,先后在北京军区后勤部兴隆仓库,北京军区后勤部平泉仓库,总后勤部天津军事交通学院服役。历任战士、排长、学员、教员,副团职参谋等职。梁智刚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p><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梁智刚转业到地方,先后在天津市和平区街道,中共天津市和平区委组织部、和平区法院任科员、科长、政治处主任。现任中共和平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部长。年轻有为,前途无量!</p> <p class="ql-block">【十六】计红军</p><p class="ql-block">计红军,男,汉族,1950年出生,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计明达,母亲文玉,计红军是计明达和文玉的三儿子。</p><p class="ql-block">计红军1968年参加工作,在北京朝阳木器厂当一名学徒工。1970年参军,在海军北海舰队鱼雷艇当雷达兵。1976年复员,到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作。1978年被选调到国家一机部展览办公室,同年调入新组建的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团委书记,党组秘书兼办公室副主任,人事处副处长,经济合作部副总经理。曾被中央国家机关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曾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MBA研究生班毕业,1988年被评为经济师,1991年任中国机械对外经济合作总公司人事处处长。1994年被评为高级经济师,1996年被机械工业部党组任命为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1997年任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副总经理,从1997年起长期担任机械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机械工业集团高级经济师评审委员会委员。2007年任中国机械对外经济合作总公司总经理。在总公司工作期间,领导了多项国外工程项目,由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条不锈钢液货舱的250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舶项目等。</p><p class="ql-block">计红军为正厅局级领导干部,现已退休,定居北京。</p> <p class="ql-block">【十七】高存平</p><p class="ql-block">高存平,男,汉族,他是国各庄的女婿,梁智敏的丈夫。岳父梁政,岳母魏秀兰。高存平1973年3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中共党员,文化程度本科。现职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五储备资产管理局天津管理站技术大校,高级农艺师,天津储备局副师级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历任司务长,助理员,农艺师,基地主任,高级农艺师等职务。工作期间,先后参加1999年和2009年两次国庆首都阅兵,全军二代装备展示,全军新大纲集训演示,全军战略演习等10余项大型非战争军事活动,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得到了总部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好评。2010年国家粮食局、财政部、总后勤部联合授予"全国军粮供应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9次获得国家、部委、总部、军区、联勤部等军以上单位通令表彰,阐释了一名军人应有的价值体现。</p> <p class="ql-block">【十八】梁智敏</p><p class="ql-block">梁智敏,女,汉族,生于1978年6月4日,原籍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梁政,母亲魏秀兰。</p><p class="ql-block">梁智敏1984年9月——1994年12月,先后在河北省兴隆县八楞山小学,承德县下板城第一小学,承德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读书学习。</p><p class="ql-block">梁智敏1994年12月入伍参军,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分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服役。历任战士、学员、军医,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现任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病理科正团职副主任。年轻有为,前途无量。</p> <p class="ql-block">【十九】计明明</p><p class="ql-block">计明明,女,汉族,1952年出生,原籍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是父亲计明达母亲文玉的小女儿。</p><p class="ql-block">计明明,大专文化,现任华广卫星有线电视公司网络部主任、总经理助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电信公司网络部主任。</p><p class="ql-block">计明明,1969年9月从北京第34中学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1师43团当兵团战士,1972年回北京照顾分别住院的父母。一年后到天津大港油田水电厂工作。1976年起,先后在天津大港油田,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首钢分公司,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公司,华广卫星有线电视公司(中央电视台投资),中广电信公司,中广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地质描图员,政工干部,英语翻译,外贸业务代理,网络部主任,大区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务。在此期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北京市技术职称考试合格,取得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证书和北京市英语翻译中级证书。在首钢分公司和华广卫星有线电视公司工作期间,多次获奖励。</p> <p class="ql-block">【二十】田水承</p><p class="ql-block">田水承,男,汉族,他是国各庄的女婿,李红霞的丈夫。岳父李长林,岳母龙风琴。田水承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现为西安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高科技人才,曾享受“三秦学者津贴”,是西安科技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所所长,校期刊中心主任,曾任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高教所副所长,校《高教研究》主编,是国家重点学科安全与应急管理博士点带头人,兼任陕西省应急管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行为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第二届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全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管理工效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教育部学科评估评审专家,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全国安全文化专家,国家卫健委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副主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编委,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多次组织安全管理领域国际会议,先后到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参加国际会议,到德国社会事故保险劳动与健康研究院(IAG)、日本横滨市民防灾中心等考察交流,还被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聘为知识管理中心研究员。田水承教授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现为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1985年获学士学位后,分配到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在学校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勤廉兼优先进个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90年代初,二十多岁的他就被大家选举为教研室主任。1998年起,他就先后在北京安全科学技术国际大会等国内外多个学术大会作学术报告。2002年他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2年连续多年被聘为国家安全总局安全培训专家。2006年,在北京应邀做客安全文化网嘉宾访谈室,与全国网友进行在线交流。2014年接受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生命红线》采访,荣登央视。田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研究30余项, 他一直奋战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他研究提出了三类危险源、安全“三双手”和事故预防三道防火墙等理论或观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奖;获国家发明专利等授权20余项,软件著作权多项;主编《安全管理学》等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煤监局主持的教材等编著10余部,获省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等3项教材奖;主持省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省一流课程、省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主讲《安全管理学》慕课上线1年多报名人数超1.9万人;曾获全国安全培训讲课比赛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著作三等奖;获评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优秀主编,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科研人员),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30余名。</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李红霞</p><p class="ql-block">李红霞,女,汉族,原籍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镇国各庄村人。父亲李长林,母亲龙凤琴。李红霞1965年10月生于陕西铜川鸭口,也是奶奶(王月茹)从小看大的,因此对奶奶感情颇深。红霞小时候就很聪明、文静、朴实、好学,她16岁就考上了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深造,在西安交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又到中国科学院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2002年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出站。李红霞,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高科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矿业经济与管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煤炭协会专家委员,中国管理工效学会委员,陕西省应急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国家科学进步奖评审专家,陕西省公务员注册考官,西安市决策咨询专家,应急管理部培训专家,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英才支持计划获得者,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获得者,陕西省教学名师。李红霞教授1985年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教学奖10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省部级奖30余次。出版专著2部,主编规划教材等10部,获发明专利等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讲学堂在线《安全管理学》慕课报名听课超19000人,培养硕、博士130余人。</p><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参考书目《遵化人》第2集、《畿东文化与艺术》第12期。</p><p class="ql-block">2.参与调查者:刘玉珍、戴幼东、李玉林、李艳红、梁福成、范桂华、戴云兰、王桂珍、戴桂书、梁明、王艳坤、赵云侠、梁辅华。</p><p class="ql-block">3.资料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2022-3-10</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李红卫(笔名:山野村人),河北省遵化市人,现住京东燕郊。河北省作协会员,唐山市和遵化市作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作家理事会唐山分会理事。当过农民、工人、小学教员,供销业务员,图书出版发行员。酷爱文学,多年笔耕不辍。于北京、省市各大媒体报刊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主攻小说、诗歌、散文,并出版长篇小说《蓝天上的彩虹》。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时代的发展,作品多见于网络。曾在《遵化文史》、《燕山诗文》、《畿东文化与艺术》、《芳菲文艺》、《江南诗画艺术院》、《红月亮诗画艺术社》、《世外桃源美文美声》、《晓犁文化传媒》、《都市头条》、《辽西大地》及河北、北京、广东、内蒙古等公众栏目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