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兄弟打来电话:“哥,我回家了,回老家到乡下来喝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近几年因老家种植大面积的油菜,花开时节便不小心成了网红。正值花开,便欣然前往。 春天的日子算不上热烈,但气温已经热烈起来;而当我与老家还隔河相望时,眼睛便被大片大片的金黄热烈的缓不过劲儿来了:沿河的岸边,恍若一大张金色的地毯覆盖在土地上,花丛中的人们成了地毯上点缀的音符;静静流淌的河水中倒映着那片金黄,染黄了天空下本应倒影蓝天的河水;春风过处,花浪起伏,叠在倒影里,让河水泛起黄色到波光,仿佛金黄的河水逐起浪花,拍打在金黄的岸边...... 踏进小院,弟已泡好茶等我了。坐定抬头,目光掠过一片油菜花望向隔河山顶上的三元塔。据说,飞檐翘角、巍峨壮观的三元塔始建于唐代,明末倒毁,到了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历时三年才完工。小时候回老家,从东兴麻柳坝越内江沱江大桥,翻过三元塔(或者穿过三元井隧道),沿成渝铁路走一段,再坐渡船二次越过沱江河才能到达老家,着实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正当思绪还在回忆之中,一个黑影嗖的从头顶掠过,燕子飞回来准确的停留在它已建造多年的燕窝里了。我知道,今年飞回的燕子又将在这里孕育下一代,抚养小燕子,待小燕子们长大,又将飞走,然后明年再回来。燕子年年都在守望自己那个或许并不光鲜但一定温馨的家。 弟是专业厨师,学艺后一直在全国各地打工。正宗川湘菜、重庆火锅、各式海鲜、湖北鄂菜都是拿手功夫,我想这也是他守望一门技艺三十年光阴的沉淀呵。聊到小时候一起上山找蛮子洞、上房掏鸟窝、下河捉螃蟹,聊到受他的影响我学做菜,聊到各地菜品味道到差异,也聊到年龄日益增长父母赡养......“还是想回家!这里空气里都是花香的味道,进城也很方便。”太阳西斜,暮色渐起,夕阳里河对面的景致呈现一片静谧,只有飞驰的汽车提醒你,那不是一副画卷,我们可以用心守望隔河的风景——一年一变,越变越好。 很快,弟就从厨房里弄出一桌家常菜。隔河的街灯渐起,我们就着这越来越亮的街灯吃起晚饭。<br>“还没有打算进城买房,就在老家住着,一切都好。”<br>望着河对岸鳞次栉比、不断拔高的楼房,河这边依旧年年盛开的油菜花还能年年鲜艳多少回?弟和燕子窝里年年回归的燕子们还能守望这样的时光多久呢? 回程路上,望着一边璀璨的街灯一边迎接灯光还盛开的油菜花。<div>“但愿,他们这种守望能延续长一点;也许会变成另外一种守望!”</div><div>我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