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德润心,立行创美】大禹学校二(2)班禹创课程手势舞之《惊蛰》

wolf

<p class="ql-block">  悠悠五千年,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数不胜数,二十四节气便是其中之一,是流传至今非常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文化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3月5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p> <p class="ql-block">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点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在惊蛰时节到来之前,小动物们都处于冬眠的状态,不饮不食,藏于洞穴之中,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蛰”。“惊蛰”,顾名思义,就是将这些沉睡的小动物们唤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惊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地回暖雨翩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雷乍响九霄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舒展腰肢万物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已到惊蛰艳阳天</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大禹学校二(2)班孩子们的手势舞“二十四节气”之《惊蛰》。</p> <p class="ql-block">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p> <p class="ql-block">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在民间有惊蛰当日,打小人、去晦气的习俗。惊蛰万物萌苏,天地雷动,人们祈求美好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未来,“打小人”习俗正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惊蛰到,阳光罩,春色迷人心情朗;春雷响,天回暖,春暖花开万物苏;谈天地,去踏青,领略春光好风情;问候真,祝福深,愿你幸福又安康。祝二(2)班的大朋友们小朋友们惊蛰快乐! </p>

惊蛰

春雷

二十四节气

万物

萌动

时节

始鸣

习俗

二班

物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