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岁月里,无数优秀的精神品质篆刻在了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上,其中《三字经》提到的“言必行,行必果”就影响了一代君子之风,使“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烙印在了许多国士心头,正如闻一多一般。</p> <p class="ql-block"> 闻一多是臧克家求学路上亦师亦友的前辈,也是他人生信念的领路人。在闻一多先生不幸逝世之后,臧克家深感闻一多言行一致的可贵,以一篇《说和做》唱响悼念绝章,把闻一多的精神发扬光大,也让更多人理解这位革命先驱。</p> <p class="ql-block"> 在课堂上,郑娜老师就以《说和做》为引,借臧克家的文字,向学生们展示了作为“学者”身份的闻一多先生。课堂伊始,郑老师就以复习引入,快速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然后开展小组合作,以详尽的学法指导学生结合原文探究人物形象,课堂活跃非凡。</p> <p class="ql-block"> 随后,郑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写作训练,让学生们品析课文中闻一多先生工作的场景片段,写出想象下文,之后选取几位学生,让其用作品与全班交流。</p> 学生的文字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课堂的“输出”作用,使同学们在写作中明确人物形象,深入感悟闻一多精神。 在课后自评中,郑老师表示在这堂课中的出彩之处应该是目标明确并符合学情的导学案设计、课堂流程的顺畅攻关与课堂语言的表现力,但仍有如板书较小,以点破题能力需加强等问题督促着她继续进步。 三个年级也各派出代表对郑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大家都对郑老师课前准备的细致认真赞不绝口,其中“小组合作交流”与“学生写作训练”也获得一致认可,因为这不仅有效做到“一课一得”,也注重了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大家也纷纷建言献策,帮助郑老师找出更多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好,如郑老师可以利用小白板,在赏析人物形象环节时锻炼学生答题能力,也可以在课堂内容上“加量”,以更符合学生学情等。 评课最后,课程开发及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主任、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敬格玲也对这堂课提出了宝贵意见。敬格玲主任认为,教师语言有着三种境界,分别是“讲清楚,说明白”、“声情并茂,传神动听”、“言有尽,意无穷”,郑老师可以深挖教师语言,使学生体悟深刻意蕴。 除此之外,敬格玲主任也对评课做出总结:教师应借助教材,对学生产生引领作用,但教材内容较多,如果面面俱到就会极难落实,所以教师应抓好重点,关注学情,精准找出学生需要提高的地方,采取最适合的模式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