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及图片,请注明出处和並與作者聯繫!(電話.13907350537)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及图片者,本作者依法保留追究权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b></p><p class="ql-block">           樊忠達:高級會計師 / 文     </p><p class="ql-block">        一起拍照多年的摄友韩建明先生,要我为他长期关注拍摄的纪实摄影作品——《五岭》写篇文章,并用微信发给我几十幅2001年至2024年分别用胶片和数码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其散发出的真情实感和朴实的拍摄风格深深打动了我,惊讶敬佩之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惊讶敬佩之一,不畏艰难的胆识。“五岭”是一条跨越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省边境,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组成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含盖了四省八市二十余个县区。要拍摄如此大范围的一条山脉,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第一难是主题难提炼。依我理解,五岭不仅仅是五座山岭,应该包括整条山脉及流域范围。如此宽广的五岭,其特质是什么?是自然山水还是历史遗迹,是山形地貌还是地理气象,是动植物资源还是人文风情?是民族生产生活还是民俗遗产?这五岭之间各有什么特点?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所有这些都要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并且吃透以后才能提练得出来。第二难是拍摄方式难确定。不同的主题需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拍摄方式进行表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用纯艺术手法拍摄还是用纪实手法拍摄,是叙事式拍摄还是碎片化拍摄?是类型学式拍摄还是文献资料记录式拍摄?是拍摄彩色图片还是黑白图片?用什么器材拍摄为佳?这虽然要依主题的提练和自身的拍摄经验和擅长优势而定,但还必须在拍摄实践中摸索调整。第三难是拍摄地点及拍摄重点难斟酌。正因为选题宏大,五岭的范围又非常宽广,有八市二十余个县区,每个县区又涉及多个乡村。为了确保专题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既有典型性又有代表性,必须在兼顾一般地域的同时,明确重点县区、重点乡村及拍摄对象进行有深度的拍摄。这个选择是需要做大量前期工作才能够完成的,并且也需要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韩建明先生之所以选择《五岭》作为自己长期关注的创作题材,既是出于他胆识过人,敢于挑战摄影艺术高峰,又是基于他长期的摄影艺术修养和摄影经验积累,具备了驾驭高难度大题材的拍摄能力。只要阅读他的摄影作品就能感觉到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惊讶敬佩之二,长期坚持拍摄的毅力。韩建明先生是郴州较早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之一。摄影技术功底扎实,拍摄经验很丰富,综合素养较高,曾经获得过不少奖项,还出过摄影画册。自从拍摄《五岭》后,二十多年来,不跟风,不图名利,不参加各种比赛,不怕孤独,耐得住寂寞,一有时间就开车围着五岭山脉跑,心无旁骛地坚持拍摄这个专题。这在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躁动的社会中更显得难能可贵。记得冯伦在他的一本名为 《扛住就是本事》的书中讲到,“时间的长短往往会改变事情的价值。”当你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你希望它变得伟大,不用刻意去选择惊天动地的事情,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你准备花多长时间。如果你敢在一件事情上赌20年50年,甚至赌一辈子,那你一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韩建明先生拍摄《五岭》已经拍了22年了,现在仍然在继续拍摄,还在坚持不断地补充完善。如此专注而不是分散地拍摄一个主题,我相信,韩建明先生一定能够取得常人达不到的骄人成绩。《五岭》专题作品展示之日就是惊艳摄影界之时。</p><p class="ql-block">        惊讶敬佩之三,拍摄内容及路径的巧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实现目标计划最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也是韩建明先生《五岭》专题具体拍摄切入点及路径的精妙选择。将五岭山脉的方方面面浓缩为人的生存状态,是点睛之笔。“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习俗。一个地方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是这个地方自然环境条件的体现。一个地方的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生活习惯,也是这个地方的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不断累积和传承的结晶。这又是最吸引大众眼球的,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此,把人的生存状态作为《五岭》的拍摄对象,抓住了五岭山脉的纲,抓住了五岭山脉的根本特质,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在具体拍摄的路径选择和拍摄时序安排上也有较强的针对性。比如以三条古道为路径,选择有人文历史意义的节点进行拍摄。包括人文古迹、古建筑、自然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及当今百姓的生产生活。丰富了《五岭》专题的内容,降低了拍摄的难度。同时,以漫游的方式拍摄,不定完成时间。虽然会拉长专题拍摄的完成时间,但在完全放松状态下进行专题创作,有利于发挥直觉的灵感,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使作品含盖更为宽广,画面更为多样生动。</p><p class="ql-block">        惊讶敬佩之四,娴熟的专题驾驭能力。好的专题摄影作品既要题材新颖,主题思想鲜明,又要有扎实的拍摄技术功底,还要有娴熟的专题摄影驾驭能力。《五岭》专题以黑白作品呈现,去除了浅薄的花哨味,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画面的框取虽然多为传统四平八稳的构图,但十分注重有时代感的细节元素纳入画面。如各种正在或已经消失的农具、生活器具、民俗器材、文化符号、手工艺器具等。还有当代新潮流的外来文化,如可口可乐。在画面语言上十分注重对比。如单张画面中古道上的马蹄印与高铁的对比,仿佛使观众穿越千年历史。村落中古民居与现代民居的对比,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多张画面的对比,表达瑶汉民俗的特色,传统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张力。多数作品以抢救性的方式拍摄濒临消亡的古迹、遗产、民俗、工艺、生活方式等,唤起观众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民居、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这对国家民族社会都大有意义。    </p><p class="ql-block">        韩建明先生花二十多年拍摄的专题纪实摄影作品——《五岭》,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好作品。我在撰写本文时反复阅读了每一幅作品,受益匪浅,值得推介。  </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7日 于郴州 </p>  <h1><b>☝️.湘·騎田嶺       騾印映高鐵     </b></h1><h1><b style="font-size:15px;">                                                      2012年 摄</b></h1>  <h1><b>☝️.湘·騎田嶺     五嶺區域第一個機場 一 北湖機場</b></h1><h5><b>                                                    2021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107國道·騾馬古道·G4高速公路</b></h1><h5><b>                                                   2019年 摄</b></h5>  <h1><b>☝️.粵·都龐嶺     長亭外·古道邊秦漢古道</b></h1><h5><b>                                                    2014年 摄</b></h5>  <h1><b>☝️.贛·大庾嶺      柴燒龍窯口</b></h1><h5>                                             <b>2013年 摄</b></h5>  <h1><b>☝️.粵·大庾嶺     梅嶺古道南雄段</b></h1><h5>                                                <b>2019年 摄</b></h5>  <h1><b>☝️.赣·大庾嶺     留守兒童 </b></h1><h5> <b>                                                    2007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留守老人</b></h1><h5><b>                                                 2019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紅衣瑤女 </b></h1><h5><b>                                                  2005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靈渠人家</b></h1><h5><b>                                                   2018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小火車司機</b></h1><h5><b>                                                  2003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全国唯一的还在生产运行的马田煤矿762轨小火车</b></h1><h5>                                                <b>2021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郴·嘉762毫米窄軌運煤專用鐵路停運,村民用自制的軸承車運送農作物。不久企業破產,鐵軌拆除。</b></h1><h5>  <b>                                                 2004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非裔交流在“湘昆”</b></h1><h5><b>                                                   2005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梨園迎奧運</b></h1><h5><b>                                                    2008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上甘棠閣橋道</b></h1><h5>                                              <b>2021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寧遠文廟前的一棵樹</b></h1><h5>                                                <b>2018年 摄</b></h5>  <h1><b>☝️.湘·都龐嶺      傩祭神秘的楚巫文化色彩</b></h1><h5><b>                                                   2016年 摄</b></h5>  <h1><b>☝️.湘·都龐嶺       非遺儺戲藝人</b></h1><h5> <b>                                                 2016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宜章夜故事</b></h1><h5><b>                                                     2010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文武世家</b></h1><h5><b>                                                   2017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長征紅軍傷病員清洗傷口,有兩個化腐朽為神奇的地方,一個是汝城熱水的98度的溫泉、一個是茅臺鎮的茅臺酒。</b></h1><h5><b>                                                  2006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溫湯殺豬場</b></h1><h5><b>                                                   2006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湘·</b><b style="color:inherit;">贛古道凉亭</b></h1><h5><b>                                                   2020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西京古道廢棄的凉亭</b></h1><h5><b>                                                    2018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郴州市進城農民工的困惑</b></h1><h5><b>                                                    2002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漓江流域漂流</b></h1><h5><b>                                                  2005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农民管弦乐</b></h1><h5><b>                                                 2005年 摄</b></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b></h1>  <h1>☝️ <b>湘·騎田嶺         瑶族乡學生樂隊</b></h1><h5><b>                                                   2005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鄉村樂隊</b></h1><h5><b>                                                  2004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鄉村管弦樂團</b></h1><h5>                                                  <b>2019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牛市經紀人</b></h1><h5><b>                                                    2008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b><b style="color:inherit;">        </b><b>牛市</b><b style="color:inherit;">經紀人</b></h1><h5><b>                                                    2019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穿西装放牛的人</b></h1><h5><b>                                                     2006年 摄</b></h5>  <h1><b>☝️粵·都龐嶺</b></h1><h5><b>                                                   2007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閹雞手藝</b></h1><h5><b>                                                    2013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中國W ·C 符號</b></h1><h5><b>                                                   2021年 摄</b></h5>  <h1><b>☝️粵·都龐嶺      瑶家娘子</b></h1><h5><b>                                                    2019年 摄</b></h5>  <h1><b>☝️粵·都龐嶺        瑶家漢子</b></h1><h5>                                                <b>2019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鄉村台球桌</b></h1><h5> <b>                                                2007年 摄</b></h5>  <h1><b>☝️桂 · 越城嶺      桂湘古道上的凉亭</b></h1><h5><b>                                                  2021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靈川縣東漓古村龍窯</b></h1><h5><b>                                                   2021年 摄</b></h5>  <h1><b>☝️湘•骑田嶺         湘•桂古道</b>•<b style="color:inherit;">凉   亭</b></h1><h5>                                                 <b>2021年 摄</b></h5>  <h1><b>☝️湘•骑田嶺</b></h1><h5><b>                                                      2018年 摄</b></h5>  <h1><b>☝️湘 · 騎田嶺     西京古道凉亭</b></h1><h5>                                               <b>2018年 摄</b></h5>  <h1><b>☝️湘 · 騎田嶺       四方亭</b></h1><h5>                                                <b>2019年 摄</b></h5>  <h1><b>☝️湘 · 騎田嶺      永興縣·坦穴人家</b></h1><h5><b>                                                 2006年 摄</b></h5>  <h1><b>☝️湘 · 騎田嶺    永興縣·坦穴人家</b></h1><h5>                                                  <b>2006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人手一火籠</b></h1><h5><b>                                                  2003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神臺前後</b></h1><h5><b>                                                 2007年 摄</b></h5>  <h1><b>☝️粵·都龐嶺       小人書店的老板</b></h1><h5><b>                                                     2007年 摄</b></h5>  <h1><b>☝️桂·都龐嶺       红军长征最壮烈的一战。灌陽新圩阻擊戰紅軍墓紀念碑!</b></h1><h5><b>                                                 2021年 摄</b></h5>  <h1><b>☝️粵·都龐嶺      連州國際攝影展 影子的煉金術</b></h1><h5><b>                                                   2007年 摄</b></h5>  <h1><b>☝️粵·都龐嶺      連州國際攝影展抬儺祭</b></h1><h5><b>                                                   2007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興安縣·秦家大院</b></h1><h5><b>                                                   2021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靈渠娘娘橋</b></h1><h5>                                                   <b>2018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神農·炎帝陵</b></h1><h5>                                               <b>2005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史記   五帝本紀 虞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b></h1><h5>                                                    <b>2017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熊心·義帝陵</b></h1><h5><b>                                                     2021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宗祠</b></h1><h5><b>                                                     2019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石墩</b></h1><h5><b>                                                     2019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南方最大文庙“宁远文庙”石龙柱</b></h1><h5><b>                                                 2019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街坊 </b></h1><h5><b>                                                      2021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長梯</b></h1><h5><b>                                                    2018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大圩鎮上的居民與游客</b></h1><h5><b>                                                    2021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马田香火龙</b></h1><h5><b>                                                2009年 摄</b></h5>  <h1><b>☝️湘·大庾岭     香火龙</b></h1><h5><b>                                                      2017年 摄</b></h5>  <h1><b>☝️粵·大庾嶺    韶關市南雄醒獅咬青</b></h1><h5><b>                                                  2019年 摄</b></h5>  <h1><b>☝️粵·大庾嶺</b></h1><h5><b>                                                   2018年 摄</b></h5>  <h1><b>☝️桂·越城嶺        村娃</b></h1><h5>                                                   <b>2011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村娃</b></h1><h5><b style="color:inherit;">                                                    </b><b>2015年 摄</b><b style="color:inherit;">   </b></h5>  <h1><b>☝️湘·騎田嶺        古道小店</b></h1><h5><b>                                                     2006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小街婚禮</b></h1><h5><b>                                                   20010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祠堂開宴</b></h1><h5>                                                   <b>2006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鄉村葬禮</b></h1><h5>                                                   <b>2010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城中土葬</b></h1><h5>                                                    <b>2019年 摄</b></h5>  <h1><b>☝️赣·大庾嶺     夯土墻房人家</b></h1><h5><b>                                                    2013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五嶺深處土夯築房</b></h1><h5><b>                                                    2013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廟會唱戲</b></h1><h5><b>                                                     2010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廟會唱戲</b></h1><h5>                                                  <b>2008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廟會聽戲</b></h1><h5>                                                    <b>2008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民俗活動</b></h1><h5><b>                                                   2017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民俗活動</b></h1><h5><b>                                                    2017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民俗活動</b></h1><h5><b>                                                     2010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祠堂外</b></h1><h5>                                                 <b>2019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宁远三槐世家</b></h1><h5><b>                                                    2004年 摄</b></h5>  <h1><b>☝️桂 · 越城嶺     兴安界牌红茹制粉</b></h1><h5>                                                    <b>2018年 摄</b></h5>  <h1><b>☝️桂 · 越城嶺  老街巿場</b></h1><h5><b>                                                    2018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上甘棠古村人家</b></h1><h5><b>                                                   2014年 摄</b></h5>  <h1><b>☝️湘·萌渚嶺      江華</b><b style="color:inherit;">老街</b></h1><h5><b>                                                         2018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手動打谷</b></h1><h5><b>                                                   2005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田中拾穗</b></h1><p class="ql-block"><b>                                       2007年 摄</b></p>  <h1><b>☝️湘·騎田嶺       制陶</b></h1><h5><b>                                                 2017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b><b style="color:inherit;">土法造紙</b></h1><h5><b>                                                    2013年 摄</b></h5>  <h1><b>☝️湘·大庾嶺      土法曬煙</b></h1><h5>                                                <b>2002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土法造紙</b></h1><h5><b>                                                   2013年 摄</b></h5>  <h1><b>☝️桂 · 越城嶺      民間補鍋</b></h1><h5><b>                                                    2003年 摄</b></h5>  <h1><b>☝️湘·騎田嶺  二月二“龍抬頭”</b></h1><p class="ql-block"><b>                                          2005年 摄</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影像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湘南学院高级实验师 刘衡/文     </b> </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韩建明曾善意提醒郴州的一位风光摄影师说:"你不要再辛苦地跑西藏、新疆去拍风光了,既便你拍得再好,也找不到你的闪光点,还不如拍“五岭逶迤腾细浪”的风光片得了。"当时这位风光摄,影师不以为然。既然信口开河讲拍“五岭”,人家没有接这个招,于是他诡意地确定设立有关“五岭”山脚下的那人那事的拍摄计划以及线路。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国际歌》一句经典唱词"趁热打铁才能成功。"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平时他叫得最起,可在确定主意后,他会“悄悄地进庄,打枪的不要”。一个一个鲜活的故事,都收入他的相册里。其作品娓娓道来那往事如烟的昨天。是一种“超验主义”,又自然而然地切入主题。当下我们重复提倡回归本心,归根乡野,以及从人文视觉拉开一个口子,亲近自然下的五岭山脉的人文地理,以影像的方式讲好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我想这样的影像是有力量的!韩建明的影像力量就在于他从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之中去深入拍摄和采访笔记,因此,日常生活是影像的宝藏,既然是宝藏,就得契而不舍的慢慢挖掘。如今呈现在读者面前如同《蒙田的随笔》那一样亲切在讲述中又是那样的简练有力、朴实而自然。崇尚人文主义并在图文的表达之中传递为自由而创作的精神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注重长期关注以及亲近和纪实与意象的双重表达,给当下一窝蜂的扎堆创作是一个有力的批判!主张自由、平和及人道主义的关怀。做好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把照片拍得好,这不难。难在坚守,还不算难;难就难在明知走上这条路几乎是看不到前程的、而还要耗时间、耗精力、还要耗掉开车加油以及付过路过桥的钱……他这样执着究竟为了什么?兴许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而我洽洽看中的是他骨子里有一种佛的"精进"精神、以及作品仿佛呈现出的"真水无香″的禅意……。<u style="font-size:18px;">这些影像从单幅来看虽然算不上是精美的摄影作品,但从整体来看,都是实实在在的五岭人文影像,我想,这些影像都将成为伟大的照片而留存!</u></p><p class="ql-block">         酵母,是面包的灵魂;读韩建明的《五岭人文影像》我被他的影像背景文字所打动!我想文字应该可以成为照片的灵魂吧。我说这句话不是在装神弄鬼,也不是在故弄玄虚,而是我在阅读余秋雨先生为焦波的《俺爹俺娘》序中说焦波除了照片之外,单独看焦波的文字,也是一篇极好的情亲散文。我想韩建明就是用文字在表达他内心的话。他自己说是东北种子,却在五岭生长。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但配上他的照片之后,却让照片成了五岭的灵魂。关于“灵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他在思想什么是灵魂?他也没有说明白,于是就打了一个比方说,“一天他家的风箱打不着火焰了,家中的女仆说这是风箱的灵魂裂缝了”。这比方绝妙!“灵魂”二字成了所有哲人、政治家、经济学家、艺术家等都在追求的一个尺度。古希腊三世纪一位哲人普陀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当我们去追求这种尺度去仗量人世间时,如何使作品成为灵魂般的闪耀而努力。  </p><p class="ql-block">       今天重读韩建明的作品,让我再一次走进他的灵魂深处……,这就是韩建明拍“五岭”人文影像的主线……</p>  <p class="ql-block">☝️作者 😊</p><p class="ql-block">騎田嶺、大庾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橫亘在“蒼梧之野”的湘、贛、粵、桂四省之間。它們就是在中華地理上被稱為著名的南嶺、并以“五嶺”為代表的群山地帶!“五嶺”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p><p class="ql-block">北有"長城".南有"靈渠"。秦始皇為了進一步統一嶺南,他命令史祿在湘江與漓江之間修築一條運河 一 “靈渠”!把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聯通,從而實現水陸聯運。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如今"靈渠"與"長城"一樣。已成為世界級的自然遺產!</p><p class="ql-block">古往今來,人們充分利用“五嶺”之中不明顯的、有時只是個緩丘的分水嶺,開凿了數條山道,從陸地溝通嶺南的粵·桂與嶺北的湘·贛。最主要的一條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派出十五萬大軍遠征南粵,在騎田嶺山脉中硬踩出來的一條古道,稱為湘粵古道(郴州至宜章九十里騾馬道)!另一條由唐朝的張九齡建議并主持開凿的梅關古驛道。正是這兩條最重要的古道成為中原溝通嶺南的主要驛道。</p><p class="ql-block">现在如果站在骑田岭山脉中的折岭头上一个适合当的位置往下看,湘粤古道、粤汉铁路遗址、京广铁路复线、京广高铁、107国道、京珠高速很密集的尽收眼底,构成一幅全国罕见的古今交通奇观,是我国古今陆路交通的一个缩影,也是观察、了解、研究中国古今交通发展最直观的现场。</p><p class="ql-block">”五嶺逶迤騰細浪”。毛澤東的詩詞又給五嶺注入新的定義。</p><p class="ql-block">為了共和國的建立,父親隨軍南下結婚生子,把我生在了這“五嶺”地域,我的身上流淌著東北漢子的血液。當我喜歡照相之時,也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自觉与不自觉之时,默默地摁下快门,尽管拍得散漫、随意和游离,少了些技巧.光影.構圖和藝術視覺衝擊力等形式。但我始终从未停止过拍摄。用相機當筆、用影像當墨,用敬畏态度,亲吻着“五嶺”並用腳丈量着“五嶺”周邊的土地,尋找我要拍攝的影像,每一次的快门声都像是送别,這些影像不斷的在我腦海中破碎,我又一次次的在破碎中尋找完整,這個中的悲與喜,如魚飲水,使我看見了身邊平凡的世界裡那些非凡的生命張力。慶幸有了這樣的驚覺,似南禪之悟。我發現這麼多年追隨堅持的拍攝,競是這“五嶺”之中的山川风貌、人文景观、父老乡亲的生存状态、生活场景和喜怒哀乐。</p><p class="ql-block">如今,我把多年來行走在五嶺之間所遇見到的、拍攝到的風光、風情,名勝遺跡及各種文化.人文.民族習俗和巳經逐漸消失的禮儀影像。</p><p class="ql-block">《五嶺》是我內心對照片的需求和一些影像的態度。讓這些所見所聞慢慢地溶入到我心底的“五嶺”之中。</p>  <h1><br></h1>  <h5></h5><h1><br></h1><b>                                                             </b>  <h1><br></h1>  <h1><br></h1><h5><b>                                                                 </b></h5>  <h1><b></b></h1>  <h5></h5><h1><b><br></b></h1><h5><b>                                                                   </b></h5><div><b><br></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