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深圳楼市亲历记

村之叔

<p class="ql-block">  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内地一所高校留职停薪来深圳打拼,商海沉浮,收效甚微。1997年通过公开招考,入职深圳南山区一家事业单位。收心定性,九九归原,干回老本行。</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前的深圳,处处比内地优越。我调过来不久,就在政府小区租得一套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廉租房,外带两个阳台。这在内地原单位,想都不敢想。租金大约是400多元,相当于内地职员一个月工资。但其时深圳事业单位员工薪酬已有数千元之多,区区数百元尚不伤元气。刚从内地调进来的同事,单身的合住单身宿舍,带家口的稍作努力,也能租到60、70平方米不等的廉租房。当年深圳筑巢引凤,在巢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p><p class="ql-block"> 刷刷墙,铺地板胶,买齐家具家电,总算在特区安了家,还是一个像样的家。至此心定神和,专心工作。</p><p class="ql-block"> 深圳有蓝色的海洋,清新的空气,温暖的冬阳,还有当时内地见不到的大型超市。全国各地美食遍布大街小巷。刚刚登录大陆的泰式洗头,韩式洗脚,中式按摩也被内地游客叹为奇观。好住好吃好玩,很适合养老。我于是打定主意,让父母在深圳安度晚年。买房之事提上了议事日程。</p><p class="ql-block"> 有段时间,我抽到区里,参加南山区规划展策展,有机会了解南山未来规划,对后来择房选址多少有些帮助。</p><p class="ql-block"> 一天,大学学长宁哥请我到蛇口“湘鄂情”吃饭,还屈尊开车过来接我。他调入深圳早,已是成功人士。因为彼此单身,过从甚密。经过后海时,他指着远处一片工地说:“看,那是我们公司开发的小区”!他当时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老总。我连忙夸他有眼光,因为这里是规划中的南山中心区。他半开玩笑地问我:要不要在这里买套房?可以打折呢。一句笑话,竟被我当真。吃罢晚饭,我请他带我参观工地。彼时,楼盘只是一个深坑。旁边有几栋不起眼的旧建筑和一些烂尾楼。不远处是寂静的深圳湾,阵阵海风,送来海水的腥臭味。月光下朦胧的工棚连着嶙峋的烂尾楼,仿佛是被遗弃的古战场。</p><p class="ql-block"> 之后的几个月,我四处筹钱,将多年打拼的结余及父母数十年积蓄倾囊而出,凑齐三成首付。学长慷慨的折扣也助了一臂之力。房子顺利购下。其时,正当新世纪来临,天下祥和,国运亨通。</p><p class="ql-block"> 这个滨海楼盘小高层带电梯,均价每平米3800元。即使顶层复式带花园,总价也不到百万(深圳住房,楼层越高越贵,与内地略有不同)。100平方米的三房一厅,30多万,首付十万。当时虽然工资水平不及今天,但人人炒股,谁没有在股市投个三万五万?不限购加之贷款利息政策宽松,但凡收入稳定的家庭,都有置产能力。且小户型70平米,全款付下仅相当于一辆本田雅阁车价格。当时的行情,真可谓车贵房贱。那时,深圳大街小巷私家车已是川流不息,一辆大奔,或许就是一栋滨海别墅。错过购房良机者,不是无钱,多是无心。</p><p class="ql-block"> 几年以后,父母迁居深圳。伫立窗前,望见深圳湾海景和香港元朗区楼影,欣喜之情,无以言表。我“昏定晨省”的心愿算是圆满达成。</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好景不长在。入住不久,周边便响起阵阵桩声。填海造楼,只数年,小区便被层层高楼包围。窗前大海,被“楼之海洋”替代。有意思的是,这些花园小区,大多名中带“海”字:金海岸,蔚蓝海岸,西海湾,海印长城,天海花园,虽大海渐行渐远,“楼楼们”对大海仍是一往情深。售楼条幅从顶楼“飞流直下”,充满诱惑:“高层海景花园,3680元每平起”。过客来来往往,却仿佛熟视无睹。</p><p class="ql-block"> 买菜是父亲的“日课”。每天回来,总会带回一些售楼广告。其中一张几乎天天有,是兜售“龙城花园”的。龙城花园早我们小区建成,社区大,管理规范,也许是不带电梯的缘故,一直未售罄。广告上赫然写着:“30万起,购120平方米成熟社区花园房”。我告诉父亲:这个小区不带电梯,上下不便。父亲回我:广告都是街上售楼人硬塞的,不接都不行啊。联想到近期不断接到中介推销和代销楼盘的电话,我预感:一个新兴的行业正在迅速崛起,势必对深圳楼市起到助推波助澜作用。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资料显示,深圳房价第一次大涨是2005至2007年,由2005年的6952元/㎡涨到2006年的9230元/㎡,涨幅为32.8%;再从2006年的9230元/㎡,涨到了2007年的13370万元/平方米,房价涨幅44.9%;这两年的综合涨幅为92.3%。)</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其时,事业单位在编员工还可以分到福利房,但这时的福利房,已称为“准成本微利房”。</p><p class="ql-block"> 分房那年,我已取得副高职称。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著称的深圳,副高分房参照正处级干部标准。填表申报,单位审核,房管局批复,公开选房,一套程序走完,120多平米的四室一厅便购入名下。每平方米均价1000多元。不得不佩服特区,办事公开透明,官员廉洁高效,整个分房过程,公开公正。内地朋友闻知我的幸运,感叹道:“干什么怎么干不重要,在哪里干才是最重要的”。我以为,此话并没说到点子上,在哪里生,哪里住才最最重要。看看深圳的原住民,一次旧城改造,催生一堆亿万富翁,这天上掉下的馅饼,祖孙三代都吃不完!</p><p class="ql-block"> 政府小区容积率不高。站在阳台,俯看大广场,有如登上天安门层楼,心情大好。可惜随后广场舞流行,为抢占场地,几套人马在广场中打对台,音响齐鸣,人头攒动,噪声鼎沸,居者不堪其扰。这也是我后来出售这套房子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08年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全球货币超发,我国也增发四万亿人民币救市,受货币和楼市调控放松的影响,2009年至2010年深圳房价迎来第二波上涨高峰,直接突破2万,达到20205元/平方米,涨幅33.3%。)</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客观地说,当时炒房并未形成风靡之势,深圳本地人对于房事的态度还算理智。我身边朋友多有闲钱,却少有加入外地炒房大军行列者。这几年,国泰民安,衣食丰足,无近虑,亦无远忧。家中闲钱多用来购置私车,出国旅游,享受生活。大部分深圳人对住房投机性没有过分关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2年至2013年,由于政策放松,深圳房价又有14.3%的小涨幅,被业界称为楼市第三波小高峰。)</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3年底,家中出现变故,母亲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发重疾,抢救及后续治疗康复花去大笔资金。虽有公费医疗,但多种药物不在报销之列。我不过靠工资吃饭,又需偿还房贷,一时手头拮据。以往只听说农村人口因病致贫,不料我也会遇此窘境。于是便想到卖掉政府小区那套带噪音的住房。</p><p class="ql-block"> 因为位置不错,早被人觊觎上。一放盘,中介奔走相告,当年(2014年)便顺利出手。尝到住房救急的甜头,我卖房之后,马上用一大半房款,在原住址附近购得一处面积相当且价格相对低廉的住宅。算是差价置换。这套组合拳,得到精于投资的商界朋友一致称赞。我自认也是一次颇为成功的商业操作。腾出的资金,给高堂医病,并请阿姨贴身照料,病中老母在随后几年,也因此过得相对舒服些。</p><p class="ql-block"> 此次买卖房屋,都是通过中介。得以与盛名远播的深圳中介有零距离接触。照理,在房屋买卖这一商业行为中,买方与卖方为主体,中介不过是牵线搭桥罢了。但深圳中介发扬特区人敢作敢为精神,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在提高质量,提升效益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涌现了不少可叹可笑的奇人奇事。这里插叙几段亲身经历。</p><p class="ql-block"> 深圳中介服务到位,到房管所办、取房产证,都派车接送。送我回家的中介,据说是个小头目,开辆崭新的白色凯迪拉克,春风得意。车行途中,我们聊到房价。他夸奖我房子买得好,但对我卖掉那套政府小区房不以为然。追问为何,他用肯定的口吻说“明年你那套房会大涨”。我随口问他涨多少,他平静回答:“一倍”。令我愕然。中介当然是惟愿涨价的,我以为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且价格翻番,多少有点耸人听闻。便报之一笑,没放到心上。</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资料显示,深圳房价第四次大涨,正是中介预言后的第二年——2015年。由于货币放水、调控政策放松、棚改等综合利好,涨幅达到59.9%;2015年3月30日出台的3.30新政更是直接影响因素。如果从2015年3月份之前算起,这一波涨幅恐怖地实现了翻倍,正应了中介的预测!)</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以后通过其他中介问起这位神人,希望知其行踪,他们只是神秘地相视一笑,仿佛在说: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p><p class="ql-block"> 深圳中介,除了神预言外,更有神操作。好友看中了罗湖区一处小户型房,跟全国连锁的著名房地产中介公司谈定价格后,准备现场看房。好友因初次购房,缺少经验,便把我叫上。我们如约来到楼下,只见一众中介早已在此等候,个个西装革履(深圳街头穿西装的大概只剩三种人:银行职员,房屋中介和美发师)。将要上楼,被中介叫住,让我们在楼下门口等着,说楼上正有人看房。站了十来分钟,一对中年夫妇故意从我们面前走过,与中介打招呼。随后,我们被允许上楼。入得房来,见那对夫妇正认真看房产证,并与房东商谈什么。我们整个看房过程,都有男女中介一左一右随护。</p><p class="ql-block"> 下楼后中介问我们是否满意,好友点头。中介道:经理下来就可以签合同了,他正同那个客户在谈价,让我们等他。等了大约半个钟,迟迟不见经理下来,我心中便有了谱,提出告辞。中介极力挽留,并马上给经理电话。收线后,中介有些为难地说:经理跟那个客户谈妥了,价格比我们高10万,正在签合同。因我们先来,如能按那个价格成交,可先跟我们签。我告诉中介:这么好的房子,就让他们买去吧。转身便走了。</p><p class="ql-block"> 好友应该是十分看好这套房的,回到车上跟我说,加10万也能接受。我告之:“这不过是个圈套。我料定,车没到家,你就会接到经理电话”。话刚落音,电话响起,正是经理打来的。果然是道歉,并再三请我们回去,加价的事可以谈。我让好友把手机开免提,大声告诉经理:“你这套把戏早就过时,不就是请两个托么?”</p><p class="ql-block"> 我的判断,源于另一位朋友的亲身遭遇。那位朋友是个聪明人,已有多次买卖房屋的经验。因为行情较好,打算出手一套投资房。便在中介公司挂盘。不久便接到公司电话,说已找到买家,到店里约谈。面谈时,中介在座,帮买家砍价,还让朋友支付中介费用。朋友趁中介起身倒水时,将一个纸条塞到买家手上,起身告辞,纸条上写着联系电话。后来朋友和买家私下达成共识,将房子卖给了买家夫妇。自认为省了中介费,朋友对这番操作颇为得意。不料数月后沮丧地跟我说,还是被忽悠了。日前经过中介公司门面,发现那位买家正在电脑前发布广告——其实他根本不是什么买家,不过是中介扮演的托而已,那个自称他老婆的女人,才是真正的买家!买家和中介联手唱了一曲“三打哈”好戏。</p><p class="ql-block"> 这回果然是故伎重演。在演砸了以后,经理又把售价调回原来的价位,并让好友签约。签约那天,我也应邀同往。经理坐我对面,脸上全无愧色。我们相视点头,互报一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深圳房价暴涨的责任推给中介,显然片面。政策层面的因素不可忽略。前面提到的3.30新政有必要做一番补叙。</p><p class="ql-block"> 2015年3月30日下午4点58分,中国人民银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原为50%)。之前,谁也没想到政府会用如此大的力度刺激楼市。仅仅10分钟之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布消息,称从3月31日起,个人住房转让免征营业税的期限由购房超过5年(含5年)下调为超过2年(含2年)。</p><p class="ql-block"> 一向对国家政策敏感的深圳,在这一轮楼市上涨狂飙中扮演了领头羊角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4月下旬开始,深圳楼市剧烈升温,开发商纷纷入市,购房者争先出手,楼市量价齐升,涨幅最高的深圳市南山区5月房价同比上涨了85%。需求旺盛、价格猛增,也引发了二手房业主频繁违约,毁约情况不断增加,甚至引发诉讼纠纷。一份数据显示,自2015年3月份开始,深圳一手房价格连续三个月领涨。尤其是5月,深圳一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21%,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53%。二手房市场共成交13378套,环比增长28%,同比更是增长181%,创下2013年3月以来的新高,接近2010年楼市调控前的高峰。事实上,自2014年楼市“9•30”政策开始,深圳房价已经连涨8个月。使得深圳楼市在短期内陷入疯狂,一时间“房价暴涨、业主提价、日光盘再现”等新闻屡见报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30”新政策出台不到3个月,深圳一些重点区域二手房价格涨幅已经超过5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货币大放水,中国政府为了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也出台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导致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深圳房价第五次大涨,涨幅为36.4%。</p><p class="ql-block"> 一张过去十年中国城市深圳二手房均价变迁图显示,深圳房价已从十年前的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一位, 其上涨速度惊人。</p> <p class="ql-block">过去十年中国城市深圳二手房均价变迁图</p> <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也该言归正传,揭密深圳现时房价了。二手房素来价格不一,同一小区面积不同,楼层不同,价格差距不小。为了平抑房价,2021年,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出台了一份二手房指导价。对深圳3595个住宅小区二手房进行限价。这套官方定价依据什么,尚不得而知。有段子说,按政府指导价买一套600万的房子,须捆绑购进一幅业主收藏的“古画”《萧何月下追韩信》,画中萧何骑共享单车在月下狂奔,价值300万。言下之意,买这套房需实际支付900万,韩信骑车图不过是由头而已。虽是笑话,也说明政府定价与实际成交价存在相当大的差距。</p><p class="ql-block"> 尽管只是指导价,还是让人瞠目结舌。看看曾经提到的那些“海”字花园吧(每平方米均价):</p><p class="ql-block"> 海印长城95000,</p><p class="ql-block"> 金海岸90400,</p><p class="ql-block"> 蔚蓝海岸110600,</p><p class="ql-block"> 西海湾100500,</p><p class="ql-block"> 天海花园108900。</p><p class="ql-block"> 曾经散发传单,30万一套的“龙城花园”,指导价已涨到77000元每平方!</p><p class="ql-block"> 更有价值数千万,上亿元的滨海豪宅不便示价,二手房网统一标为“暂无数据”。</p><p class="ql-block"> 回看二十年来深圳楼市近三十倍的火箭式上升,怎不让投机者怦然心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由于指导价出台,深圳人的财富,便有了一个官方说法。在城区热闹地段,凡坐拥100平方米以上住房的业主,都自动生成了一个让普通人“高山仰止”的荣誉称号:千万富翁。楼上楼下邻居,见者有份。这也预示着未来计划在深圳特区安家的人们,难度越来越大,希望越来越渺茫。</p><p class="ql-block"> 而那些“千万富翁”们,仍在延续着普通人的生活。由于开销成本陡增,日子不见得比从前过得轻松。他们还需在蜗居中努力腾出空位,为长大的二胎塞一张书桌;还需放低身段在楼下小超市购买廉价的蔬菜;还需把私家车停在地库,用公交卡出行。</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可以把房卖掉,兑现这个称号。但对于大多数住家客来说,兑现称号之日,便是流浪深圳街头之时(当然也可以离开深圳,到内地置产)。毕竟,手握几套房的炒房客,终归是凤毛麟角。普通深圳人,还需一日三餐,脚踏实地生活下去,房价涨到多少,他们似乎并不关心。</p><p class="ql-block"> 因高企的房价而拉高的生活成本,正一点点剥蚀普通深圳人曾经拥有的快乐。什么时候房价能回归正常,或许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中数据来自互联网,不确之处,欢迎指讹)</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