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在和平路街道疫情防控狙击战中,广大领导干部、基层干部、下派干部和广大志愿者一起,坚守一线、勇敢逆行、服务居民,助力疫情防控。</p> <p class="ql-block"> 日夜坚守、并肩战斗</p><p class="ql-block"> 贺东伟,东河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局和平路中队队员,疫情爆发以来,每天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用自己平凡的肩膀,扛起守护辖区居民生命安全的责任。在东河区重点区域人员第二轮核酸检测中,临时指派担任通顺东一区检测点点长。作为点长,以身作则、靠前指挥,为避免检测现场人员大量聚集,提高检测效率,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拿着小喇叭一遍遍提醒居民,“准备好身份证和健康码!”“前后间隔1米距离排队!”提前帮助采样点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准备健康码......贺东伟说:“凌晨四点到岗,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前最后的准备工作时看到附近居民把自家的灯打开为我们照明,就觉得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只要能为居民做点什么,就感到非常满足”。</p> <p class="ql-block"> 抗疫一线、党员先行</p><p class="ql-block"> 李润梅是牛桥街小学即将退休的一名教师,从2月15日开始参加全员核酸信息登记员培训,经过几轮的培训,她逐渐熟悉了信息录入工作的流程及要求。信息登记员的工作十分重要,必须快速、准确的录入居民信息,同时,还要耐心解答居民登记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凌晨到下午,工作中她不敢喝水,怕浪费防护服;不敢休息,怕延误工作进度。她说:“疫情当前,作为党员,要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作风,哪里有需要就战斗到哪里。”</p> <p class="ql-block"> 战 “疫” 有 师</p><p class="ql-block"> 武丽君是牛桥街小学一名普通教师,因为抗击疫情,五十二岁的她角色从教师变成了“大白”。从教室到疫情防控采样点,改变的是工作和场地,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早上五点,天光未亮,她已来到了检测核酸点位,即将开启一天的工作。手套、帽子、隔离服、鞋套、防护面罩……层层“装备”穿戴好后,已变成了看不清面容的“大白”。她承担的是采样点信息登记员工作,负责开封试管和登记社区内居民信息,不允许出现一丝纰漏,否则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但是由于清晨天气寒冷,光线不好,需要不断的调整手机角度来校准身份信息。个别居民忘带身份证需要手动输入信息,为了确保信息输入准确无误,她会反复询问,不敢有一丝松懈。就这样不知不觉八九个小时过去了,腰酸背疼,汗流浃背,手僵了,脚麻了,双腿像灌了铅一样。身体的不适没有让她退缩,勇于担当,守好自己的岗位,坚持登记完最后一位居民的身份信息,这是她的责任。武老师说疫情防控工作仍在进行,作为一名抗疫工作者仍然要不松劲、不麻痹、不厌战,凝心聚力,为尽早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共同努力,顽强战斗!</p> <p class="ql-block"> 我志愿、我参与</p><p class="ql-block"> 志愿者李佩龙说:“从2月份包头疫情爆发开始,看见身边很多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有的坚守一线值班、有的挨家挨户入户排查、有的不畏严寒为居民做核酸、有的加班加点确保防疫物资发放到位……大家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披星戴月、无怨无悔,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这座城市。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也想尽已所能,为抗疫做一点事”。“大家自觉排队”、“保持一米距离”、“提前出示健康码身份证”,这几句话是引导员李佩龙说的最多的,“刚开始有一些不适应,但是小区里的爷爷奶奶、小朋友们都非常配合我,社区居委会的姐姐也在一直鼓励我,我瞬间就信心十足,战斗力满满。”李佩龙激动地说。</p> <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医护、下派干部和广大居民志愿者们,以默默无闻的点滴工作,展现着“坚守岗位、时刻待命、战疫情,冲在前”和“全民互助、攻克时艰”的奉献精神。他们躬身于基层一线战场,守初心、担使命,以心中大爱,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