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九团回忆录之七十九,209团回忆录编委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丁明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u>  </u></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u> 方文启:以德治人</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原209团宣传股丁明柱</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凡当领导的,大多以权治事,以威管人。但209团的老政委任文辉却称赞一位干部是“以德治人”,他就是原宣传股股长,后担任209团第五任政委的方文启。</p><p class="ql-block">有德,养德,重德,守德是方文启政委一生的践行。我有幸与他有过交集,两度成为他的部下。</p><p class="ql-block">1971年,他从13连指导员的位置上调政治处任宣传股长。当年全团的官兵来自全国各地,口音南腔北调,唯独方股长语音标准,一听就是标准的北京话。说话中规中矩,不紧不慢,字字清晰可辩,初次见面,给人留下的是一个厚道人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方股长刚一上任就到电影组去“拜门子”,不一会就把石广才、刘炳荣、刘连金,张晓亮我们几个的情况摸清了。</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这一年,方股长办理了家属随军手续,陆陆续续地把家人接到了部队。可随来的并不只有爱人,除了两个孩子,还有年迈的老父亲。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把多年身患重病的弟弟也一同带过来了。</p><p class="ql-block">当年国家穷,老百姓也穷,家家户户的条件都不好,没有明显的贫富差别,可他这一家人显得更为困难些。从农村来到城市,拖家带口的,不但衣着破旧,而且也没带几件撑得了脸面的行李,用方股长的话说,别人看着她们还以为是逃荒来的。</p><p class="ql-block">当时,同一批好几个干部都办理了家属随军,在焦北塑料厂上班。那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集体企业,工人每个月的工资也就20块钱左右。方股长的爱人老宋也被安排在这里。后来,老母亲也接过来了,全家7口人,主要经济支柱就是方股长每月六、七十块钱的工资。更为困难的是父母和弟弟没有户口,没有粮票,7个人仅有4个人的粮票,再加上老家经常有亲戚来焦作看病或找工作,可想而知,仅解决温饱问题都给方股长家带来多大困难。但方股长和老伴对他们不但没有丝毫的嫌弃之感,反倒倍加关心照顾。</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团部机关大院在焦北建成不久,院子里还有不少空闲地,许多随军家属就收拾出一小块,开荒种地贴补生活。方股长爱人老宋也整出了一块大约10多平米的菜地,种上茄子,辣椒、白菜、豆角等蔬菜以补贴不足。可贵的是,这些菜不全是自己吃,若遇到谁的家属来队探亲,老宋常常会摘把豆角,拔棵白菜,摘个茄子送给她们,老宋说,团部离市场远,买菜不方便,这样炒一盘,就能凑合一顿歺了。</p> <p class="ql-block">71年方文启从十三连指导员的位置上调来宣传股任股长时,据说,他曾向杜克安主任请求过,能不能给换个地方?他认为自已只是初中文化,而宣传股“知识分子“云集,老三届高中生比比皆是,个个都是笔杆子,怕去了架不住。象王斯发,马长发,刘绍强,周风仪,张超等都是高中毕业,65年的山西籍干事岳恒寿写的小说在全军还获过奖呢,一个比一个厉害,这宣传股的头头可不好当。但杜主任不容分说,直接把他的背包塞车上拉走了。</p><p class="ql-block">即然组织已经决定,那就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当好这个头。他曾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原来太原办事处下属有个股长,大字识不了几个,可手下的干事个个笔头有水,只要股长把任务一下,没有任何人会推诿或拖堂的,晚上加班加点也从来没有怨言。这个股长是怎么做的呢?他写不了材料,但一定陪着大家熬夜。他升着了火炉,饨上了水壶,一个一个地给干事们续茶倒水。那个年代哪有夜宵之说啊,干事们饿了,他就去食堂弄来一些红薯在炉子上翻烤,然后剥好了皮,一个一个地送过去,干事们都很感动。不怒自威,没有不服他的。</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方股长心中的榜样,也是他行动的方向。</p><p class="ql-block">方股长虽然文化程度不算高,可实际水平却不低,关键得益于他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文化水平。记得那一年他当了副政委,一次作报告前发现文件中有一个“竺“字不知道该怎么念,急忙问我。说实在的,这个冷僻字我也没见过。他叫我赶快去找字典过来查查。他说,咱不能不懂装懂,学习知识要有个老实态度。</p><p class="ql-block">方政委为人厚道,对部下关心不露声色。在他的手下入党的,提干的,送去上学深造的多了去了,但他很少向别人提及,更不要说向谁表功了,用他的话说,这是组织的培养,个人的努力。据张超透露,确定我提干是团长、政委一行人去太办开会在火车上商定的,方股长随行首先提出的建议。回来后,干部股通知我检查身体,直到穿上了干部服装,方股长都没有跟我提过一个字,好象他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p><p class="ql-block">政冶处办公地点设在四九八机关大院的一个斜坡上,宣传股和电影组离得很近,抬脚就到。方股长经常到电影组来拉着我们去散步,一边走,一边拉家常,我们不论是老兵还是新兵,在他跟前从不拘束。</p><p class="ql-block">他对电影组的工作敢于放手,不作具体细节安排,主要关注点是每个月给连队放了多少场电影,是不是做到场场有幻灯。他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任何人,即使是该批评的,也是釆用婉转、建议式的方法点到为止。越是这样,我们越自觉地努力工作。</p><p class="ql-block">我们九团部队分散,放映点多,且每个点均为露天场所,要保证每个点每月至少能看上两场电影,我们每个月就要放上二十七、八场,最多时超过三十五、六场。场场有幻灯,这是雷打不动的。不但有,而且要让大家爱看。那时我们的幻灯近乎于动画片,大家对幻灯的喜好甚至超过了对电影的兴趣。方股长在任宣传股长期间,电影组的工作有声有色,达到了历史颠峰。</p><p class="ql-block">方股长没有经过政治处主任这一级职务过渡,直接提拔为副政委,然后又调往工建二0二团任政委。也就是在那个当口,由于部队整編,我也离开了209团,去了武汉军区总医院。</p><p class="ql-block">1983年,我向组织提出了转业申请,方政委听说后到武汉动员我去36分部。那时,他刚任36分部政治部主任,宣传科正缺人手,让我去充实一下。说实在的,当时我决计转业,好不容易说通了政治部王国栋主任,要求把我的名单报上去,但老首长的真诚相邀,我难以推辞,就只好改变主意,随他去了襄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襄樊三十六分部的人事环境比较复杂,初来乍到,一时难以适应。方主任就本着自己的理念,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远离各种是是非非的干扰,很快他就适应了环境,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好评。</p><p class="ql-block">1987年,他决心叶落归根回北京。恰巧总后工程总队有一个相应的职位空缺,他满心欢喜。获得北京方面同意后,他立即把要带走的家具全部用稻草绳捆扎好,静等正式调令的到来。可天有不测风云,北京方面变卦了,要求他不带家属而只身前往。晚上11点,方主任把我叫过去商议。本来美好的愿景一下子泡了汤,叫谁能不发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可风向转了,怎么办?我为他干着急,一点忙也帮不上,上级组织部门的事,我们这些小兵蛋子能有什么办法?!我随口问了问方主任,你回北京的目的是为了能再官位升迁?还是给自己及家人找个归宿之地?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后者喽!唉!这可能就是办法。我说明天一早将家具装车送火车站托运,你给北京方面回电话,如实地向他报告,家中已经停伙,全家吃住在招待所,问他怎么办?这一招果然奏效,再次吹来了东风。第二天一大早,我从警通连要来15个战士,两台卡车,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家具全部送到了火车站。</p><p class="ql-block">1989年,我去国家计委参加业务培训,爱人和女儿顺便随行去看看从未去过的首都北京。受方政委和老宋大姐热情相邀,爱人和女儿在他家住了一个多礼拜,给我爱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爷爷总是夸儿子、儿媳妇的好,言淡话语和表情中都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现在方政委全家人在北京生活,孩子们都有了满意的工作,日子过得比较富足,而且儿孙们都特别孝顺,这可能就象大家说的,上行下孝,家风传承吧。</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了,南京、北京相隔千里,我们难以见面,却经常有微信或电话联系,聊聊家常,问问安好。他常说,比起当年的穷日子,我们心满意足了。</p><p class="ql-block">老百姓有句俗话,有德之人必有福报,现实还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责任编辑 金厚盛</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209团回忆录编委会</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2022年2月10日</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