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罗沙洋村隶属宁德市屏南县路下乡,位于海拔近900米的山坳里,距县城20多公里,沿途经过网红村厦地和乡村文创样板村前汾溪以及南湾梯田等。从村口到主干道约2公里没有农村公共交通,农民步行或搭便车出村。仅仅2公里,让罗沙洋原生态般的隐藏在山林中。</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记载,罗沙洋村始于明末永乐年间,有600余年的历史传承,祖辈是杨姓分支,明清建筑栉比鳞次保留至今。近些年,随着乡村文旅的兴起,罗沙洋村的柿子树成为一支奇葩,慕名而来的人渐渐多了。</p><p class="ql-block"> 2020年秋冬,我到罗沙洋拍摄了几天,今日回看依然历历在目喜形于色,闲暇之余重新整理一番,让这记忆和景致以美篇的形式留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柿树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罗沙洋走红, 更多的是现代摄影人赋予柿树新的活力和生机,古村柿树通过镜头信息走出大山,人们发现一个古老村落里隐藏着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罗沙洋四面环山,柿树星罗棋布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柿树高大挺拔枝叶茂盛,其种植年代已无法考证,村民说,从懂事起就有了,那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熟果很甜。</p><p class="ql-block"> 每逢秋末初冬,老柿树青春焕发,枝枝桠桠挂满小柿子,红彤彤的像个小灯笼,别看这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在云烟缭绕以及由黄土夯建而成的古民居印衬下,彰显出的别样风姿,常常给摄影人带来无限惊喜与快乐。</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的一天,我寻着摄影大佬们的足迹来到罗沙洋。初来乍到,噼里啪啦拍了一阵很失落,一次偶遇晨雾,弥漫之间有了灵感,后来我不辞辛劳多次往返罗沙洋,并在行家们的指指点点下收获满心欢喜。当然,热心村民为我这不速之客提供了食宿便利,犹如走亲戚似的迎来送往,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有人云,一棵柿树点亮一个村 ,盈枝柿果摇醉韵,摇出一片天。</p><p class="ql-block"> 如今,罗沙洋已是“省级金牌旅游村”,村里也建立了摄影基地,许多优秀摄影作品在这里诠释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罗沙洋。</p><p class="ql-block"> 柿树由过往的食用之跨越至今日的赏析之。</p> <p class="ql-block">初冬霜冻,村民在柿树下烧碳取暖,这意境仿佛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柿韵美如画,无论是烟是雾,每每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善于捕捉瞬间总有你想要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柿树枝桠总是那么杂乱无章,但也有不一样的韵味儿。</p> <p class="ql-block">素描感觉真好</p> <p class="ql-block">日出东方,竹林下的柿树与民居在阳光折射下宛若暖融融的山居图。</p> <p class="ql-block">柿子红了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古村和他的子民:</p><p class="ql-block"> 时间追朔到2020年11月13日,那是我第一次来到罗沙洋村,入村第一印象是与世隔绝般的原始和静谧,仰望山坡上的土建民居和周边茂密的树林,一条清澈小溪穿村而过,锦鲤在溪中自由自在地穿梭,潺潺流水和鸟儿鸣叫不时划过耳旁,空气中弥漫着香甜,让你心旷神怡;明清建筑群错落有致依水相伴,耸立在村口的炮楼默默站岗放哨了数百年;几位老村民依靠在小桥边的廊亭里聊天,边上还有一个几乎快找不到的小卖部,年轻村民戏称这是“福州的东街口”。正是这方寸之间有了人气,也有了灵气。</p><p class="ql-block"> 我在村里上上下下兜了一圈,终于在炮楼边的土墙上发现一块小铜牌,上面端端正正写着“中国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 目前,多数村民已进城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村里少许老人、妇女和幼童依旧延续着传统生活,一些外来文创人士已租下部分古宅准备有计划的开发利用。</p> <p class="ql-block">村里现有明清时期画龙雕刻花厝5座、石大门6座及旗杆等,其一花厝中的原始雕刻、油漆在主人的呵护下保存尚好。</p> <p class="ql-block">晨光下黄土民居如油画般的耀眼</p> <p class="ql-block">黄土炮楼饱经风霜数百年依然屹立村口</p> <p class="ql-block">炊烟缭绕下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烟雾中黑瓦马头墙小楼是村民返乡姐家的清朝老宅,也是我临时住处,返乡姐睡一层,我在二层,房间有一张单人床,还有祖辈用过的老物件。夜晚,一只大白狗静静地趴在小门旁忠实守候着主人,轻轻细流仿佛催眠曲直至天明。罗沙洋没有民宿也没有农家乐,返乡姐的一句话很暖心,只要你不嫌弃,随时可以来。</p> <p class="ql-block">村里唯一的小广场,听说因文创建设而修,村民们用来晾晒柿子,许多摄影人会在此驻足采风。</p> <p class="ql-block">2020年,乡政府牵头,村委开展自发性古屋修缮,投入30余万元修缮3栋古宅,其中一栋作为摄影基地。村支书说,当初修缮工程请了有经验的建筑设计来勘探,结果不尽人意,还是依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干起来。</p> <p class="ql-block">看着宽敞明亮古香古色的大厅,村委笑了。</p> <p class="ql-block">冬天到了,村民在家中烤火取暖,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一个古老而真实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返乡姐姓杨,从城里务工返乡创业,给自己取了一个网名叫“返乡姐”,回村后就与几个村民一起做起了柿丸,爬树摘柿子身轻如燕,削皮凉晒出霜一套工序下来也是驾轻就熟,十分干练。</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古柿子树,返乡姐呼呼一撑就上去了,游刃有余的她让我的担心很多余,目瞪口呆了一会儿,竹篮已装满小柿子,选中几个红透的,哇噻,这野性的山果甜到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当天采摘下来的柿子马上要削皮凉晒,一个一个手工操作。</p> <p class="ql-block">凉晒柿子直到白白的出霜有些门道,村民凭长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感知一切。</p> <p class="ql-block">打个招呼吧,野生柿子丸期待您的品尝。由于柿子有“事”的谐音,所以,柿丸在春节期间经常会摆在台面上,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竹篾用了洗,洗了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p> <p class="ql-block">留守村民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有村民说,在城里生活不习惯,乡下山好水好空气好,生活不拘束习惯了。</p> <p class="ql-block">芋头面是当地特色,村民都是自己做,一做一大锅,不用脸盆哪儿行呢。据说,村里有个习惯,谁家做饭做面什么的,打个招呼都能蹭个饱。</p> <p class="ql-block">打糍粑</p> <p class="ql-block">晒红薯</p> <p class="ql-block">洗洗刷刷</p> <p class="ql-block">冬日暖阳围坐在一起看看照片才发现自家很美</p> <p class="ql-block">返乡姐领着村民玩起了手机抖音</p> <p class="ql-block">其乐融融非一家似一家</p> <p class="ql-block">一片红叶伴溪流,仿佛罗沙洋依偎在祖国的山水间,延绵不断滋润着自己的锦绣未来。</p> <p class="ql-block">时间一恍到了壬寅年,期待罗沙洋柿树再度勃发梦幻般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二O二二年三月 福州 姜露嘉 图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