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渚奚氏宗祠(惇叙堂)掠影

源远流长

<p class="ql-block"><b>  位于江阴徐霞客镇马镇社区北渚村的奚氏宗祠,在奚氏文化交流会组织领导下,自2017年10月起正在逐步进行修缮。2017年5月,北渚奚氏经与村委和当地村民小组协商形成共识决定先将原奚氏宗祠前东面朝东的8间屋归还北渚奚氏族人使用。经奚氏文化交流会理事会合议决定将奚氏宗祠大祠堂、小祠堂所有族务合併一处办理,统一称江阴北渚奚氏宗祠(惇叙堂),开始宗祠建设。</b></p> 源流简说 <p class="ql-block"><b>  奚姓起源于夏代,得姓始祖奚仲,传为黄帝之子禺阳(前2120)后裔。奚仲造马拉车,官车正,助禹治水有功,居薛(今山东枣庄薛城区陶庄镇)。其裔奚仲虺(前1650)为商左相, 发布《商诰》号令天下百姓。传至鲁(前551-479)奚容蒧、字子皙,孔子弟子,唐玄宗开元二七七年(739)从祀孔庙、追封下邳伯,宋真宗咸丰三年(1000)加封济阳侯、从祀孔庙西庑第19位,奉为北渚奚氏始祖。</b></p><p class="ql-block"><b> 谱载南宋山东青州及滕县奚氏多有避乱陟江南梨花村(今上海浦东及吴淞地区)者。奚氏第51世孙奚世炎,咸淳四年戊辰(1268)陈文龙榜进士,官吏部主事。是年,世炎公举家迁江阴, 奉为南渡始祖。其子奚祐,传三代至奚自崑居湖广、奚自崙在江阴军从军。奚自崙有子奚成,随父从军为人正直。《江阴崇祯县志》载其奉旨博潴练兵,适逢明太祖朱元璋常州出榜招贤,遂归附。明洪武四年(1371旨奚成率奚家军征战湖广追剿叛军,授湖广沅州卫总旗,得胜回归博潴故里,奉为北渚奚氏始迁祖。距今已有652年。</b></p><p class="ql-block"><b> 奚成有长子奚伦、次子奚政、三子奚敏。据《贵州通志》载,洪武十六年(1383) 明太祖钦授奚成为贵州平越卫守营游击(后功升指挥佥事, 谓称武功将军),奉旨携长次二子率奚家军出征,平定夜郎国叛乱并长期留驻他乡,在杨老站建城立灶、组织农耕,为边疆建设奉献聪明才智。奚倫世袭平越卫千总、指挥签事,奚政之孙奚得授指挥使、奚杰任振威将军,奚都、奚天宠任指挥同知、后晋光禄大夫,奚天宠长子奚国柱任铜仁总坐营、后晋遵义总兵、暮年加封一品光禄大夫任大司马。至此便有了北渚奚氏贵州福泉支。</b></p><p class="ql-block"><b> 奚成三子奚敏在故乡博潴发展家业、创办学馆,福泽桑梓。其子奚奭、字希召,号琴鹤,明永乐十五年(1417) 补南京礼部赞礼郎。奚奭长子奚鉴、字景辉,次子奚镶、字景耀,皆为教谕;三子奚锐、字景钊, 号养源,为礼部儒士。</b></p><p class="ql-block"><b> 博潴奚氏老大房、老二房后人居西圩田(南洚)、朱家埸,2008年因建京沪高铁,部分南洚族人迁徙居马镇霞栖苑小区。老三房后人居北渚老街。不少宗亲因赴任、上学、经商、外出谋生等原因迁至沪宁线诸城市乃至外省市居住了。</b></p><p class="ql-block"><b> 贵州福泉支自明崇祯十三年与北渚联谱已有七届。江阴自1947年奚氏续谱至今巳有70多年,续修历尽艰辛,经三年多努力归宗136户,特别是2019年正月初八,贵州福泉支奚氏宗亲会副会长奚经林受会长奚经红委托,捧福泉奚氏支谱稿送达北渚奚氏宗祠,玉成了吴黔合谱八次续修的大事。《北渚奚氏宗谱》(惇叙堂)八修巳于庚子年清明玉成弘发(因受新冠疫情影响未举行发谱仪式)。</b></p> 宗祠概况 <p class="ql-block"><b>  据世谱载, 奚氏宗族自奚敏留守博潴以来,于明万历年间建造惇叙堂奚氏宗祠(俗称大祠堂),址今北渚东街河南村。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五十二年(1713)作了翻建。祠堂占地二亩, 房屋36间(已于2006年京沪高铁建设柀征收拆除), 征收款由村委保管至今。</b></p><p class="ql-block"><b> 北渚奚氏宗祠(俗称小祠堂) 座落在今江阴市徐霞客镇北渚村朱家埸13号, 占地平田二亩四分三厘五毫。经考证始建于清乾隆初年,至五十七年壬子(1792)冬,购清溪公旧宅改葺,坐南朝北一进4间;嘉庆甲子年(1804)复营第二进并列4间,两进之后左右各建厢房,越五载而成。后越数十年始増第三进,屋5开间为享堂以备春秋祭祀,傍左面东再建屋舍8间,奚树伦、奚云程、奚德行等董其事。时已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迨民国十年(1921)集议改面东向翻造头廗,正门1间、南北门厅6间,因经费不敷,至十七年(1928),继建三廗享堂7间,又两照厅。奚德贞、奚霁如、奚毓秀、奚袓厚主其事,襄事奚瑾如、奚传生、奚宝鸿等。</b></p><p class="ql-block"><b> 新中国成立后,两处祠堂被江阴市粮食局马镇粮管所无偿借用。大祠堂已被拆除。七十年代后期粮管所迁至马公桥时,欲将小祠堂房屋拆去,因奚氏族人干涉而未拆,后由北渚村委暂时保管,先开办村条帚厂,后来前8间开设粮饲加工厂,后面所有房屋被村农机队占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奚氏宗祠俯瞰图</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宗祠正门</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门 牌</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现在宗祠中间一间设为飨堂正厅,悬挂先祖奚容蒧公、南渡始祖奚世炎公、北渚始迁祖成公神位和祭台祭桌、烛台香炉,便于宗亲瞻仰祭拜。家文化内容陈列室也在布置之中。正在收集奚氏历史文化资料。已有清乾隆、光绪年间先祖墓碑等访得并加妥然保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飨堂正厅</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先祖神像</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宗祠内内布置了奚佐尧烈士的展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寻访所得清乾隆、光绪年间先祖墓碑</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可是,这座古老的祠堂正面临着拆除的危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u> 奚氏宗祠历经风雨,应该予以保留并修复完善,使奚氏根祖文化得以传承,成为集烈士纪念、家风家教、祭祀祖先的圣殿。</u></b></p> 附   录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奚佐尧一一第一个加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中国共产党的江阴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程以正</b></p><p class="ql-block"><b> 奚佐尧(1897 ~ 1926),名远航,字佐尧,江阴马镇(现归徐霞客镇)北渚奚氏十九世孙。苏联十月革命前后,他在北京大学读书,其间受到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思想趋向进步,追求救国强国真理;同时,他还经常把《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寄回家乡,给亲友们阅读。1918年冬,他在赴法国勤工俭学前夕,返回家乡宣传革命理想,描绘未来社会“男女平等,人人有工做,个个有饭吃”美好远景。1922年,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江阴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员。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参加拟定《反对帝国主义惨杀中国人民的通电》,并集合队伍赴中国驻法使馆,迫使驻法公使在这份通电上签字。但因反动分子告密,他被法国军警拘捕,被限令3天内离开法境。在中共旅欧支部安排下,他从水路经比利时去苏联,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和朱德等30余人一起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训练班学习,接受地下游击斗争的特殊训练。1926年3月,他奉命回国,在广州黄埔军校培训军事干部,后担任中共中央军委技术书记、中共上海区委军事委员,领导沪宁等地的军事行动。1926年10月24日晨,他参与领导了著名的上海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由于敌情有变,起义失败,他不幸被捕,26日英勇就义。奚佐尧牺牲后,中共上海区委专门向党内发出《为奚佐尧同志志哀的通告》,高度评价奚佐尧是“最忠勇最良好的同志!”上海《申报》当年比较真实地反映遇难情景:奚佐尧赴刑场途中,身穿玄色斜纹布夹袄裤,双手反缚,面不改色。端坐在一辆人力车中,在他前后左右,12名士兵,8个侦探,对他严密监护”。临刑时,“神色不变,态度安闲,如此从容,乃英雄本色!"奚佐尧牺牲后,他的遗体被运回老家。今天,当地政府将烈士安葬在马镇革命烈士陵园,其英勇事迹在家乡广泛流传,他的英名也永载《上海工运》史册。1984年,南菁中学师生在校园內修建了奚佐尧烈士纪念碑。1997年10月,南菁中学又为他敬塑了铜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奚仁南简略</b></p><p class="ql-block"><b> 经武字仁南,焕忠次子。1934年8月出生于江阴马镇北渚。中共党员。1941年就读于北渚小学,毕业后至上海虹口炎昌翻砂场做学徒。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仁南积极要求参军上前线,保家卫国。3月入伍成为二十军六十师一七八团政治处工作组组员;11月入朝,先后任工作组组员、卫生队统计员、卫生员。1953年朝鲜停战,仁南返回祖国,先后担任一七八团三营七连和机枪连的卫生员,他始终坚持和发扬不畏艰苦、慷慨奉献的革命精神。1955年1月参加解放浙江沿海一江山岛战役,11月任一七八团三营七连副指挥员;1956年任一七八团政治处党务助理员;1957年2月至1958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政治干部学校进修;1958年2月任一七八团政治处保卫助理员、副股长;1965年任六十师保卫部副科长;1968年任六十师一七九团政治处副主任。1978年10月转业任江阴市公安局副局长;1986年6月江阴市工商局副局长,直至1994年退休。</b></p> <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CR0OwsY7Wfr-2-P2ZPqgow</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文稿撰写:奚同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图片提供:高济良</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美篇制作:陆正源</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