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古人今何在(一)

徐敬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向我们呈现的就是下面的一幅图画: 图1 白帝与江陵之间的“万重山——巫山”<br> 在白帝(四川盆地)与江陵(江汉平原)之间,堆砌着一大片山地——“万重山”。这片山地尽管被三峡水道分成了南北两部分,但由于先秦时期在此存在的“巫郡”,也被笼统地称为“巫山”(见图1)。后来,作为地理意义上的巫山被大大缩小(见图2),取而代之的是“三峡地区”。 图2 巫山位置示意图 图3 长江三峡概貌 一千多年前,李白看到的三峡两岸是猿的乐土,但他不知道的是,一万多年前,这里也是“猿人”的家园。<br> 自1984年起,在三峡地区陆续发现了多达五处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其中有距今200万年左右的“建始人”和“巫山人”, 距今14万年的“奉节人”,距今6-2万年的“官渡人”,以及1.5万年前的"河梁人"。 图片 “建始人”遗址 图片 “巫山人”遗址 有人说,从猿到人,中间经历了直立人和智人两个阶段。按照这种划分,“建始人”和“巫山人”属于直立人,其余的三位则被归类为智人。 图片 “奉节人”遗址 图片 “官渡人”遗址 图片: "河梁人"遗址 智人又被细分成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官渡人”与"河梁人"对号入座到后者,“奉节人”就是前者的代表了。当然,如果“奉节人”想为自己找一个搭档的话,在1956年被发现的“长阳人”就该现身了。 图片 “长阳人”遗址 图4 三峡地区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如此密集又具连续性的存在(见图4),使得我们不禁要问,三峡地区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能够让古人类繁衍生息?<br> 要探究这个问题,去一一拜访上述6个遗址,是不错的选择。<br> 现在所界定的巫山,西头是利川境内的寒池山。寒池山从海拔1100米的利中盆地拔地而起,瞬间就达到海拔2123米的最高点——猫儿梁。猫儿梁不仅是巫山主峰,而且,在三峡江段(简称峡江)与清江所围区域,仍然是最高峰(见图5)。 图片 利中盆地(左为齐岳山,右是寒池山) 图片 山高谷深的猫儿梁 图5 峡江与清江之间 尽管猫儿梁默默无闻,但闻名遐迩的恩施大峡谷就在其南坡,而发源于猫儿梁的流料河,则从恩施大峡谷流进清江。 <br> 从流料河口上溯清江,在利中盆地的东边缘,可以观赏到清江从腾龙洞潜入地下、在黑洞复出地表的奇观,而两洞连线的旁边,就是被废弃的“清江古河床”。 图6 恩施大峡谷(沐抚大峡谷)概貌 图片 腾龙洞卧龙吞江瀑布 图片 清江从黑洞喷涌而出 图片 清江古河床 腾龙洞相当于利中盆地的一个排水孔。但是,它只负责排出盆地南部的积水,利中盆地北部的排水任务,则分配给了一个叫做龙关口的峡口。<br> 龙关口峡口,为齐岳山的一处断裂,利中盆地北部的两条河流——梅子水、石笋河就对接于此处。这两条河流在山前冲刷出了利中盆地的最低点(海拔400多米)后,又一同穿过齐岳山,并且在山那边的云阳县境内,造就出了一个龙缸景区。 图7 龙关口与梅子水、石笋河 图片 龙关口峡口的卵石滩 图片 龙缸大峡谷 如果把龙关口与猫儿梁连线,你会看到位于中点的、巫山西北坡上的大水井古建筑群。它的气魄之大、智慧之高,都包含在名称的“大”字之中,而“水井”二字,又向我们透露出了庄园主人的心路历程。大水井虽依山傍水,但水都在几百米远的山脚下流淌,处于镂空状态的巫山山体,如同沙漠一般,能在这样的地方拥有一口水井,与如获至宝又有什么两样呢?大水井,真是大智慧,大宝贝! 图片 大水井古建筑群一角 图片 从大水井远眺齐岳山 图片 大水井的云海 从利川市大水井向东,越过省界,翻过两道山梁,就来到“奉节人”的故地——云雾土家族乡。<br> 巫山主峰猫儿梁是云雾乡的南屏障,其余三面也拜它所赐,被发源于这道屏障上的石笋河、龙桥河切成了绝壁深谷,它们共同把云雾乡打造成了一座孤岛,让“奉节人”过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图片 云蒸霞蔚的云雾乡 图片 龙桥峡谷 (未完待续)<div>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表感谢!<br></div><div><br></div><div> 徐敬民 作于2022年3月9日<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