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之日探流坑古镇

鸿洪宏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西“千古第一村”流坑,藏有全国罕见的清明古建筑 在春天的赏花胜地中,赣南婺源是最热门的景点之一,油菜花成片开放,古村环绕,山水相依,美成了一幅画。但此次我却反其道而行之,来到了相对冷门的赣中流坑村。</p> <p class="ql-block">流坑古村位于江西抚州乐安境内,是一个古建筑群保存非常完好的千年古村。</p> <p class="ql-block">位于江西抚州地区乐安县西南部的流坑古村虽说“冷门”,却被冠以了“千古第一村”的美誉。追溯其历史,古村于五代南唐年间(937年—943年)就已存在,根据流坑董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先祖便是唐代宰相董晋,后来因为战乱从安徽迁至江西就此安家。 </p> <p class="ql-block">  龙湖是流坑村的内湖,它将村子分为东西两半。东边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大大小小有260余处,足以让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流坑古村是一个古建筑群保存非常完好的千年古村。村中建筑据说仿照当时京城八横八纵的布局设计,其排水系统运作几百年后依然在发挥着作用,非常具有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龙湖上的廊桥是村民们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古建筑门口与街市巷道间成了村民们最佳话家常的场所,大多数年轻人外出读书就业,留下老人孩子独守老屋,保持着一份静谧与古朴。</p> <p class="ql-block">这些房屋之间以小巷相通,形成了七横一竖八条街巷,过去族人按照房派宗支分巷居住。</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青石板路和鹅卵石路,一直延伸至村子里。</p> <p class="ql-block">如今走在小巷子里,总有一种随时要迷路,却突然豁然开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文馆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处宅院,东侧挨着大宗祠,背对着江面而建。文馆又叫江都书院,集庭院、藏书楼于一体,过去会在此读书、讲学、祭祖等。门楣上悬挂的“文馆”二字端庄丰润,足以见得当年董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在这些明清古建筑中,有祠堂、书院、庙宇,也有戏台、桥梁与古井,民居皆为一层半的砖木结构,宅院的门楣和屋檐保存完好。各式各样的建筑琳琅满目,这在中国的古典村落中极为罕见,如同翻阅着一本古建筑大全。</p> <p class="ql-block">东边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大大小小有260余处,足以让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而流坑村民还喜欢在天井内放养乌龟,乌龟常年在天井内爬行,起到了天然的通渠效果。村民们骄傲地表示,村里的天井从来不会堵塞,无论下多大的雨都能顺畅。这也算是古村老先祖智慧的结晶了吧。 </p> <p class="ql-block">建于南宋的董氏大宗祠曾是村中最宏伟的建筑,却在上世纪初遭到北洋军阀孙传芳的残部邢玉堂烧杀抢掠毁于一旦,现在只剩下5根花岗岩石柱,如同流坑的图腾一般。凄凄然傲视着苍穹,似乎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 </p> <p class="ql-block">天气晴好时, 漫步到流村外,还有一片葱茏的古樟树林,若论底蕴和树龄,这些古樟树可与村里的徽式建筑相媲美,有的甚至超过千年,即使是在动荡年代,它们也未被摧残过,不可不说是一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青年男女相拥而抱的,名为“鸳鸯樟</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三位仙人化成的,叫做“三仙樟”</p> <p class="ql-block">而绵延十多公里的规模,称得上是我国“第一古樟树群落”。 这些古樟树,每一棵又有着各自传奇的故事。为了纪念文天祥骑过的,取名“马鞍樟”;</p> <p class="ql-block">置身古樟树林中,只觉得心旷神怡,不远处乌江传来村妇们阵阵嬉笑声,显得整片古樟树更加幽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