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民康</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民革徐州市委委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div>摘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刘湘率第二纵队出川抗战。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第二纵队奉调南京,拱卫首都外围,改为第七战区第23集团军。在太湖西侧京杭国道附近的长兴、泗安、广德,阻击日军第10军,为拱卫南京、掩护淞沪和首都撤退,以及迟滞日军的进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首次分析第七战区第23集团军的作战情况,揭示南京保卫战功败垂成的深层次原因,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br>关键词:南京保卫战,长兴、泗安、广德战役,刘湘、唐式遵、潘文华、饶国华、郭勋祺、马国荣<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川军</b></div>川军起源于清末在四川编练的新军第17镇(相当于师)和辛亥革命起义的民军(袍哥、绿林武装)、同志军(革命党起义武装),以及倒戈的汉军、绿营、练军、巡防营、边军等。在孙中山领导的护国、护法战争中,形成了革命党人熊克武、但懋辛领导的第一军(东斌系)、新军后起之秀刘湘、杨森领导的第二军(速成系)、刘存厚、刘成勋(武备系、保定系)领导的第三军。驱逐滇军、黔军后,川内军阀混战,形成了刘湘、刘文辉、杨森、邓锡侯、赖心辉、田颂尧、刘存厚、刘成勋、李家钰等九大军阀,形成防区制,割据地方,自行征收,管理行政。<br>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11月起,川军纷纷易帜,获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杨森部为第20军,刘湘部为第21军,赖心辉部为第22军,刘成勋部为第23军,刘文辉部为第24军,邓锡侯部为第28军,田颂尧部为29军,李家钰部为新编第6师,刘存厚部为新编第15师。<br>1929年,北伐结束后,蒋介石召开“编遣会议”缩编军队,引发“中原大战”,川军分为倒蒋和拥蒋两派。刘湘积极拥蒋,图谋统一四川,得到蒋介石的支持,与杨森、邓锡侯、刘文辉等发生四川内战,不断收编扩充实力,购买飞机、军舰、机枪、大炮,制造枪支弹药,成为四川最大军事实力。</div> 1933年9月,刘湘、刘文辉为首的“二刘大战”结束,刘文辉败退雅安,部队多被刘湘收编,刘湘统一四川,任四川善后督办和四川“剿匪”总司令兼第21军军长,在刘湘的统一指挥下,各路川军开始围攻红军川陕苏区。<br>1935年1月,中央红军准备从贵州进入四川,与川北红军汇合,蒋介石亲自率领中央军、滇军、黔军、川军围追堵截。刘湘采取“堵截不围追”的策略,只要红军不入川,就不追击,引起蒋介石和各路军阀的不满。<br>6月5日,蒋介石开始对川军进行整编,核实名额,裁汰老弱,准备平均缩减员额三分之一。8、9两个月,川军整编前,川军营(少校)以上军官和行政、教育人员分两期,分别在峨眉山参加了“峨眉军官训练团”;进行了军队国家化政治教育和现代军事教育;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觉悟、增强素质,坚持反共、准备抗日,做整编前的准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蒋介石与刘湘在峨眉军官训练团</h3> <p class="ql-block">军训结束后,各部受训军官立即返回各自部队,准备整编,刘湘却把所属第21军及绥署直辖部队军官留在成都,开办了《川康绥靖公署军官研究班》,清除蒋介石对这些军官的政治影响。</p><p class="ql-block">整编开始后,刘湘对缩编不满,以“军事政治,责重事繁,势难兼顾”,迭呈蒋介石,请辞21军军长兼职。蒋介石以“剿匪”军事紧张,嘱其继续负责:“现红军主力大部消减,且二十一军所辖部队有十余师之众,不合中央编制,亦应另行编配。”无奈刘湘甩手走人,不理“朝政”。</p><p class="ql-block">10月2日,蒋介石只好:特批准刘湘辞呈。并亲笔任命:唐式遵为21军军长,潘文华为23军军长,王缵绪为44军军长。</p> 10月20日,川军第一期整编完成,规定各军师一律照现额缩编三分之一,并由行营参谋团派员亲赴各部点编,共将川军由360多个团缩编为116个团,整编初步就绪。此次整编,主要由刘湘主持,其他各军内部大小单位均有极大的裁并,而刘湘直接统辖的21军部队在此次整编中获利最大,除了整编为第21、第23、第44三个军,每个师由三旅九团改为三旅六团的甲种师编制,其他都安置在川康绥靖公署之下,有三个独立师,七个独立旅,比两个军的人还要多。刘湘直接统辖的每个师,和其他几个军相比还是占优势的,因此引起其他各军的不满。其他各军经过裁减,基本符合整编师的编制,获得了全国陆军师统一番号,而刘湘所属部队却没有获得军事委员会认可的全国陆军师统一番号。 川康整编后,蒋、刘矛盾日趋表面化。为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中共开始对刘湘多方面加以争取。先后派黄子谷、张曙时、罗世文、李一氓等来川做刘湘的工作,“希望刘湘准备做抗日民族英雄,团结抗日的势力,反对妥协投降”,“还指出蒋介石一贯消灭异已杂牌军的阴谋手段和一些事例” 。还通过冯玉祥介绍来的高兴亚、郭秉毅(共产党员)、汪导予、李荫枫等人做刘湘的顾问,为宣传中共主张、策动川军抗战等出谋划策。刘湘也几次派代表(叶雨苍、王干青等)到延安与中共商谈联合抗日之事。<br>1936年6月,两广事变后,蒋、刘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刘湘表面敷衍蒋,暗中则加强防蒋的布置,对外切实联络两广、云南各反蒋派,以作声援。派代表去山东联络韩复榘、河北宋哲元、商震、山西阎锡山、陕西杨虎城等地方实力派。先后派张斯可、李星辉、刘亚休到两广活动,刘湘与李宗仁、白崇禧开始密切联络。<br>9月24日开始,刘湘召开军务会议,研究所部继续缩编。<br>10月28日,蒋介石派顾祝同到成都与刘湘详商川军将来增防前方之办法及其数目与指定之部队,以便先行整训并望其旧直属各部择其较有战斗力者亦能备调。<br>11月5日,顾祝同与刘湘商定:全川兵力共约计一百六十七团除刘文辉部须入西康担任边防,杨森部已出川(入贵州)均不计入外,拟以现有全力三分之二约一百团,分两期各出五十团用于国防,其余则用为川省绥靖部队。所有现驻陇南、陜南一带之孙震、邓锡侯两部拟请悉数调回,由张(学良)副司令另行派队接替,每期按各军现有兵额比例平均摊派。<br>刘湘申请两点:<br>(一)因气候习惯及装备关系,请将川军用于长江南北附近,不远向北方派遣。(二)为能独立发挥作战能力起见,请团结使用,不予分割。<br>9日,蒋介石指示:川军集中地区,当令其在襄樊、荆沙一带。<br>刘湘自动请缨,请密授方面军总指挥,邓锡侯副之,傅常为参谋长。下设两路,邓锡侯为第一路总司令,统辖邓锡侯、孙震、李家钰所属各部,共二十团。潘文华任第二路总司令,统辖刘湘所属各部约三十团。<br>12日,顾祝同以蒋介石名义电令刘湘、邓锡侯、孙震、李家钰立即准备率部出川。15日,国民政府委任刘湘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六路军总司令,孙震为第一路总指挥,潘文华为第二路总指挥。任命李家钰为47军军长(驻西昌)。撤销四川善后督办公署和四川“剿匪”总司令部。<br>30日,蒋介石电令刘湘、贺国光:各部须提前出发,务望于一月十日前能全部集中于指定地点,各部行军序列与日程,切盼详复。<br>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杨虎城、张学良扣押,刘湘不露声色、先不表态、等待观望,并对中央在川机构进行监视,暗中控制。<br>“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到南京,对刘湘耿耿于怀,尽管贺国光、顾祝同不断为其作证,蒋介石也不能原谅刘湘,二人的矛盾更加激化。<br>1937年1月,刘湘所属主力部队才全部整编完毕,获得全国陆军师统一番号。整编完成后,刘湘直接统辖的部队仍然非常庞大,达十一个师七个独立旅之多,人员众多,基本没有裁减。刘湘对蒋介石只是应付,按兵不动。<br>28日,蒋介石电薛岳:应严防川、桂合谋,由桂先来攻。希对柳州、宜山方面桂军之行动特别注意,现在黔南我军之部署应重新配备,希详复。一面与龙(云)主任切商滇、黔全盘布置计划,确切准备,以免临时张皇。中意杨子恵(森)部主力应先集中于安顺、平埧附近。郭(汝栋)部廿六师逐渐集中于都匀、平越,以备万一,但移动时应极端秘密为要。 一时间,剑拔弩张,刘湘与蒋介石撕破脸来,刘湘命令川军各部在重庆两路口、菜园坝、浮图关外张家祠一带修筑工事,白天戒严,夜间演习,部队纷纷调动,川军与中央军的冲突一触即发。川军各部开始分裂,一部分表示效忠刘湘,一部分表示服从中央,杨森拉拢范绍增、王缵绪,唐式遵派代表罗象翥、邓锡侯派办事处主任曹震、孙震通过孙元良不断向蒋介石报告情况,要求马上解决刘湘。<br>蒋介石急令薛岳调兵遣将,汇报川军动向,以防不测。紧要关头,刘湘审时度势,认为没有胜算,只好忍气吞声,向蒋介石暂时低头。<br>3月13日,刘湘派秘书长邓汉祥和建设厅长卢作孚向蒋介石输诚。请贺国光校阅各部,所筑工事一律铲除;命令各部停止夜间演习;通令所属宪兵,禁止无故警戒放哨。<br>3月23日,蒋介石让何应钦与邓汉祥、卢作孚商谈,拿出六点意见,让刘湘除保留绥署警卫部队外,彻底交出军队并调出四川,实行军队国军化,军令、军政交还中央,保证其现有军政地位,并赋于法定上之全权建设新四川。刘湘表示接受,并声称:“都是奸人造谣,本人拥护中央,历史俱在,始终不渝。”一面不断插手调换各部人员,调动亲信部队、发放武器。大量转移机枪、迫击炮、械弹等重武器、精良武器。<br>唐式遵、王缵绪、邓锡侯、孙震也不依不饶,坚决要求蒋介石出兵四川,彻底解决刘湘,勿中刘湘的缓兵之计。刘湘与桂系的联络,立即被孙震通过孙元良报告给蒋介石。杨森也报告:<br>“刘湘要撤换陈万仞,并称中央整军是要川军官兵失业为匪。”<br>李家钰也派其参谋长魏粤奎携亲笔信与戴笠联系,向蒋介石表衷心。<br>邓锡侯称:“刘湘将编余官兵改编为保安队,以重金收买舆论,拉拢以省长相许。”<br>调查统计局报告:“刘湘调动军队准备解决邓锡侯、孙震以及重庆行营、参谋团、别动队。”一时间,风声鹤唳,部分川军甚至扣押了驻重庆浮图关的别动队员,并与中央军校成都分校学员发生武装冲突、互相开枪。<br>蒋介石还不能与刘湘彻底摊牌,不得不下令:“中央人员在川气焰万仗,令人难堪。种种不法行为,殊堪痛恨!嗣后责成贺主任全权负责处理,无论为官为兵,为文为武,凡有不法者,一体先行拿办然后具报。”<br>蒋介石为了安抚刘湘,各打两巴掌,撤销了别动队科长柏良(黄埔五期政治科,四川人)和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主任李明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三期步兵科,湖南醴陵人)的职务。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明灏、陈又新</div> 30日,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主任李明灏调任太湖警备司令,遗职由蒋委员长核准,派国军第五十一师中将师长陈又新继任。此次川军与驻川中央军发生冲突,李明灏负有主要责任。川中危机暂时告一段落,川康整军拉开帷幕。<br>1937年5月,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开始对川军进行第二次整编,史称“川康整军”,以区别1935年的“川康整编”,目的是进一步整理四川军队,裁汰无用人员、缩减经费,将川军纳入国军指挥序列,成为真正由中央统辖的军队,以达到“去刘(湘)化”,消除刘湘的政治影响力,特别是缩减刘湘直辖的部队。<br>刘湘当即表示:“愿将军政、军令交还中央,并愿将川军一律国军化。”<br>25日,刘湘对军政部长何应钦提出的川康整军方案要点,复电南京:“原则上已完全表示接受。惟关于细节数项尚有意见提出”。于是,刘湘派刘航琛、关吉玉前往南京与何应钦上庐山与蒋介石协商整军具体办法。同时,川康各将领也致电南京,表示接受中央的整军方案。<br>6月22 日,经过几度修改,终于完成《川康整军实施办法》、《川康整军方案》,最后双方达成川康整军原则十一点,在对川康将领的利益给予一定照顾的同时,中央收回川康军队的人事、指挥、经理等权利。<br>刘湘决不甘心自己的军队被中央收走,派张斯可、刘亚休去广西,与中共代表张云逸及李宗仁、白崇禧经过多次会谈,终于在6月26日,拟就了红、桂、川三方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团结和联合抗日的七条纲领草案,签订了一个《川、桂、红协定》,“协定主要精神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如果蒋不抗日仍要打内战,就联合起来进行反蒋”。这是刘湘同中共发生联系以来,形成文字条款的唯一重要文件。<br>协定签订之时,正值“七七事变”爆发,华北危急,全中国危急!国家存亡和国民党蒋介石转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立即复电张云逸:“桂方的七项是对的,我们赞成,本此做去”,并指示“方案既定即请桂方向桂粤港沪各方努力做去”。<br>张云逸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向桂系和刘湘代表反复表明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促成全国团结抗日的决心,希望桂系和川军用事实表明联蒋抗日的诚意。在这种情况下,桂系和川军不得不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了表面的反蒋活动,但是,暗中还是有联系和活动的。<br>7 月3日,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南京发表谈话,说明川康整军方案原则。重庆行营代主任贺国光说:“整军为划一全国各军编制,充实各军内容,改良军队素质,提高官兵待遇,期速增加国防军作战力量之现代国家必要之图,犹为救亡图存的我国国防军所亟应走上之正道。此次川康整军原则,略而言之,约有数点:<br>(一)按照学理来改良和划齐编制,以备国防之用。<br>(二)尽现有经费整编,提高官兵待遇充实内部质量,非裁兵亦非减费。<br>(三)纵有少数编余之老弱或过役年龄官兵,必定从优设法安置。<br>(四)非调换人员或安插局外人。”<br>6 日上午11 时,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在重庆行营大礼堂举行开幕典礼。主任委员何应钦,副主任委员顾祝同、刘湘及委员贺国光、邓锡侯、刘文辉、杨森等到会。重庆市各机关首长、行营少校以上官佐,各军师独立团长以上军官共三百余人参加会议。由何应钦主席,领导行礼训话,致开幕辞,刘湘随后致词,11 时55 分开幕式礼成,合影后散会。<br>下午,何应钦报告川康整军接洽经过。刘湘致词表示:“整军原则一致接受。会议必须研究的是编余官兵安插问题。”<br>8 日上午8 时,第二次大会改在上清寺花园举行,散会前,何应钦宣布“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介绍日军在卢沟桥进犯第29军经过,谓中日大战殆已不可避免。全场闻讯愤慨,第41军军长孙震等当场请缨,愿率所部出川参加对日作战。<br>9 日上午九时, 举行第三次大会,商讨整军各方案。下午1时,继续开会,通过全部议案。下午5时55分,举行闭幕典礼,由何应钦、刘湘先后致闭幕词。何应钦指出:“整军方案,已经与大家商定,限在一个月之内各军整编完毕。”刘湘表态:“彻底地去做,表现出很大的成绩来。”至此,整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br>10日,刘湘返成都即电呈中央、蒋委员长,请缨抗战。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团结一致,抗击敌寇。然后召集其主要幕僚绥署参谋长傅常、总参议钟体乾、顾问张斯可、高级参谋乔毅夫、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商量整军及出兵抗战的问题。大家认为,整军应以团结抗战、减少摩擦为原则,各军原有番号不变,内部自行调整。出兵问题俟请示中央后再定。<br>17日,顾祝同电蒋介石:“据刘航琛铣戍电称:职到蓉后,与甫澄(刘湘)商谈应陈各节如下:<br>(一)川军出十师抗日,决遵委座意旨办理。<br>(二)抗日部队之统帅指挥决心自行担任,力疾赴之。<br>如日方必持挑战态度,委座决定抗战,伊本人必先东下听候指示。如情况稍见缓和,则于整军后东下等语。”<br>25 日,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令直辖各军、师长,于三日内驰返原防,遵令整军。<br>8月4日,桂系终于下决心与蒋介石合作抗日。白崇禧由桂林飞往南京,代表桂系与蒋介石会谈广西出兵抗日事宜。不久,白崇禧出任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率领桂军开赴抗日前线。<br>6 日,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以国难日亟,整军事宜应加紧完成,特电令川康各师长:“盼能于八月十五日限期以前,整编完成。”<br>川康绥靖公署遵照转饬直辖各部:“要求第一次整军,于八月十日前,从速办峻具报。”<br>7日,四川省主席刘湘,奉中央电令,由成都飞南京出席国防会议,共商国是。在南京的国防会议上,刘湘慷慨陈词,力主全国团结一致对外抗战,并表示抗战局面开展后,决以四川的人力、财力,贡献国家。“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br>10日,国民政府任命王陵基为四川省保安处长。川康各军,遵照川康整军会议规定整编完成。<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第二预备军出川经过</b></div>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急忙调驻贵州的杨森20军,郭汝栋的43军(谨有第26师,师长刘雨卿)赶往上海增援,并催促刘湘所统辖的部队尽快向指定地点开拔。杨森和郭汝栋的部队立即行动起来,但是,刘湘所统辖的川军部队,却迟迟没有行动。<br>刘湘一是要钱、二是要权、三是要装备。“部队出师抗敌,开拔需要经费,四川出兵约十五万人,所需经费计须四百六十万元,希望中央解决;川军部队希望集中使用,不要分割,由刘湘统一指挥;川军装备窳劣,希望更换装备、补充弹药。”<br>本来蒋介石为了让川军出川,答应了刘湘的一些要求,由于上海开战,中央无法提供现金,指定川军向中央及地方各银行自筹;武器装备到前线后再根据战况进行补充。<br>其实,刘湘既不缺钱,更不缺装备。他是以此来要挟蒋介石,希望川军仍由他来统一指挥。此时,川军已经整编,军费开支由国民政府统一拨付。但是,开拔费是一笔额外费用,不在政府统一预算之内。<br>很多人说川军武器装备窳劣,没有大炮和机关枪,抗战开时确实如此。但是,在此之前并不是这样的。川军起源于北洋新军第17镇,完全是按正规军编练的新式武装,原来都有骑、炮、工、辎特科部队,许多都是混成旅。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部队时而投靠北洋,时而投靠南方革命军,不停的倒来倒去,谁给好处跟谁干,实行防区制,就地征收,甚至提前征收了好几十年(资料表明,征收到了1971年),都用来进行川内混战。<br> 川军中,刘湘实力最强,绝对不次于中央军。1933年出版的《四川内战详记》里有一个当时《二刘大战前川军各部实力表》,可以看出,川军既有大炮,还有机枪和连发步枪、手提机枪,而且数量还真不少。其实当时川系军阀纷纷购买武器,好多都是购买的进口武器。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军火商都是他们的客户,很多文史资料都有描述,而且四川还有几个规模和产量都很可观的大型兵工厂。<div>川军整编后,除了刘湘的海、空军撤销,军舰交给水上公安,飞机交给航空委员会外,轻重武器全部保留,并未上交。</div><div>那么,这些重武器哪里去了呢?原来,他们交出了部分军队,却把重武器和新武器都打了埋伏,只让部队拿着一些破旧的武器去抗战。</div> 1938年2月27日,顾祝同電蔣中正:重庆,午漾,据报刘湘所存储械弹计步(枪)弹三千万发,分存嘉定、宜宾两处,未发捷克式机枪五千余挺,路易式机枪八百八十挺,已发存刘树成部路易式机枪六百余挺,捷克式机枪百余挺,等语。呈报日期:二十七年二月二十四日。<br>同时,唐式遵呈蔣中正:<br>丙、枪弹计新旧步枪约五万枝,法(国)造机枪约三千挺,山炮三十余门,平射炮十二门,步机枪弹二千余万,尚有法(国)购存滇(云南)之步机枪若干,月前曾派员又赴滇(云南)交涉。<br>丁、日前,邓(锡侯)、刘(文辉)王(陵基)召开后方会议,主张各异,邓(锡侯)刘(文辉)主(张)新旧机枪千挺、大炮百门、连同存枪五万,以两支修配一支,成立三十个预备团,其经费拟以保安团每年所以经费三百余万,及出川各部补充团经费充之,王(陵基)力持反对,谓所有保安团及其经费,系省署权限,绥署不宜过问。請將川省所有軍(队)保(安团),悉數調出,撤銷綏署。 1940年9月20日,戴笠呈蔣中正:轉報新編第十八師師長周成虎來函示誠,並請賜見參謀長先智淵。<br>报告:九、二十。一、据先智渊同学面告(一)刘湘遗下现存叙府(宜宾)附近之械弹,约尚有:新步枪万枝,轻机枪两千余挺,小迫击炮千余门,各种子弹壹千八百余万发。是项械弹大部由周成虎师保管。(二)本年五月,周成虎曾派其亲信,第二旅李旅长,至川滇边境,与龙云次子龙绳祖唔商,帷内容不详。(应为讨要法(国)购存滇(云南)之步机枪。唐式遵报告内有提及此事。)(三)(四)(略)谨呈校座 生笠。<div>新編第十八師師長周成虎是刘湘的小舅子(妻弟),先智渊是他的参谋长,黄埔六期毕业,与戴笠同学。周成虎为了向中央输诚,派先智渊去向戴笠汇报刘湘留存在他那里的枪械和弹药。</div><div>由于淞沪开战,本来进口的武器进不来了,哪里有武器装备他们呢?当时确实没有,但是,1938年后,苏联和美国援助的武器进来后,川军和其他军队同样得到了补充,都是有案可稽的。刘湘在川南宜宾和云南存留了大批川造和进口的精良武器,包括山炮、平射炮、迫击炮、重机枪、手提机枪、新旧步枪,还有大量的子弹、炮弹。数量之大,隐藏之深,直到1940年还有大量留存。刘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8年4月至12月,川军各部武器弹药补充数目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8年4月至12月,川军各部武器弹药补充数目表。</h3> 原来,在川军成立初期,部队很不稳定,经常会有师长、旅长、团长拉着部队倒戈反水。今天投靠这个,明天投靠那个,这样就会带走重武器和精良武器。为了防止部队倒戈时带走重武器和精良武器,军阀们就专门成立了直属的模范师、教导师、特科部队、独立旅、炮兵团、机枪营(大队)、特务营、独立营等,这些部队都是由军阀头目的亲信掌控,重武器和精良武器都在他们手里,即使一般步兵团哗变,也不可能带走重武器和精良武器。直到1935年10月,川军第一次整编完毕,部队还是这样配置的。<br>但是,到1937年8月,川军第二次整编完毕,准备出川抗战时,情况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成立的第二预备军,全部取消了特科部队,新编成的师、旅、团级作战部队都没有了特务营、独立营,更没有炮兵团。刘湘、邓锡侯、孙震所提供的出川抗战部队都只有步兵,没有特种兵,没有了重武器和精良武器,全部特科部队都留下了,甚至于把步兵团的好武器也都换成了窳劣的旧步枪。因为他们认为:川军出川抗战是打“国仗”,川军改编成“国军”了,那么就要由国家来负担“国军”的装备和军饷,川军自己制造和购买的重武器和精良武器当然要留下来。<br>1938年7月,在中央的干预下,用这些武器装备了留川各军、师、旅及保安团二十余万人,共编成(28、29、30)三个集团军,共(56军、88军、44军、67军、72军、78军)六个军,除28集团军和56军随邓锡侯、潘文华留川防守外,其余五个军成为第二批出川部队,全部出川抗战,使得这批后续出川部队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改观,在此后的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南昌会战、浙赣会战中,立下赫赫战功。<br>当时,蒋介石的势力刚刚进入四川,还没有巩固阵脚。四川还有二十多万川军,第一批出川抗战的川军只有十万,只是川军全部的三分之一,蒋介石的中央对川军还有顾忌的,所以,也不敢深究。<br>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设立五大战区和四大预备军,川军为第二预备军,辖两个纵队。并发表:<br>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刘湘,副司令长官邓锡侯;<br>第一纵队司令邓锡侯(兼),副司令孙震;<br>第二纵队司令唐式遵,副司令潘文华;<br>担任平汉铁路方面的作战任务。<br>28日,蒋中正致电刘湘:“成都刘主席勋鉴,四川各部何日可以出发?请速派邓锡侯或孙震部先行出发,限期集中汉中何如?盼复。”<br>29日,蒋介石电贺国光:“最急,重庆、成都贺副主任元靖兄,请速催甫澄(刘湘)兄部队提前出发,否则派邓(锡侯)孙(震)各部先行亦可,如何盼复。”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蒋介石催促川军出川抗战的电文手稿</div> 30日,川康绥靖公署开会决定,出川抗敌部队,限于9月5日以前分东西两路出发。第一纵队由川北道出发,第二纵队由川东道出发,限各部在10月中旬到达指定地点。<br>9月5日上午9时,四川各界民众欢送川军出川抗敌大会,在成都少城公园大光明电影院举行,情况热烈。川军出川部队,原定为11个师,现增加绥署一个直辖师(144师),两个直辖旅(独立13旅、独立14旅),47军(104师、178师),共计14个师。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都市少城公园</div> 15日,刘湘令省府财政厅长兼第二预备军经理处长刘航琛赴渝筹集,结果于中央、中国两银行抵押借得200万元,于9月上旬办妥。其余260万元,则由渝市绅商借垫。计商界120万元,绅界60万元,金融界80万元。并由刘湘商得金融界同意;先行提出100万元,以便转发各开拔部队领用。一侯9月底借款集齐,即行归垫。<br>26日,蒋中正再次致电贺国光:“重庆贺副主任,川军各师现到何地?每星期日,务将每周日程,汇电详报,并望督促。”<br>10月2日,刘湘所属部队仍然没有及时到位。为什么呢?原来,刘湘为了把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听从原来的军师刘从云(刘神仙)的建议,再次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混编。<br>“当时奉令由北道出川之四十一军、四十五军、四十七军,及由贵州出发之二十军,均系遵照中央命令,依照重庆整军会议规定,于限期内,在军内作公平合理的缩编,然后依照一定建制,出发向前方指定地点集中。惟刘湘主任系就其所直接指挥的二十一军、二十三军、四十四军为适当控制计,指定各军以营为单位,分割各军建制,作三个军之全体混编,令各营由营长指挥向宜昌出发,到宜昌后,再按照绥署的分配表,向应编入的军、师、团部报到,归入各军、师、团建制。但因前线需兵迫切,各军、师、团部在宜昌编组甫集合后,即奉令运输向第七战区长官部所在地之郑州集中。”<br>从而失去了部队原建制的隶属关系,造成了“官不识兵、兵不识官,军长管不了师长、师长管不了旅长、旅长管不了团长,只听刘督办一人指挥!”的混乱局面。<br>14日,刘湘派卢作孚等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要求川军集中使用,统一由刘湘指挥,负责一个方面的作战。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也建议蒋介石给予刘湘战区司令长官的任命。<br>蒋介石称:“时刘湘与共产党及各反动派互相勾结,私心自用,为最无识见者。”(张世英编著《事略稿本40補編(1937年7月至12月)》第636页,台北,“国史馆”印行,发行人吴密察,2016年9月。)<br>15日,蒋介石在李宗仁、白崇禧的建议下,被迫改任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纵队司令,唐式遵为第二纵队副司令。邓锡侯为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为副总司令。<br>当日,刘湘命令所属各部队到重庆、万县一带集中,候轮东下。 11月1日,大本营拟《第七、二、八战区作战指导方案稿》,命令:“第七战区以一部向娘子关,以主力向寿阳敌之侧背攻击。以邓锡侯之四师及已到河南之川军,均使用于第七战区,专对晋东作战。”<br>11月5日,在蒋介石的不断催促下,刘湘从成都向蒋介石连续拍发两份电报,报告所辖部队行程和位置。<br>当天,日军第10军在舰炮掩护下,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对上海我军右侧翼进行攻击包围,我军腹背受敌。<br>8日,中国第三战区,为避免上海作战部队两面受敌和为巩固首都,下令该地中国军队向南京外围既设阵地转移,我军开始西撤。<br>第二纵队本部军官佐及直属部队,到达新乡附近,并受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指挥,第148师(师长陈万仞)推进至汲县,第144师(师长郭勋祺)推进至博爱策应。 10日,第144师在汉口接到刘湘命令:“我军庚即乘平汉路火车,到新乡、博爱、荥泽、花园口集中待命。第144师集中新乡、博爱。”<br>11日,刘湘到达芜湖,随后,继续乘船前往南京。<br>12日,日军占领上海。由于第10军并未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强抗击,部队伤亡甚少,于是乘胜西进,不愿遵守参谋本部所规定的作战地域限制线。 当日,刘湘到达南京,住到南京锏银巷川康绥靖公署驻京办事处,后在赤壁路15号(今赤壁路小学)成立了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改住宁海路2号,随即觐见蒋介石,请示军政大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京赤壁路15号(今赤壁路小学)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h3> 第144师先头部队432旅(旅长唐明昭)到达新乡、博爱。师直属单位及430旅(旅长黄柏光)由汉口出发。<br>13日,蒋介石命令:“第二纵队全部奉命即开南京附近,集结待命。”(《第二十三集团军抗战经过要录》,四川省档案馆编《川魂—四川抗战档案史料选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br>刘湘下令:“一四四师、独立十三旅、第二纵队部、一四八师、一四七师,庚即乘平汉、陇海、津浦铁路火车集结南京浦镇,一四五师、一四六师、独立十四旅船运汉口后,直接船运芜湖登陆,拱卫首都南京。”(《第二十三集团军抗战经过要录》,四川省档案馆编《川魂—四川抗战档案史料选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br>下午5时,第144师全部到达新乡火车站。6时,新乡火车站警备司令杜岗转来刘湘上述电令。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重组第七战区和第23集团军</b></div>11月14日,南京中枢各要人商定国是,决定:川军已南调拱卫首都,国府准备移往重庆。第二纵队各部陆续到达徐州,住宿一夜后,换乘津浦铁路火车运往南京。<br>15日,第二纵队各部陆续到达浦镇,各军长、师长、旅长都被招待住市中心宾馆饭店。第23军军长潘文华住新街口福记宾馆带电梯的楼上,第144师师长郭勋祺住中央饭店,第436旅旅长廖敬安住杨公井户部街旅馆。当晚,蒋介石在中央饭店一一接见旅以上军官,并发放现金,师长一万,旅长五千,都是十元一张的法币。有人拿钱买了小汽车,乘车开赴前线,有人拿钱去了秦淮河,第146师436旅旅长廖敬安,把所得五千元法币,作为作战奖励,激励鼓舞了士气,在泗安、广德作战中取得了辉煌战绩。<br>当晚,日军华中方面军决定以军主力独立果断地向南京追击。当“日军参谋本部”致电,令其停止前进时,华中方面军向日军大本营提出意见,强烈要求攻占南京。<br>16日,蒋介石在陵园官邸召开军事会议,研讨南京保卫战的问题。刘湘晋谒蒋介石,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集中川军使用,请将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也调来拱卫南京。蒋介石表示可以考虑,待统帅部研究后决定。<br>18日,第二纵队司令部到达南京,国民政府在铁道部大楼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决定南京保卫战的部署。大本营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草拟调整各战区,确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蒋中正兼、顾祝同代理、何健副之,前敌总司令陈诚,首都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总预备军司令长官刘湘。(《刘健群等呈蒋中正关于对日抗战等建议》(1937年11月18日),台北,“国史馆”,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080103/00048/001。) 19日,蒋介石发布作战命令:着刘(湘)司令长官所部,以主力在广德,一部在溧阳间集结,并以一师以上兵力接防长兴、宜兴间任太湖之警戒。(《137.蒋介石致刘湘顾祝同等电(1937年11月19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⑥》,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494页。)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当即命令:在京之郭(勋祺,第144师)、杨(国桢,第147师)、陈(万仞,第148师)三师迅速取道京杭国道,向泗安、长兴、宜兴一带前进;在芜湖之饶(国华,第145师)、刘(兆藜,第146师)两师取道宣城,向广德前进。(《147.刘湘致蒋介石报告(1937年11月20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页。) 午后,“刘湘邀集司令部全部要员于赤壁路15号会商战略,策划过劳,饮食失检(过量食蟹),咯血旧疾复发登时晕倒于沙发上。回宁海路2号寓所,杨森来访,谈话甚多,病情加重。”(《戴高翔回忆录》)第二纵队在京奉命向广德、长兴之线前进,以策应吴兴方面之作战。第145师、第146师到达芜湖登陆。第144师为免受敌机威胁,遵令于当晚从铺镇出发,到浦口过江,出中华门,分两路,一路经前卫巷、另一路经江宁向溧水行进。<br>21日,蒋介石谐张群、钱大钧至宁海路2号寓所探望。下午3时,第144师全部到达溧水,接到第七战区长官司令部命令:<br>第一四四师,庚即开赴溧阳前方,在戴埠、新芳桥一线,占领掩护阵地。<br>22日下午4时,由于天下大雨、道路泥泞,新筑公路概为碎石路面,士兵草鞋磨烂脚底走破,才走到溧阳,距戴埠、新芳桥还有二三十里,遂停止前进,原地休息。 下午5时,第144师接到刘湘命令:<br>第一四四师应在京杭国道长兴、宜兴间占领阵地,右与泗安、广德第一四五师切取联系,左与宜兴第一四七师切取联系。<br>第144师从溧阳出发不远,黄柏光旅长因干涉士兵,士兵手榴弹落地爆炸,将黄柏光右手炸伤,立即送后方治疗,副旅长许元伯代理旅长职务,率领该旅继续前进。<br>第二纵队司令部取道宣城、宁国前进,在广德西面十里铺设司令部。司令唐式遵率幕僚数人,偕大本营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自京向长兴前进,视察前方情形。当晚,到达长兴得悉以下情况:<br>一、我第七军现在吴兴前方,与敌相持中;<br>二、我刘建绪部在临平、德清之线,与敌相持中。<br>23日,第二纵队司令唐式遵到达广德附近,接奉刘湘命令:<br>第二纵队应占领安吉、长兴之线,以协同友军作战。<br>(《第二十三集团军抗战经过要录》,四川省档案馆编《川魂—四川抗战档案史料选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br>当即指示各部任务,并以是日先到广德之第146师推进至安吉附近,占领阵地;第145师尚在宣城、广德道上行进中,第144师、第147师、第148师在京杭道上行进中。第二纵队副司令潘文华率第145师的先头部队第433旅(旅长佟毅)到达广德。第145师师长饶国华为掩护友军安全撤退,令先头部队第433旅第865团(团长戴传薪)推进至泗安,占领阵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勋祺、范子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华钧、谭 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文炯、李 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秉璋、徐元勋</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式遵</div> 第二纵队司令唐式遵在广德附近得悉:敌约两联队之众,本日午刻陷我吴兴城,我第七军现仍扼守吴兴西南北一带高地,与敌对峙。接奉司令长官刘湘命令:第二纵队应以先到广德、长兴一带之部队,于二十六日拂晓攻击吴兴之敌,以策应第七军之作战。<br>(1)一四六师到安吉后,即经小溪镇、和平镇向妙西市前进,布防于长兴之南新塘、李家巷、吕仙镇一带地区。左与第一四四师切取联系,右与长兴南侧之第一四八师联系,支援我第七军。<br>(2)一四四师大部协同一四六师攻击吴兴之敌,一部于长兴以北太湖西岸的夹浦、金村一线设防固守。并抽一部兵力支援长兴、新塘、李家巷之友军第一四六师,共同抵御由吴兴方向北进之敌,并随时注意监视太湖中洞庭山敌之动静,严防越湖抄袭我阵地侧后方。<br>(3)一四八师布防于长兴西南侧面,占领前湾市、虹溪镇沿虹星桥、林城之线阵地。左与一四六师切取联系,右与泗安、界牌布防之一四五师联系。<br>(4)独立十四旅,布防于吕仙镇北面至林城之线,协同一四六师、一四八师作战。<br>(5)一四五师在在长兴通广德公路之上泗安、中泗安、下泗安布防,确保飞机场、仓库之安全。<br>(6)独立十三旅,在梅溪北岸至中泗安之线布防,确保与守备泗安之一四五师切取联系。<br>(7)一四七师结于宜兴附近之张渚、白岩、煤山、合溪间为总预备队,适时策应前方友军作战。<br>当查,除独立第十三旅到达泗安镇、第一四六师已到安吉外,第一四四师尚未到长兴,第一四八师、第一四七师行动尚未具报,第一四四师本日可到长兴。当令:郭勋祺、刘兆藜两师,于二十五日由长兴、安吉开始运动,取道小溪镇、和平镇、妙西市两侧地区路径,前进至适宜地点,完成攻击准备,于二十六日拂晓前向吴兴南侧之敌攻击。<br>(胡秉璋《记太湖、泗安、广德之战》,《南京保卫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br>25日子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命令唐式遵军团长要旨如下:<br>(一)一四六师到安吉后,即经小溪镇、和平镇向妙西市前进,支援我第七军。(二)一四四师大部协同一四六师攻击吴兴之敌,一部于长兴附近构筑工事。(三)一四八师占领前湾市、虹溪镇之阵地。一四五师在泗安附近、一四七师在宜兴附近为总预备队。(《170.张发奎黄琪翔致蒋介石等电(1937年11月2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62页。)<br>晨,第7军(军长周祖晃,桂军)大部向后撤退,日寇跟踪追击,敌机跟进,第7军伤亡很大。日军13空对长兴、广德附近集结的国军进行了轰炸。第二纵队司令唐式遵转达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攻击吴兴南侧之敌”的命令,因为不是刘湘直接下达,第144师没有执行,在金村、南山按兵不动。第432旅参谋主任胡秉璋(黄浦六期)随第144师师长郭勋祺、参谋长林华钧、参谋处长谭伟等察勘地形、检查工事时,遇到随第7军撤退的炮兵第54团(战车防御炮教导总队少将总队长兼团长张权)某营上校营长(黄浦六期,四川人),要求留下协同御敌。此时,第146师师长刘兆藜同该师436旅旅长廖敬安、438旅副旅长何炳文(黄浦六期)察勘地形也来到这里。大家再三请求该营长暂时留下。该营长感到为难,他说:“我奉命退保南京,责任重大,稍事疏忽,必遭重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 权、何炳文</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兆藜、廖敬安</div> 郭勋祺通过刘湘给蒋介石打电报:“职部遵令于本日开始进攻,关于弹药补给,业经迭请,发给在案。查当前之敌,为数无多,不过仅恃其飞机、战车、大炮而已。拟请配属山、野炮两团,二公分小炮两营,三七战车炮两营,以便作战,并候示遵。”蒋介石批示:已复,炮兵多配属各战区,如用时,请与陈副司令长官商量办理。(《173.刘湘致蒋介石代电(1937年11月26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66页。)在此情形之下,该营长获准留下。该营全是新战车防御炮,行动迅速,郭、刘两师,可以各配二连使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战车防御炮</div>陆军炮兵第54团为全部现代化、机械化炮兵团,属特种部队,归军政部直接调遣。全团有两千多人,有三个战车防御炮营,营下属三个连,下设:通讯排、火箭筒排、军医室、军械室、军需室、修理所、辎重班,人数一百多。每连有三七口径战车防御炮四门,全营共十二门;火箭筒排有火箭筒六个;其他都是轻武器,有机枪、步枪、手枪;炮车(牵引车)按每门炮一部配置,共十二部;辎重车(卡车)每连五部,营部五部,共二十部。 注:胡秉章回忆是炮二旅的一个山炮团(团长胡克先)炮营(营长范麟),范麟原是川军第21军教导师的少校营长、中校团附,此时为航空委员会特务团少校团附,驻重庆,不可能在这里(《范麟将军自传》台北,范麟将军女儿纪念网站),胡克先是重炮(150榴弹炮)第10团第三营营长,没有经过这里,胡秉璋记忆错了。唐式遵回忆是炮兵第五十军团(应该是炮兵第五十四团(战车防御炮团)的笔误)的战车防御炮营,比较合情合理。<br>(《15.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唐式遵关于广德泗安之战的回忆录(1937年11月—1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513页。)<br>午刻,敌便衣队袭击我第7军军部,第7军军长周祖晃报告:军部被炸,通讯断绝,本军溃退,无法阻止,长兴附近川军未见到达。(《徐启明周祖晃电蒋中正陈诚报告第7军溃退情形(1937年11月26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090200/00033/255。) 第7军伤亡过半,牺牲旅长夏国璋一员,团长韦健生以下342员名。伤亡官兵9367人。(《陆军第七军在浙江吴兴附近战役之战斗详报(1938年1月上报)》,黄铮《广西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三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52页—第70页。)<br>由于第144师按兵不动,不听从唐式遵和陈诚的命令。<br>下午五时左右,蒋介石下达《有午一作元》电令:吴兴方面之敌约一旅团,连日以来,与我第七军对战中。长兴之一四四师郭勋祺部及泗安之一四八师陈万仞部归唐军长式遵指挥,迅速协同第七军攻击该方面之敌。以上各部队在刘司令长官未到以前,概归陈(第15集团军)总司令诚指挥。<br>《167.蒋介石致顾祝同等电(1937年11月2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52页。)<br>张发奎、黄琪翔当即请示总司令陈诚,旋蒙电谕:第七军收容后,不必开泗安,着取捷径向孝丰转进,归第二十一集团军,并饬转命第五十五师之残部约一团,在原阵地担任警戒,掩护川军在泗安附近占领阵地。(《175.张发奎黄琪翔致蒋介石顾祝同电(1937年11月2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71页。)<br>傍晚,刘湘登协庆轮欲赴芜湖设立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昏迷。蒋介石下达《有酉一作元》电令:<br>(一)兹将第三、第七战区及首都卫戍之战斗序列分别变更颁定如下:<br>第三战区(略)。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副司令长官陈诚。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诚兼、副总司令刘建绪,辖:第二十三军团刘建绪部、第十六军团罗卓英部。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副总司令廖磊,辖:第七军团廖磊部,(免去了黄琪翔的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职务)。<br>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兼、副总司令唐式遵,辖:<br>第二十四军团唐式遵部、第二十五军团潘文华部。<br>各战区军团以下战斗序列由各战区编配呈报。<br>(一)第七、第三两战区之作战地境如左:遂安、湻安、昌化、广德、蜀山镇之线,线上属右,特须对太湖方面严密警戒。<br>(二)第七战区以一部确保许村、博鹿、洛舍镇、埭溪镇阵地;以新锐之川军攻击吴兴方面之敌,并各以一部确保广德、孝丰各据点。其应加整理之部队,着向兰溪及其西南地区转进。首都卫戍部队应迅速构筑工事,固守南京,并与第三、第七战区切取连络。<br>(《168.蒋介石致祝同等电(1937年11月2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54页。) 至此,第七战区正式组成,第二预备军第二纵队改为第七战区第23集团军,并成立第24军团和第25军团,第二纵队序列改变,第144师由纵队直属部队改隶第25军团指挥。由于刘湘因病远在汉口住院治疗养病,实际上是名义司令长官,实际指挥权都在副司令长官陈诚手里。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万仞、唐式遵、郭勋祺</div> 第七战区重新编组完成,序列如下:<br>司令长官 刘湘(1937年10月26日任命)<br>副司令长官 陈诚(1937年11月25日任命)<br>第8集团军 总司令 张发奎<br>第7军团 军团长 廖磊<br>第7军 军 长 周祖晃(略)<br>第15集团军 总司令 陈诚(兼)(略)<br>第 23 集团军 总司令 刘湘(在汉口住院养病)<br>副总司令 唐式遵(1937年11月25日)<br>第24军团 军团长 唐式遵(兼)(1937年11月25日)<br>第21军 军长 唐式遵(兼)<br>第145师 师长 饶国华/佟毅<br>第146师 师长 刘兆藜/周绍轩<br>第25军团 军团长 潘文华<br>第23军 军长 潘文华(兼)<br>第147师 师长 杨国桢<br>第148师 师长 陈万仭<br>第144师 师长 郭勋祺<br>独立第13旅 旅长 田钟毅<br>独立第14旅 旅长 周绍轩/熊玉璋<br>(《第七战区师(独立旅)以上主官姓名驻地表第二次》(1937年12月12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8/010701/00094/008。)<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夹浦、金村、南山战斗</b></div><div>我刘师正由安吉向吴兴前进,郭师正到长兴之际,本纵队司令唐在广德又得悉,我第七军于二十五日晚因不堪敌之压迫,在长兴之界牌附近被敌猛攻不支,刻已退至泗安镇前方之大灵寺附近,情势甚紧张,本部基于目前情况,乃令刘师自安吉向敌侧击,并令方到广徳之一四五師佟旅之四个营,由团长戴传薪率领,赶往泗安前方占领阵地,以策应友军作战。<br>(《第二十三集团军抗战经过要录》,四川省档案馆编《川魂—四川抗战档案史料选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br>但是,这个命令没有被第144师、第146师执行,没有发起攻击。第148师和第145师没有到达指定位置。第7军大部向后撤退,日寇跟踪追击,敌机三架跟进,第7军伤亡很大。<br>日本海军航空兵根据陆军侦察机报告,在宁国——广德之间有敌大部队东进,于是,出动舰战机15架、舰轰机15架、舰攻机20架、舰侦机1架、中攻机4架、大攻机2架,合计57架,前往攻击。敌机在第144师阵地上空,投了十几枚炸弹,就朝宜兴方向飞去。8时左右,长兴方面敌炮兵即开始向第144师阵地射击,打了九十余发炮弹。<br>【上海26日同盟社发】本日拂晓落入我军之手的长兴与湖州一样,同为太湖西南岸的重要市镇,被认为是通往敌军最后抵抗线,句容道路上的重要据点,而且还通往南京及广德机场,是南京攻略战具有重要意义的敌军重要据点。沿太湖南北一线将敌军截为两部分的我军,在长兴陷落以及京沪铁路沿线部队猛进的同时,逐渐将敌军向湖西的山岳地带压迫。上海战以来被湖沼地带的天险所困扰的我军渐渐开始独特的野战。敌军老巢南京的最后命运岌岌可危。(《东京朝日新闻》1937年11月27日(星期六)夕刊,郭敏、汪平译。)<br></div> 26日上午10时,日军第10军(军长柳川平助)第114师团(师团长末松茂治)步兵第127旅团步兵第66联队占领并进入了长兴城内。紧接着,步兵第127旅团司令部、第114师团司令部、步兵第128旅团司令部、野炮兵第120联队、步兵第115联队主力,都进入了长兴城。进人长兴城的末松师团长,以秋山充三郎少将(步兵第127旅团旅团长)为支队长,编成了秋山支队。秋山支队的任务是:攻占在长兴与宜兴之间,川军凭借夹浦镇周边的山地构筑的阵地,并进抵宜兴城。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川平助、末松茂治</div> 第114师团师团长 末松茂治中将<br>参谋长 矶田三郎大佐<br>秋山支队的编制包括:<br>支队长 步兵第127旅团 旅团长 秋山充三郎少将<br>协力员 藤盛大尉、山口中尉;经理部员一,军医部员一<br>步兵第102联队主力(3220员名)联队长 干叶小太郎大佐<br>步兵第66联队 联队长 山田常太中佐<br>第一大队(540员名)大队长 一刈勇策少佐<br>骑兵第118大队第一中队(120员名)大队长 天城干七郎少佐<br>野炮兵第120联队第一大队(450员名)大队长 加贺美少佐<br>野炮兵第120联队段列三分之一(段列是指担任炮弹补充和搬运任务者)<br>野战重炮兵大队第一中队(150员名),大队段列之一部<br>工兵第114联队(630员名)(二小队欠)联队长 野口胜之助少佐<br>师团通信队(240员名)<br>卫生队(1020员名)<br>第三野战医院的一半(140员名)<br>合计:6510员名(不含段列人员)。<br>为了与进人长兴城的旅团通信队建立通信联系,日军派第三中队田崎一等兵率领通信小分队占领了一座建筑物,准备开设通信所。但是,该建筑的二楼潜伏着国军残兵,他们担心自身的安全,从二楼开枪,日军一等兵田崎肩部受伤。第144师阵地经敌机轰炸后,有日军骑兵小部队(骑兵第118大队第一中队)近百名越夹浦的前卫营抄金村附近进行侦察射击,参谋长林华钧叫炮兵务必沉着,非到最有把握、最有效力时,绝不射击,以免暴露企图,徒耗弹药。<br>下午1时,秋山支队向夹浦镇进发。一刈大队的主力为支队的主力,一部(第四中队)为后卫,向前挺进。敌机掩护日军第114师团步兵步兵第102联队八百余人分数路向夹浦、金村一带第144师的阵地猛攻。当日军冲到阵地前一千公尺内时,隐伏在两侧阵地掩体里的机枪才开始猛烈反击。敌之一部(步兵第102联队)已至南山附近,预置在南山腹部的四门战车防御炮,对准敌人密集部队进行歼灭性炮击,敌人完全被近距离的机炮火力击溃,攻击阵容混乱,缓缓向后撤退。 <p class="ql-block">守夹浦镇的第144师860团(团长张定波)第一营(前卫营)与敌交火。不多时,受伤官兵被陆续送下。张定波第一营虽然伤亡约一百余人,但仍然守住了夹浦镇阵地。敌骑兵一个中队,竟抄过860团(团长张定波)侧面第二营(营长丁荣昌)的阵地。丁营长立命全营官兵,跳出战壕,以跪姿射击敌人之马腹,当即击倒二十余骑。敌见形势不妙,立即勒马往回跑。敌骑虽退,其步兵又分三路而上。</p> <p class="ql-block">第144师师长郭勋祺致电刘湘(宥(26日)未(13时——15时)电,(28日)转蒋介石:敌机竞日轰炸长兴至五、六次之多,现尚未停,已成一片焦土,京杭桥梁被炸坏二座,修复困难,始能到达目的地。已令黄旅张团之两营警戒金村至夹浦、南山之线,职今夜位置于夹浦。此次侧击任务之未能完成,一由情况变化,一由石子路将士兵携带之草鞋,第一日即行磨坏,赤脚进行困难等情。</p><p class="ql-block">(《180.刘湘致蒋介石代电(1937年11月28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88页。)</p><p class="ql-block">午后3时左右,敌步兵约千余名,向我朱沱桥前进阵地猛攻,鏖战三小时,敌未能前进,入暮逐渐退却。守夹浦镇的前卫营伤亡百余人,因弹药无法补充,夜间撤回作为唐映华团预备队。张昌德团也有很大伤亡。</p><p class="ql-block">当晚,一刈大队和秋山支队本部在夹浦镇露营。第四中队根据支队本部的命令,警戒司令部附近的桥梁。四处都有枪声,但日军并未实行夜间攻击。</p><p class="ql-block">郭勋祺致电蒋介石:昨日官兵伤亡二百余,惟担架过少,不敷应用,恳速拨卡车十数辆,前来运送。蒋介石批复:卡车已饬后方立即筹措矣。</p><p class="ql-block">(《177.郭勋祺致蒋介石电(1937年11月27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77页。)</p><p class="ql-block">一天的战斗中,川军官兵沉着勇敢,战斗力强,也得力于战车防御炮兵的火力协助。但两连战车防御炮兵在战斗结束后,非撤走不可,虽经郭勋祺师长再三挽留,没有成功。</p><p class="ql-block">27日,刘湘到达汉口万国医院治疗,七日后方清醒,尚不知身居何地,问后方知在汉口,整个作战期间刘湘都在昏迷中,根本无法指挥作战,都是陈诚和唐式遵在指挥。</p><p class="ql-block">日军步兵第115联队一部进入长兴城,第二野战医院在步兵第66联队第九中队的护卫下抵达了长兴。</p><p class="ql-block">晨7时,日军步兵第66联队进入并占领夹浦镇。日军两架水上飞机从太湖方向飞向金村第144师阵地投弹并向师部附近机枪扫射。日军第114师团步兵从夹浦镇出发,分头向长兴南方三圩、汝家头前进,第102联队在左,第66联队第一大队在右,随即向各阵地进攻,前方枪炮声炽烈。</p><p class="ql-block">8时,川军依托左翼金村南1500米到金村附近的村落和北方南山高地坚固阵地,顽强抵抗,弹雨纷飞。</p><p class="ql-block">9时,日军第66联队第一大队受命对金村南侧东南湖岸地区残敌扫荡。</p><p class="ql-block">下午2时,日军从露营地出发。第66联队第一大队继续作为支队的主力,掩护支队本部沿太湖岸边向金村进击。</p><p class="ql-block">下午3时左右,第144师师部接860团团长张昌德电话:唐明昭旅徐元勋团受敌人大部队攻击,战斗很激烈。徐元勋团似已稳不住,已向后撤退,以致本团侧背受到威胁,不能支持,请想办法。同时,张定波团也来电话报告:敌人已向本团进攻。唐映华团以右翼增加上去,打了两三个钟头,即来电话报告:敌人大约两三百人已被本团包围在朱砂岭的夹沟中。</p><p class="ql-block">下午5时左右,日军逼近斯折桥。这里山峦紧邻着太湖,通往南京的道路从山、湖之间狭窄的区域穿过,形成了隘口。日军估计,川军会利用这一天险来阻止日军的进击,于是保持临战状态前进。果然不出所料,东方湖岸靠近柳树隐蔽的川军的狙击枪炮从树丛中向秋山支队预备队射击被击中,死伤者数名。日军第一中队北诘小队二分队派遣的第一中队平石曹长率领12名将校斥候(侦察人员)到金村南端搜索敌情,其结果向炮兵队长通报。由此日军判明了川军的阵地位置。正在待命的野炮兵第120联队和冈崎支队配属给秋山支队的重炮队对川军金村阵地开始了猛烈炮击,并以重炮对公路东侧无名寺附近川军据点破坏射击,空中飞行侦察机看见炮弹准确命中川军掩盖的坑道工事。川军仍然巧妙地利用有利地形执拗地以迫击炮顽强抵抗,猛烈的反击炮战一直持续进行着,公路方面日军还在竭力进攻中,日军第一线部队在金村南侧受阻,未能拔除障碍。在日军看来,部队要在夜晚进攻了。黄昏时下起了大雨。此时,敌我态势如附图第一。</p><p class="ql-block">傍晚6时,第144师师长郭勋祺在阵地督战,被日军击中左腿,当场裹伤后,被卫士背回师部。随后,郭勋祺师长乘汽车去南京疗伤,临走写了一张纸条:“师长职务由参谋长林华钧代理。”(副师长范子英在南京,没有随部队出发)。郭勋祺师长走后,432旅863团团长徐元勋不服从唐明昭旅长指挥,也带着部队走了,林华钧便派师部上尉参谋林文龙同唐明昭一路去追,到了宣城,因闻徐元勋团已先经宣城到了宁国,到了宁国,不见徐元勋团,听说早已到了太平。因林华钧说过唐明昭,不能掌握军队,他很气愤,心里着急,拿着手枪拟自杀,幸经林文龙一手抢到未遂。</p><p class="ql-block">部队军心涣散,林华钧无法控制,非常着急。就用无线电话将郭师长负伤、弹药缺乏、给养困难等情形向驻宜兴的第11军团军团长上官云相报告,要求撤退。上官云相答应:即刻派队伍来接防,第144师可以撤退。林华钧请他给了一个撤退的笔记命令。当晚10点,各团交接后,向宜兴张渚镇后方预备队第147师(未与敌接触)靠拢撤退。</p> 晚8时,陈诚致电蒋中正、唐生智、顾祝同、白崇禧等:第二十三集团军之一四八师感(廿七)夜可全部到达泗安附近,并已令二营开赴槐花塘市及八霓岭附近任掩护。<br>一四五师佟旅在泗安东侧地区构筑工事,孟旅尚在宣芜道上东进中。<br>一四六师在梅溪镇至泗安南侧地区占领阵地。<br>一四七师已到宜兴,准备开分岗岭附近占领阵地。<br>一四四师准备移张渚镇以南布防,右与泗安、广德部队连络,左与六师(师长周碞)连络。<br>第八集团军廖磊部正向孝丰方面转进,先头已于感(廿七)夜到达广德,准备于孝丰、东递铺镇、塘福镇、西画市、障吴村、陈坞村、方边村之线构筑工事,策应第二十三集团军并向安吉、泗安方面侧击。第十五集团军罗卓英部之十四师、九八师开赴誓节渡附近,归霍军长指挥构筑誓节渡东端之工事。六七师在木垫、广德西南、东北高地线,构筑工事。<br>(《179.陈诚致蒋介石等电(1937年11月28日收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81页。)<br> 秋山支队长命令:一刈大队长,指挥步兵102联队第二、第三中队和所属中队夜袭并占领金村。第三中队因为担任支队本部的警戒任务,就命令一个小队直属大队长指挥。一刈大队决定在当晚半夜袭击,支队本部以及整个敌军阵地呈现出暴风雨来临前的静谧。夜袭的暗号定为“宇都宫”、“水户”。因为第一小队脱离了队长的掌握,为了让队员根据日支双方的战况,并全力以赴投入战斗,日军第114师团步兵第66联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西泽弁吉中尉对其进行了训诫。<br>当晚9时40分,日军派出将校斥候和工兵对川军阵地和将要通过的道路、桥梁进行侦查,根据侦查确定的报告和重要道路桥梁制定夜袭作战计划。<br>1、公路东侧高地有重机枪一挺,家屋前桥梁有轻机枪一挺,后方约100米公路东侧同样有轻机枪一挺,金村北侧在地脚和桥梁之间准备了十字火力,金村南端家屋两侧有步枪若干。桥梁前岸,敌无布置。<br>2、敌前横一小河,中间宽约10米,徒涉或用舟会被发现。<br>3、桥梁的破坏情况:桥梁上有拒马、鹿砦、箱类、土囊以设置成高约2米坚固的障碍物,单独兵不可能潜入通过。<br>公路两侧有水田若干,公路两侧有桑树、柳树等遮蔽物。<div>夜半过后,一刈大队长向支队本部报告夜袭准备已经完毕,凌晨3时,支队长命令按计划实施夜袭,强行破坏桥梁障碍物,从桥梁上突进,占领敌人阵地,同时确保公路两侧火力点的夺取,并鼓励大家奋勇拼搏。<br>28日凌晨3时,日军第一次突进部队去除桥梁上的障碍物先行,小队侧面纵队在全队并列队形,大部队以干部作为先头前进。第二次突进部队以下,部署成直接攻击前进。3时30分,当时态势如附图第二。<br>此刻,雨停了,风不停的吹着,日军隐秘接敌的作业颇为有利,大队副官提议强行通过。然而此时,川军阵地后方升起火焰,高地上怀中电灯点点移动可见。目击此状况,日军大队长判断敌后方部队退却,好机会,命令直接强行通过。此时,川军数回机枪射击,抗拒减轻,日军第一次突进部队攻击约二十分钟后,从桥梁突破前进,后续部队也紧接着前进,到达金村北端,川军遗弃尸体106具,俘虏士兵15名,缴获步枪35支,实包460包,破坏的武器弹药多数散乱。时午前5时40分。<br>此次夜袭,根据受命在部队第一线的第一小队长报告:大队长命令所属第二中队派出精明强干的将校侦察队,步兵第102联队第二、第三中队也奉命派出侦察兵,在金村前方一带侦察敌军阵地。同时,夜袭部队全体轻装上阵,军官臂缠白带,士兵帽缠白带,各中队、小队和分队的队长在各队的最前面,他们在道路两侧匍匐前进。所有人都鸦雀无声、神情紧张,一边警惕敌人的机枪开火,一边前进。所有部下按照队长的意图行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泽弁吉中尉)踌躇满志,充满喜悦。黑暗中模模糊糊地远远看见他们一起突入敌人阵地。敌人畏惧我军的气势,不战而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没有听见特别激烈的枪声,我焦虑万分。近凌晨4时,传来兵不血刃占领了金村的报告,我才长舒了一口气。28日凌晨6时许,日军占领了所有阵地。秋山支队第一大队按照大队长的命令,确保所占领的川军阵地在日军掌控之下,掩护支队主力安全通过后再追赶支队。<br>“敌军阵地内迫击炮弹堆积如山,如果在我军临突击前轰击的话……,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敌人的阵地,一想到这些就令人不寒而栗。”<br>(《8.我们的大陆战记——步兵第六十六联队第三中队的历程》西泽弁吉。)<br>“在途中的合溪镇,发现了敌军遗弃的15箱木柄手榴弹,立即向干部教授了使用方法并分发给各队。如何利用战利品也是需要注意的事情。可是,对于堆积在河中船上无法搬运的整箱弹药和卫生材料,尽管舍不得,也不得不烧毁。”<br>午前9时半,在父子村南方约一千五百米附近行进在,步兵102联队鹤见大队,途中驱逐残敌,又俘虏十名敌军,被射杀。第102联队阵亡士兵6人,重伤士官1人,士兵29人;第66联队阵亡士兵1人,重伤士兵2人;合计:伤亡39人。日军缴获:迫击炮3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8挺,步枪342支,手榴弹785枚,步枪弹41300发;川军遗弃尸体约300具。<br>(《7.步兵第五十联队史及步兵第一五〇联队史》崛越好雄)<br>第114师团以纵队挺进,在长兴分成了两路;师团司令部、步兵第127旅团司令部、步兵第66联队、步兵第102联队、野炮兵第120联队,沿太湖进入宜兴后,向左往溧阳前进;步兵第128旅团在途中曾与师团司令部同行,从长兴开始追赶步兵第115联队和步兵第150联队,直接向溧阳进击。<div>郭勋祺到南京后,致电刘湘:职部奉令掩护长兴友军转进,感(27)日与敌接触,在夹浦金山之线激战。午后六时,职在太湖西岸金村附近督战,被敌击穿伤右下腿,不能行动,所有师长职务请副师长范子英代理等语。(12月4日)刘湘转电蒋介石:查该师长负伤甚重,应准至后方治疗,除令率所部誓援抗战外,谨电报闻,伏乞荃查。<br>(《郭勋祺电刘湘转蒋中正》(1935年12月4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090200/00034/351。)<br>上午9时,第144师全部撤至夹浦镇西北45公里的宜兴张渚镇休息、整顿。参谋长林华钧接到第25军团军团长潘文华的命令:“第144师能于本月30日以前到达广德,即到广德。否则,尔后到宁国集中。”决定当晚夜行军向广德前进。<br>(林华钧《刘湘出川抗日及第七战区始末》,《南京保卫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br></div></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泗安、广德争夺战</b></p><p class="ql-block">【上海26日同盟社发】海军航空队千田、三木两部队的榊原、潮田两大尉,以及金子、野中、小仓、北岛各中尉指挥的ΧΧ架战机,26日黎明飞抵广德,对城内的军事设施及周围阵地轮番进行了猛烈轰炸。上午10时许,广德城内大火四起,目前火势仍在蔓延。</p><p class="ql-block">(《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1月27日(星期六)夕刊,李庆年译。)</p><p class="ql-block">11月26日晚,148师到达广德,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唐式遵即令该部在广徳前方之十里岗一带,构筑阵地,并以一部位置于槐花墈市、先峰岭、八都等处,以掩护军之左侧。145师之佟毅(433)旅亦全部适时赶到广德,当令该旅长佟毅率865团(团长戴传薪)赴泗安(长兴西南方约10公里)设防抢占小午山附近阵地并负责指挥。145师师部驻广德,佟旅866团(团长刘儒斋)为师预备队,145师435旅(旅长孟浩然)尚在途中,没有到达。</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德)泗(安)战役要图</div> <p class="ql-block">第145师、146师、148师战斗序列如下:</p><p class="ql-block">第145师 中将师长 饶国华</p><p class="ql-block">(四川陆军第二师军官传习所)</p><p class="ql-block">第433旅 少将旅长 佟 毅</p><p class="ql-block">(日本振武学校)</p><p class="ql-block">第865团 上校团长 戴传薪</p><p class="ql-block">(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p><p class="ql-block">第866团 上校团长 刘儒斋</p><p class="ql-block">(四川陆军速成学校)</p><p class="ql-block">第435旅 少将旅长 孟浩然(行伍)</p><p class="ql-block">第869团 上校团长 余 侍</p><p class="ql-block">(21军军官教育团研究班)</p><p class="ql-block">第870团 上校团长 曾植林(行伍)</p><p class="ql-block">第146师 中将师长 刘兆藜</p><p class="ql-block">(四川陆军第二师军官传习所)</p><p class="ql-block">第436旅 少将旅长 廖敬安(21军军官教育团研究班)</p><p class="ql-block">第871团 上校团长 王用之(行伍)</p><p class="ql-block">第872团 上校团长 林绍成</p><p class="ql-block">(21军军官教育团研究班)</p><p class="ql-block"> 中校团副 马国荣</p><p class="ql-block">(四川陆军第三师军事教育团)</p><p class="ql-block">第438旅 少将旅长 梁泽民</p><p class="ql-block">(四川陆军弁目队)</p><p class="ql-block">第875团 上校团长 潘寅九(行伍)</p><p class="ql-block">第876团 上校团长 杨国安(行伍)</p><p class="ql-block">第148师 中将师长 陈万仞</p><p class="ql-block">(四川武备学堂步兵科)</p><p class="ql-block">第442旅 少将旅长 袁 治</p><p class="ql-block">(21军军官教育团研究班)</p><p class="ql-block">第883团 上校团长 饶正钧</p><p class="ql-block">(21军军官教育团研究班)</p><p class="ql-block">第884团 上校团长 薛奉先</p><p class="ql-block">(三军军事讲习所)</p><p class="ql-block">第444旅 少将旅长 潘 佐</p><p class="ql-block">(四川陆军弁目队)</p><p class="ql-block">第887团 上校团长 余宗陈</p><p class="ql-block">(21军军官教育团)</p><p class="ql-block">第888团 上校团长 张有铭</p><p class="ql-block">(21军军官教育团)</p><p class="ql-block">27日,日军第18师团(师团长牛岛贞雄)先遣队占领长兴,一部进出唐家村;国崎支队配属的河喜多部队占领洪星桥;国崎支队从湖州出发,以一部、以主力沿长兴——下泗安道路前进。</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牛岛贞雄</div> <p class="ql-block">午前8时,日军前卫片山部队(国崎支队二中队,欠工兵小队)在本队500米前,从湖州南端汽车停车场沿湖州长兴道路出发,向长兴前进。山泽部队从湖州南端出发,用船沿虹星桥过水路向下泗安前进。山炮兵队担任掩护。尔后,舟行部队、轻装甲车队、兵站汽车队跟随出发。湖州至长兴,道路良好,宽约7米,可以很好的前进。</p><p class="ql-block">午刻,泗安前方已发现少数敌兵出没。国崎支队和第18师团先遣队(步兵第23旅团,欠步兵第55联队)进攻并占领小午山西北侧高地(长兴西南方约16公里)。由于长兴至泗安的公路、桥梁均被我军破坏,日军机械化部队不能通过,只好在长兴附近宿营,等待工兵抢修公路和桥梁。</p><p class="ql-block">【吴兴27日同盟社发】从长兴沿道路西进并夺取泗安镇的长野、山田两部队,于27日上午11时占领了泗安镇以西的十八里亭,接着继续进击,在突破浙江省境后进入了安徽省境内,并于中午12时许进抵步家祠堂附近,距离广德越来越近了。但是,在附近的山地,敌人构筑了坚固的阵地,并配备了许多门山炮。敌人进行了殊死抵抗,从27日下午起,我军正与之展开激战。(《东京朝日新闻M937年11月28日(星期日),郭敏、汪平译。)</p><p class="ql-block">【上海27日同盟社发】海军航空队的千田、三木两主力部队,27日下午,倾其全力协助陆军的战斗,对南京方向敌军背后的重要据点金坛、广德、丹阳、宁国的阵地勇猛地进行了二十余次连续轰炸,敌炮兵阵地及碉堡阵地都被炸得粉碎。另外,芜湖通往广德的敌军重要的军事交通线也遭到了破坏,还轰炸了六列满载增援部队的列车和数十辆卡车,给予敌后方的交通联络以猛烈的打击和严重的威胁。陆军航空队的河村、野中、流、神崎各部队,从27日早上直至傍晚,都在全力协助地面第一线部队作战,果敢地多次轰炸了敌阵地。另外,该队以一部轰炸了连接宁国与溧阳的军用道路,有力地协助了地面部队的作战。(《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1月28日(星期日),李庆年译。)</p><p class="ql-block">【吴兴27日同盟社发】占领吴兴的精锐的长野、山田两部队绕过三州山,继续歼灭各村落的敌军,以破竹之势,继续向广德进击,于26日晚占领了广德和长兴之间的敌军据点上泗安村落。</p><p class="ql-block">(《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1月28日(星期日)夕刊,李庆年译。)</p><p class="ql-block">28日午前8时,日军第18师团追击队向上、下泗安前进,10时前接近下泗安东方6公里的唐家村。在二十多架飞机、数辆坦克和大炮掩护下,集中向我第146师新塘、李家巷、吕仙镇一带阵地猛烈进攻,日军骑兵约两连向我新塘急驰而来,经我守兵射击后,即掉骑后退。后又发现约一营敌兵,前面放出十余只警犬向我方前进,遇我射击,犬即后转。敌兵立刻选择高地掩护其本队展开,集中向第146师左翼进攻。</p><p class="ql-block">日军第18师团和国崎支队出动步骑炮联合之敌两个联队约四千余人的兵力,附坦克、装甲车二十余辆,并以大炮飞机猛烈轰击,突破川军145师阵地,向上泗安进攻。第145师(师长饶国华)433旅(旅长佟毅)865团(团长戴传薪)与日军前锋遭遇,抵死鏖战,展开战斗。</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潘文华、戴传薪</div> <p class="ql-block">第25军团军团长潘文华怕第145师支持不住,亲赴前敌,指挥作战。至21时,因伤亡甚大、阵地全毁,纷纷往两侧后退,日军先遣队突破进入上泗安,泗安失陷,不得已乃向后方大界牌一带转移。</p><p class="ql-block">【上海本社特电】(28日发)上海军28日下午6时发布:占领长兴后,以决堤之势向广德迅猛追击敌军的我第一线部队,本日白天又占领了下泗安(长兴以西约三里),并继续追击败退之敌,其先头正穿越安徽省境,继续向西挺进。(《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1月29日(星期一),李庆年译。)</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勋祺、佟 毅</div> <p class="ql-block">唐式遵下令第145师反攻,复以佟毅旅兵力薄弱,乃调第148师442旅(旅长袁治)附饶师长指挥,限29日将泗安原阵地完全恢复。同时命令:田钟毅独立第13旅从右翼,泗安以北;刘兆藜第146师从左翼,泗安以南;侧击敌人,以收夹击之效。因146师电台被炸,联系困谁,致未达成协同夹击敌人之目的。</p> 军团长潘文华、旅长达凤岗、副官处长周瑞麟、参谋处长陆涤生在泗安前线 <p class="ql-block">午前11时40分,在下泗安东方岳2公里高地,川军约200人,往西方广德方向退却。第18师团先遣队藤山、山田等部队占领了下泗安并进入安徽省境内。当晚在上泗安及下泗安宿营。安田少佐和上野先遣队长考虑国崎支队物资不足和时间上来不及,以当晚进入下泗安已不可能,决定国崎支队在下泗安东方之管棣宿营。<br></p><p class="ql-block">当晚,饶国华师长率佟毅旅刘儒斋团向泗安之敌反攻,到达泗安附近,天已渐明,敌第18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向据守十八里店附近既设阵地的我军反攻,对我军五六百人歼灭性打击。我官兵整夜疲劳,且夜间攻击队形不免混乱,经敌猛攻不支后退。<br></p><p class="ql-block">【上海本社特电】(29日发)舰队报道部29日下午6时发布:29日,海军航空队为协助陆军作战,对太湖西北方如下地点进行了轰炸。一、二、三、(略)四、广德以西及宁国道路上的敌集团部队。</p><p class="ql-block">(《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1月30日(星期二),曲佰玲译。)</p><p class="ql-block">29日午前8时,国崎支队前卫(步兵1个大队、山炮兵1个中队、工兵1个小队)从宿营地管棣西端出发,沿主干道向广德前进。其余各队作为本队,按如下顺序,在前卫之后集合。骑兵小队、支队本部、步兵第41联队(缺前卫及第2大队)、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缺第1大队(2个中队)、第2大队)、野炮兵第6联队第1大队、步兵第2大队、卫生队三分之一、第4野战医院的主力。而且,步兵第2大队于下泗安进入行军序列。</p><p class="ql-block">独立轻装甲车第6中队、独立工兵第3联队第1中队(缺1个小队)配属第18师团,轻装甲车队协助途中战斗,预期向广德前进。而且独立轻装甲车第6中队,应顾虑十八里店附近敌攻击场合,自大环桥南方通过点,沿线路东侧至水家陈北侧地区,进行道路侦察。独立轻装甲车第2中队,自长兴出发,追及支队主力。兵站汽车中队的各队配属车,在支队主力的后尾。山田大佐分队长率领部队于大环桥附近追上先行的第18师团先遣队长上野少将,遂进行所需的协定,等待支队主力的到来。</p><p class="ql-block">上午10时半,日军国崎支队到达下泗安,第18师团先遣队在广德东方五圩处与川军145师佟旅发生战斗。</p><p class="ql-block">正午,第144师到达距广德30里的门口塘,见广德城内大火,烟雾冲天,城内逃出来的老百姓,接连不断向我方山地跑来。参谋长林华钧问:“广德有无部队?”老百姓回答:“已是空城一座。”林华钧细看潘军长给第144师的命令上未说有作战任务,乃令全师向郎溪方向前进。途中,遇第147师章安平旅长亦率部开赴郎溪。</p><p class="ql-block">午后0时45分,国崎支队主力先头,到达大环桥。独立轻装甲车队第6中队和第18师团轻装甲车第9中队共同攻击川军。</p><p class="ql-block">川军第145师433旅(旅长佟毅)866团(团长刘儒斋)和第148师442旅(旅长袁治)四五千人,在饶国华师长指挥下,与敌接触于大界牌附近,发生激烈战斗,伤亡甚大。副总司令唐式遵当令第148师在十里岗(店)、大塘口之线,拒止敌人。第23集团军总司令部转移到十字铺指挥。</p><p class="ql-block">【上海29日同盟社发】29日清晨以来,广德方面的敌军越来越显现动摇的迹象,似乎已经有一部开始后退了。</p><p class="ql-block">(《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1月30日夕刊,李庆年、王卫星译。)</p><p class="ql-block">午后1时15分,吃过午饭后,国崎支队继续向广德前进,听到前进道路方向传来炮声。第146师由长兴西南高地向泗安国道之敌袭击。</p><p class="ql-block">午后3时30分,日军先头到达步家祠堂,川军在自广德东北方约6公里福岺塘,经十里店东方高地,亘十里店南方约3公里闭锁曲线高地占领阵地。第18师团展开于自主干道亘岗子街西方地区,重点保持右方,第18师团先遣队正在攻击湖角桥附近之川军,其一个中队在湾泰附近。当时日军的攻击态势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国崎支队长立即前往在步家祠堂西方约500米主干道南侧的第18师团先遣队本部,和上野少将面谈协定,国崎支队仍以主力向大场保附近迂回,连系第18师团的左翼,重点保持在左方,自该地附近寻求川军阵地右翼攻击。</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崎登少将、上野龟甫少将</div> <p class="ql-block">步兵第41联队(缺第2大队,配属旅团无线电台二机,及工兵1个小队)作为第一线,从步家祠堂往东亭湖、大场保方向前进,而后以一部向七里店前进,威胁川军之侧背,主力索川军之右翼攻击。而且以步兵1个小队担任山炮兵队的掩护任务。炮兵队(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缺第1大队本部及2个中队并第2大队))以月野木部队长指挥,紧跟第41联队续行,在大场保附近占领阵地,协助第一线的攻击。以步兵第4中队的1个小队配属为山炮兵队的直接掩护。而且野炮兵第6联队第1大队在步家祠堂南侧主干道附近占领阵地,协助第一线第18师团先遣队的攻击,步兵第8中队的1个小队附属掩护。独立轻装甲车第2中队和第6中队一同自主干道方面协助第18师团先遣队对川军的攻击的。</p><p class="ql-block">午后4时30分,第一线为向大场保转进,以其先头从步家祠堂三叉路出发,经点线路南进。步家祠堂南方丘陵地带的南侧水田中的点线路,通深田之中的畦道,另外两侧有沟渠无桥。以一列侧面纵队渐渐得以通过,驮马通过无桥,因为小沟的妨碍,行进显著迟滞。</p><p class="ql-block">午后5时,因为湖角桥南方主干道桥梁被破坏,彻夜掩护独立工兵第3联队第1中队协助第18师团工兵队,担任主干道桥梁的修复。第4野战病院待期向步家祠堂前进。国崎支队配属的兵站汽车第86中队(中队长龟谷少佐),积载弹药追赶支队,到达步家祠堂后,停止于该地,根据支队的转进命令,随着第一线第18师团先遣队的攻击,在其后方向广德前进。</p><p class="ql-block">步兵第41联队第2大队(缺第5中队、第8中队各1个小队)、骑兵小队作为预备奉命队,先向湾泰前进。师团有线电小队及卫生队紧跟预备队续行。预备队的先头到达湾泰东侧附近,午后7时天已暗,而第一线的联队炮因为分解搬运,还残留在后方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傍晚,第148师444旅(旅长潘佐)887团(团长余宗陈)与第148师444旅(旅长潘佐)888团(团长张有铭)第一营(营长刘超明),先后侵入泗安,敌沿公路败退。</p><p class="ql-block">午后9时之前,第18师团先遣队方面枪炮声激烈,藤山、山田等部队,在藤村部队的炮击和藤田部队的协助下,向广德发起猛攻。克服地形的障碍,一意继续前进。进犯十里岗、大塘口一带阵地,我第148师拼命固守,激战至深夜。国崎支队第一线到达大场保附近,山炮兵第1中队于湾泰东南方约四五百米附近,因为地裂为沟,前进陷于困难,国崎支队长命令该队在其先头附近的无名村落宿营,此时战场完全归于寂静。</p><p class="ql-block">午后11时,国崎支队本部将前进到路变更为沿河渠西侧的小径前进,到达湾泰南方约1000米的一无名小村落,彻夜集结预备队。</p><p class="ql-block">午后11时30分,国崎支队以主力大场保西北侧棱线进出,以片山部队大场保西北方1000米附近进出,自广德道路方面攻击我第148师之右侧背。包围该师两翼,进犯广德斜侧面之第148师阵地,该师立即奋勇阻击。卒因阵地工事构筑时间太短,左右又无友军联系,该师遂被迫向广德附近转移。唐式遵当令在广德整顿之第145师433旅刘儒斋团迅往增援,一时战况至为激烈,敌我肉搏血战,往复冲锋不下十余次,第145师师长饶国华亲临前敌督师,士气为之大振,最终,因伤亡甚重,寡不敌众,刘儒斋率团擅自撤退,界牌失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兴、泗安、广德作战要图</p> <p class="ql-block">【长兴30日同盟社发】长野、山田等部队在最为困难的山地与守卫广德的强敌展开激战。经过29日一整天的激战后,我军夺取了十里店敌人的警戒阵地,于30日拂晓一起发起攻击,将战线向前推进,并于上午8时左右突破了顽强抵抗的敌军阵地,进抵广德城墙下。由于广德是南京背后的防御重点,因此敌军的抵抗十分顽强。我军与其主力部队交战时,我XX战车队之一部已突破了城门,突入部分市街,碾平了敌军阵地。在湖西会战中仅存的位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的要地广德,估计将于今天陷落。</p><p class="ql-block">(《东京朝日新闻》1937年12月1日(星期三)夕刊,汪丽影译。)</p><p class="ql-block">【湖州30日本社特派员安养寺发】正迅猛进击的藤山部队,于30日上午11时完全占领了广德,日章旗高高飘扬。该部队在十八里亭附近击溃了增援之敌后,于29日夜从三州山西侧向广德挺进,并于30日突入城内,目前正在扫荡城内残敌。广德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通杭州,西通芜湖,北通南京,是交通要冲。支那军在这里投入巨资修建了大型空军基地,巨大的飞机库甚至带有地下室,因此,这里也是军事要地。我海军航空队果断实施了数十次空袭。占领该地对支那军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支那空军失去了强有力的基地,现正向湖南、广东方向逃窜。广德人口约五万,是茶叶的产地,其距南京的直线距离为30里。</p><p class="ql-block">【上海本社特电】(30日发)上海军30日下午6时发布:占领下泗安后进入安徽省境内的藤山部队、山田部队等各部队,自29日下午起,在藤村部队的炮击和藤田部队的果敢协助下,开始对广德发起猛攻,入夜后攻击也未停止,终于在当夜占领了广德,并于30日早晨进一步向西迅猛进击。</p><p class="ql-block">(《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2月1日(星期三),曲佰玲、王卫星译。)</p><p class="ql-block">第 436旅旅长廖敬安命令第 872团组成便衣队向日军奇袭,第872团团长林绍成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中校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马国荣。马国荣率领第一营500余人组成便衣突击队,向东亭湖杀去。在马国荣的指挥下,先占要地,很快肃清了东亭湖留守的日军,复向广德之观音塘进击。</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国荣</div> 11月29日半夜,便衣突击队到达了日军国崎支队(第九旅团旅团长国崎登)配属的久留米独立炮兵第三联队(联队长月野木)在大场堡附近的宿营地,一个叫管棣的村落。日军经过连续作战已经很疲惫,正在酣睡。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军炮兵</div> 30日拂晓时分,日军国崎支队右后方长溪堡附近山炮兵中队的露营地附近枪声大作,遭到川军第146师436旅的袭击。<br>马国荣指挥全营官兵以排为单位,50人一组,同时分别向日军突然发起进攻。日军惊慌失措,仓惶逃命,有的跳进水沟淹死,有的被打死,拉炮的马匹也受惊跑了。我军在现场缴获 75 长加农炮一门,准备拉走,但是只有一匹马了,把大炮架到马上,大炮太重把马压跨了,川军没有见过这种大炮,也不会拆卸,只好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把大炮找了一个地方藏了起来。同时,我第 438旅在旅长梁泽民的率领下,英勇顽强、猛烈攻击,收复了泗安,缴获了大批日军军服、毛毯、防毒面具等军用物资,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但是,西路第145师却未能突破日军的阵地,第 146师孤军难敌,泗安得而复失。<br>第146师(师长刘兆藜)436旅(旅长廖敬安)872团(团长林绍成),攻占东亭湖后,复向广德之观音塘攻击前进,该团第一营(营长马国荣)指挥敏捷,先占要地,奉令扫荡东亭湖残敌,达成任务后夹击广德之敌,夺获敌七五长加农炮一门并多数军马。第二营营长罗世杰率部夺获钢盔及防毒面具及信函公文等多件,毙敌甚众。<br>(《183.刘湘致蒋介石电(1937年12月3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保卫战档案⑦》,南京出版社,2018年12月,第95页。)<br>日军组织反攻,回到炮兵宿营地,发现丢失一门大炮,感到非常羞耻,知道川军便衣突击队没有能力运走这门大炮,下令拉网式、地毯式收索,挖地三尺也要找到这门大炮。但是,他们就是没能找到这门大炮。可能川军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藏的非常隐秘。<br>去向不明的山炮:在下泗安附近的战斗中,敌军残兵袭击了追击中的山炮部队,馱马受惊跑散了,驮着炮身和炮架的马匹去向不明,据说跑到了敌军那边。不知是被对方缴获了还是连马带炮掉进了河里。总之,应该是个恼人的事件。參谋长很不高兴,说要调査此事。<br>(日军第十军参谋步兵少佐《山崎正男日记》。)<br>人部上等兵昨天晚上在搜寻的时候发现一个士兵,凑近灯光一看,发现是我们联队本部掉队的人员。中队里也有三名士兵迷路了,他们在黑暗的返回途中遭遇了敌人的哨兵,于是匆忙逃跑。敌人的哨兵拿着手榴弹,想借着火光搜索,结果手榴弹爆炸,敌人倒下了,他们这才得救。第四分队的大炮和士兵都没有到达,于是我们分头去找。在田地对面的坟包上我们看到两顶中国兵的帽子,匍匐前进一看,发现他们正在太阳下睡觉。他们惊魂未定就被我们击中了。其中一人大腿已被打穿,但还站起来朝着我们的枪口冲过来,我又对着他的肚子开了一枪,他这才倒下。我们一溜烟跑回去了。我还是第一次在眼前击毙敌人,现在想起来心里还很不是滋味。在回驻地的路上我们也迷路了。我们千辛万苦顺着来时的脚印终于得以返回。<br>昨天夜里没有抵达营地的第四分队队员也从山里出来了。据说他们和前方失去联系后重整了队伍继续前进时,突然遭到几十名敌人的包围。他们把大炮分解后装上马背,然后大家集体跳进小河。他们以小河里的草丛作隐蔽想要逃走,敌人在小河的堤坝上到处跑,不时扔下手榴弹,他们就这样在半夜里几近绝望地躲在冰冷的水里直到天亮,却又在山里迷失了方向。不用说他们一定没有吃饭,而且敌人还缴获了他们一门大炮。大炮就是炮兵的军旗,我们中队的名誉丧失殆尽,但这种状况还远远没有结束。<br>(国崎支队配属的久留米独立山炮兵第三联队士兵《卫藤俊雄日记》。)<br>11月30日凌晨1时许,第三中队最末尾的分队正在以人力装载货物时受到敌人的袭击。拉炮、驮摇架的马匹,以及驮货的马匹全都受惊狂奔起来,下落不明,令人感到十分遗憾。<br>12月1日,在广德停留。派人寻找第三中队,但未发现其踪影,作为炮兵,这实在是奇耻大辱,无可辩解。本次战斗处处遭到敌人的袭击,支队主力常常迂回前进而被敌人从后方袭击,令人感到十分被动。<br>(《月野木日志》,月野木正雄,国崎支队独立山炮兵第三联队联队长,炮兵大佐。)<br>到广德后,队长命令我们组织敢死队把象征荣誉的大炮夺回来,于是我们开始招募40人的敢死队。我们得到消息,广德前方五公里处敌人集结了大约五个师。很难想象我们40人冲进去后能够夺回大炮,但是我们要为荣誉决一死战。队长山川少尉、40名队员和中队长一起,大家以水代酒,中队长作了“希望你们载誉而归”的临别留言。我们受到全体中队成员的鼓励,带上200发枪弹,还有两辆战车打头阵。我们分乘四辆卡车,伴着战车的轰鸣声出发了。<br>40人闯入敌人的大军里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我们虽不怕死,但是也不知道该如何作战,大家都深感不安。也有人说,我们只要在敌人的包围中坚持两三天,可能就会有后援,我们成了“风中的蜡烛”,前进到一里左右时,战车和卡车都返回了广德。我真想和他们一起回去。可能是刚经过一场激战,敌方死尸遍地。我们看到沾满血迹的日军军服,掉落的日军军章,从军笔记本和铅笔散落一地,大家都肃然默哀。我们拾起从军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登陆以来的各种事情。<br>“喂!这个敌人还活着。”我们凑上前发现那个人气若游丝。他的样子很痛苦,我们又补了一枪,枪声响彻广德平原。<br>敢死队如果以小队行动的话容易被敌人包围,于是我们决定拉开300米的距离前进。我们看到有人从村落里逃出来。我们从没逃走的村民那里打听消息后继续前进,直到傍晚。我们走了很久却什么收获也没有。天黑之后,只得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广德。<br>(国崎支队独立山炮兵第三联队士兵《卫藤俊雄战地笔记》)<br>山炮兵联队马匹及炮车,一部行衞(行踪)不明,颠末(来龙去脉)<br>一、当时状况<br>十一月二十九日午后四时三十分顷,支队由步家祠堂向大场保(广德东南八千米)前进时,第一中队中队长城口大尉指挥第一中队和第三中队在山田部队后方前进,依第三中队及大队驮载段列(伕役)行进顺序前进在道路上。步兵、野炮、自动(汽)车、轻战车等各部队错综混杂,造成出发延迟。所以命令,行军序列改为掩护支队后尾的步兵小队与第三中队从步家祠堂共同前进。<br>薄暮,马匹、驮马通过暗夜降临的田圃道上,驭者相俟疲劳,盡倒或溜进池塘落水,造成前进延迟。<br>午前一时三十分顷,到达东亭湖西方片点线路上。稍后,前方传来炮兵队适宜宿营场所。中队长接支队命令,打算到前面无名村落彻夜集结。<br>第三分队遭难:<br>当时,(十一月九日松江张家庄附近敌攻破后),第六师团、牛岛部队配属的第四分队、炮车班、第三分队一部加(二十六名)中队,由第二小队小队长野中少尉指挥。第三中队、第四中队、驮马残部由第一小队小队长山川少尉直接指挥。独立家屋前方约百米横着一座桥梁,中队残部、驮马(第一分队炮身摇架、第二分队炮架、第五分队弹药、马二头、土工器具、驮马)在此地援助引导通过指示中。第三分队分队长川边伍长报告:第三分队驮马一部分疲劳损废,不能驮载,为了分担搬送,要在先行分队后方约百米独立家屋烧火集中。以中队集结位置其他分队驮马两头率先赴炮架援助,完事后追及。认可并指示在后方的土工器具驮马先行。<br>此时,第三分队后方在前进中,大队段列及掩护步兵小队在宿营地遭到第三分队追越第一小队续行,向前方约千米,中队集结位置前进。<br>分队状况报告:<br>午前二时半顷,宿营准备中,受约五、六百(捕虏言)敌夜袭,为援护步兵小队协力防战,前方主力部队及后方第三分队连络援助必死,敌在进路内努力包围,一本道(单程)迂回出来焦遂拂晓。同时(午前二时半顷),第三分队驮载于追及瞬间,不意,判断敌约五、六十名,用猛烈的步枪、机枪射击。一轩家(一家)东方约四、五十米,驮马在其地点受枪声驚吓狂奔。此际,驭者冒着弹雨控制奔马,炮手也在协助到遂行程度。分队长及炮手、驭者叱咤激励、竞气十分,马向北方和西南方向逸走。敌当时射击直向分队位置突击而来。分队长、驭者、炮手直接循踪追马,其处置是适当的。且夜暗(当夜能见度仅三十米)敌逐次增加。为遮蔽追击中,炮手、驭者遂四散,马的行踪见失(丢失)。至分队长、驭者、炮手一旦集结,必要感先(感觉),一轩家西南方附近搜索后返回一轩家来时(经过约二、三十分钟后),敌既一轩家占领,以其西方约二、三十米校松林前进该位置方避(避难)。<br>三时三十分顷,摇架驭者遭遇北方见失的摇架马,知二人点线路上二八敌兵,便在小松林北侧泳渡前进。<br>午前五时顷,于一轩家西北方三四百米小流附近更遭遇自由二十一名官兵,渡河时湿润被服,为寒冷难堪(当日霜雪如朝),放心助合(帮助),再一轩家方向搜索。<br>午前八时顷,正前进中,搜索部队与中队主力遭遇。<br>其他:<br>拂晓,四散炮手、驭者田中上等兵等三、四人北方马追迹搜索中,近一轩家北方约五百米附近发现炮架。<br>午前八时前,为搬运共集结八名到一轩家迄搬送顷。其后约三十分,中队主力、搜索部队遭遇,江头最后一轩家附近归来,马、炮身、摇架逐发到。<br>又,为中队长许派遣的分队长报告,当初兵一名(稻叶一等兵)受袭击。<br>稻叶直西南方中队主力进路前进百米余敌隐藏附近墓地及松林等遮蔽的片点线路上桥梁附近,见进出该地附近,西方多数,敌前进来一部,南方大部,东方前进中。敌一时勇鼓踌躇,少间隙利用飞入,发觉敌兵混入约百余,南下后水田中,右前方避前进。拂晓后,敌兵发现如地物,荫利用前进。<br>中午前十一时顷,渐渐友军步兵中队遇着于此处,山炮兵队既前进闻步兵中队共同向广德前进。翌日,所属中队复归。<br>拂晓后,中队主力将敌击退,中队长知右状况结果为掌握第三分队,派遣小队长率中队全力搜索,为追及城口大尉及联队本部更前进,遂于广德向联队长及城口大尉报告。<br>一、搜索方法<br>1、十一月三十日中队午前六时半放列(排成一行)布置,包围敌,敌身处射击,援护步兵小队放列,北侧及东侧警戒,戒备之后击退,置道中队全员並援护小队,其纷失(战亡)地点中心,特别是敌人周围,集结地点附近,家屋、池、川底、田圃、草丛等隈搜索,遂发现得(果真能实现)。午前十一时五十分,依联队命令到广德集合。<br>2、十二月一日,联队命令更编成搜索队,总员四十四名,第一班山川少尉一下二十二名,第二班深川少尉以下二十二名,各班更四组,分五人一组,纷失地点以东地区,第一班以西地区,第二班前日搜索地区再搜索,更扩大区域,东亭湖东端,西长岗镇南方无名高地附近迄北岗子街南纷失地点,二千米余,地域互相搜索。午前十一时到午后六时半迄搜索何等,手悬得日没,遂搜索中止归队。<br>3、联队南京集结命当分移动,状况见十二月二十七日,第三中队山川少尉深川少尉外四十八名,大队本部池知中尉及兵一,联队本部酒井中尉指挥自动货车二辆,先广德输送,翌二十八日纷失地点一轩家附近于当时,分队长以下,现地配置,行动调查。当日,一轩家周围约四五百米范围搜索。当夜,桥梁附近村落宿营。翌二十九日,东亭湖方向其东北方至点线路周围搜索,亦手悬(落空),只得更桥梁附近宿营。翌三十日,沿桥梁至广德道路沿地区搜索,夜归来广德,至遂发现得(没有发现)。三十一日,搜索断念,归来南京。<br>( 《步兵第九旅团阵中日誌(字昭和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至十一月三十日)》) “是日半夜,我带部队到广德东边东亭湖。命一部分部队破坏广德通泗安的公路,亲率一团兵力为主攻对敌进行夜袭。攻到敌炮兵阵地,敌尚无知觉!我部向敌发起突然袭击,短兵相接,击毙敌人四十余人,缴获94山炮一门,驮马四匹。川军没有炮兵知识,将一门山炮连炮架一起抬上一匹骡马背上,这匹骡马被压倒在地上。将一门山炮埋在湖边,日后才派人去挖出搬回来。此炮后来在成都少城公园陈列。”<br>(《回忆川军出川抗日作战片段》廖敬安,《万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第146师团以上军官合影(1938年6月),红圈中为马国荣团长 30日凌晨,145师师长饶国华见泗安从自己手中丢失,又失界牌,令433旅866团团长刘儒斋反攻,刘儒斋擅自后退;饶国华无力反攻,深感惭愧和悲痛,沐浴后焚香祷祝,给刘湘写了绝命书。略云:刘汝斋不听指挥以致兵败,职唯有不惜一死,以报甫公知遇及川中父老之情。本部扼守广德,掩护友军后撤集中,已达成任务,我官兵均不惜牺牲,为国效力,忠勇可嘉,深以为慰。广德地处要冲,余不忍视陷入敌手,故决与城共存亡,上报国家培养之恩与各级长官爱护之意。今后深望我部官兵奋勇杀敌,驱寇出境,还我国魂,完成我未竟之志,余死无恨矣!写毕,将身边卫士顾元兴叫去休息。 凌晨2时,饶国华师长单独一人步入界牌树林中,铺好军毯,盘腿坐于军毯中间,以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自戕殉职,年仅42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5师中将师长饶国华</div> 饶国华,字弼臣,号退思,四川资阳人。生于1895年12月5日(清光绪二十年冬月九日)。当逊淸末叶,内政不修,外侮频仍,将军方弱冠,蒿目时艰,怀慨有大志。<br>1912年,辛亥革命后,投笔从戎,考入四川陆军第一师军士(头目、班长)养成所学习。1913年毕业后,历任四川陆军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炮兵第四团(台子甯绍武)第二营(营长蓝世征)伙夫、正目(班长)、排长。1918年,护法之战后,四川督军熊克武整编川军,任第二师(师长刘湘)第三旅(旅长王丽中)第五团(团长唐式遵)第一营第四连连长。1919年,入川军第二师(师长刘湘)开办的合川军官传习所深造,以成绩优异毕业后,任合川教导第二连连长,出战辄胜,倚畀有加。<br>1920年,升任四川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唐式遵)第一团(团长许绍宗)第一营营长。1921年,升任四川陆军第九师(师长杨森)第十七旅(旅长王缵绪)第三十三团团长。后一度因军内权力争斗,心灰意冷,离开军队皈依佛门。1923年,应四川陆军第7混成旅旅长蓝世钲之请还俗,就任参谋。后升任四川陆军第7混成旅(旅长蓝文彬)第三团团长。1924年,任四川陆军第十六师(师长蓝文彬)第三十一旅(旅长苏良骢)第六十二团团长、副旅长。1926年12月,川军接受国民革命军番号,饶国华被任命为第二十一军(军长刘湘)第七师(师长蓝文彬)副师长。为刘湘统一川政,参加四川军阀混战。<br>将军赋性忠贞,智勇过人,而笃信佛学,持身勤俭,衣大布食粗粝,数十年如一日。律己甚严,而待人宽厚。人皆以“饶菩萨”称之。熟读宋明历史,恒慕陆秀夫、文天祥、史可法诸贤,极称道之。其能以身报国,非偶然也!妻蓝氏无出,屡劝纳妾,时川中将领,多妻妾满室,且无后再娶,视为常经,而将军以伉俪情深,终不允。更以败德莫甚于好色诫勉部属。据云于旅长任内,曾应某师长之宴,于重庆涨秋餐馆,召有妓女陪坐,甚感侷促,宴罢归来,深自忏悔,当夜梦受神杖责,是年作战,竟伤腿部,益自戒惧。<br>1931年,任第一师(师长唐式遵)第二旅旅长,并参加追堵长征红军。1935年,8月调峩眉山军训团第一期受训,担任学员队第三营(营长潘文华)第十二连(连长陈离)第一排排长,后升任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第一师师长。1936年2月26日,铨叙任官陆军少将,任第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第一四五师中将师长。<br>其治军以“武勇忠贞,良心血性,明义知耻,遵礼守廉”十六字为训,而确能身体力行,以资表率。与士卒同甘苦,常着便装巡视,同话家常,或亲赴连营点呼,或迳入寝室、厨、厠察淸洁。于人事则力主公开,用人为才。于财用更丝毫不苟,亲自钩稽;尤重视赏罚,尝曰:赏所以资激劝,罚所以儆将来,赏不得其当则私,私则偏;罚不得其当则蔽,蔽则滥一。所言如是,而行足以副之。故官兵于将军亲敬如父兄,而将军于官兵,更爱护如子弟。当时川中部队众多,兵额不足,竞相招募,此逃彼补,习为常事。而将军所部,按规定放假,不虞逃亡,一遇战时,士兵反每增多,其统御有方,有如此者。身经百战,以抗日之役为最有战功。<br>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将军受蒋委员长庐山训话之感召,立卽请缨杀敌,并吿假还鄕,省亲扫墓,摒挡家事。返部后更加紧训练士兵,每参加集会,必慷慨陈词:“不驱逐倭寇出境,誓不还鄕”。其誓死报国之心,盖已决于斯时。10月,率部出川,开赴安徽广德布防。11月30日,广德即将失陷时,留下绝笔书后自杀殉国,年仅42岁。12月1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上将。1940年,国民政府在成都中山公园为其树立铜像和丰碑。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br>午前6时,第144师相继到达郎溪县城护城河南岸,参谋长林华钧叫部队立即向水阳镇方向前进。<br>午前7时,国崎支队片山部队向七里店前进,山田部队主力天明自大场保方向攻击川军之右侧背。湖角桥附近全正面与第18师团先遣队作战兵力约四、五千人,与国崎支队交战兵力约一千五百人。<br>午前8时刚过,国崎支队本部的位置发现西方约400米的小径约二三百川军向南方以一列侧面纵队横行,日军预备队立即以机步枪加以射击,川军受到日军出其不意的射击,陷入一片混乱,遗弃饶国华师长及其他川军官兵尸体约一百二十具向东南方或南方退却溃走。与此同时,沿湾泰西方山脚有约五六百名川军南下,从西南方传来激烈的枪声,在川军的攻击中,日军第一线部队退却。国崎支队本部及预备队立即开始向其第一线部队后方前进。 午前9时30分,第146师438旅(旅长梁泽民)875团(团长潘寅久)第一营克服泗安及攻占尖山寺等高地,876团(团长杨国安)即沿公路自龙岭向界牌进攻。俘获日军官兵几十人,其中有龟谷少佐和几个日本妇女。<br>“该师俘虏日寇女看护二人,一日寇军官来不及逃,竞剖腹自杀。日军四五部汽车所载呢军服、呢大衣、毛毯等,均被该师夺获,汽车亦被烧毁。其他军用品亦获得不少。”<br>(《金村南山阻击战》林华钧,《南京保卫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146师收复的泗安古镇</h3> 午前10时,日军第18师团先遣队占领广德,国崎支队片山部队前进到七里店。<br>安徽广德,地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京政府最近加紧铺设了从京赣铁路上的宣城到广德的铁路支线。在广德修建大型机场,以与南昌机场相呼应,成为中国空军的重要根据地。<br>午前11时30分,国崎支队本部及预备队到达第一线后方约500米的位置。国崎支队更督励第一线主力的前进。途中没有受到川军的抵抗。<br>午前11时50分,国崎支队配属的兵站汽车第86中队中队长龟谷少佐指挥的1个小队(乘用车3辆、货车23辆),附独立工兵第三联队,军官5人,士兵110人,到达广德后,为搬运积集在长兴的弹药,在广德卸下装载的弹药,以空车向长兴出发。<br>正午,该中队到达大松峰(现称大松岭、大松林)附近之际,主干道上被川军第146师以石材、木材等高约1米的物体阻绝了交通,刘兆藜师长和廖敬安旅长站在山岗上,用望远镜观察后,用电话通知前线,逐次佯退,诱敌深入,予以打击。敌车队不顾一切向前面开来,渐次逼近我预行埋伏的三里路长之波状形狭隘地区。 副旅长何炳文和炮兵营长亲自进行观测,待敌二十三辆汽车进入我隘区时,经一陡坡,坡上堆集了谷草,敌战车在草上行驶,炮兵营长大喊一声“放”,我四门战车防御炮同师里集中的八二五中迫击炮、小迫击炮、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向敌人后面的三辆战车发射,弹如雨点,震耳欲聋,只见烟尘蔽天,血肉横飞。敌战车被击中三辆,将退路堵塞;然后将射击目标转到敌先头车辆。我预伏陡坡两旁的迫击炮、机关枪,集中向谷草射击;谷草预喷有煤油,被射后,火星引燃全坡谷草,顿时火势熊熊,烟雾弥空。敌前锋知后面有失,当即停止前进,回师抢救。 第146师预伏于两侧之438旅875团团长潘寅九,率领全团由南飞驰抄袭。第876团团长杨国安亦身先士卒,率五六百人自道路北侧横冲而来。日军立即以自卫队形应战,死伤迭出,日军恐被被包围,不顾一切穿过火海逐次向西方后退而逃。小队长德田少尉战死,士兵小室弥一、宫崎、福仁、冈太、水沢、竹山坂谷、中井叩二郎等8人战死,伤2人。<br>午后4时30分,第18师团先遣队接到通报,国崎支队本部及预备队进入广德,和上野旅团联络,得知此情况。第18师团先遣队已派步兵1个中队(欠1个小队)、机枪1个小队、轻装甲车2个小队前往救援。<br>午后5时30分,国崎支队派轻装甲车第2中队,附步兵1个小队、机关枪1个小队,从广德急行增援,于黄昏赶到。<br>沿公路附近增援之敌,以坦克车20余辆向第146师438旅进攻部队突击,公路已为我破坏,敌前进困难。除重机枪外,遂加入战斗,天暗了下来,第146师438旅趁机撤退。汽车被日军尽数追回,乘用车3辆、货车23辆已被全部烧毁。汽车中队中队长以下官兵被收容归还第18师团,国崎支队派出的救援部队也归还建制。第146师预伏于两侧之438旅875团团长潘寅九,率领全团由南飞驰抄袭。第876团团长杨国安亦身先士卒,率五六百人自道路北侧横冲而来。日军立即以自卫队形应战,死伤迭出,日军恐被被包围,不顾一切穿过火海逐次向西方后退而逃。小队长德田少尉战死,士兵小室弥一、宫崎、福仁、冈太、水沢、竹山坂谷、中井叩二郎等8人战死,伤2人。<br>午后4时30分,第18师团先遣队接到通报,国崎支队本部及预备队进入广德,和上野旅团联络,得知此情况。第18师团先遣队已派步兵1个中队(欠1个小队)、机枪1个小队、轻装甲车2个小队前往救援。<br>午后5时30分,国崎支队派轻装甲车第2中队,附步兵1个小队、机关枪1个小队,从广德急行增援,于黄昏赶到。<br>沿公路附近增援之敌,以坦克车20余辆向第146师438旅进攻部队突击,公路已为我破坏,敌前进困难。除重机枪外,遂加入战斗,天暗了下来,第146师438旅趁机撤退。汽车被日军尽数追回,乘用车3辆、货车23辆已被全部烧毁。汽车中队中队长以下官兵被收容归还第18师团,国崎支队派出的救援部队也归还建制。 马国荣和林绍成团长向旅长廖敬安和师长刘兆藜汇报了战果,经过军长唐式遵汇报到在汉口养病的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唐式遵接刘师艳(二十九日)电称∶ 一、潘团于二十一时三十分克服泗安及尖山等高地,杨团已自龙岭正向界牌进攻,林团亦由东亭湖向广德之观音堂攻击前进;二、我各团共毙敌数百人,夺获大炮一门,毁敌装甲车二十八辆,机步枪、防毒面具、钢盔、大衣等无算。等情。当呈奉委员长蒋中正电令嘉奖,并给奖金壹万元。刘湘亲自打电报给蒋介石,报告了战果。但是,大炮没有拉回来,很难让人置信,没作定论。只能以"东亭湖之役,指挥敏捷,先占要地"给马国荣记功一次。 1938年6月,马国荣率部增援安庆第 20军,驰援得力,指挥得当,乃将该敌(日军台湾旅团)阻止于马家窝子前方之线。再次立功,升任第872团上校团长。此后,马国荣率部参加了∶收复马当战役、红草山战役、冬季攻势、长江腰击布雷、浙赣战役、龙衢战役等大小战役。率部炸死日军中将师团长酒井直次,获颁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br>直到 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马国荣再次率部收复了泗安,找到那门大炮的埋藏地点,把大炮挖出来,运回了四川,在省会成都的少城公园进行了展出,轰动大后方,给抗战最艰苦时期的军民以巨大的鼓舞。<br>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亲自报请军事委员会给马国荣等有功官兵颁奖:"奉令扫荡东亭湖残敌,达成任务后夹击广德之敌,夺获山炮一门"。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行政院长宋子文批准颁给马国荣干城甲种一等奖章。升任第146 师上校副师长兼438团团长。 12月1日,第23集团军又向广德之敌攻击,以策应第146师之作战,当令:第145师佟毅代师长为前敌指挥官,率所部并指挥第147师之439旅,第148师444旅,于2日5时向广德及其以南地区攻击前进。<br>同时,敌右翼队步兵第55联队复归先遣队隶下,第56联队(欠第二大队)作为左翼队,亦以攻势之目的,向我前进。午后,第146师(师长刘兆藜)全部到达孝丰,驻东、北门外。陈诚电令第144、145、147、148各师开驻旌德、太平、石埭,第146师暂为张发奎总司令指挥,仍驻泗安界牌,独立第13旅、第14旅归还建制,令驻旌德以南、以西。第25军团长兼第23军军长潘文华也跟着从广德撤退下来。第147师取道郎溪,归还建制。<br>12月2日午前11时,日军第18师团先遣队和第6师团先遣队协力,击破占领花鼓塘附近的国军第159师四五百人。午后3时30分,以主力对河南店附近国军第13师约三千人,以一部对在富村附近的四五百人进攻。<br>当日,陈诚在绩溪电蒋介石:兹为指挥便利,并充实前线各单位之战斗力,并明赏罚起见,对第三第七两战区战斗序列之调整及各部队(首都卫戍及转移江北之部队除外)之整理,拟定草案如次:<br>(甲)两战区并为一个战区,为三个集团军。<br>(乙)罗卓英指挥机动预备部队唐式遵部。<br>(丙)唐式遵、廖磊两部,各缩编为三或四个师。<br>蒋介石批示:两战区名义暂不取消,但实际可照拟合并。<br>军事委员会明令:陈诚仍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重新编组第七战区部队,全权负责指挥。<br>(《陈诚电蒋中正拟定调整第三第七两战区战斗序列及整理各部队之草案 》(1937年12月2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080200/00280/083。)<br>3日,拂晓前,第18师团先遣队和第6师团先遣队协力,向誓节渡进攻。午前,击退誓节渡国军,开始向界牌攻击,遂与第145师435旅(旅长孟浩然)、第146师(师长刘兆藜)436旅(旅长廖敬安)438旅(旅长梁泽民)发生激烈之遭遇战于广德东郊地区,结果我击毁敌坦克车六辆,击落敌飞机一架,敌我伤亡均重,我攻击未竟全功,仍分别撤回誓节渡、孝丰附近,与敌对峙。日军评价我军:装备良好,弹药尤其是手榴弹充足,军纪严明,对桥梁道路进行彻底的破坏,战斗执拗顽强。<br>第144师经水阳镇到达芜湖县湾沚镇,遇到自南京来到芜湖的范子英副师长,林华钧即将代理师长职务移交于范子英。范子英在芜湖得知川军已向太平、黄山撤退,于是命令部队经宣城、泾县、茂林去太平。<br>【湖州5日特派员斋藤(一)发】正从广德一路向前挺进的小堺、藤山两部队在花鼓塘一带与敌军大部队遭遇,展开激战,于4日下午终于攻陷了花鼓塘,并追击败退之敌。5日正午,我军又攻陷了十字铺和朱塘镇,逼近放弃南京后敌人的唯一退路江南铁路(南京至玉山间)一线。<br>(《东京朝日新闻》1937年12月6日(星期一)夕刊,王卫星译。)<br>第144师副师长范子英在太平谭家桥会到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唐式遵,唐式遵说:“如果第144师从朗溪开来(广德)十字铺,那我还想与日寇再打一仗。可是我那时手里已无部队了。”范子英后来对第144师参谋长林华钧说:“幸而你没有把部队开到(广德)十字铺,不然会打垮了事。”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战后撤退、总结评点与奖惩</b></div>12月4日,接奉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陈诚电令:第23集团军全部开赴旌德、太平、石埭之线整顿待命。144师驻谭家桥,145师驻旌德,146师驻庙首,147师驻太平,148师驻石埭。独立第13、14旅自芜湖登岸到达,分驻旌德、绩溪,第23集团军司令部移驻汤口。<div>12日,星期日,陈诚日记:今早六时,自徽州潘岭动身至黄山候,对川军团长以上军官训话,至晚八时,到谭家头(桥)举行(训话另录)。<br>(陈诚《陈诚先生日记》,出品人吕芳上,台北,“国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年12月,第178页。)<br>陈诚训话要点:我新到守吴兴的第七军,因新兵过多,致二十四日吴兴聚失。当时,我川军到达安吉、泗安、广德、长兴间,虽下令攻击,然未实施。自后节节后撤,宣城、芜湖也相继失陷了。敌当以主力攻击南京,同时以一部延吴宣公路向宣城、芜湖方面突进,当时在沪杭路方面我军为刘建绪部,在安吉、孝丰方面为廖磊部,在江南铁路方面为川军各部,有的因伤亡过钜,当时虽已增加新部队第七军两个师、川军六个师,再加廖磊部及第十八军残部第六师,甚至无力出击,不但不能策应南京会战,而且向后移动,固然由于野战军与守城军不能切实联络的关系。但是,对于自己的力量,没有估计,也是很大的原因,说起来极可痛心。<br>这次沪杭方面我军抗战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然而反躬自问,学术经验同修养的不足,处处都已表现。<br>一、将领不研究学问,缺乏修养,生活太奢。<br>二、选择不慎,用人不专,系统不明,权限不清。<br>三、政略影响战略。<br>四、政治影响军事。<br>五、后方影响前方。<br>六、一般准备的不足。<br>七、应以战术补救装备不良的缺陷。这次泗安战役,第一四六师反攻敌人,预定的战术是后退两翼包围敌人,实际上是一翼后退包围,调动兵力和运用战术都很灵活,作战应当以此为例。(马宣伟、温贤美《川军出川抗战纪事》第62页,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2月。)<br>八、退却时机与行动失当。<br>九、不爱惜兵器,损失严重。<br>十、各部队没有连络并协同动作。<br>十一、通讯不畅,影响作战,卫生单位,办理不善。<br>(《淞沪会战的得失,石叟丛书—抗战(从军回忆)》,第45页,台北,”国史馆“藏,陈诚副总统文物档案,008/010105/00010/003。)<br>不久,蒋介石就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下令对川军在太湖西岸一线的作战部队、作战有功人员进行了奖励,对作战不力部队和人员进行了惩罚。<br>(马宣伟、温贤美《川军出川抗战纪事》第63页,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2月。)<br>第145师师长饶国华,为国捐躯,除通令嘉奖外,并准在四川成都铸铜像树立,以彰英名,特追赠为陆军上将。<br>第144师师长郭勋祺,长兴之役负伤督战,获四等宝鼎勋章,着升第50军军长。<br>第146师师长刘兆藜,作战努力,指挥适宜,记大功一次,升任四川省保安处长。<br>第147师副师长达凤岗,广泗战役筹划周详,记大功一次。<br>第145师433旅旅长佟毅,应战沉着,指挥有方,着升第145师师长。<br>第146师436旅旅长廖敬安,以不侯命令,分兵应援,记大功一次。<br>独立第14旅旅长周绍轩,指挥敏活,督率官兵血战,着升第146师师长。<br>第146师438旅副旅长何炳文,泗安、广德等役,赞翊戎机,主张卓越,记大功一次,调本旅875团团长。<br>第146师872团团长林绍成,东亭湖之役,勇敢善战,指挥有方,记功一次,因年龄过大,准许退役。<br>第146师876团团长杨国安,广德大界牌之役,临阵果断,指挥适当,记功一次。<br>第146师872团副团长兼第1营营长马国荣,东亭湖之役,指挥敏捷,先占要地,记功一次,升任本团团长。奉令扫荡东亭湖残敌,达成任务后夹击广德之敌,夺获钢炮一门,颁给干城甲种一等奖章一座。<br>(《营以上主队职核予奖励人员报告表》(1938年11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787/6902。《为请核给马国荣等五十员奖章》(1946年3月15日),台北,“国史馆”藏,国民政府档案,001/035100/00092/077。)<br></div> 此后,马国荣在安庆保卫战再次立功,参加掩护炮兵腰击日军舰队、掩护海军布雷大队(大队长林遵、郑天杰等)布雷,获颁光华甲种一等奖章。冬季攻势,拔除殷家汇据点,收复红草山阵地,收复马当要塞;浙赣会战掩护工兵布雷,炸死日寇师团长酒井直次。1944年6月参加龙衢战役,立功获颁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升任146师少将副师长。抗战胜利后,获颁忠勤勋章、胜利勋章;四等宝鼎勋章、四等云麾勋章。曾任台湾新竹第一绥靖分区司令、总统特派战地视察第九组少将视察官、第21军少将副军长。1949年7月2日在成都病故。2005年7月7日获颁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br>2015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编号:2015001356号。同时获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编号:抗胜字第1040400544号。 第146师438团第1营少校营长左骧,泗安之役夺获敌装载汽车22辆,九朗庙之役,布署周密,将敌击溃,毙敌甚众,颁给干城甲种二等奖章一座(其余连、排长、士兵奖赏情况略)。<br>第23军军长潘文华因人事关系,应变迟缓,暂行停职,着即回川组建第28集团军出川抗战。<br>第147师师长杨国桢作战不力,擅离职守,着即撤职。<br>第144师432旅旅长唐明昭,临阵寡断,指挥无方,着即撤职。<br>此役,第144师伤亡300余人,第145师伤亡850余人,第146师伤亡情况不详,第147师没有参战(无伤亡),第148师伤亡情况不详。<br>12月底,第23集团军接替第9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兼,副(代)总司令上官云相)所部皖南防区,144师驻南陵,145师驻木镇,146师驻青阳,147师驻繁昌,148师、独立第13旅驻荻港,独立第14旅驻章家渡,第23集团军总部驻青阳。 1938年1月15日,因刘湘病重不能事事,免去刘湘兼任的第23集团军总司令,由副总司令唐式遵升任。<br>(《唐式遵电蒋中正就任第23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1月15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090106/00013/130。)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23集团军部队位置图</div> 第23集团军司令唐式遵上将<br>第21军军长唐式遵上将兼<br>第145师师长佟 毅中将<br>副师长罗洁莹少将<br>第433旅旅长戴传薪少将<br>第865团上校团长杨子震代<br>第866团上校团长刘郁文<br>第433旅旅长孟浩然少将<br>第869团上校团长余 侍<br>第870团上校团长曾植林<br>第146师师长周绍轩中将<br>第436旅旅长廖敬安少将<br>第871团上校团长凌谏衔<br>第872团上校团长马国荣<br>第438旅旅长梁泽民少将<br>第875团上校团长何炳文<br>第876团上校团长杨国安<br>第50军军长郭勋祺中将<br>第144师师长范子英中将<br>第430旅旅长刘儒斋少将<br>第859团上校团长麦聚五代<br>第860团上校团长张昌德<br>第432旅旅长唐映华少将<br>第863团上校团长郑绍文<br>第864团上校团长唐映华兼<br>新编第7师师长田钟毅中将<br>副师长黄伯光少将<br>第1旅旅长刘克用少将<br>第1团上校团长刘克用兼<br>第2团上校团长王凤麟<br>第2旅旅长孟存仁少将<br>第3团上校团长夏 云<br>第4团上校团长周大钧<br>第28集团军总司令潘文华上将<br>第23军军长潘文华上将<br>副军长陈万仭中将<br>第147师师长陈万仭中将兼<br>副师长杨炽少将<br>第439旅旅长章安平少将<br>第877团上校团长刘星耀<br>第878团上校团长周瑞麟<br>第441旅旅长石照益少将<br>第881团上校团长石照益兼<br>第882团上校团长周极甫<br>第148师师长潘 佐中将<br>副师长王怡群少将<br>第442旅旅长袁 治少将<br>第883团上校团长饶正钧<br>第884团上校团长林光裕<br>第444旅旅长徐元勋少将<br>第887团上校团长余宗陈<br>第888团上校团长张有铭<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田钟毅、周绍轩</div> 20日,下午8时,刘湘在汉口万国医院因胃病去逝。关于刘湘的死因有很多说法,我比较认同他的随从参谋戴高翔的记述:我们是乘的一艘轮船,船泊芜湖时,买了许多螃蟹来吃,我知道我这位老长官是患有胃溃疡的,我的胃不大好,他看到我只吃了一个就不再吃,问我为什么不吃?我说:我的胃不好不敢多吃,我的意思就是想劝这位老长官不要多吃,可是他却吃了一个又一个的,吃得津津有味。到了南京,一同驻在鐧银巷办事处,邱丙乙先生招呼厨房不要买螃蟹,不料这位老长官却另叫其隨从副官去买来在他房里吃,不晓得吃过几次,大槪总是吃得不少吧?我们知道螃蟹是凉性,对胃病很不利,所以如此,据我了解,这位老长官一生私徳很好,就是爱吃,洋澄湖螃蟹的美味,他那能放过呢?<br>我们在船上时,自然要谈到如何作战,我也自然要将我所著的抗日战法报吿一番,他非常赞成我的见解,要我到京后就写一篇简单的抗日战术,由他去报吿委员长蒋公,他囘来很高兴的吿诉我:委员长很赞成我们的意见。这部分出川军队,记得是四师两旅,原是派到河南方面,后以上海之战颇为激烈,又奉命转京杭一带,派任太湖南部防御。於是就依据我们的战术意见下达命令部署军队,大槪是以一部在靠太湖南岸的京杭国道上和太湖南部西岸地区阻止进攻之敌,以主力置於京杭国道南边的天目山区,准备乘机从侧面袭击西进敌人。大槪是下令后的第三、四天,他到军委员会开会囘来,很失意的吿诉我:他们说川军“梭边边”(四川土话怕祸事躱到一旁之意),我们还是把主力调囘正面罢!他一面口述,我一面写命令,我记得很淸楚,写到第五条时他就忽然昏倒了,大家很惊慌的扶他囘房里去,请医生诊治,知道是他的老病胃溃疡和糖尿病併发,並且听说除吃多了螃蟹外,张岳军先生请他吃饭,他又吃了一碗银耳甜羹,所以病情非常常严重。<br>大约过了十多天,经过细心治疗,老长官病有起色,我和周从化几日商谈,有不少意见,想向他陈述,可是我们不敢到他房里,免得妨碍他静养。某日,我们正在走廊徘徊,老长官忽然叫我们进去,我们只好进去,我们也就乘机陈述意见,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建议再增调四个师出川,连现有四师两旅,约莫共有十个师;一是建议他囘四川养病。<br>他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不能和敌人硬打,只能慢慢打慢慢拖,大槪要拖到了宜沙之线,我们才稳定得下来,敌人此时也会被拖疲了。我想向委员长建议一面请中央政府迁到四川,並将重要资材后撤西南,一面预在四川练兵一二百万,到了这时才可乘其疲惫,挥师反攻。要实现这一战略,我必须在前方一个时期,以便一面说好中央,一面指挥作战。高翔!到时我还想要你到四川去帮忙练兵,你愿意吗?<br>他滔滔不绝的一直说,说到高兴处,忽然从床上坐起来,我们怕他兴奋过度,说了几句就辞出了。不料几日后病情突然转得很坏,传眞吾、刘航琛、魏军藩、邱丙乙……几位较老的僚属商量,决定乘其睡着之际,用汽车运他上船到汉口,我们才离开南京,前往部队所在地(皖南一带)<br>老长官到汉口以后,我在前方,他养病情形不大淸楚。至二十七年一月的下旬,忽然接到老长官去世的噩耗。后来我因公囘到汉口,才听到他一些养病至去世的情形:大槪是忽好忽坏,体力已弱,一朝转坏就无法囘生。所有较老的僚友,都隨侍在一起,临终前还从容的立有遗嘱,说他“此次奉命出师抗日,志在躬赴前敌,为民族爭生存,为四川爭光荣,以尽军人之天职。”“望我川中袍泽,一本此志,始终不渝。卽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鄕,以爭取抗战最后之胜利”。可见他为国尽瘁的一片忠诚。<br>(《追忆刘湘到京患病情形》作者:戴高翔;刊名:台北《四川文献》;卷期:第66期,出版时间:1968年2月1日。)<br>21日,陈诚调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免去刘湘和陈诚的第七战区正、副司令长官,任命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七战区司令长官。<br>(《顾祝同电蒋中正就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七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1月21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档案,002/090106/00001/239。)<br>不久,第七战区与第三战区合并,第七战区被明令撤销。第七战区存在不足四个月(1937年10月——1938年1月),为拱卫南京、掩护国民政府撤退和迟滞日军的进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br>抗战初期,川康绥靖主任刘湘,率领川军十二师,出川抗日,奉派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关於第七战区成立经过,各种抗战史均乏记载,殊觉遗憾。<br>川军第一期出川之十二师,由北道出发者,为四十一军孙震部,四十五军邓锡部侯部,及四十七军李家鈺部,每军各辖二师,计共六师。由东道出发者,由唐式遵率领三师,潘文华率领三师,各编为纵队,亦共为六师。惟由北道出发各军,开抵山西战场,卽改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由川东出发六,师,到达京沪线上后,合编为第二十三集团军,以唐式遵为总司令,潘文华为副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另拨陈诚、张发奎两个集团军,归第七战区指挥。<br>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於二十六年十一月初成立於南京鐧银巷川康绥署驻京办事处,刘湘当发表傅常为参谋长,周从化为参谋处长,刘航琛为经理处长。经理处为便利转发经费,在南昌、潼关各设办事处一。此时川军军费,已全部由中央拨发。出川十二师部队,月共一百四十万元。<br>刘湘入京后,旧患胃溃疡病復发,情况严重,奉蒋委员长命令,转汉口住万国医院医治,以十一月二十五日离京赴汉。军事委员会卽发表陈诚为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幷令在刘湘养病期中,第七战区由其代行。<br>开抵京沪线上之川军,於十一月下旬与日寇遭遇於皖南广德一带。刘兆藜师颇有斩获,撃毙日军联队长长谷川大佐,虏获重砲幷步枪一千余枝。惟饶国华师则受创甚重,饶师长幷以身殉。刘湘左右以刘病况严重,勿论忧喜,此时均不宜使其受刺激,故均祕不以报。至二十七年一月中旬,刘病渐有起色,约为一月十八日,其侍从副官曾伟澜於无意中将川军前线作战情形透露,刘闻饶国华殉国而大痛,盖饶为刘平素爱将之一,兹闻噩耗,精神上不免大受刺激,於二日后竟以不起,时一月二十日也。<br>刘逝世后,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卽无形撤销,自成立至刘湘逝世,先后仅约三月。至於抗战末期成立之第七战区,其司令长官为余汉谋,与刘湘所任之第七战区为另一事,无连续关係也。<br>以上经过,为刘航琛先生所口述,附记於此。<br>(《刘湘出任第七战区经过》作者:华生,刊名:台北《四川文献》,卷期:第67期,出版时间:1968年3月1日。)<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主要引用参考资料</b></div>1、《南京保卫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br>2、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编《川军抗战亲历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第一版。<br>3、四川省档案馆编《川魂—四川抗战档案史料选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br>4、乔诚、杨续云著《刘湘》,华夏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br>5、马宣伟、温贤美《川军出川抗战纪事》,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2月版。<br>6、吴忠才:《广西抗战纪实》,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br>7、孙震著《八十年国事川事见闻录》,高雄,四川同乡会,1979年1月。<br>8、周开庆著《民国川事纪要(1937—1950)》,台北,四川文献研究社,1972年1月初版。<br>9、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br>10、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日军档案《第114师团第66联队夹浦镇附近战斗详报C11111964700》<br>11、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日军档案《第114师团战斗详报C11111985800》<br>12、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日军档案《第18師団戦闘概要C11111764600》<br>13、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日军档案《国崎支队阵中日誌C11111133700》<br>14、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日军档案《国崎支队廣徳附近战斗详报(第9号)C11111142600》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作者简介</b><br></div>马民康,江苏徐州人,1962年2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四川西昌,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民革徐州市委员会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革徐州市委第十三、十四届市委委员,学习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政协第十二、十三届委员,泉山区政协常委。从事民国军事历史研究三十余年。主要作品有:《悲壮惨烈的龙衢战役》浙江省衢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12年6月,编入台湾知兵堂出版社出版的辛亥百年系列从书《卢沟晓月》。《国民党战地视察机构的形成与作用》《团结报2178期》2000年7月1日,《王葆真毁件保人》《皖南事变参战部队考证》《从国军少将到解放军少校——萧德宣传奇》《炸死日寇酒井直次》《川军抗战研究系列》《军统真相研究系列》《徐蚌会战研究系列》《徐州文史资料》等百余篇文史研究作品。<br><br>2020年5月5日星期二<br>完成于江苏省徐州市宝月楼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