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园游记

小木鱼

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四、五个朋友相邀去游宛园。宛园是一家具有“江南古建,水乡风格”的苏式园林。<br>  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在我抬头的那一刻,雄伟的古风门楼赫然映入眼帘。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宛园正门。 每年春节前后宛园都有花灯,今年也不列外,听说晚上来观灯的人很多,只是可惜了我,再来时也已错过了灯期,只看到部分千奇百怪的花灯造型孤零零的摆在那里。 走过“知鱼槛”往西半壁廊上,镶嵌着自国学大师季羡林、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以及书画名家康殷、黑伯龙、孙大石、刘炳森等人的各体书法精品。拍的一张季老手书的八个大字“壶中天地曲径通幽”。 与半壁廊上相连的是一个艺术展室,这里展示了部分彩釉陶瓷,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线条流畅,观赏价值高,不愧是中国的艺术瑰宝! 穿过小巷来到“马殿堂”,殿内家具均采用了暗红色的木质材质。每件家具都雕有精美的图案,纤细之处也只有一韭菜叶的宽度,花纹的边缘摸起来还很光滑。家居布置讲究对称性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中厅的左手边有一个很大的柜子,柜子上部雕有一颗龙头。柜子有很多个小门,有的小门对开,有的小门单侧开,还有的小门旋转开。轻轻的就可以打开与关上,关上小门甚至还看不到一点缝隙,惊叹之余免不了对古匠人的赞美! 从“马殿堂”出来,随转入“泥塑馆”,小泥人拿捏的恰到好处,表情丰富、衣冠得体、整体比例恰当。细细研究一番,哈哈!以前还真不知道阿胶的制作工艺,想不到制作流程还这么复杂,长知识啦! 从“泥塑馆”出来,就隐隐约约听到流水声,我们顺着声音,穿过竹林,来到一个开阔地带。发现这里有一个小型的瀑布,流水自高处落下,水花四溅,在池底形成一个个小漩涡。虽没有高山瀑布的宏伟壮观、声如洪钟。但在这个缺山少水的地方,也不乏令人有些欣喜! <p class="ql-block">  在瀑布的后面有个小小的山洞,洞不高有点窄,恰能两个人并排走过。穿过山洞,我们几人决定爬一爬假山。沿着小路拾阶而上,小路两侧是一块块的大石头,也有一些石人像。石像的小脸被游人摸得黑漆漆的,我也忍不住摸了摸,有点冰滑的感觉。小路两侧还布置了十二生肖石像,这些石像被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留下一丝悬念,你们自己去发现吧,哈哈!</p><p class="ql-block">小路间隔不远,便有一座小亭,每个小亭都取有雅名。亭内有石桌石凳,以方便游人休息。凭栏远眺,远处风景尽收眼底。</p> 沿台阶婉转而下,是一大片古建筑,楼廊亭榭错落有致,山水树木交相辉映,游廊贯通院落,曲径婉转回环,名联盈目,奇石百态,小桥流水,柳暗花明,苏园风格之精巧跃然眼前,恍若江南水乡。 我们沿着走廊开始转,走廊高低起伏、婉转曲折,崭新的大红灯笼高高地挂着,在微风中摇曳。 我惊奇地发现,在走廊的墙壁上镶有大量的碑刻,都是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的笔迹。有篆、隶、楷、草、行等书体,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书体。这些字有的浑厚圆润、秀丽隽美;有的大气磅礴、苍劲有力;有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些碑刻吸引了我,也惊叹了我。于是边走边拍,慢了许多,以至于朋友打电话找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落了单,约定出口集合。 少了朋友间的嬉笑打闹,我慢慢地浏览。于闲暇时光走进没有喧嚣的园林,让人忘却城市生活的紧张。放慢脚步,或与三五好友,或是美丽独行,园林的古典雅致,重现在身前。这份雅致,是别样的,让吟唱的声音可以被静静的聆听;这时的世界,是幽静的,让心灵的深处多了份安置的空间。 园内汇集众家名园精华,布局精巧,疏密得当,移步易景,曲径通幽,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砖雕、木雕、泥塑、青砖灰瓦及假山构筑均出自苏州工匠名家之手;奇石遍布,尽显太湖石、灵璧石的灵秀气息。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宛园:宛园好比一位端庄的美少妇,别有一番韵味! <div>  文笔有限,流于记事。 (若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