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之重—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

晚秋鹤影

<p class="ql-block">  《廊桥遗梦》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一部电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该片1995年在美国上映,1996年在中国上映。</p><p class="ql-block"> 该片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获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导演兼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96年因《廊桥遗梦》入围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p> <p class="ql-block">  这部26年前拍摄的影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没有多彩的画面,在简单的故事叙述中,全片始终贯穿和蕴含着一条婚姻真谛:理解包容精神。</p><p class="ql-block"> 该片一改陈旧的婚外情模式:他或她必定是婚姻生活不如意时,遇见了自己寻觅的人,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农场主妇 弗朗西斯卡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有疼爱自己的丈夫和一双讨人喜欢的儿女。在平淡安宁的生活中,岁月静悄悄流逝,日子就这样过着,似乎并没有因为它平淡无奇缺少什么。在丈夫和儿女的一次短途外出,一人在家的她遇见了问路的流浪摄影师罗伯特。罗伯特恰似一粒情感的火种,点燃了她心中蕴藏着的对爱情的梦想。在短短的四天中,他们从相识、相知到心心相印,以致坠入情网难舍难分,把人生中最激动人心的浪漫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到最后缘于对家庭的责任,他们带着痛苦和眷恋理智的分手了,把深深的遗憾和思念,美好和永恒都留在了心灵的最深处。</p><p class="ql-block"> 我为这真实自然的爱情感慨,为男女主人公在爱情面前的人格和品性感动。他们没有被情爱之火浇灭人最可贵的理智,告诉我们爱情最终归属于婚姻与责任。<span style="font-size:18px;">男女主人公彼此的良好修养,彼此的理解,理智的分开,才给后人留下了值得回味的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 影片最令人回味的是,当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和孩子归来后,她无法掩饰和抑制自己的痛苦,时常默默流泪,丈夫一直包容着没有说什么。后来丈夫在病榻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理解地望着妻子说:“原谅我,我没能使你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了一个成熟男人的深沉、豁达、宽厚,展示了婚姻中最<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贵的理解包容精神 ,</span>也使人明白了弗朗西斯卡为什么没有离家随罗伯特而去。浪漫的爱情固然使人留恋,然而想起温暖的家,想起一个从内心深处理解和爱护自己的丈夫,有谁愿意放弃这份难得的安宁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影片以迈克和卡罗琳兄妹俩回忆插叙的方式进行着。多年后母亲去世,他们在办理母亲的后事时看到母亲的日记知道了这一切,成家了的他们对自己母亲的这段经历最初感到难以接受,对自己面临的家庭危机感到困惑,但最后他们理解了母亲的这段浪漫爱情,也理解了自己父亲的豁达,最终理解了婚姻所蕴含的责任,故而放弃了草率离婚的打算。</p><p class="ql-block"> 当影片中经历了沧桑有些发旧、有些倾斜的罗斯曼廊桥留给人们最后的一个镜头时,影片才真正体现出了它的深刻的象征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