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同好友叶先生聊天 ,聊到了香港,这让我想起了一段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p><p class="ql-block">叶先生是广东惠阳人,同叶挺一个镇,也是本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三次偷渡香港,三次被遣返的经历。说起偷渡感慨万千,记忆中精彩的一段是他们昼伏夜行到了梧桐山区域,不期而遇的就有三百余人窝在一起,大家互不相识,但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地,那就是香港。他们翻过两米多高的铁丝网进入到了香港,但当时的香港已经停发了身份证,黑人黑户,老板不敢用工,亲人不敢留,等待中的煎熬,最后只能是遣返。在这之前凡是逃到香港的,经过熟人担保就可以领取身份证,七十年代末,香港的工人工资都有两千多块,而大陆这边能有三十块钱的工资就算不错了,所以香港也是叶先生心中的天堂了,就像他说的死也死到香港去。看到今天的香港疫情泛滥,经济低迷,逃港的那些难友还在为生活奔波,居住在我们卫生间一样大小的房子里,不由得长叹,说好在遣返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叶先生能落户到深圳也是一个缘分,一次逃港过程中叶先生潜伏到茂密的茅草深处,恰巧惊动了正在割草的两姊妹,两姊妹看他蓬头垢面,衣衫不整,饥肠辘辘,甚是可怜,就把他带回家煮了一锅饭给他吃,而这一餐饭就决定了他一生命运,他娶了姊妹中的一位做老婆,当时深圳也才刚刚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稍高一点而已,随着不断地发展,香港来深圳建厂的也越来越多,叶先生脑子灵活又能吃苦耐劳,搞了一个三轮车给工厂拉货,送货。买地,卖地。有了资本又建了几栋楼房出租,这几年又赶上深圳旧城改造,一栋楼的赔付就过亿。叶先生也喜欢交朋结友,每年公司都请大家来吃年饭,吃饭过程中放很多红包在纸箱里给大家抽奖,红包金额大小不一,图一个同乐。还时不时的请我们去他老家惠阳杀鸡,杀鹅。</p><p class="ql-block">生活如此甜蜜,他很满足,也感谢党,希望世界和平。</p><p class="ql-block">发几张照片以展示改革开放中的深圳。</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