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马存保1947年2月生,小学文化程度。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唐城镇上庄村人,中共党员,曾任村党支部书记,公社农机站站长。在长期的农村艰苦的岁月里,不但农活样样精通,而且还练就了一手编制技术和木工技艺和石匠手艺。在农村五六七十年代,国家困难,农村更艰苦,种地农具和生活用具全靠人工打造制作,所以马存保成了本村及周边村的能工巧匠。随着农业农村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到了70年代,延续使用了数千年的农具被逐渐淘汰。</p><p class="ql-block"> 老马时常想起过去农村艰难困苦的年代,那个时代的农具和生活用具在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挥之不去,当年劳作之余,加工制作木制农具梨、耧、耙、耢,编制蓆帽、蓝子箩筐,锻造石磨、石碾、石磙的情景历历在目,多次在梦中滚动。</p><p class="ql-block"> 劳动人民几千年赖以生存的农具和生活用具,虽然淘汰了,它给后人有什么启示,传承?能留下什么?多少个不眠之夜反复思考!</p><p class="ql-block"> 把苯重的古农具用具重新制作得以保存显然不现实也不可能,怎样以最小的模型形态、以最低成本还原,成了老马心心念念的心结,终于老马决定在自己晚年用自己的手艺制作木制式袖珍农具和用具,虽然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汗水也在所不辞!</p><p class="ql-block"> 心动了就要付诸行动!2021年10开始袖珍作品相继问世。为了能够让人明白古农具用具的是什么用途,他对每个作品用顺口溜文字形式都做了说明。 </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部分作品予以展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编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苇蓆 以前睡的是土炕,一张苇蓆辅炕上,生产队里有苇地,苇杆成熟能编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蓆帽 编顶蓆帽戴头上,能遮雨水能遮阳。</p> <p class="ql-block">【箩筐】运送东西箩筐装,冬春全靠两肩膀,一根扁担两只筐,全家生活要担当。</p> <p class="ql-block">【牛笼嘴】东西虽小作用好,犁地牲畜不吃草。牲口戴上听呼叫,脚踏实地能拉套。(耕地时给牛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农耕类农具</span></p> <p class="ql-block">实物犁</p> <p class="ql-block">【木制滚犁】以前耕田用滚犁,套上耕牛去犁地,又挥鞭子又扶犁,一天能耕一亩地。</p> <p class="ql-block">【木制耧】播种要用三种耧,坡地要用独腿耧,平地宜用双腿耧,密植实用三腿耧。图为双腿耧</p> <p class="ql-block">【耙耢】先耕后耙然后耢,耙耢收墒出好苗。苗全苗壮产量高,多打粮食保温饱。图为耙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耢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打场石磙】(木制模型)脱粒谷麦和杂粮,牲畜拉磙要打场。后来才有小手扶,手扶拉磙实在强。</p> <p class="ql-block">独轮车(模型)小独轮车巧又灵,推上跑的吱咛咛,拉粮送肥跑的快,五十年代立了功。</p> <p class="ql-block">平车(板车)后来有了小平车,六十年代运输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礅碾 播上谷种必须礅,压实保墒谷扎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石用用具</b></p> <p class="ql-block">实物石磨</p> <p class="ql-block">手工制作石磨模型(木制)加工面粉用石磨,要比对窝(即臼)快的多。没有牲囗人工推,条件好的用驴骡。</p> <p class="ql-block">实物石碾</p> <p class="ql-block">石碾 谷子成米需要碾,其它杂粮能碾面,一个村庄一盘碾,户多碾少不方便。需要用的提前占,占的迟了下一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风箱 手拉长方木风箱,吹的火苗实在旺。(做饭烧柴、烧煤用于吹风用、多用于铁匠铸铁器用)</p> <p class="ql-block">纺花车 棉花纺线织粗布,纺花车车忙不休,线线上了织布机,全家老少才换季(做衣服)</p> <p class="ql-block">《说书帮子》说书简板和坠胡,全凭帮子打节奏。</p> <p class="ql-block"> 老马本来是想把自己尽可能会做小作品制作完成后再公布,可是,在朋友去他家串门时发现了这个秘密,有人悄悄拍成照片晒到微信和朋友圈,慕名而来者纷至沓来,这给老马增加压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动力,他对现有作品进行了再精制,供人欣赏回味,尤其是对前来观看的年轻人给予致细说明讲解,今昔比对,深受教育。他对今后制作进行了规划,他制作这些小作品就一个目的,告诫后代,不要忘记过去祖辈受的罪和苦,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吃水不忘挖井人,听党话跟党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唐城镇2021年光荣在党50年合影</p> <p class="ql-block">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家福 </b></p> <p class="ql-block"> 前些年老马全家搬到了县城和孩子们居住,他积极参加老年大学各种活动和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编写创作表演的快板、三句半等二十多个作品,受到领导和大家的喜爱和称赞!</p> <p class="ql-block">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照片</p> <p class="ql-block">老马的作品属于什么范畴?怎样命名、怎样评价,有何意义和价值?欢迎您在评论区讨论和评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