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是终南山脚一个不很起眼的小山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离我出生地不远,却几十年未曾走近。这两年去的多了,才发现那里的一山一水、一村一庙竟然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浑厚而质朴。</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山</p><p class="ql-block"> 老家名杜家庄,我老称为紫峪村。喜欢他,首先是因为从紫阁峪可直接进山。每次回老家,从关中环线户县段南拐进入老家村子时,眼前的圭峰山会很醒目的映入眼帘。听老爷子讲,很久以前,圭峰山和紫金崖(紫金山的主峰)面对面比高低,结果圭峰山没有比过紫金崖,一生气就抠了紫金崖一巴掌,从此紫金崖前就变得一道一道的;紫金崖不服气,又打了圭峰山一巴掌,本来两座山面对面,一巴掌把圭峰山打偏了,从此圭峰山就面朝西。如今紫阁山变得层峦起伏,圭峰山变得高挺险峻,成为秋日赏红叶的绝佳圣地。</p><p class="ql-block"> 紫阁峪,原名紫盖山,古时为终南名山之首。从峪口往里走,山势俊秀、风景优美,深得历代文人、仕官及修行人士的喜爱。汉代有张良在此避暑,唐代许多高僧在此修行,唐宋明清时期的李白(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杜甫、韦应物、贾岛、白居易、王九思、傅龙标等都到过紫阁山并以诗赞誉。紫阁峰东临高冠,西临紫阁。西面自峰顶向下1000多米左右的90度悬崖绝壁,如紫色的楼阁,唐代诗人李白赋诗赞美该山,将此山峰比做“紫阁”,后人随称做紫阁峰。南望紫阁峰笔直挺拔,夕阳映照,紫气环绕,苍翠夺目,谓之“紫阁青冥”。</p><p class="ql-block"> 我自己更喜欢紫阁山的平缓幽静。去年疫情前有幸进去了一次,开车到尽头,下车看到图标,直上敬德塔,据说这里是玄奘遗骸安奉之处。合掌绕塔三圈,除了虔诚,还很惊叹塔身的工艺。唐代敕建,尉迟恭监修,每一处花纹都很精致,塔高七层,每层都有城墙城门。些许遗憾这么好的建筑保护的不是很理想。</p><p class="ql-block"> 从敬德塔进山两公里处,有一处瀑布,从天而降,这就是有名的苍龙砭瀑布。因瀑布旁是陡峭山崖,崖上长着一颗山榆树,远看像苍龙锁住石砭,所以得名。</p><p class="ql-block"> 回程路上还有一处摩崖石刻群,均为北宋时期官员旅游时所刻。朋友兴趣很浓,建议下次带着纸墨工具看能否拓片。这真的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山沟,因其历史和俊秀。</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水</p><p class="ql-block"> 山水相依,犹如男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紫阁峪的山俊美,紫阁峪的水更秀丽。村口就是河,顺着河边小路直接进山。每逢夏季,村子西边的太平河人满为患,城里的人都迫不及待的开车进山,而老家村口的小河却清澈而静谧,静静的坐在河边就是一种享受。河道不远处老爷子开了一小块地,种了些香椿树,春暖花开时掐下来的香椿炒鸡蛋超级好吃。</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庙</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爱回老家,还因了村里这个不大却庄严肃穆的寺院—大圆寺。听师父讲寺院建于汉明帝年间,距今已两千年。老太太几乎每日都散步至大圆寺,跟庙里师父无话不说。只要有空,我就去寺里朝拜听经,梵音中贪嗔痴会定静很多。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寺院真是整个村子、所有村民、乃至整个紫阁山的福报所在。</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雪</p><p class="ql-block"> 非常幸运,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和最后一场雪都是在紫阁村度过的。12月16日第一场大雪在所有人的沉睡中悄然而至,欣喜之情难以言表。早上白雪飘飘,下午天就晴了。那天我们追着雪花跑啊跑拍啊拍。2022年2月18日,最后一场雪又在所有人的惊喜中再次眷顾。那天是壬寅年壬寅月壬寅日,我们又进紫阁峪。虽然没有赶上大雪纷飞,但蓝天下的雪山另一种美,山里孩子们欢快的自由滑雪,有用塑料袋、蛇皮纸、厨房用的铝盘、小朋友用的滑雪板,甚至小男孩穿着羽绒服直接贴着肚皮滑下去…真是大开眼界,第一次见山里孩子疯了一样在雪地里玩。原来幸福如此简单。</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鸟</p><p class="ql-block"> 偶然一次,在阳台上喝茶,听着喜欢的诗词“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人有死生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一抬头,哇,好多的鸟,而且是很多的喜鹊飞来飞去,似乎问候大家吉祥如意。再后来去菜地,旁边野地的树上密密麻麻站满了小鸟。好开心啊,成群结队的飞出去,忙完各自的事情又不约而同飞回来。温暖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走了走,村子不大,共有四条街,百户人。因为村子小靠近山,所以规划建设都有优势。村民们每天最多的就是散步至大圆寺,再到紫阁峪。村里的空地上村民种了各种蔬菜,每到阳春三月美不胜收,远眺山峰层峦叠嶂近赏油菜花金灿灿一片,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村民朴实村风很正,我有时想,如果把这里打造成美丽乡村,如果在这里传承传统文化岂不是更完美。</p><p class="ql-block"> 寒已去,春已至,花已开。愿山河无恙,愿人间皆安,愿小村永远是我心中的净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