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溪:《福临春园》(“福到百姓家”之“走进李家小院”作品展示)

茶余饭后

<p class="ql-block">  初到李家小院,是在周六的午后。轻松的时间,清爽的天气,经历了绵绵的春寒雨期,顿显珍贵的春阳披在小院的外墙上,照在小院女主人林老师清秀慈祥的脸上,因此当我们向她问好时,她总是眯起双眼微笑相迎。</p> <p class="ql-block">  在进小院前,我们先到一楼室内稍作歇息,因为外面日照太充足了,仿佛把日光都汇集在此。说是一楼,但相对整座李家宅院而言,应该算是地下室了,房子是建在山坡上的,属于山庄。进门的大厅中央摆了张偌大的深色圆桌,桌中还有玻璃转盘,想必这里是经常高朋满座吧;墙上一幅装帧的剪纸风“福”字画同圆桌相映成趣,或许暗示着“福临·圆满”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进了小院大门,沿着坡往上走,小院的男主人李大哥正一手提桶、一手提瓢地照料花草盆景,专注的神情和娴熟的手法,使他斯文儒雅的脸上透出一股淳朴的园丁气。我留意到阳台上的一盆炮仗花,花朵不多,枝干也不大,但却闪现出一丝应季节的生机,算是对我们的迎接吧;如果说这盆炮仗花是春意初现,那小院里的风景便是春满福园、悠然出墙了。走过一段荫凉,李家小院的风景就全然铺展开来,藏在房子和山坡后面的空间,意想不到的宽敞、洁净,正是所谓simpleclean;小院中间是灰色的水泥地,四面由各不相同的绿色植物包围。见到此景,我们一行都不禁化作紫的、白的、灰的、花的蝴蝶,飞散到各个花草丛中寻找自己心仪的“花粉”,金桔的清甜沁人心脾,柠檬树翡翠色的果实仅以表皮的光泽便能酸到人的肌理,芭蕉树像模仿古风画扇一般,张开宽大的手掌,与蝴蝶们合影留念,沉默寡言的雪白鸡群像农民般耕啄着土地,一只狸花猫躲在草丛后腼腆地观望着一切——当然,连最具农家气息的菜地上都吸引了一只只轻盈朴素的“菜粉蝶”,泥土的气味和自家菜、野草杂糅在一起,形成最自然脱俗的装扮。</p> <p class="ql-block">  斜阳倾泻了小院的大半面积,给金桔、咖喱树、芭蕉树、柠檬树、仙人掌以及火龙果藤蔓等都镀上了一层金,无论地上的、架子上的还是花盆里的植物,都依仗着春天的活力野蛮生长,又怎么会稀罕温柔过头的斜阳的光彩呢?它们所蕴含的同天地自然贯通的无限绿意,正努力突破夕阳喷洒上来的那层金色,奋力展现它们本来的颜色、生机的颜色、生命的颜色。这一片绿,那一丛绿,每一点绿都是一团火焰,延伸开来连成一个活力无穷的大圈,共同在阳光下熊熊燃烧着。</p> <p class="ql-block">  到了晚餐时间,之前那张圆桌上摆满了主人家精心烹饪的美食,有年年有余、从不缺席的大鱼,有独家配方的水饺,有八宝荟萃的丸子汤,还有和小院里的鸡或许有些亲缘关系的鸡汤等,当我们都入座后,还接连有菜肴准备上桌,可大圆桌都已摆得满满当当了,除了主人家的盛情,其他真没地方可放了。</p> <p class="ql-block">  餐桌上,李大哥双臂交叉在胸前,将李家宅院建设的尘缘往事娓娓道来,回忆起那段时日,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些深沉,好似一位文科教师;妻子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共同经历的往事像一汪浸染着两人的温泉,比桌上的葡萄酒还令人心醉神迷,时而开口补充几句,丈夫频频点头。之前被主人家文雅、秀气的夫妻相所“迷惑”,总是把这座宅院同闲适、安祥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在听他们讲述之后,才知道原来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李大哥亲自动手搭建的,一土一石都是他们自己从平地向下挖出来的,在需要兼顾工作、照顾生病的老父的岁月里,李大哥在妻子的帮助下,凭借勤劳的双手与矫健的双脚、充沛的精力与丰富的知识,像大人版的搭积木游戏似的,在短短一年内就盖起了这座宅院,连房屋装修也一并完成了,还顺带通了通风。听来是如此不可思议,不得不说,勤劳与节俭是那个时代人的宝贵品质,在我印象中,光进行室内装修就足以让一个风华正茂的男子秃了大半刘海,而李大哥是在建房子,到了现在的年龄发际线还稳守阵地——不仅如此,这里的多数家用电器都是经他亲手维修保养过的,甚至还组装了自家的KTV设备,固然是有巧手天赋在,但如果没有对健康生活的热爱,没有对家庭幸福的执着,是断然做不到如此;这是真人版的乐高世界,是一家人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合写的“福”字。</p> <p class="ql-block">  举杯时,我们说这次“福到百姓家——走进李家小院”采风活动,采的是风,带进来的是福气,但我们心里都很明白,其实福气早在主人家在此筑基盖房时,就已经种下了种子,经过了漫长时光的施肥浇灌,承受了风风雨雨的磨损,最终修成了正果,“福”字绽放出绚烂的花朵,飘散出浓郁的福气,使我们有幸见证到它在这里的生发蔓延,并努力充当一只辛勤的工蜂,采集些这里的“福”之蜜,传播到千家万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黄柳溪,任职区计生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民盟成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