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清风》亦可百世祀。

天涯迁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油画:独飞</span></p> <p class="ql-block"> 一缕清风</p><p class="ql-block"> 人世间,不知有多少故事,被尘封在岁月编织的烟云中,时间给他们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也许,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而有些故事却被那些探赜索隐者发现,钩深致远,拨开岁月编织的烟云,扫去厚厚的尘埃,把那些往事呈现在你的面前。你突然发现,这些人和事,让你有了些许的感慨、感动,你会唏嘘那些远去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说的是赵国忠的书:《故书琐话》。具体的说,是书中的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的封面有一句话:“京城旧书界铁三角之一,负手对冷摊VS收集版本的狂热,终成民国文人史料收集一绝”,由此可见,作者是旧书收集领域特别是对民国文人史料的收集独领风骚。在作者简介里,说赵国忠业余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资料的发掘、整理与考辩。所谓发掘,其实就是去那些古旧书店或旧货摊淘宝,如去北京的潘家园、琉璃厂去淘那些旧书。这个事只要喜欢便可以做,可是对淘来的旧书做“整理考辩”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而且成为专家学者。这除了爱好以外,还得深厚的学养和一定的治学能力。通过《故书琐话》,让我们从一些被岁月遮蔽的史料中铺排出那些鲜为人知之掌故,让人回味,让人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 书中收录了作者38篇文章,涉及民国众多文化大咖,如鲁迅、俞平伯、周作人、胡适、刘半农等人……以及对民国时期的多种刊物、书籍的研究与考证。这些我先不表,单说作者到东城一个地摊,喜获一九四八年出版的《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一书,仅印百册。然后写成了此文。文章说道: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位河南滑县人叫暴方子,在江苏吴县西南的太湖西山岛上担任一个很小的官,在清朝的官阶中仅属九品,大凡读书人是不屑做的。暴方子属书香世家,著有《二十四史识小录》,祖父暴大儒是道光年间与俞樾同榜进士。但暴方子不嫌官职卑微,在任时为官清正,廉洁爱民,深得百姓爱戴。但因对上敢于发表意见,刚直不阿,引起上司不满,被认为“情性乖张,做事荒谬”,遂被罢免了官职。此时,正值隆冬时节,黜职几日,暴家便断炊。西山民众得知此情后,自发地送米、送柴。据记载,西山附近八十余村落,慷慨解囊的民众达数千人之多。虽然暴方子坚辞不受,却难以阻挡民意。有感于此,西山文士秦散之于光绪十七年二月十六日创作了一副《林屋山民送米图》。四年后暴方子病逝,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幅“送米图”在此期间,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当时的众多文化名家纷纷题咏颂扬,如吴大徵、吴昌硕、徐佑身等等。俞越题诗道:“军官山中有年矣,止饮太湖一杯水。不媚上官媚庶人,君之失官正坐此。乃从官罢见人情,直道在人心不死。薄官不能一朝留,清风可以百世祀。”后面两句作者做了文章的题目。词人郑文焯写了两首诗后,仍激情难已,遂又创作一幅《雪蓬载米图》。</p><p class="ql-block"> 此后,这些珍贵的题咏和画卷,一直被暴家几代人珍藏。</p><p class="ql-block"> 直到了一九四八年初,暴方子之孙暴春霆为了彰显先祖之德,使这些宝物得以流布,便萌生了出版这些题咏、画卷的想法。他便拿着这些珍藏的图文找到胡适、张东荪、俞平伯、冯友兰等学者展读,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又掀起了一轮题咏之潮。朱自清抱病作诗;徐悲鸿抱病画了一幅与郑文焯同题的《雪蓬载米图》,并题款道:……暴春霆先生不忍先德湮没,属不妄重为图之。窃念此故事足励末世,不辞鄙陋,爰扶病坐此。胡适、俞平伯、冯友兰、沈从文、张东荪、马衡、张大千等分别题词,对暴方子高度评价。暴春霆把这些前后所作的题咏收集在一起,自费出版了这册《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作者还在文中提到,此书除了收录众多名家手笔以外,还有三件珍贵史料:一是暴方子所记西山村民馈赠食物清单;二是上司暴斥暴方子的公文;三是暴方子亲笔抄存的答复上司的禀稿。</p><p class="ql-block"> 看完这个故事,心头的五味杂陈,不知道感慨、感动的落点在什么地方?</p><p class="ql-block"> 为暴方子这么一个清官而感动?也不知道暴方子为官时都给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他的困难竟使八方百姓给他送去了温暖。如果满朝文武都是清正廉洁,像公仆一样,做什么都是应当的,老百姓也不会感恩戴德。可见清朝的清官也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 仔细想来,这《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相当于暴家家谱中先祖的一件荣光的轶事,也是值得家族世代传颂的一个亮点。暴方子经那么多知名学者、作家的手笔,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形象跃然纸上。正如徐悲鸿在画中题款的那句话:“窃念此故事足励末世”。暴春霆将众多文化名人的题咏、绘画印册出版,也符合国人尊敬、崇拜祖先的美德,才使这些珍贵的史料得以流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对</span>清廉为政,刚直不阿的清官的需求与褒扬,有着太深的社会基础。</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暴方子为官廉洁清正的品行,要是没有西山文士秦散之创作的这幅《林屋山民送米图》,也没有众多知名学者和文化大咖的参与,暴方子的孙子暴春霆也没有将这些题咏、绘画成册出版……暴方子这缕廉洁的清风,可能永远被遮蔽在岁月的尘埃中。</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八年离现在也不过短短的七十四年,但经历了战乱、破四旧、文革等大家众所周知的各种原因……而这本《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竟然在一个卖旧书的地摊与《故书琐话》的作者不期而遇,使我们知道了暴方子的故事,犹如一缕清风,从我们心头掠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