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袁枚诗曰:“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是说西湖的美景因为有了岳飞、于谦两位英雄人物的加持才被世人更加看重。</p><p class="ql-block"> 刘禹锡《陋室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说一个地方有没有名气有没有灵气要看这个地方有没有了不起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易县双峰村,地处西部山区,“一溜十八岗”山清水秀。更有一座书院记录一代大儒孙奇逢筑庐讲学开启鸿蒙赓续文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此前,也就是最近十年间我来双峰村采风已有数次,对于双峰村略有了解。双峰村始建于唐代,村庄坐落于双锁山和单峰岭之间,所谓“西竖双锁,东耸单峰”,故名双峰村。村前小溪属于易水源流,直奔易水湖而去。山岗谷地遍植枣栗及柿树。</p> <p class="ql-block"> 村中三棵古槐魁梧沧桑枝叶繁茂,但是因为旁边的双峰书院,它们在这里只好委屈做一个配角。</p> <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文化之旅与以前不同的是县政协杨建会副主席亲自带队,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参与,富岗乡靳颖倩乡长陪同,双峰村党支部书记宋连春讲解,使得本次文化之旅正规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呼吁下,在文旅局的领导下,保定大唐古建公司本着原结构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对书院进行了抢救性维修。维修之后,双峰书院焕然一新。大门口挂有村支部和村委会的牌子,门额上多了一块由保定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占良先生题写的“双峰书院”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2015年的双峰书院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大概有半亩左右的四合院。正房三间,完全按着原有的规制修缮。筒瓦硬山式的建筑样式不变,原本已经弯曲的屋檐被调直,破损的窗棂被恢复,木结构均上了红色的油漆。</p> <p class="ql-block">2015年的双峰书院</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房屋木料多为原物,抬头可见屋内正梁上尚有光绪某年字样。</p> <p class="ql-block"> 室内中堂挂有征君孙先生画像。先生威仪端严,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孙征君,即明末清初大儒、理学大家孙奇逢。原为雄安新区容城人,生逢崇祯乱世,始于豪杰,终于圣贤,当时与黄宗羲、李颙齐名。早年携亲族门人避乱于易县双峰,守备、躬耕、讲学十余载。晚年归河南辉县讲学二十年,人称夏峰先生。明清两朝十一次征召为官而不仕,故世称孙征君。</p><p class="ql-block"> 孙奇逢将朱熹的"格物致知"与王守仁的"致良知"合二为一。指出朱熹和王守仁的穷理、致知和良知均得自孔子,而这是殊途同归,并无矛盾之处,不应将二者对立起来。其次,提出了"顿从渐来"的顿渐合一说。将"道问学"与"尊德性 " 合二为一。提出了"躬行实践"、"经世载物"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肯定了王守仁"知行合一"合理的一面,认为做学问的,不应是空谈家,应注重实践,重视经世致用……</p><p class="ql-block"> 孙奇逢去世于康熙十四年,享年九十二岁。河北北学者祀之于双峰书院,河南北学者祀之于百泉书院。先生弟子甚众,诸如隰千里、魏一鳌、王余佑等多有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宋连春书记拿出书院收藏的双峰书院重修碑等拓片给大家看。这些清代碑刻的拓片内容详实,信息量丰富,是双峰书院曾经存在过的有力证据。</p> <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这些原碑虽在,却大多碑体破损字迹漫漶。</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书院,大家和村两委干部在西配房的会议室里进行了座谈。宋书记介绍了双峰书院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计划。靳乡长介绍了富岗乡的基本情况和富岗乡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对双峰村和双峰书院的支持计划。潘新宇、王文坡、李国月、丁志刚、殷会玲、赵昆和我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发表了对双峰书院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杨建会副主席就双峰书院的文化挖掘工作对大家寄予期待,对双峰书院建设如何与乡村振兴、引资上项相结合提出了指导性意见</p> <p class="ql-block"> 这正是:</p><p class="ql-block"><b>五公山上风云会,双峰村前易水流。</b></p><p class="ql-block"><b>莫道无情十八岗,人杰地灵多俊秀。</b></p><p class="ql-block"><b>一座书院藏文脉,三棵古槐蕴乡愁。</b></p><p class="ql-block"><b>晴耕雨读安可忘?夏峰精神传千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