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阿里5:冈仁波齐、玛旁雍措、纳朩那尼峰 2021.06

红晓

在风和日丽的清晨,我们离开萨嘎 ,继续往西,入藏第5天正式进入阿里地区。一路沿219国道前往冈仁波齐,面对前方久仰的神山冈仁波齐,大家变得异常的期待。<br>  海拔渐渐升高,我们最先来到海拔4920米的突击拉山垭口。 <p class="ql-block"><b>突击拉山垭口</b></p> 突击拉山位于萨嘎县与仲巴县的交界处,站在垭口回望来时的山路,蜿蜒曲折。垭口四处堆满玛尼堆,挂满彩色的经幡,此时此刻感受荒野之美,心中只有虔诚与敬畏。<br>  这里向东可以通往佩枯措、希夏邦马峰、老定日县城岗嘎镇、珠峰大本营,向西通往冈仁波齐、玛旁雍措、纳朩那尼峰。从萨嘎到冈仁波齐途经突击拉山、仲巴、马泉河湿地、帕阳、马攸木拉山、霍尔乡、巴嘎乡。从仲巴开始土地沙化现象严重,草原、雪山、沙丘、湖泊经常会同时定格。 <b>萨嘎至冈仁波齐线路图</b> 下山以后,沿途拍摄仲巴草原风光,仲巴充满苍凉、雄浑、悲壮的色彩,有着勾魂的野性之美。 在加油站遇到一些摩托骑行者,很是佩服这些勇敢者,路上经常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正在219国道前行时,忽然发现前方左侧出现大片金黄色的沙丘,这里居然有沙漠,原来是到了马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沙丘的后面就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马泉河。<br>  车队在此停留歇息,大伙感受沙漠、雪山、湖泊的大美。 马泉河湿地与219国道地图 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源头,流自神山冈仁波齐东南部,流经仲巴县境内时称“玛藏河”,自萨嘎开始称之为“雅鲁藏布江”。从玛旁雍措到公珠措之间称之为“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br> 马泉河有时经过草场,有时经过沙丘,流淌在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山脉间的峡谷中,清澈地倒映着天空的颜色。从雪山出来,周边是一段链条状的新月形湿地草甸,连接着沙漠周边。马泉河最宽阔的河段,又被称为马泉湖。一座座新月形的山丘,是枯水期河底的细沙经西风作用搬运到河岸上的。马泉河像一条蓝色绸带,自西向东缓缓流淌,水流平缓,远处山脉光秃、沙化、没有植被,而近处却是水草丰美的草原,两岸大片沼泽地内栖息着许多水鸟,野生动物常彷徨在河边。<div> 宽谷中的马泉河就像一条缎带,铺展在烟云飘渺的雪山脚下,这雪山、缎带、湖泊都铺在一块一望无际犹如翠绿绒毡的草地上。<br>  在这里飞了一会无人机,升高以后转了一圈,没敢飞远。</div> 下面路边三辆汽车停靠处就是我们停留歇息的地方。 马泉河是阿里地区难得一见的沙漠湿地,就在国道路边,人烟稀少,没有公共设施,沙子很细腻,可以去沙丘里玩,沙滩分布其中,蓝天白云下尽显它清秀的风采。<br>  途中因为路上车少,路边休息时大伙在公路上玩起了公路大片,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自己。 在海拔4800-4900米的地方,我们已经基本没有高反了。全程几乎行驶在海拔4600-5200m之间,途中要翻越海拔4920米的突击拉山垭口,以及5211米的马攸木拉山口 。<br>  一路上风光秀丽,阳光明媚,西藏最原始、最自然的美都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蓝天白云、神山圣湖、高山草甸,大美景色尽收眼底。 <b>走近阿里</b> 车队继续前行,过了马攸木新桥,就是公安检查站,这是通往阿里地区的咽喉,要检查边防证,登记身份证。而后我们翻越海拔5211米的马攸木拉山垭口,这也是去往阿里途中海拔最高的垭口。西藏的每一个垭口,名字的最末都有“拉”,其实这就是藏语中敬语的说法,拉就表示对于神灵的敬畏,在藏人心目中,每一座山、每一条河、一草一木都拥有生命,都是天地赐予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br>  马攸木拉山口是日喀则和阿里的分界点,汽车缓缓地上来,又缓缓地下去,没有明显的盘山公路,你甚至感觉不到它是一座山。马攸木拉山垭口前后的河谷中,是藏野驴和藏羚羊聚集的场所。马攸木拉山的东边是宽阔的马泉河谷地,西边则是玛旁雍湖等内流湖谷地,再往西,就是象泉河谷地。翻过了这个山口,我们就进入阿里的普兰县境内。<div><br><br></div> 过了马攸木拉山口,就看到了碧蓝色的公珠错,公珠错是进入阿里地区路过的第一个湖泊。位于普兰县的最东面,这里海拔4877米,淡水湖。公珠措周围是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边缘的原始大山,草场、五色群山、雪峰、湖泊,湖边湿地里常有大群的黑颈鹤、藏野驴和黄羊出现。 在路边的湖泊里远远的看到有黑颈鹤和赤麻鸭在嬉戏。我们停留观赏,用各自的长焦镜头尽量拉近观看。 二只黑颈鹤的后面是一群小赤麻鸭,有爸爸妈妈在庇护着 飞翔中的赤麻鸭 赤麻鸭一家在湖中嬉戏 这可能是一对黑颈鹤,雌性黑颈鹤在守着窝,雄性黑颈鹤在周围守护着。 西藏是黑颈鹤的故乡,这里有超过8000只,据说占全球已知数量的80%以上。<div><br>  远处的天空黑压压一片是下雨的节奏。</div> 在一处山梁上,我们遇到了一群雌性藏羚羊在低头寻找食物,这是我们进藏以来第一次见到藏羚羊。我二次坐青藏铁路进藏,都是夜间经过可可西里地区,因此也就无缘见到藏羚羊,今天终于见到珍惜的藏羚羊好激动,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和兴奋。可惜还是离得太远,只能远眺。 <b>初遇藏羚羊</b> 神秘的青藏高原养育了藏羚羊这一神奇的物种。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性易危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国际一级保护动物。<div>  据查,藏羚羊喜欢栖息在海拔4000米-5000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正是它们快乐的家园。藏羚羊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而且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它们可以在高海拔地区以60公里的时速连续奔跑,那奔腾跳越的矫健身姿给青藏高原添加了鲜活的生命色彩。</div> 藏羚羊不同于大熊猫。它是一种绝对的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百万年。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人类不去干扰和伤害它,自己就能活得非常好。它非常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经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 在青藏高原独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抵御严寒,藏羚羊身体上生长有一层保暖性极好的绒毛。藏羚羊身上的羊绒轻软纤细,弹性好,保暖性极强,被誉为“羊绒之王”,也因其昂贵的身价被称为“软黄金”。用藏羚羊绒制作的披肩和围巾商品名为“沙图什”,一条长2米、宽1米的沙图什重量仅100克左右,轻柔地把它攥在一起可以穿过戒指,所以又叫“指环披肩”。 <div> 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是全球加工“沙图什”最早和最大的地区。这里的“沙图什”原料大部分来自我国西藏,藏羚羊绒全由走私进入克什米尔。以前在我国西藏、印控克什米尔一带,已形成一条专业化的藏羊绒走私网络。对藏羚绒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其昂贵的价格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巨额利润刺激着贪婪的盗猎分子的欲望,藏羚羊遭到了令人发指的杀戮。<div>  藏羚羊绒因其绒极短,不能像山羊、绵羊那样剪,只能把毛从皮上扒下来。因此,一条“沙图什”需要以3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藏羚羊奔跑迅疾,难以活捉,因此盗猎者均采取简单残暴的屠猎方式,杀羚取绒。藏羚羊有着极好的群体精神。当它们之中出现“伤员”时,大队藏羚羊就会减慢前进的速度来照顾它们,以防止猛兽吃掉负伤者。而这种善良的习性却被丧心病狂的盗猎分子利用。每当夜晚,盗猎者开着汽车,朝即将临产的雌性藏羚羊群横冲直撞,同时疯狂地开枪扫射。一旦群体中出现伤者,整个群体谁也不愿独自逃生,宁肯同归于尽。</div><div> 它们身上保暖性极好的绒毛本是大自然赠予这些高原精灵的礼物,也是支撑它们在这恶劣环境下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的“保障”,可是这竟然成为它们走向濒危的原因之一。<br> 藏羚羊种群是极其珍贵的生物资源,为了保护这些珍稀动物资源,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狩猎和药用,但受利益驱使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非法盗猎,导致保护区的一些勇士为了保护藏羚羊而献出自己的生命。</div><div> 想到这里,更觉得这些小精灵弥足珍贵,令人疼惜,更痛恨那些残暴的盗猎者。目前由于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组织的大力保护和关注,国家加大执法力度和保护措施,我国藏羚羊的数量已明显有所回升,藏羚羊被偷猎现象现在几乎绝迹。</div><div><br></div><div><br> 车队继续前行,在转过一个弯道时,那木纳尼峰赫然出现在眼前。</div></div> 纳木那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海拔7694米,看到了纳木那尼峰,意味着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雪山下的玛旁雍措,虽然距离较远,仍能感受到湖水的圣洁和美丽。 穿过霍尔乡,转过一道弯,远远就能看到早已耳熟能详的神山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以它那伟岸的身躯迎接着我们这些远方的游子。 虽然早就看过冈仁波齐精彩绝伦的图片,然而都不及眼前的这一幕来得生动和震撼,当神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一刻,在一片壮阔的田野上,我们兴奋的一起对着神山大喊,冈仁波齐,我们来啦!这种感动和兴奋是发自内心的呼喊。这一份感动与纯粹属于我们在场的每一个大家。<div>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那么的完美无瑕。天边的神山、宽阔美丽的草原、蜿蜒曲折的小河、悠闲的牛羊,这一切的一切就像人间仙境,我们有点不敢相信,我们真的来到神山脚下了吗?</div><div> 如果可以,请朋友们一定要亲自来到这里,来感受这一刻的惊喜和心灵的触碰。</div> 冈仁波齐峰,屹立在阿里普兰县境内,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西藏最有名的神山,它山形如橄榄,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身如同水晶砌成。冈仁波齐常年冰雪覆盖,阳光下光芒四射,极为壮美,主峰形似金字塔,山间如刺,四壁对称,与周围山峰迥然不同。自封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水平方向的岩层构成佛教万字符,被人们视为吉祥与护佑的神山。神山神秘之处,山的向阳面,不知缘何,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神山之背面,长年没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与大自然常规刚好相反。<br>  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内地、印度和尼泊尔的信徒前来朝拜转山。转山路线是整个外圈路线,从山口算是52公里,从塔钦镇开始算56公里。对于阿里当地雍仲本教的信徒来说,转神山是逆时针行进,而藏传佛教信徒是顺时针行进。双方和谐相处,都为了自身的信仰而前行。旅行者转山,有选择两天或三天转完,路上每隔5公里左右有一些可以休息的地方。 <b>冈仁波齐转山线路图</b>(图片来自网络) 冈仁波齐还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它的对面是被藏族人称之为“圣母之山”的纳木那尼峰。两峰相距100公里,它们之间就是神湖玛旁雍措和鬼湖拉昂措。<br>  我们在餐馆吃饭时,和一个餐馆老板四川人聊天,他说他每年都要去转山,藏族人基本上是凌晨三四点出发,夜里十二点左右回到起点,一天就转完五十多公里。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是用最原始的一种形式来进行朝拜,那就是行走。步行或者磕长头,绕神山一圈。 <b>冈仁波齐和那木纳尼峰、玛旁雍措、拉昂措关系图</b> 离开冈仁波齐很快就来到玛旁雍措,玛旁雍错位于冈仁波齐峰和纳木那尼峰之间,海拔4587米。通往普兰的国道被誉为阿里的“景观大道”,在公路的中间段左边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玛旁雍错”,右边是“拉昂错”。<br> 行走在“景观大道”上,一幅幅风光旖旎的画卷让人心颤、让人窒息;“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使“冈仁波齐”与“纳木那尼峰”双峰远远的对峙。<br><br>  我们路过玛旁雍错,先行去看拉昂措。拉昂错与玛旁雍错相距10公里左右。 <b>号称鬼湖的拉昂错</b> 玛旁雍错是淡水湖,而拉昂错是微咸水湖。当地人称拉昂错为“鬼湖”,拉昂措素有无风三尺浪之称,经常乌云密布,寸草不生,人畜稀少,来到这里的人只觉得冷寂和压抑。<br> 据说,玛旁雍错与拉昂错曾经相通,后因湖面下降,才成了两个湖。两湖同为美丽的高原湖泊,都是鸟的天堂,但鬼湖看起来却比圣湖更神。圣湖大多时间风平浪静,而鬼湖却常常波涛汹涌,湖面上经常笼罩着诡秘的气氛。实际上,鬼湖之所以名声不好,是因为鬼湖中的咸水人畜不能饮用。<br> 站在这寸草不生,红彩绚丽的湖边,寒风狂吠,除了那些慕名前来旅游的游客,拉昂措周边没有人居住的痕迹。在湖边行走,任凭冷风扑面而来,如雷贯耳的波涛声及寒风将你紧紧包裹。再次让人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宽广。<div> 风太大,留不住人,我们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不长就离开了,心里还是惦记着去看美丽的玛旁雍错和纳木那尼峰。<div><br>  从拉昂措往回返,再次站在“玛旁雍错”湖边,清晰可见对面的纳木那尼峰,山湖相映,璀璨夺目,给人以无限遐想。在湖边拍摄“喜玛拉雅第五女神”纳朩那尼峰,纳木那尼峰又称为“神女峰”。</div></div> <b>玛旁雍措湖</b> 玛旁雍错的湖水蔚蓝清澈,是我国透明度最大、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玛旁雍错周围风景美丽,是藏地所称三大“圣湖”之一,海拔4588米,自古以来就是佛教信众的朝拜圣地。玛旁雍措是印度教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是心灵中尽善尽美的湖,是这个宇宙中最美的天堂。 浩翰、宁静、清澈的玛旁雍错是世界上多个宗教认定的圣湖,也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最负盛名的湖泊之一。信众们认为,这里的湖水不仅能清洗肌肤上的污垢,更能清除人们心灵上的烦恼,洗掉“五毒”(贪、痴、嗔、怠、妒),喝了湖水还可以消除各种病痛,益寿延年。每年有很多信众到玛旁雍错转湖,转一圈一般需要4到5天。<br>  我们赶上一个好天气,湖水蔚蓝,碧波轻荡,湖周远山隐约可见,景色奇美。湖泊的蓝,蓝到失真的感觉,蓝的让人心醉,蓝的摄人心魂,足以让人迷失在这一片纯蓝的天地之中。<br>伫立在玛旁雍措湖畔,往前看,是风云中的纳木那尼峰,往后看,是雄伟的冈仁波齐神山。我们在湖边尽情呼吸、欢快的留影、不停的拍照,只想在这美丽的天堂多待一会,多看一眼,多感受一下。 <b>从玛旁雍措看冈仁波齐峰</b> <b>从玛旁雍措看纳木那尼峰</b> <b>纳木那尼峰、玛旁雍错、吉吾寺</b> <b>圣湖的守望者吉吾寺</b> 在“景观大道”的路旁,远远能看到一座圣湖的守望者吉吾寺(又叫吉乌寺),处于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两湖中间,由于距离公路比较近,是游客最容易看到的一个寺庙。相传,莲花生大师在西藏传教时,曾经在此修行7日,在吉吾寺岩石上留有大师的脚印。<br> 我们没有时间过去,只是远远地望上一眼,留下美好的一瞥。<br><br><br>  随后团友们在一处视角比较好的山丘上等待着纳朩那尼峰的美丽夕阳。 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冈仁波齐离我们较远,但是两座神山都足以让人感到震撼。雄伟的山峰伫立于世界之巅,蔚为壮观,风云的变幻莫测,让每一分钟都会出现不同的画面,美好的画面会稍纵即逝。<div>  纳木那尼峰一路伴随着我们前行,让人恍若隔世,真真觉得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天堂,离开时依然是依依不舍,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离开湖区返回到冈仁波齐峰山脚下的巴嘎乡入住。</div> <b>巴嘎乡地理位置</b> 巴嘎乡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部,距离普兰县城约140公里,海拔约4600~4700米,我们入住的地方海拔约4615米。巴嘎乡地处神山冈仁波齐脚下和圣湖玛旁雍错北岸,是藏区宗教转山和转湖活动的起点。它也是阿里的重要中转站,一般前往冈仁波齐转山会以巴嘎乡塔尔钦作为起点和终点,从巴嘎乡出发去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也很方便。<br> 我们这次能亲临神山脚下,仰望神山尊荣,已经非常的知足和感恩,感谢一切的相遇。<br> 不开始,便永远无法到达,开始,即忘记路途遥远,只是用心去缩减与目的地的距离。路在脚下,路亦在远方,前行便是。一路风尘之中,我们或许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br>  在阿里,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世界的屋脊在西藏,西藏的屋脊在阿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