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想让教师的生活有意义,就一定要让他投入教学研究中去。教学研究必须基于课堂进行探索,课堂实践和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例研究就是课堂研究的重要方式。</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龚健梅名师工作室一中附属学校工作站,开展了课例研究暨“生·动”课堂教与学的模式研究。本次课例研究的课题为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p><p class="ql-block"> 3月3日上午,工作站负责人张雳带领学校教师及龚健梅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龚健梅亲临现场指导。</p> <p class="ql-block"> 本次会议内容主要有人员分工确定,活动推进工作安排及教学设计初稿。首先张雳校长指出本次课例研究的指导思想基于新课标理念,结合实际,从课堂现状着手,推动学校“生·动”课堂教与学的模式研究。</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工作站成员学习“生·动”课堂观察表,并进行人员分工。全体成员分为三组,随即组员进行教学设计的初稿商讨,张校指出本次讨论重点在于针对“认识十分之一与0.1的关系”进行活动设计。因为时间有限,三组成员立马进入激烈的探讨,组员们各抒己见</p> <p class="ql-block"> 最后是小组汇报环节,每组都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活动方案,让我不禁感慨,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这就是思维的碰撞!</p> <p class="ql-block"> 会议进行到这里,张雳校长总结了两点:一活动中注重对比中找特点;二强调从生活实例中抽象,从而过渡到数的本质认识。</p> <p class="ql-block"> 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它更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工具。所有教师都应该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素养,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例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