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3时我们出发了 下午3点半到达杭州南高速口 途经龙游服务区 傍晚时分(大约7点)到达江山 周六上午我们开始探访四位抗战老兵 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毕擎主任,上海新华医院骨科王栋梁主任前往江山人民医院看望因中风骨折住院的抗战老兵青年军207师619团,94岁老人王笏亮 同在蓝天下志愿者看望国民革命军60军52师郑成达老人(90岁) 志愿者徒步上山走访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调查室警卫排95岁老兵徐天生,老兵虽装过心脏起博器,但依然精神抖擞
忠义救国军是当时许多爱国青年由于战火绵延而被迫辍学,许多人不愿离家便组织成一支由广大知识分子为中心骨干的军队,取名为忠义救国军。忠义救国军在抗战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它的前身是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诞生于“八·一三”战火中。虽然无论数量质量还是战斗成果,活动于苏南茅山地区的新四军都远远超过忠义救国军,然而,它们的目标却同样是——抗日。据一些回忆文章介绍,改组后的忠义救国军,他们——无论是农工大众,知识青年,以至于土匪流氓,都集合在忠义救国,抗日复兴的大纛之下组织起来了,负责东战场即太湖流域及上海周边之游击任务。它以黄埔、军统的人员为骨干,吸纳当地抗日热情高涨的工人和帮会的力量,一经建成就出现在淞沪战场,配合正规军对日作战。
1938年5月,军统局长戴笠奉蒋介石命令,将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改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他们插入到沪宁杭敌后沦陷区,造成了一定的抗日局面。但随着形势的转变,忠义救国军也忠实地执行了国民党最高当局的内外方针,与当地新四军等共产党武装不断产生摩擦。 志愿者继续登山,看望住在深山中的浙江保安团92岁老兵刘光福 浙江保安团直属第三战区,属浙江省政府管辖的地方抗战组织 傍晚时分,志愿者们重走抗战会址---仙霞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