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拂晓,我从未见过这样特别的名字。</p><p class="ql-block">我是古城西安一名最基层的普通干部,2021年12月,我所热爱的城市病了。12月14日晚我奉命星夜赶往隔离酒店,加入疫情防控专班,开展防疫工作。我们所在隔离酒店接收的首批留观人员是来自当时唯一高风险区的核酸混检异常人员,其中还包括多名外籍人员。随着疫情持续发酵,隔离人员源源不断的被送来,隔离酒店顷刻满员,医护人员十分紧缺。<span style="font-size: 18px;">12月18日,一名护士来到隔离酒店报到,我安排酒店为她办理住宿,要求她立即开展医护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12月19日,天气晴朗,下午三时许,我看见酒店楼道尽头的小饭桌有两个女护士在低头扒盒饭,我上前询问她们为什么现在才吃中午饭,其中一个女护士抬头回答说她们从上午一直忙到现在,中午没顾上吃饭。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回答:拂晓,谢拂晓。我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就问谁给她起的名字,她面带笑容的说:爸爸妈妈。午后的阳光斜射进窗户,照在她面带笑容的脸上。我又问她是不是拂晓的时候出生的,她边低头扒着米饭边点了一下头。这是我和拂晓之间的第一对话,其实此后的40天里拂晓和护士们经常不能按时吃饭,来不及吃早饭便要开始核酸检测,检测完成后还有常规的测温和健康检测,我时常看到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护士们在小饭桌上的微波炉加热盒饭,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有的护士甚至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p> <p class="ql-block">从12月20日开始,疫情形势进一步恶化,隔离酒店和隔离人员数量陡增,核酸检测机构采样人员紧缺。核酸检测是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手段,对于及时发现阳性病例,有效阻断病毒在隔离点传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当时的现实情况是核酸检测机构已派不出检测人员来酒店采样。此时,拂晓负责医护组工作,她提出可以组织现有医护人员学习核酸采集技术,然后联系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后经专班研究决定按照她提出的办法进行。她在网上查资料,看视频,向检测机构电话求教,自我试验,以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正确的核酸检测系统操作方法和样本采集方法。在拂晓和医护组的共同努力下,隔离酒店的核酸检测工作并未中断,在疫情爆发的关键时刻接连及时筛查出多例阳性样本,后经诊断均为确诊病例,得到及时救治,为阻断疫情在隔离点内部传播,保障留观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拂晓和医护组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一直持续到隔离酒店任务结束,期间又增加了鼻拭子、平行双检、环境采样任务,都是她们之前没有从事过的业务,但都克服种种困难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她每天晚上九点左右开始制表核对人数,第二天凌晨八点准时开始逐一录入、采样,十二点前完成送检,经手数以万计的样本无一出错。</p> <p class="ql-block">12月28日,雾霾来袭,全市新增病例175例,隔离酒店开展工作以来,已相继出现多例留观人员确诊,酒店专班工作人员都感觉到压力空前巨大,在新年即将到来的前几天,我的脑海里竟然闪过一丝悲怆。我反复地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控制住呀、我还能做些什么呀、我们能成功吗......当我例行来到监控室进行日常巡查时,看见监控画面里拂晓和她的医护同事们两人一组,正在隔离区为留观人员测量体温、核算采样、询问身体状况,她们身着严密的防护服,按照标准的走位,每一个样本采集动作完成后都严格执行手消毒。她们的动作看起来一丝不苟,镇定自若,仿佛丝毫没有被严峻的疫情发展情势影响到。我就这样看着她们穿着白色的防护服在污染区挨个房间不断的移动,一次又一次的采集样本,一个又一个的测量体温,一遍又一遍的手消,忽然觉得有一股力量贯穿全身,我在心里默念:我们一定要战胜疫情!</p> <p class="ql-block"> 12月29日,首批留观人员已经隔离期满,但因高风险区疫情形势复杂,未及时将留观人员接回。留观人员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尤其以几名外籍人员的情绪最为激动,称如果不能回家便不再配合防疫工作。拂晓主动联系情绪最激动的塞内加尔人瓦德,她克服语言障碍,告知其目前的防疫形势,讲解我国的防疫政策,还了解到瓦德不习惯隔离酒店的饭菜,便将自己的零食分享给瓦德。经过拂晓的反复沟通和耐心解释,终于换来了瓦德的理解,瓦德还用发布微信发朋友圈感谢中国政府和酒店防疫人员,一次危机事件被她用心用情化解。</p> <p class="ql-block">2022年元旦期间,是隔离酒店任务最为艰巨的一段时间。第一轮进入隔离酒店的留观人员已经到期需要解除隔离,我们称之为送人,第二轮留观人员要陆续进入酒店,我们称之为接人。每送走一个人就要接入一个人,送人多半是白天,接人多半是夜晚。不管是接人还是送人,医护人员都要全程参与。接人和送人没有固定时间,我收到指挥部指令后向所有相关工作组发出工作指令,无论何时,拂晓和另外一名医护王振波总能第一时间回复,并迅速换上防护服就位。接人的时候要登记个人信息,测量体温,检查询问有无新冠“十大症状”和既往病史等。第二轮留观人员主要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城中村,而且有很多老人和进城务工人员,交流难度较大,拂晓每次都能又好又快的完成工作,登记表字迹清楚,内容完整,从无错漏。放人的时候要准备各项留观资料,发放解除隔离证明,叮嘱注意事项,拂晓每次都能熟练细致的完成所有步骤,还是从无错漏。她总是优先保障其他医护人员休息和吃饭,自己冲锋在前。每次凌晨二三点,我都不忍发出工作指令,因为我知道一定会是她和王振波大夫出现,两人一组,相互配合,默默的干完所有的工作。有时候可能离她们完成上一条指令才不到半小时,有时候接人要持续整整一夜。她只是一家民营医院的普通护士,我不知道为什么她能不停不息不倦的工作,却从来没有过一丝抱怨。</p> <p class="ql-block">1月18日,全市启用疫情防控管理系统,要求限时录入所有隔离人员信息,任务重、时间紧,专班信息组的工作量激增,人手和设备不足。拂晓和另一位公安民警党芬妮得知情况后主动要求协助信息组工作,她使用自己携带的电脑,按时完成了疫情防控系统的录入工作,保障了后期的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原本并不是她的职责,但她还是认真负责的完成了所有录入任务。</p><p class="ql-block"> 1月20日晚,一位安保人员在巡逻时不慎受伤,我带着保安找到拂晓,她立即打开急救箱,动作娴熟的为保安清理创口,敷药,包扎,然后细心的告知保安注意伤口的防水等注意事项,并再三叮嘱保安第二天再找她换药。虽然是一次简单的伤口处理,却体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修养。在隔离酒店工作期间,拂晓护士除了尽力为留观群众提供医护服务和心理疏导外,还热心的帮助患有高血压的酒店专班工作人员检测血压。南丁格尔的医护职业道德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无时不体现在她的工作和生活当中。</p> <p class="ql-block">1月23日,天降大雪,全市已经数日无新增病例,隔离酒店的留观人员大部分已经安全回家,抗“疫”战斗胜利在即,拂晓和她的医护团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在朋友圈记录抗“疫”的瞬间和漫天飞扬的大雪,期盼着早日和家人团聚。这时候我注意到拂晓的一条朋友圈信息,她写到“眼里有光明,便能驱散黑暗,心中有力量,就可穿越雾霾”,这是她在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写的。隔离酒店的护士都是普通家庭的90后和00后女孩,来自各个民营医院和诊所,在这座城市被病毒侵袭的时候,她们用娇小的身躯扛起了拯救城市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1月26日,隔离酒店任务圆满完成。从2021年12月18日到2022年1月26日,拂晓护士在隔离酒店连续不间断超负荷工作整整40天。因为防护的原因,我甚至都没有看清她的面孔,但是我由衷的崇敬她,除过拂晓这个很特别的名字,她还给我留下了很多印象:不畏艰险、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善于学习、勤于工作,面对危局信念坚定,面对困局应对沉着......</p> <p class="ql-block">长安已安,春暖花开。当我以为我们终于历尽千辛万苦,守护住了我们的城市,可以好好生活的时候,我却意外收到一个惊天噩耗,拂晓护士竟不幸被诊断为癌症。原来,在隔离酒店工作期间,她已经出现头疼恶心、吞咽困难等症状,但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她从未请假或休息,也从未向人提及自己的身体状况要求特殊照顾,始终奋战在防疫工作的一线。在结束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二天,她便前往医院就医,最终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甲状腺未分化癌,而且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没有医保,没有积蓄,收入微薄的她东拼西凑终于举债做完了手术。然而甲状腺未分化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癌,不同于一般的甲状腺癌,虽然发生率很小,但是恶性程度很高,手术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已经开始复发,二次手术和后续治疗需要巨额的费用。</p> <p class="ql-block">我无法体会2022年的春节她是如何度过的,也不知道老天为什么要把厄运降临到一个身世悲惨遭遇坎坷却依然相信生活热爱生活的白衣天使身上。我只希望,她能够像拯救这座城市时一样,勇敢的战胜这些苦难,早日恢复健康。</p> <p class="ql-block">拂晓,让我们记住她的名字,一起帮助她度过难关,祈祷她早日康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