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民国名媛黄卓群香消玉殒二十年

梦月

<p class="ql-block">宛然是夜梦卓群,</p><p class="ql-block">往事依稀耳际闻,</p><p class="ql-block">遗墨残针无价宝,</p><p class="ql-block">蕙心纨质百年云。</p> <p class="ql-block">萨凡纳是美国佐治亚州(Savannah.GA)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建于1733年,比美国建国还早了43年。她位于大西洋海岸,三面环水,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属于温润亚热带气候。老城区风景幽雅美丽,始建于十八世纪的古建筑比比皆是,方圆不过几里,却有22个街心花园,一天内都可以走完。每个花园有战争英雄的雕塑及亚热带植物,当然还有休息长椅,走累了坐下欣赏一下周围风景,真是很悅目惬意的。很多上百年的橡树挂满了飘来的苔藓植物须,迎风摇曳,煞是独特。电影《乱世佳人》《阿甘正传》的故事就在这里。 现在还保留着阿甘坐过的长椅。</p> <p class="ql-block">我要说的主人公就在这美丽的小城住了三十年。黄卓群(1904-2002)民国十大名嫒之一、民国时期上海市市长吴国桢的太太。这里先简要介绍一下吴国桢何许人也;在南开中学与周恩来是义结金兰的同窗。清华大学毕业,留美。1926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哲学博士学位,返国后步入政坛。做了蒋介石三天秘书即委以重任;先在湖北省任财政厅长、武汉市长,后任重庆市长,再任重镇大上海的市长兼外交部次长。可见蒋介石何等器重吴国桢, 另外是想通过吴抱紧美国的大腿。1949 年撤离去台湾,蒋总统还任吴台湾省主席之位。但之前因在上海打“老虎”与太子意见分歧,到台后愈演愈烈,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老蒋的偏袒使其难以在台立足。1953年辞去省长职务,在宋美齡的斡旋下,以进行学术交流为由带全家赴美。但蒋把其老父幼子扣作人质,协议不谈政治。吴刚到美国是以专业学术讲座为生,未敢披露半点不满。但没多久老蒋以“携资外逃” 迫其返台。吴国桢才在美发表声明:“因政见不同遭到污蔑” 《 辟谣启事》发台后迟迟未得见报。吴就接受美国记者采访,遣责蒋氏父子专权跋扈。老蒋恼羞成怒,发布吴国桢背叛国家、污蔑政府等罪状,开除党籍,引渡回国。自此展开隔岸骂战。美国方面拒绝引渡,命令双方熄火。 老蒋惧美只能收手,吴国桢才算过上太平日子。</p> <p class="ql-block">他继续巡游学术演讲,在DC时结识萨凡纳Armstrong大学校长, 校长为吴的渊博学识所倾倒,邀吴到该校任教。1966年聘为历史系教授。吴国桢的讲课非常受欢迎。 奇特的是他用中文备课, 上课却用英文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这样过了一段太平舒心的日子,直到七十岁退休。其实美国六十五就可以正式退休的。 但学生们强烈要求吴教授继续开课,所以延迟了五年。1984年因心脏病在家去世。葬在萨凡纳Greenwich 墓地。他曾上过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被美国政府认定是国民党高官里最廉洁,最民主的官员。2007年阿姆斯壮校刊介绍吴国桢的文章,标题是《巨人在我们中间》。有关方面希望吴写回忆录,吴拒接了,并引古语自喻:“ “负国之臣,不足以言忠也” 又何必自讨无趣呢。” 但以前采访和演讲时的口述,在S后被人整理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卓群就是1966年随夫来到了萨凡纳这座美丽的小城。当时华人不多百来人吧,但吴家很低调,没几家认识他们的。后来我问了好几个同期的人,很多人说不认识,只是听说过此人。但与之往来的几家台湾人都说:“吴主席和吴伯母非常有亲和力,一点架子也没有”。 黄卓群在国内也是名门闺秀加名媛,还是高官太太,身价何其矜贵。但非常平易近人,一点也看不出有娇骄二气。刚到美国过的是胆战心惊的日子,后来十几年跟着丈夫巡讲也是颠沛流离,到了萨凡纳算是安定下来。但要撑起一个家是有很多事情要打理的。她和我们小老百姓一样过日子,什么都亲力亲为。屋里屋外的忙乎,那时可没有中国超市的。 她就自已发豆芽、磨豆浆、做豆腐,蒸馒头… 还经常送给朋友。还会自已做旗袍、西服呢, 这缝纫的专业度可不是一般做做女红的闺房小姐可比的。我这里还保留着她缝制的一个饭包⬇️(去别人家聚餐时用来带餐保温的)好看又独特吧。说到礼尚往来,吴伯母是最讲究的;每次去人家吃饭,回来总要寄张谢卡、每受邀一次就会回请一次。 这里认识她的人都称赞吴伯母美丽贤惠、为人温良、多才多艺、 能文能武。 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喜欢国画,善于工笔花卉,笔下的牡丹花尤为出众。她的画第一观众总是吴国桢,吴会即兴吟诗作赋,用痩金体为太太的画挥毫题诗。用琴瑟和谐、 珠联璧合、相映成辉来形容他们夫妇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我也保存了吴伯母的二幅画留念⬇️ 人如其画,她的画给人一种清新脱俗, 钟灵毓秀, 淡雅高贵的感觉。 虽然几笔画兰,但即可看出绘画功底深厚,不输于宋美龄的画兰。 很多人认为黄卓群与宋美龄很像,同样的国色天香 、会交际、善丹青。但我认为前者更多一点温文尔雅, 后者多一点雍容华贵。</p> <p class="ql-block">吴伯母啊: 您仙逝二十年,今天我又到您们的墓地去看看,地砖上刻的生卒给土掩没了许多,就知道好久没人来过了。我站在坟前缓缓告诉您;萨村(九十年代来萨凡纳的华人多了,萨村就叫起来了)还是那样美丽, 您们以前的居所也没有变,只是不知换了几任房主?您们俩站在屋前的照片模糊不清了👇,我从家里散步过去拍了一张,屋主收拾的很干净,修缮的也很好⬇️ 萨村如今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人口剧增,突破50万了。四十年多前SCAD从一幢房子开始建校,发展到现在几乎占领了老城区所有的大建筑。二十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包括台湾)来到这里学习。已跃升为美国最大的艺术设计院校。现在华人食品也有多种渠道进到萨村,不用自已发豆芽做豆腐了。八十年代萧条的老城区,现在可繁华热闹啦,游客川流不息,各种风味的餐馆鳞次栉比。拉游客的马车在大街上踱着方步,全然不顾后面的车辆及心急如焚的驾车人。漫步萨凡纳河边,也是游人如织,可以摆渡去对岸岛上走走再摆渡回来。晚上有邮轮开到海上兜风,一边吃着大餐一边看着表演。别看河面狭小,却是可以停靠万吨巨轮的深水港,萨村已成为美国第三大港口。从北大街沿着高而陡的石阶下到河边的鹅卵石路上,就可以等到高耸庞大的中国货轮经过。岸边每周末都会让个体手工业者搭蓬摆摊,一些小玩意,小首饰精巧别致,富有个性化。沿街的固定商店,不是卖纪念品就是各种风味的餐馆。也有卖唱和弹奏…。吴伯母,您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如今我也在这里三十年了。所以我懂得您对萨村的感情,虽然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您儿子接您去佛罗里达同住。但我知道您不会忘记萨村的。 如今您已回到萨村,看到萨村的变化,是萨村以往的那份恬静和淡雅的见证人。</p> <p class="ql-block">鱼沉雁杳天涯路,</p><p class="ql-block">懿范清芳照影来,</p><p class="ql-block">美德萨村留史册,</p><p class="ql-block">应无遗憾到泉台。</p><p class="ql-block">吴伯母,安息吧!萨村的我辈不会忘记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