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工筆畫的一面旗幟,他筆下的東方女性讓你美到窒息。

江狼才盡

<p class="ql-block">何家英,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所长、天津画院名誉院长、天津美术馆名誉馆长。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2012年在巴黎卢浮宫“2012沙龙展”中获绘画类金奖。</p> <p class="ql-block">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他着眼于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p> <p class="ql-block">何家英被称为“最有希望的工笔画画家”,并且他的人物画能够成为中国工笔画的典型代表,绝对不仅仅是因为题材,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何家英都有着独特的建树,完成了中国画从古典到现代形态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画家将西方写实绘画扎实的造型结构,融汇在东方式的空灵的线条勾勒、色彩渲染之中,呈现出一种既现代又古典,既传统又新颖的形式美感。</p><p class="ql-block">何家英艺术中的裸女是自然和神性尤物,超越了女性本身,指向了生命的美和生命的神圣。</p> <p class="ql-block">何家英的早期作品《街道主任》在20世纪80年代初面世,令美术界大为惊讶。这幅作品把人物画从抽象的政治理念拉回到“人”的层面,以饱满的造型与时代气息,有力改变了明清以来人物画的纤弱、委靡之风,恢复了晋唐人物画的精神气度和堂皇风格。在同期作品《山地》中,农夫的劳作场面被何家英大胆地置入西方油画的古典色调中,并将其提升至一个宏大的主题层面:人物坚硬的脊背结构,象征着庞大的中国农民群体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0年,年仅23岁的何家英以写意性作品《春城无处不飞花》获奖而在美术界崭露头角。然后,从20世纪80年代的《山地》、《十九秋》、《酸葡萄》、《米脂的婆姨》,到90年代的《秋冥》、《桑露》、《绣女》等系列工笔人物,再到2000年以来的《孙中山在天津》、《天心月圆》等小写意人物,何家英以融写实精神和东方诗意为一体的作品,向我们展示</p> <p class="ql-block">何家英是塑造东方女性的高手,擅长以写意精神来画工笔,以诗意为核心来“造境”。无论是《桑露》中的采桑女,还是《十九秋》中的乡村少女,抑或是《酸葡萄》中的都市女孩,均是有原型的,但她们在画面中却不约而同地具有了诗意化的超现实品质。二十多年来,他塑造的众多花季少女形象,被视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瑰丽、最为迷人的景色之一。</p> <p class="ql-block">1991年何家英创作的《秋冥》,以一种里程碑式的意义出现在当代人物画领域。同时,他的画笔也由乡村的诗意生活转向都市人物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山地》之后,何家英迎来了创作生涯的高峰。他相继创作出《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等一系列作品,以其扎实的写实能力、精巧的场景设计、浓郁的抒情效果,展现出工笔人物画理应具有的时代魅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家英在工笔画领域能取得重大成就,自然与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分不开。在他眼里,继承传统和创新其实是“一事两步”,哪一个都不能丢,丢了一个也就丢了另一个,真有传统者总想为创新开路,真求创新者不会拿传统祭刀。他的这一思路既是对当下中国画领域的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他力求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p> <p class="ql-block">何家英除了对传统有着独到的认识外,对中国画吸收西画营养的方式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反对那种只吸收概念,只做表面文章的做法,借鉴具体方法解决问题。[9]</p><p class="ql-block">他的探索找到了一种艺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从而给人们以启迪。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兼融百家,自备一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潘天寿先生认为:中国的、西方的、日本的、印度的、现代的、古典工笔画本来不宜太大,但他发现日本的浮世绘美人画尺寸并不小,效果也不错,却陷入到要市场还是要艺术的两难抉择中,何家英的作品却以其雅俗共赏、韵味绵长获得了“双赢”,或许他的探索找到了一种艺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p> <p class="ql-block">何家英,1974年,在天津市宁河县赵本公社大邓大队插队;1977年,考入天津艺术学院(1980年2月更名为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p><p class="ql-block">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参加中国美协创作班到葛洲坝及三峡体验生活,并创作了水墨画《春城无处不飞花》。</p> <p class="ql-block">1981年,加入美协天津分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同年赴敦煌考察,创作工笔画《街道主任》,并参加“天津市庆祝建党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p><p class="ql-block">1982年,参加天津美协创作研究班,深入太行山研究创作;</p><p class="ql-block">1983年,创作工笔画《山地》。</p> <p class="ql-block">1984年,创作工笔画《十九秋》,与《山地》同时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同年参加第四届中国美协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理事;</p><p class="ql-block">1985年,创作水墨画《惊蛰》,创作工笔画《米脂的婆姨》,并参加“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作品联展”,参加印度举办的“世界绘画双年展”,参加中国美协在香港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展”,同年任美协天津分会常务理事。</p> <p class="ql-block">1985年,东方美术交流学会成立,任会员;1986年,创作工笔画《清明》,并参加东方美术交流学会,与日本南画院交流展在北京和日本展出,创作工笔画《夏》,并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东方美术交流学会中画展”,随代表团出访香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7年,当代工笔画学会成立,任理事,参加“南北方中国画展”,任天津美术学院讲师;</p><p class="ql-block">1988年,创作工笔画《酸葡萄》,并获“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金叉大奖;创作工笔画《女红》、《朦》,并参加“台湾当代大陆工笔画展”;</p><p class="ql-block">1989年,创作水墨画《易水河畔》、工笔画《魂系马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1年,创作工笔画《秋冥》,任当代工笔学会常务理事,被聘为天津画院院外画家,应邀创作工笔画《中国四大美人》;特邀参加在日本东京的上野之森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的四季美展”,并随团出访日本;《中国四大美人》捐赠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希望工程集资。</p> <p class="ql-block">1992年,创作水墨画《丽日》,并参加“天津建党七十周年美展”,参加“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任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米脂的婆姨》、《十九秋》赴南韩参加中韩美术协会交流展;创作工笔画《落英》;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白庚延·霍春阳·陈冬至·何家英中国画邀请展”,并在天津美术学院做汇报展;八幅工笔作品参加“1993年度美术批评家提名展——水墨部分”;赴韩国仁川参加天津、仁川美术交流活动;《秋冥》参加“香港亚洲艺术博览会”。</p> <p class="ql-block">1994年,应澳门市政厅邀请,在澳门举办“何家英画展”,在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何家英人物画展”;</p><p class="ql-block">1995年在海口举办“白庚延、何家英中国画展”;</p><p class="ql-block">1996年创作工笔画《桑露》,并获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大展银奖。</p> <p class="ql-block">1997年《淡日》获第三届BESET美术节北京展优秀作品奖;速写数幅参加美术院校速写展;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子君》参加中国当代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p><p class="ql-block">1998年参加“中国美术二十年启示录展览”;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参加“跨世纪中国画名家21人展”;参加第五届全国美代会,任理事;</p><p class="ql-block">1999年,参加全国政协在联合国总部和纽约亚洲文化大厦举办的“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0年,在香港举办“何家英画展”;工笔画作品六幅参加“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创作工笔画《韩国留学生》,特邀参加“迎接老纪中国工笔画展览”;参加文化部在香港举办的“中国当代绘画书法作品展”;创作《春光初现》、《澳门即景》,并参加“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初春》、《消夏图》参加“新中国画大展”;《酸葡萄》、《桑露》参加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季传统与变革——中国现代水墨画和雕塑展”之后又在欧洲其它国家巡展;</p> <p class="ql-block">2001年,作品数幅参加文化部在巴西等国举办“中国现代绘画展”,《米脂的婆姨》参加法国巴黎“中国风格展”,参加“百年中国画展”;2002年,在广州逸品堂举办“何家英画展”,在深圳青藤茶社举办“霍春阳、何家英作品观摩展”,创作工笔画《百合花》,特邀参加“当代工笔画学会第五届大展”,参加“世纪风骨·中国艺术五十家展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年,创作工笔画《幽谷》、《心语》,参加中国政协举办的“天津优秀作品十人展”,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开放的年代——中国美术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展”。参加“今日中国美术大展”获最受观众欢迎奖,参加“北京国际双年展”,参加第六届全国美代会,任理事;工笔画三幅在文化部文化艺术促进会、韩国汉城世宗文化会馆举行的“汉城·中国书画艺术展”获金奖,作品《苍桑》特邀参加“精致与微观·小幅工笔画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奥运会后,何家英去看望萨马兰奇时带去自己的画册;</p><p class="ql-block">2009年12月4日,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何家英画展”;</p><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5日,参加圣地亚哥智利国家美术馆主办《穿越地平线-中国当代艺术展》;</p><p class="ql-block">2010年12月28日,应邀入展“时代心象”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第二届院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20日应邀入展第八届工笔画大展—暨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就绘画展。</p><p class="ql-block">2011年,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艺术学院、山东画院主办的“桃李英华——何家英师生美术作品展“在山东省美术馆展展出。</p><p class="ql-block">2012年,巴黎卢浮宫“2012沙龙展”,获绘画类金奖。</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24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选举何家英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何家英当选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