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天台山 登顶看皇陵, 蓟州隆福山,俯瞰寻行宫

弓米弓

真没预料,2021年的最后一次户外爬山与2022年第一次户外爬山地点意外的相连,终点共一处。<br>也没想到,在此的第一次的遗憾也在第二次中得到弥补。<br>前言<br>户外区域;跨越两省两市两区, 河北 -- 天津 <br>户外地点, 遵化 与蓟州交界处的 遵化 天台 山,(不是蓟州 天台 山风景区)蓟州隆福寺山<br>途径; 唐山 遵化 市的韦家岭村--山庄村--- 龙门 口山---- 天台 山顶--- 天津 河北 山区交界---隆福山(葛山)--- 天津 蓟州区的王家坎村---隆福寺村<br>全程野山路13公里<br>温馨说明,疫情期间,酷似出了 天津 市区,但实际上是在 蓟县 边缘,走山村空地前行上山,两地交界无标识,一路上没有经过他省任何人员聚集的地方,也无处扫码标识。 第一次 疑惑<br>2021年12月中旬,跟随《悦途户外》来到这里,从夏家林村进,到大喜峰口往东,后走到半山腰,再前行遇到崖边路,危险返回,隆福寺村下。从线路上来看,我们2022年2月这一次线路部分队友走到了大喜峰口下撤,同我们部分队友下撤线路相同,这一区域的山体过去曾称为“葛山”山下有隆福寺和皇家行宫,而又称为“隆福山”。<br>第一次来。主要的目的不单纯是徒步爬山锻炼,主要是冲着百年名号“”隆福寺“和皇上曾经住过的行宫”这个由头来的,然而,回程后引发了我的疑惑。<br>1、本想来此寻觅曾经辉煌的皇上行宫和隆福寺的遗迹,结果只在村委会边的村民广场前看见一块石碑,其他什么也没看见,漫山遍野除了几个什么的小山洞,没找到任何遗址.。<br>2、由于线路更改,没登上山顶看见远处的清东陵的全景,想高处远处观望一下我曾参加清东陵徒步大会走过的区域。<br>3.第一次登上的是 天津 区域的大喜峰口山顶,位置欠佳,赶上阴天,周边区域能见度低,基本什么也没看见,更别说是周边有名的“两湖三山一河流”。<br>遗憾留着了 第二次 解惑<br>2022年2月下旬,时隔两月,躲避了春节和疫情,本年第一次外出,跟随《山野户外》,也来到这里(先前不知),非常惊讶。起点位置就是我上次离去的终点位置,巧合?<br>不料,冬季你懂的缘由,走了一公里多被迫返回。转战它地,重新起步。<br>后来查阅我第一次来时拍的照片,又惊奇发现我们第二次行程的整个山体轮廓,又是一个巧合?<br>在上图,前方的这一组山峰就是 天台 山,我们这次行走在这组山峰的山脊上,清晰的还能看见我们行走的部分路线。远看似乎走的是一条直线高高的山脊路线,其实,这是几座山峰构成,中途经历了多次上上下下崎岖的山路,连绵起伏,婉转曲折。还需穿梭于一人来高的带刺的灌木枝间,峻峭错落的石缝间,湿滑的雪后干草毡,苍翠的松柏丛间,干支无叶的果园之间,一路充满着惊险,刺激与挑战。<br>上图这座小山峰就是上上图远处湖泊上的山峰,百度地图标识为“牛心山”,两步路标识为“金牛山”。这个湖泊实际就是 河北 遵化 市的“ 龙门 口水库”<br>龙门 口水库位于 河北 省 遵化 市 西北 部石门镇镇北,在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南端,西南与 天台 山相连,是滦河水系淋河中下游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的主要任务是防洪、供水、旅游和灌溉等综合利用。水库总库容2970万立方米,这个在 天台 山和 龙门 口山上都能清晰的看到全部区域。<br> 赶上晴天了,在 天台 山上清晰的能看见远处昌瑞山脚下建立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帝的孝陵,以及周边康熙、乾隆、 咸丰 、同治四位皇帝和帝后妃陵墓群。图中最近建筑,石牌坊和大红门<br>清东陵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br>详见我的游记,详细介绍了这里的情况,链接<br>徒步清东陵, http://www.mafengwo.cn/i/21852055.html<br><br>为了方便紫禁城的皇亲们到清东陵祭祀先祖,乾隆皇帝依仗充盈的财力在沿途修建了数座行宫,仅在蓟州境内,就修建了五座,其中包括城西的白涧行宫、盘山的静寄山庄、城内的独乐寺行宫、城东的桃花寺行宫和清东陵附近的隆福寺行宫。 天台 山,全国同类名的多达百座以上,蓟州与 遵化 清东陵交界有一山名为 天台 山,两地都可以上山,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天空澄碧,纤云不染,远山含黛,近水含烟,和风送暖,一片祥和。<br>登顶 天台 山,往 东北 ,可俯瞰清东陵全貌及 龙门 口水库全貌,往南可以看清于桥水库(翠屏湖)的湖面。路线爬升中上等,路况大部分为山脊行走,碎石路较多,有几座山峰,部分小悬崖要攀爬,温馨提示,这里非休闲路线,线路不清,我曾两次走进了灌木丛,披荆斩棘都难以前行,虽有户外软件指示,但也在此迷路,多次寻觅刚才前队留下的路标。<br><br>遵化 天台 山最高山峰,海拔436米,16:10到达,在此开始下撤 天台 山的山顶,有一块空地,树立一个小小的村民自设小神箱庙。旁边两块遗存的石板,当时我估计,这里应该就是隆福寺的遗址。而从这个山头往南望,发现山下平原处有一块地十分明显和特殊。<br>有记录说明,隆福寺行宫位于 蓟县 城 东北 50华里的隆福山下,隆福寺村村北,清东陵陵区之南,清东陵的重要门户———西峰口修有御路,西峰口距清东陵大红门外石牌坊仅3公里。隆福寺行宫以西2公里便是 蓟县 清代园寝聚集地,零落分布着清代荣亲王、理密亲王、裕宪亲王、纯靖亲王、直郡王、恂勤郡王等六个王爷的陵寝和端慧皇太子的园寝。<br>看见山下 天津 一方,我认为是当时的遗址,也有信息指示,隆福寺村在 天津 市政协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4年就计划全面恢复隆福寺行宫,使之成为 蓟县 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基已经完成,无奈资金来源受限而停。这里就是待建的工地。<br>据说 河北 遵化 也要复制一套隆福寺行宫。疫情前的形势和疫情后的发展本质上规划会有截然的不同,大规模上复建崭新的“古迹”成为旅游项目的时代估计已经过去。 从高高的 天台 山上顶往南望,远处的湖泊不是刚才说的 河北 遵化 的“ 龙门 口水库”。而是 天津 的“于桥水库”,而中间靠近淋河的一块空地,酷似一个大型工地的基础,而我估计是遗址上复建的基础,那就是原“行宫”或“”龙福寺“”的遗址。乾隆时期,这里的“龙”改成了“隆”。<br>隆福寺村距离行宫隆福寺遗址只有200多米。村里老人小时候见到过隆福寺行宫乾隆御笔亲题金匾,后来被人摘下,把匾上的金粉刮下拿到集市上换了酒喝。行宫和寺庙在民国时期因战争被大规模破坏,曾经金碧辉煌的行宫如今只剩下散落在荒草中高出地面半米的地基,以及零零散散的石碑残骸,整个行宫遗迹如果不仔细寻找就很难辨认出来。<br>“清朝衰败后村里不少人家把行宫的石碑砸成碎石块,运回家盖房了。以至现在很多村民翻修老房子时有新发现。<br>隆福寺行宫则是乾隆谒陵的最终驻地。当时的隆福寺行宫是全国规模较大的皇帝行宫之一,隆福寺行宫是距离清东陵最近的一座行宫,依山就势,占地50亩,除供皇帝、皇后、妃嫔居住外,还有许多营房、炮台等设施。在行宫傍边,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那就是隆福寺,是皇帝礼佛的御用喇嘛庙。隆福寺设有满洲喇嘛20名,满洲大喇嘛1名,教习满洲喇嘛3名,还有满族士兵10名。每年清明节,清朝皇帝谒陵时都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隆福寺行宫于民国间被毁,现存基址。<br>行走<br>由于特殊原因,转场。从 唐山 遵化 韦家岭村下车,在山上柏油路,泥土平路徒步5公里上山,接近 龙门 口山,直接爬升,基本是沿着山脊,直线西向,翻越几座山峰,直奔 天台 山最高处440左右,此时山路走了近4公里,大部分人从 天台 山下撤,往南下行,酷似一条明显的大块碎 石台 阶和小块碎石下坡小路,这一段路径清晰但十分不好走,走快了容易跟着碎石下滑,最后一段路过果树园和茂密小树林,走到王家坎村,然后走村路走到隆福寺村,从公路进入到村委会广场,另有一小部分下山继续向西直行奔大喜峰口山,在奔西南下,(和我第一次下山路重合)从隆福寺村北到村委会广场汇合。全程都是在13公里左右。<br> <br><br>我们行走的终点就是隆福寺村,隆福寺村坐落于 天津 蓟州区和 河北 省 遵化 市的交界处,村子距离 遵化 境内的清东陵只有6公里远。曾经的隆福寺村因此地山上曾有隆福寺而得名,又因有行宫和清东陵而兴,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村内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是满族,他们的先祖大多是因管理行宫或修建东陵迁居至此。老村民大都是满族后裔。他们的祖先或是修建行宫的工匠,或是清朝宫廷派来守卫行宫的卫士。这一区域满族人多也因为在蓟州这片离清皇陵不远的区域,有许多皇族王爷,妃子,太子,阿哥、公主和格格的陵墓地在此,形成满族人在此守墓而生存形成的村落。<br>现在村里千方百计挖掘村中的满族文化历史遗迹,已经把隆福寺村建设成一个满族风情村,开展农家院旅游,计划复建行宫和寺庙,吸引游客,为农民增收。<br><br><br><br><br><br><br><br> 最后说明““两湖三山一河流”。<br>两湖;实际就是两个水库,一个 遵化 叫 龙门 湖,一个蓟州叫翠屏湖,<br>三山;就是皇陵后面的昌瑞山,行宫和隆福寺前面的隆福山,还有这里最高的,本次攀爬的 天台 山<br>一河流;就是流淌在周边的“淋河”<br>弓米弓 2022年2月28日 写于 天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