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我家乡之俺的飞行经历54~上海虹桥机场到黄海钻井平台的飞行(三)

一兵

<p class="ql-block">上海故事之五,知难而进,知险而进!(上)</p><p class="ql-block">1985年8月1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这一天对我来说非比寻常,飞行记录本上清晰地记载着那天的飞行。那天是我国第二号台风登录上海,我们要执行急救任务,把正在黄海作业的渤海10号钻井平台工作人员撤下来!台风到来。有可能将钻井平台吹翻。为了保障人员安全,我们必须在台风到达钻井平台前把人员撤下来!说白了,就是和台风赛跑!抢时间!</p><p class="ql-block">接到任务时,台风已经在上海登录,我冒着倾盆大雨到虹桥机场调度室办手续。我把急救飞行的目的告诉他。要去渤海10号钻井平台救人!调度员请示值班领导后不同意。说你们没救到别人,自己的命都保不住!那时的放行飞机不像现在,机场放行天气标准公开。由机长决定。那个年代是值班领导责任制,当调度员拿不准主意时就请示值班领导。让领导拍板!我反复解释,飞机有先进设备,有机载气象雷达。老外有能力等。打动了他们,最后又同意放行。</p><p class="ql-block">我拿着飞机放行单,路过楼上各个办公室,看到大家都在安详地办公,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多么安逸呦!可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任务危险也要知难而进!知险而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我突然对我一生钟爱的飞行事业产生了反悔!我反问自己。你怎么选择了这个职业?台风多危险的天气!台风过后。风卷残云,一片狼藉!大树连根拔起,房顶吹起,汽车像玩具一样卷跑,人类被大自然无情摧残!可我现在就要面对这个现实!</p><p class="ql-block">我又转念一想,我们机组三个人,我们俩加上翻译。外国机长带着我们冲锋陷阵,老外不怕,我怕什么呀!大不了一块同归于尽!这么一想,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了。我骑着自行车,穿着雨披,冒着倾盆大雨到了跑道南头的停机坪。早已经浑身湿漉漉的,皮鞋里灌满了水!</p><p class="ql-block">我们检查完飞机,做好了准备,向虹桥机场塔台请示开车。问题又来了!塔台指挥员说:你们去急救?你们去送死吗!不同意开车!大胡子机长一看我说不通,干脆用英语和塔台指挥员直接通话,无非就是我们飞机有先进设备,我有能力等。还真把塔台指挥说通了,我们可以开车啦!开车后打开飞机雷达,台风在屏幕上没有显示红色,显示黄色和绿色我记不清楚了,很可能是绿色,因为在空中飞行时雷达屏幕是绿色,这个我印象深刻!反正不是红色就是对飞机没有危险。我的心更踏实啦!</p><p class="ql-block">在阴暗的天幕下我们起飞了!飞机无所畏惧地向台风冲去!在台风里飞行我没有体验过,大胡子有没有体验过也没有给我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能否安全完成任务?请听下回分解!</p><p class="ql-block">张维义2022年2月28号于天津</p> <p class="ql-block">上海故事之五,知难而进,知险而进!(下)</p><p class="ql-block">飞机到了巡航高度,我测了一下风速,哇塞!70多海里哟!合一百多公里(一海里等于1.852公里)我感觉不是很颠簸。但是翻译刘卓宜吐的哇哇的!小刘是女士,天津人。翻译都是上海福利总公司配给的,几个翻译和她飞得最少(见飞行记录本)但印象最深刻。一者是天津老乡,二是这次共患难的飞行!</p><p class="ql-block">看着机外倾缸大雨,这是相声语言。我记得一段相声形容大雨比倾盆大雨还大怎么形容?就用了这个倾缸大雨,我发现还挺贴切的呐!我突发奇想,这么大的雨,空气怎么进到发动机进气道,保障发动机正常燃烧呢?应该给设计这个发动机的工程师颁发一个金奖。这么大的雨,竟浇不灭发动机的燃烧,空气是怎么进入的,厉害厉害!在台风里飞行了半个多小时我们终于飞出了台风范围。海上能见度极好,只是海面上有些碎云。凭运气吧!但愿降落的钻井平台天气好。</p><p class="ql-block">由于能力度极好,我们很早就看到了处于黄海的渤海10号钻井平台。糟糕!好像情况不妙!我们只看到渤海10号的三个柱子头部,直升机降落平台被一层薄薄的层云遮盖住了。如果抛开这次飞行任务,从欣赏海上平台的风景来看,还是相当美丽的。一层薄薄的云彩,在钻井平台的柱子上挂着,并且散落开来,就像一条美丽动人的白沙裙子穿套在钻井平台身上,若隐若现!当时如果我手头有相机,肯定把这美景拍照下来!现如今它只能一直刻在我脑海里。</p><p class="ql-block">我们执行飞行任务,不需要若隐若现!要的是清清楚楚。怎么办呢?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大胡子告诉我,钻到云彩底下,贴海飞行。我按照大胡子要求贴海飞行,我紧紧盯住飞机上的无线电高度表。防止在海上降落。s61直升机两边有固定浮筒,可以在水上降落。但那是应急设备!我们看到了渤海10号钻井平台,也看到了直升机降落平台。但是这个平台在我们飞机上边。一般的直升机降落平台离海面高20米左右。我们上升到平台之上,云彩之下,能见降落到平台上。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啦!</p><p class="ql-block">等待撤离的工作人员,马上登机,这个直升机可以载客23人。我们在平台补加了一些燃油,就返回江苏如皋空军机场。这次执行任务直飞渤海10号.航线太长,所以,从虹桥机场起飞,向北加降江苏如皋空军机场。返回也是如此。军事基地,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最后规定往来人员不准乱逛,更禁止拍照!!</p><p class="ql-block">我们降落如皋空军机场后,由于要等台风过后把工作人员还要送回钻井平台。所以我们机组就住在机场团干部招待所。</p><p class="ql-block">所谓团干部招待所就是一个人的房间,配置双人床,没有空调,没有电扇,有蚊帐。蚊子多!第二天起来,机长大胡子一脸无奈,很疲惫!看来一夜没睡好!翻译小刘告知:大胡子说再也不住这鬼地方了!可以理解。夏凉被潮乎乎的,我都有些不习惯。外国人那受过如此的苦?!</p><p class="ql-block">台风过境了。杨振旭机组和我这个机组两家飞机很快把钻井平台工作人员又送回了渤海10号。返回了上海虹桥机场。</p><p class="ql-block">这次躲台风的急救飞行,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刚开始是恐惧!台风这么厉害,穿越台风飞行会是什么样子?心里没底。跟着老外经历过在台风里飞行之后。又有了一些自豪感!毕竟在中国民航,在台风里飞行的人员不多。要说和雷雨打交道,飞航班的飞行员那是家常便饭,经验丰富!</p><p class="ql-block">我的体会~还是要看机载气象雷达的显示,红色的绝不能进!黄色尽量不要进,绿色才是安全的。</p><p class="ql-block">说明:日期是1985年8月1号。飞行记录本很清楚。上海的那次台风是2号或3号记不清了。这里当2号叙诉。</p><p class="ql-block">张维义2022年3月1号于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