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福州镇海楼

九州安逸

<p class="ql-block">  在福州的市中心偏北,矗立着城内最高的山——屏山。山的南麓,是省政府所在地;而山的顶峰,就是这座俯瞰全城,彰显明朝以降国泰民安、绥海致和、文运昌盛的福州镇海楼。</p> <p class="ql-block">  2005年国庆长假,一场强度远超预期的“龙王”台风,对福州市区造成严重破坏和内涝,其情景至今仍令许多福州人记忆犹新。台风肆虐过后,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荒废的屏山山顶重修镇海楼的倡议,被格外重视起来。翌年,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海外“十邑”乡亲的呼吁和踊跃捐资下,福州市启动镇海楼重建工程,2008年正式落成。</p>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福州镇海楼,按明代制式格局复原,为重檐歇山顶两层楼建筑,施以斗拱,正面九开间,屋面为陶制简瓦和板瓦,两侧汉白玉雕作栏杆,楼高21米,地基深24米,楼宽45.6米,连接镇海楼的城墙厚1.73米。基座在原样上抬高了十米,使镇海楼显得更加巍峨壮观。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匾额。匾额正下方,是栩栩如生的“双龙盘海”浮雕,这与镇海楼的寓意也互相契合。</p> <p class="ql-block">  楼前右侧有七星缸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寓意北斗之水灭火呈祥。如今保留这七星缸的造型,既是一种美好的寓意,也是为了引导人们去探寻镇海楼过往丰富的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  重建以来,这座被福州市民所津津乐道的“风水楼”,果然沿续着其无穷的威力与魅力,不但成为福州市区的一处新地标景观、市民游玩的好去处,重现了600多年历史的风姿,还护佑一方平安,类似“龙王”的超强台风破坏再也未出现过。</p> <p class="ql-block">  但许多普通市民依然对福州镇海楼的前世今生不甚了了。盘点镇海楼的历史,便是重温福州府城的辉煌过往。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派其女婿、驸马都尉王恭来福州重建府城。王恭将福州北城墙从屏山下移到了屏山上,并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福州正北的屏山之巅建谯楼,作为福州其他城门楼的样品楼,称“样楼”,当年的“样楼观海”即为福州西湖外八景之一。因当时登此楼可以远眺千里闽江的入海口,又是海船进出福州港的重要标志,有“临江控海”一说,于是改名“镇海楼”。</p> <p class="ql-block">  福州屏山镇海楼,是江南三大镇海楼之一(另两处为杭州吴山镇海楼和广州越秀山镇海楼),也是民间说法的中国九大名楼之一(含著名的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嘉兴烟雨楼、永济鹳雀楼、贵阳甲秀楼、成都望江楼、马鞍山太白楼、昆明大观楼等)。</p> <p class="ql-block">  然而,在600多年岁月里,福州镇海楼屡毁屡建,9次重建,加小修共达13次之多。存续时间最短的一次仅30年(从清咸丰年间1860年重建,到光绪年间1890年即整体坍塌)。距今最近的一次,则是1970年文革期间,将原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时于1933年在屏山顶建的军事碉楼(抗战后改建为林森纪念馆)人为拆除了。38年后的2008年,镇海楼复原工程竣工,结束了福州屏山之巅有记无楼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镇海楼从它初建之日起,就成为福州文人雅客汇聚之地,体现了那时的昌盛文风。这或许又与它最初的主持建造者驸马都尉王恭的诗文情怀紧密相关。镇海楼建成之日,王恭携一众官员和文人雅士登楼远眺,远处的闽侯五虎山、闽江入海口,近处的城内三山两塔清晰可见,不禁引得他诗兴大发,留下了“无诸城北样楼开,万井烟花拂槛回”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  600多年来,许多骚客名士不吝为福州镇海楼留下墨宝。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明朝“闽中十俊”之一陈亮的《登北城镇海楼》:</p><p class="ql-block">东西屹立两浮屠,百里台江似带纡。</p><p class="ql-block">八郡河山闽故国,双门楼阁宋行都。</p><p class="ql-block">自从风俗归文化,几见封疆入版图。</p><p class="ql-block">惟有越王城上月,年年流影照西湖。</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既写出了登楼所观城内地标胜景:乌白两塔、台江(闽江)、越王城、西湖,更是概括了从闽越国建城、到作为南宋行都,福州深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谓是镇海楼名篇。</p> <p class="ql-block">  以及清朝诗人林枫所著:《镇海楼晚眺》:</p><p class="ql-block">形胜东南最,提封古霸图。</p><p class="ql-block">鼓旗唐重镇,楼阁宋行都。</p><p class="ql-block">万壑趋瀛峤,连山控海隅。</p><p class="ql-block">倚栏闲纵目,秋气满枌榆。</p> <p class="ql-block">  还有,便是晚清帝师陈宝琛所著《重建镇海楼上梁文》。如今,这两诗一文,作为福州镇海楼所留下的经典文字,被镌刻于屏山脚下的巨屏。</p> <p class="ql-block">  登楼远眺,绕着四周走一圈,全城景致尽收眼底。然而今天的福州城,高楼林立,早已不复当年那般可直眺闽江口,只能从历史图像中去找寻和感受镇海楼当年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  山脚下的屏山公园,地处龙腰与北二环交叉口的优越位置,经重新整治后焕然一新,融山形、湖泊、古树、文化长廊于一体,更兼为登临镇海楼的必经之路,已成为市民休闲和游客往来的绝佳去所。</p> <p class="ql-block">  每到华灯初上,镇海楼便被笼罩在一片金碧辉煌之中,远近可见。虽然由于历史的变迁,它原先作为海船入闽江口航标楼的作用早已不复存在,但对福州市民而言,镇海楼是否还是他们心中的一盏航标灯?</p> <p class="ql-block">  而当一缕晨曦划破天空的时候,矗立于屏山之颠、孑然独立的镇海楼,又是另外一幅景象。</p> <p class="ql-block">  四时光景,岁月更替,它总是那么优渥从容。春光明媚下如少女般风姿绰约,秋风送爽里似智者般儒雅翩翩。600多个春秋的起起伏伏中,它见证了这座城的每一段变迁,也将继续随着它一起向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