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绝 童趣偷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西夜半水塘旁,</p><p class="ql-block"> 露重秋深又见霜。</p><p class="ql-block"> 树横月明枝间立,</p><p class="ql-block"> 摘来枣子袋中藏。</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我的童年都是在快乐中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物质供应贫乏,还是凭粮票、布票、糖票、炭票等物品票据购物,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很低。我小时候吃穿也存有困难。不过我小时候,不曾对吃穿住行有讲究,但是童年生活丰富多彩。假期里,夏季每天都要去西沙河或村西水塘里洗澡,同小伙伴一起截水摸鱼,或水中嬉戏,常常乐而忘返。冬季河里滑冰,弹溜珠,甩纸牌,打拉子,捉迷藏,抓藏鸟,学打仗,形式多样,乐在其中。四十多年过去,至今那些童年趣事却很难忘。最让我难忘的是秋夜月下去村西,爬上歪斜的那棵枣树上偷摘枣子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那时仲秋前后,水果类稀少。自家栽种的枣树每到此季,青的、黄的、红的枣子结满了树枝,层层叠叠,大串小串的,缀弯了枝头。清爽的空气中飘着诱人的枣香。记得村子里只有村西才有十多棵枣树。其中约六七棵属于本族修台四老爷,四五棵属于敬仓四叔家。两家的枣树的品种不同,所以枣子的形状和味道也不相同。前者外形长而圆,浅黄色或深红色,味道甜里微酸;后者圆而大,纯青色,味道甜而脆。两种枣子味道各异,各具特色。如有幸品尝,那种独特的甜味,真的会叫你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那日临近仲秋的晚上,冷风习习。我与伙伴宝轩大哥在村里学校边的戏台上东南西北的闲聊。夜快深了,他小声的问我,我俩摘枣去吧!听到“枣”字,我就谗涎欲滴,欣然同意。但快入深秋的夜晚,凉意已重。我俩相约各自回家增添外衣。一来御寒,二来增加衣服口袋的数量,尽量的多装点枣子回来。</p><p class="ql-block"> 到了村西水塘西岸,看看四周无人,我们选到四老爷家的一棵斜生的、树干倾斜度不大的枣树下,不会爬树的我也很不费劲的攀到树杈上,我俩这枝上站一个,那枝上站一个,各自忙碌着伸手摘枣。边吃边往口袋里装。尽管四下无人,但月光皎洁,果叶上的露水,使得枣子和枣叶闪闪发亮,站在枝杈间的两个身影也清晰可见。心里十分胆怯,唯恐被人发现。记得仰脸向上伸时,左手扶枝,右手摘枣。有时不注意摘下的枣子没接住掉下来,夜深人静,砸在地上“嘭”的一声,声音响得让人心跳得加快。没用多长时间,美味品尝了不少,几个口袋里也满了,我俩便悄悄的从树上下来,再轻轻地走到歪枣树南侧的从东至西的出村的路上。各自回家再细致品味。我俩的那次“秘密行动”没有被枣树主人发现,也没有过往行人遇见。却藏在我心里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本族的四老爷十多年前就去世了,敬仓四叔也已近暮年。村西的十余棵枣树更是早就不见了踪影,唯有往事还清晰难忘,仿佛就发生在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