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天,一位兵团战友在群里转发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群和我年龄相仿的老人,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动情唱着歌曲“知青的小屋”。</p><p class="ql-block"> “梦中有个温馨的屋,茅草的屋顶,黄黄的泥土。一条小河从屋后流过,啊……,那是我知青、知青的小屋…”。歌词流畅、通俗易懂,配上优美的旋律,让我这个曾经的知青喜欢上了这首歌曲。 </p> <p class="ql-block"> 我猜想,唱歌的这群老人,应该都是曾经的知青吧?不然他们不会这样动情地歌唱。听着“知青的小屋”,我想起了当年在北大荒插队时住过的小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的8月,我插队来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师3团32连。5年间,这个连队辗转了六七个驻地,我们知青也住过了多种类型的房子。</p><p class="ql-block"> 连队驻地在陡沟子时,我们住的宿舍是北大荒独特的“拉合辫”房子。这种房子是搭好房架子后,在四面墙的位置埋上数根柱子。然后,用茅草和泥混在一起拧成辫子,围着这些房柱子盘8字,一层一层地往上垒成一堵墙。墙的里外再抹上一层大泥,这种房子就是地地道道的泥巴房。</p><p class="ql-block"> 连队在二道河子修建水库期间,我们住的是“杆加泥”的房子。这种房子的墙壁是先在房柱的两边钉上木板,然后再往两层木板间添加泥土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1973年夏季,连队的男生在四不漏子打石。那时,我们的住的是帐篷。</p><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初,连队开赴大河口参加3团水利大会战。我们男知青住的是四面透风的大马棚。</p><p class="ql-block"> 可惜当年插队时住过的这些房屋都没有留下影像,只能相见于梦中。只有在沿江期间,1排1班战士合影照片的背景中,看到了当年我们男生居住的宿舍——“我梦中的小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哪位战友把这张照片传到了群里。但真的要感谢他,照片翻拍得非常棒!放大后,背景能够清晰地看到宿舍的全貌和周边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依据战友孙建霞的日记,我们连是1970年12月26日,从陡沟子搬迁到了沿江,番号也从8营32连改为3营43连。</p><p class="ql-block"> 3营46连原是沿江农场的场部,设有面粉厂、油坊,是个大屯子。这个连队将屯子西南部分房屋划拨给43连,作为知青宿舍、食堂、连部等用房。</p><p class="ql-block"> 1973年10月初,连队离开沿江开赴大河口参加3团组织的冬季水利大会战。在沿江期间,我工作、生活了近3年,耳闻目睹了很多发生在这里的事情,虽然过去50年了,可有些事情还是记得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 1排1班战友的合影,应该拍摄于1971年4月17日。那时3团照相馆的同志常常下连队为兵团战士服务。这天,他们来到了沿江为我们43连的战士们照相。</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全连放假,知青们就跟过节似的高兴。有的按班、排拍摄集体合影;有的老同学+战友+铁哥们、好姐妹拍摄亲密照,也有拍个人照的。照相的背景有选择拖拉机的、有选择小河西桥下的,也有选择宿舍前的……。</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战友孙建霞在她们3排合影照片的背面,写下了参加合影的战友分别来自哪个城市,以及照片拍摄的日期。</p> <p class="ql-block"> 我也站在宿舍前拍摄了一张单人照片,但清晰度很差。可能是给我拍照的那个人使用的照相机质量不是很好,或是照相技术欠缺吧。</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部,有一个醒目、高大的木制牌楼,这应该是46连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牌楼的下面是一条南北方向、<span style="font-size:18px;">贯穿整个屯子的</span>道路。牌楼就在公路边,是46连的村口,走进牌楼就等于进入了屯子。</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牌楼往南是个十字路口。每天上午10点左右,从孙吴开往霍尔莫津的客车在此停留,从车上下来回家探亲或到孙吴游玩的人们。下午1点左右,该客车又从霍尔莫津返回孙吴。</p><p class="ql-block"> 牌楼南面的小路,通往连队麦场和霍尔莫津边防站解放军的驻地。因为边防站有篮球架和兵乓球案子。因此,每到周日,43连许多男女知青来到边防站打篮球或打兵乓球,有时还会同部队官兵进行一场篮球赛。两队比赛时,双方的啦啦队为自己队员呐喊助威。43连女生的呐喊给这个平日里多见秃小子出入、少见大姑娘身影的部队营房增添了不少欢乐色彩。</p> <p class="ql-block"> 这3间房子就是沿江期间我们男生排居住的宿舍。记忆中,左边两间房的隔断墙被拆掉后,成为了1大间,1排的男生住在里面。每天早晨上工前,全连人员都来到这里参加天天读。天天读结束后,大家才去上工干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二排男生,住在右边的那间房子。由于房子小,屋子的四面墙搭的全是铺。四班住在北面的大通铺,六班住在靠窗户南面的大通铺。我们五班在东面搭了个二层铺。由于二层铺宽度不够,两个近1.80米高的大个子宋宝林和李玉生就贴着西墙搭了两个单人铺。</p><p class="ql-block"> 刚到沿江时,正值寒冷的冬季,宿舍没有火炕,全靠一个汽油桶改装的大炉子烧柴火取暖。每天晚上睡觉前,负责烧火的人会在炉子里添满了柴火,并在炉子上面放一桶水,以便第二天起床后大家洗脸、刷牙有热水用。有的人睡觉前还在烟筒上横搭一根木棍,将自己的棉鞋一边挂一只烘烤。</p><p class="ql-block"> 到了后半夜,炉子里的柴火猛烈燃烧起来,整个汽油桶和竖着的烟筒都被火烧红了。炉子上桶里的水冒着热气,屋子里是热哄哄、潮乎乎,加上那些棉鞋发出来臭烘烘的味道,充斥着屋子的上部。我们五班的人躺在二层铺上是倍受煎熬呀!</p><p class="ql-block"> 1972年10月末,随着冬季的到来,连队参加二道河子水库工地宿舍建设的人要撤回沿江,需要一个班留守在二道河子看护房子。为了再次免受住二层铺的困扰,作为班长我向连队领导请缨,要求五班留守在二道河子。</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答应了我的请求。因此,从1972年10月至1973年5月期间,我们5班一直坚守在二道河子水库工地。在杆加泥的房子里,我们又度过了半年多没有电灯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照片牌楼后面的那排房子是46连的商店。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来左边房子的屋脊比右边房子的屋脊稍矮一些,那是商店的库房。现在46连这个路口与50年前相比面目全非,但唯有这个商店翻建后还保持着原貌。</p><p class="ql-block"> 陡沟子时期,32连的小卖店只出售信封、信纸,钢笔、墨水等一些文化用品,购买烟酒糖果、点心罐头等物品须到陡沟子种畜场的小卖店。1969年底,北京知青王卫民到种畜场购物时迷路,被冻掉了5个脚趾头。那时侯,我的感觉是生活在陡沟子就是有钱也花不出去。</p><p class="ql-block"> 46连的商店则不一样,商品丰富,吃的、喝的、抽的、用的应有尽有,但是没有钱你甭想拿走。</p><p class="ql-block"> 1972年春季的一天,46连的商店被盗,丢失了烟酒、罐头、邮票和钢笔等物品。为此,团里派来了专案组进行调查破案。后来听说由于商店的门窗没有被破坏,怀疑是内部人员作案,案子搁置了一年没有破。43连后勤副连长李振东的妹妹是商店售货员,成为了怀疑对象,虽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定案,但她被调离了售货员岗位。</p><p class="ql-block"> 1973年初春,我们5班在二道河子水库工地看守房子,一天晚上9点多钟,哈尔滨知青曲世杰带着3个人摸黑来到了二道河子。他跟我悄悄地说,连队领导要找“椰子”了解一些事情,现在就得把他带回去。什么事情,人家没说,咱也不便过问,但我想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两天后,我回到连里,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 原来春节过后,回家探亲的战士们陆陆续续地返回连队。后勤赶马车的韩万清由于超假时间长,车老板岗位被别人顶替了。他不服,找到后勤排长张雪荣理论。在与张排长的争论中,韩万清说:“秃子也超假了,怎么能够继续干呀?他还偷过连里的半扇猪肉呢”。</p><p class="ql-block">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原来1972春节前,连队杀了一头猪,让知青们高高兴兴地过个节。春节期间大家吃了半扇猪肉,剩下的半扇存放在食堂旁边的库房里,留着正月十五时再吃,可没想到那半扇肉让人给偷了。大家这个骂呀,但一直没有抓到这个偷肉贼。</p><p class="ql-block"> 雪荣排长将这个信息报告给连队领导,领导马上派人去了解情况。有的知青说,去年夏天偷西瓜时,曾拿了秃子的书包装西瓜,发现书包里面有一盒钢笔。几个人议论说这钢笔肯定不是好来的,咱们把钢笔藏起来,他要是找的话再还给他。可是快一年了,秃子也没提钢笔这事。他们把钢笔交给了连里。经过46连商店售货员确认,这些钢笔就是去年商店丢失的钢笔。</p><p class="ql-block"> 连里立刻将秃子找来盘问。在确凿证据目前,秃子将盗窃连队猪肉和46连商店之事供认不讳,并招出了同伙是椰子。原来这哥俩盗窃商店是从库房损坏的窗户钻进了进去,然后从库房与商店隔断墙之间一个两尺见方的小门钻进商店实施了盗窃。因此,商店的门窗是完好无损的。</p><p class="ql-block"> 连队领导连夜派曲世杰等人到二道河子将椰子带回连里。不知是不是李振东副连长主动请缨,审问秃子和椰子一事由他来负责。</p><p class="ql-block"> 椰子到了连队的第二天晚上,李连长带着一些男知青在一间小房子里再次审问了秃子和椰子。期间,二人被脱光上衣,并用衣服包裹住头拖到屋外。说是到外面清醒清醒头脑,其实是几个知青在外面用拖拉机输油管抽打二人。秃子被打得吱哇乱叫、大声求饶,而椰子则是一声不吭。 据说那几个下手特别狠的知青有的是曾经被专案组找来谈话、怀疑过是盗窃商店的对象。有的是痛恨二人偷走了连队过年的猪肉,让知青们没有高高兴兴地过个好年。</p><p class="ql-block"> 一失足成千古恨呀!知青犯了错误,自有法律制裁,打人终究是不对的。当然,这难免有李连长借机替妹妹报仇解恨之嫌。</p> <p class="ql-block"> 将照片放大后, 能够清楚地看到照片中有一间木制小屋,那是紧挨着路边的一间公共厕所。</p><p class="ql-block"> 厕所是用木板搭建而成,十分的简陋。夏天,厕所坑里飞着苍蝇、爬着蛆虫,让人恶心。冬天,北大荒的室外零下二三十度,上趟厕所那绝对是速战速决。</p><p class="ql-block"> 1973年夏天,43连男生到四不漏子打石头。由于二道河子水库工程下马,打下的石头后来被一些连队拉走,说是建防风厕所。听说是江青、陈永贵到兵团视察时,看到各连队都是简陋的临时厕所,既不防风,也不遮雨,要求各连队为知青搭建砖石结构的防风厕所。也不知46连的这个厕所有没有被改造?</p><p class="ql-block"> 1971年春播前连队制做颗粒肥,我们5班负责在这个厕所坑里刨大粪。尽管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厕所坑内的大粪仍然冻得钢刚的,只能用镐来刨。迸溅的粪渣打到脸上,有的还被粘住,那叫一个恶心。</p><p class="ql-block"> 这个路边厕所东边是女厕、西边是男厕,中间用木板隔开。由于拼接的木板不是严丝合缝、留有缝隙,因此,常爆料有变态的人窥测女厕所。这个厕所离43连男生宿舍不到20米远,连里的男生都用这个厕所,故43连的男知青都有嫌疑。我们男生知道后,非常郁闷,都想找出这个人,还自己一个清白。</p><p class="ql-block"> 记得1973年春节期间,一个男生发现46连的一个老职工在窥测女厕所,便悄悄地回宿舍告诉了大家。宋宝林等几个人立马冲进厕所,把这个人扭到了宿舍,让他当场写下了“认罪书”,然后送到了43连连部。</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此人到了连部后,当场反悔,说是屈打成招才写了“认罪书”。后来,连队领导让宋宝林几个人购买一些礼品,到那个人家里去赔礼道歉,没办法这几个人只能照办。尼玛,窝囊呀!</p><p class="ql-block"> 此事过后,北京知青赵建章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千万不要多管闲事,只要拉屎没人往厕所里扔砖头溅你一屁股屎,谁爱看就让他看去吧!”。</p> <p class="ql-block"> 时间一晃,知青岁月已经过去50多年了。50年前,知青年代我们经吃过苦、遭过罪,挨过饿、受过累,艰苦的岁月磨练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已经是奔70岁的人了,我们真的老了。怀念青春的时光,年轻真好,真的不想变老……。</p> <p class="ql-block"> 祝愿我的兵团战友们健健康康、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