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晚路过常山一家网红花卷店,爱人说买几个花卷尝尝。二十多年没有再吃过这叫“花卷”的食物,记忆当中吃它,还是当年在衢师。可能冠名网红原因,很畅销,早已销售一空,只能等下一锅出笼了。店主告诉我们要等四十分钟以后才有,可我们还是耐心等了,毕竟衢师的味道仍存留在心中,想看看这网红花卷能否和衢师的pk一下。</p><p class="ql-block"> 我俩聊着当年在衢师吃的早餐,洋溢着能读衢师的幸福,特别是我爱人后两年有在学院生活的经历,更有强烈的对比。可能正因如此,更有强烈品尝这网红花卷的欲望。我们来自农村,每天早餐有粽子、大饼、包子、肉卷、花卷、鸡蛋、麻球……品种那么多的食物供我们选择,而且不像现在早餐店买来的那样个个小一号,既便宜又实惠,关键还好吃。那肉卷入味,虽不见多少肉,却很香。大饼一个,肚子不是很饿,还吃不下。食堂阿姨也挺好,去吃晚了,偶尔多夹一样给你,搞得你像她亲戚一样。</p> <p class="ql-block"> 在校园边上有几家路摊卖麻辣烫的,也增添了一点衢师的味道,很多回忆衢师的人,都不会忘了道一回:麻辣烫。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豆腐:煮得一个孔一个孔的,浇点调制好的辣椒酱,撒一点酸菜,舀一点煮豆腐的汤,虽不见多少料,但每次路过摊位,都会令人嘴馋起来。当然边上饭店的炒粉干、年糕、蛋饭,是我那时的“高级餐标”。逢上在画室醉心绘画,晚去吃饭,食堂阿姨收工了,不得不动用“高级餐标”,算是犒劳一下用功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吃,只是衢师的味道中的第一道味而已。在衢师的校园里,绿树成荫,爬山虎爬满了对正着校门口的行政楼。围着菱湖,几幢青砖瓦房对着几幢现代楼房,如同阴阳太极,各占一半。一年四季,校园里都有花的味道,校门口有几棵柚树,柚花盛开泌人心脾,含笑怒放幽香暗来,玉兰花开夺人眼球。正对大门还有一个人工花坛,随着季节的变化,园艺师傅会交替摆上各种颜色的杜鹃花,不同品种的菊花,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的花。行走校园里,你还能闻到书法教室飘来的墨味,油画教室送来的油味,图书馆溢出来书香味。</p> <p class="ql-block"> 衢师的味道更是青涩的,读衢师的都是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像我这样来自农村的,青涩的味道更加明显。第一学期,很多事都是新鲜的,新奇的。学校有很多社团,什么棋协、乒协、篮协、书协……你有什么爱好,都能得到满足。当我看到百人合唱团招人的简报,被这个“团”的气势给震住了,莫名地去报名了,素不知周娟娟老师要面试——叫我唱一支歌,当时我愣在那里,半天想不出自己会哪支歌。周老师实在等不住了,点醒了我:国歌会唱吗?我使劲点了点头。等我唱完,周老师就问我:你学过音乐吗?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但这股青涩味道,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后来还有书法补考,普通话补考了等,更浓郁了这青涩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用铜管乐队升旗,之前我没经历过,衢师毕业后便也没经历过了。这样的滋味又便是怎样的呢?</p><p class="ql-block"> 花卷出笼了,没有尝出衢师的味道。读书生涯,大部分的记忆在衢师,一般难以呈现出衢师的味道了。不知道身为衢师人的你,又作何感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