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场的日日夜夜(附:词一首)

沧海一粟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原自技术总结)</p><p class="ql-block"> 青龙场立交桥,它是成绵高速出成都的第一座立交桥。每当经过它时,总会回忆连连。前尘影事,回想到当年的日日夜夜,曾写过词一首(中华新韵):</p><p class="ql-block"> 《念奴娇·忆青龙立交桥工程》</p><p class="ql-block"> 说明:钢管拱还是当时新工艺,省内笫二座;拱座使用高墩,也在省内首次;另外梁与高墩应用的无粘予应力钢索也是新工艺。时任技术总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青龙立交,跨成渝、高架接成都通。</p><p class="ql-block"> 顺畅行车,瞧此景、滚滚思潮翻涌。</p><p class="ql-block"> 抗力高墩,无粘钢索,钢管拼接用。</p><p class="ql-block"> 再多困难,只须多议从众!</p><p class="ql-block"> 为保钢拱加工,节节核验,数据控拼</p><p class="ql-block">拢。 </p><p class="ql-block"> 桩大水汪,勤探索、降水研究调控。</p><p class="ql-block"> 虚已披怀,兼听众议,保质安同共。</p><p class="ql-block"> 成功投产,巍然安立高耸!</p><p class="ql-block"> (注:“成渝”指成渝高铁、老成渝等多条线路)</p><p class="ql-block"> 任务是原铁路局王局长親自安排,要求一定要交出好成绩。1994年8月成立了青龙场立交桥指挥组,我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青龙场立交桥是当时四川境内建的第二座钢管拱桥。有三跨钢管拱;无粘结予应力砼纵梁,拱座为无粘结予应力砼高墩;桥下是铁路东站的部分调车场以及成渝线,來來往往的車辆很多。从结构、从地理位置来说施工难度很大,远超过了当时省内的第一座钢管拱挢。</p> <p class="ql-block">  拱钢管的加工被个别领导背着大家分包给一家小厂,这使我十分为难,只有亲自过问加工的事项。</p><p class="ql-block"> 厂方没有当时的先进设备,卷管设备还马虎;焊工的技术还可以。但是厂部、车间的技术力量远远不夠,仅以加工锅炉为主业;且车间的负责人似乎有点傲慢,当着我说:干了20多年鍋炉焊接,有啥问题……?</p><p class="ql-block"> 我信不过,当时只同意:1、先试做一节,没有问题再铺开;2、先地上试拼成功后再吊装。</p><p class="ql-block"> 由此同时,为了解决厂方计算的困难,我们自行开发设计了悬链线计算机程序,並将计算后的数据清单提供厂方。</p><p class="ql-block"> 一天我刚起床,突然接到厂家的电话:要我马上去一下。我明白出事了,即刻上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陰沉沉的,没有一絲风。赶</span>到工厂时,厂长及车间负责人等候在車间门囗。見到我,迎了上來,简单说了几句后带了我们前往出事之处。简直不敢相信,腹板施焊后,放在我面前的钢管不再是圆柱形,而是奇形怪状的,说象桃子,不象;说象梨,也不象……。我也说不出是什么样子。这时,车间里的工作都停下来了,变得十分寂静,大家都慢慢围了过來……。</p><p class="ql-block"> 我心头已经明白,焊接过程没有注意钢板厚度不同的问题。事已至此,为了更好说服厂方,我心想,只有组织专家分析会。</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请了西南交大、川大的教授,设计及施工的相关专家。大家察看现场后一致认为,腹板厚25mm,园管壁厚15mm,不同厚度钢板的热熔量不一致,腹板焊接时厂方错误的釆用了一次性堆焊,由此,造成胀缩不匀所至。会上制定了焊接要求:分层施焊,每层的厚度先试行,后正式实施。並且为保证质量,要求每完成一节,做一节探伤,不合格立即返工。</p><p class="ql-block"> 之后,厂方开始规究了。我们又专门派了一个技术人员参与管理,我也隔三差五的去厂里。一节终于成功了,经检查同意全面加工。</p><p class="ql-block"> 一跨拱的管节加工完成了,按要求先进行地面试拼,我们在地面精确施测了坐标。</p><p class="ql-block"> 然而,厂方来电说,接缝普遍超标。我急忙带了几位同事前去。盛夏,烈日炎炎,碧兰的空中唯有几片淡淡的白云,一絲风也没有。钢管都已晒得微微发烫,我们同厂方在试拼场上一处处查看。在如此高温下,接缝普遍超标3~4mm。我心头在捉模:计算不应有问题!计算机程序曾反复核实过。按我们的规定,一人计算后必须再要另一人复核;而且交厂的清单我也核算过,计算与精度完全符合要求!除此之外,就是抽查时曾发现板材切割有的没有按交底时的规定,曾提出过整改要求,厂方是否没改进而混在里面?问题,就是该怎么处理和补救?</p><p class="ql-block"> 由此,要求厂方暂定管节继续加工,並再次组织了专家分析会。会上在大家的追问下,厂方说了切割方法,确实没有完全按交底的要求,以至出现了问题。由此,会上作了如下规定:1、必须按技术交底要求切割;2、修正的原则,以堆焊一定的焊材。3、要求先校正,检查确认合格后,才可陆续运抵工地吊装拼接。</p><p class="ql-block"> 终於,第一跨管节,经历了一番曲曲折折后能交卷了。由此,钢管的加工也走上了正道。</p><p class="ql-block">(地面试拼装)</p> <p class="ql-block">(单节吊装)</p> <p class="ql-block">  无粘结予应力当时还是新工艺,桥的纵梁及拱座 的支墩都釆用。纵梁的张拉、锚固还好处理;高墩拱座有一定困难。</p><p class="ql-block"> 也许超出了一般人的相象,通常拱座都设在地面,应用新工艺后,该拱座高高地在墩上。以至交工后接收单位害怕跨坍,还组织了多次硏讨,我也受邀参加过。最终还设计了一个予备防护方案,以防万一。</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桩基开挖时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基础座落在古都江堰冲积层的台地上,下挖没几米就是砂卵层,厚厚的砂卵层极不稳固;而且地下水位很高,大直径孔桩开挖极易坍塌。后來,建设、设计、施工共同硏究后,以增加降水来调控,终於解决了坍塌问题。</p><p class="ql-block">(桥施工的综合情况)</p> <p class="ql-block">(拱座施工过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克服重重困难后,97年元旦正式通车。经评审被授于四川省科技奖。</p><p class="ql-block">(合拢后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