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建一师的拖拉机手最潇洒

人生滋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祖宁平</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追寻农建一师创建前进农场艰苦创业足迹的时候,在寻觅那一幅幅由荒无人烟变成万顷绿洲的历史画卷的时候,一个个画面就似电影胶片一样的曾在脑海不断闪现。这里有荒芜野草和尘土飞扬的盐碱滩的画面,有如平镜一般的戈壁滩在阳光下跳跃着火焰的画面,也有纵横阡陌的沟渠和绿浪翻滚的良田的画面,这幅幅画卷的绘画者,实至名归于西大滩上的奋斗者, 实至名归于机械化铁牛拖拉机在这里的大展雄姿。那个时候驾驭这个铁牛拖拉机大展雄姿的,就是西大滩上最潇洒的拖拉机手。</p> <p class="ql-block">  西大滩上的最早的拖拉机手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1952年3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招录的一批,经过农垦部河北芦台拖拉机训练班一年的学习培训,毕业后分配到宁夏农(军)垦的30名学员,其中分配到农建一师的有郭生智、杨钰贤、祖步清、邓志和、李静云、黄秋荣、赵培云、王顺其等10人左右;二是1952年11月农建一师选派70多名官兵到农垦部河北芦台拖拉机训练班半年的培训,学成归来的学员,其中有许青培、付广成等;三是以上学员毕业和学成以后,又师傅带徒弟,带出了一批农建一师的拖拉机手。</p><p class="ql-block"> 这些拖拉机手驾驶着心爱的拖拉机,奔驰在西大滩荒芜的原野上,成为了农建一师最帅气的小伙子和最美丽的姑娘,是开创幸福生活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有人形容农建一师的拖拉机手说,向前望去,一望无际的是荒原之地,向后望去,顿时成就了万顷良田。是你们的铁犁在抚摸着大地,是你们的汗水在加足了马力。</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拖拉机成为了一个创建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重中之器,人们心中向往的身之利器,有了它,一切梦寐以求的愿望,都有可能梦想成真和随手可得,它成为了人们心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观音菩萨。</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收集到了一些离现在已经近70年的那些拖拉机手的历史照片,展现在后人们的面前,来讴歌那些艰苦创业在西大滩上的拖拉机手,来纪念那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英勇无畏的拖拉机手。</p> <p class="ql-block">  郭生智:(1936.1-2021.3.31),宁夏平罗县人,中专学历,中共党员,1952年2月被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招录到灵武机耕学校学习,1952年3月至1953年3月在国家农垦部河北芦台农场拖拉机训练班学习。1953年4月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一师实习并工作。1954年1月至1980年12月先后在农建一师三团、农五师三十四团及国营前进农场修造厂、机耕队、三站、机务科工作,历任车长、班长、技术员、队长、主任、科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81年1月至1984年8月任国营长山头农场副场长:1984年9月至1997年11月任国营玉泉营副场长、场长、党委书记。1997年12月退休,2021年3月31日病逝。</p> <p class="ql-block">  杨玉贤:(1928.3-1996.7.15),陝西省泾阳县人,195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2月考入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灵武机耕学校,1952年3月至1953年3月在国家农垦部河北芦台拖拉机训练班学习,1953年3月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一师一团实习并任拖拉机驾驶员,1959年担任前进三场机耕队队长,1966年担任农建十三师三团二营十连指导员,1971年任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三十四团二营副教导员,1974年调任宁夏农垦物资供应站任副主任、主任。1988年3月退休,1996年7月15日去世。</p> <p class="ql-block">  邓志和:(1930- 1990.6.10) 陕西富平县人,中共党员,1952年2月考入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灵武机耕学校,1952年3月至1953年3月在国家农垦部河北芦台拖拉机训练班学习, 1953年3月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一师实习并工作。先后在解放军农业建设一师、农建十三师三团、农五师三十四团及国营前进农场机耕队、修造厂工作,历任拖拉机驾驶员、机耕队长、修理工、技术员、车间主任等职。1970年调农五师后勤部供应科(改制后宁夏农垦物资供应站)工作。1978年至1982年调国营长山头农场农机科任副科长,1982年因病退休,1990年 6月10日因病去世,享年60岁。</p> <p class="ql-block">  祖步清:(1933.12-2016.3.27),陕西省渭南市人,1959年11月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2月被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招录到灵武机耕学校学习,后于1952年3月至1953年3月在农垦部河北芦台拖拉机训练班学习,1953年3月分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一师实习并工作,在农建一师修理连、机耕队担任修理工和驾驶员,1964年在农建十三师三团政治处担任干事,三团修理连副指导员,1971年担任农五师三十四团二营机耕连指导员,1974年至1996年担任前进农场农机科副科长、科长、高级工程师;前进农场农机公司经理,农场直属机关总支书记,总农机师。1996年退休,2016年3月26日病逝。</p> <p class="ql-block">  黄秋荣: 1933年12月10日出生,女,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人,1952年2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招生拖拉机手,考试合格被录取,同时被录取的还有20多名女学生,几十名男学生,总共有一百多名学生。学生们都发了工作服、被褥和行李包,被送往农垦部河北省芦台农场学习拖拉机技术,这个班叫做“国营芦台农场拖拉机训练班”。</p><p class="ql-block"> 国营芦台农场拖拉机训练班,享受的是供给制待遇,住的是集体宿舍,睡得是土炕,吃的是玉米面窝窝头、高粱米稀饭,就的是老咸菜,每天开饭的时候,学生们每人拿着一个土碗,用竹筷子敲着土碗,响声不是那样的协调,不能成为一首美妙的曲子,但同学们天天兴高采烈、精神抖擞。虽然生活是这般,同学们都抱着我们有了工作,能够养家糊口了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他们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拖拉机手的自豪。</p><p class="ql-block"> 那时河北芦台农场只有一台匈牙利产的轮式拖拉机,一台前苏联产的链轨式“纳齐”拖拉机,百十名学生轮批轮换着上车实习学习,许多课堂是在田间地头上的,学生们就地盘腿打坐在地里听课,听老师讲机械原理和拖拉机驾驶技术。</p><p class="ql-block"> 1953年3月,经过一年的紧张学习,河北芦台拖拉机训练班的学员就毕业了,被分配到西北四省(除陕西没有分配)的国营农场实习并参加工作,黄秋荣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宁夏农业建设第一师机耕队从事拖拉机驾驶员工作。</p> <p class="ql-block">  李静云:(1938.---1983.2.13), 女, 陕西咸阳市人, 中专学历,1952年2月从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招考到灵武机耕学校(宁夏农机学校前身)学习, 1952年3月到农垦部河北芦台农场拖拉机训练班学校,1953年3月实习并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一师工作 ,担任农建一师、前进农场、农建十三师三团、农五师三十四团拖拉机驾驶员、团场部机关打字员等工作。1975年调往银川糖厂工作,不幸于1983年2月13日因病去世,终年45岁。</p> <p class="ql-block">  许青培:(1928.9.26-2019.3.2) 山西省灵石县人, 1949年4月参加革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教导大队学习,历任独立第二军后勤部、独立第一师、农建一师、灵武机耕学校和农垦部芦台拖拉机训练班学习,1954年8月2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农建一师机务科科员,农建一师机耕队副队长,农建一师一团作业科科员,前进一场机耕队队长,前进农场修理厂厂长,南梁农场党委书记兼场长,贺兰山农牧场党委书记兼场长。1990年9月12日离休,2019年3月2日去世。</p> <p class="ql-block">  付光成:(1930.8.23-2012.11.15)山西省孝义市人,1949年4月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解放军十九兵团63军政治部和独立第二军后勤部警卫员,并在灵武机耕学校和农垦部芦台拖拉机训练班学习,历任农建一师机耕队副队长,农建一师二团作业科科员,前进二场机耕队队长,前进农场二站主任,前进农场农机科长,1964年调任灵武市工作,历任灵武县物资局局长,农机局局长、党委书记,灵武县政协常委,1990年离休,2012年11 月15 日因病去世。</p><p class="ql-block"> 付光成为宁夏灵武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是宁夏灵武市的功勋人物,他的事迹收录在灵武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需要说明的:农建一师拖拉机手的信息资料收集到的就这些了,遗漏的肯定不少,若有知情者请费心告知作者,作者将不遗余力的补充完善,将最丰盈、最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奉献给读者,让读者饱餐这份精神食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