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楸树种植 助力乡村振兴

陶庙镇宣传

陶庙镇党委政府以种植楸树为抓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新发展。<div><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33333">充分调研,谋定而后动</font></b></h1> 陶庙镇党委书记谷年绪自2021年7月到陶庙镇任职以来,积极走村入户调研,发现各村存在不少通病。<b>一是</b>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大多数村在5—10万元,来源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光伏项目收入、租赁土地收入,难以保障村级基本运转。<b>二是</b>绿化树木不合理,镇村主干道及村庄空闲地上种植的绿化树木基本为杨树、柳树等,不仅经济价值较低,而且每到春秋天时期,杨棉、柳絮不仅污染环境,又极易引发安全问题;<b>三是</b>美丽乡村片区建设特色不明显,放眼望去,村内绿化树要么全部是石楠、要么全部是女贞等,未形成一街一景、特色鲜明的村居环境。<br> 针对这些问题,谷年绪书记多次去曹县、河南等地进行考察,发现楸树的经济价值高、长远效益好,又因其树干挺拔,极其适合作为主干道绿化树木,经过考察对比并多次召开党委会议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十万楸树进陶庙”工程。<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合理部署,立基础打长远</b></h1><div> 为了扎实推进楸树种植,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镇村干部大会、组织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凝聚共识,让全镇33个行政村充分认识到楸树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美化村庄环境的作用。 <div> 经过与村干部多次座谈交流,结合村其意见,镇党委研究决定:<b>一是</b>及时清理场地,将镇驻地及33个行政村主要道路、坑塘周围、空闲地上的杨树、柳树以及部分杂树全部清理干净,废弃宅基地、老旧房屋、残垣断壁全部进行平整。同时,将县乡道路每侧路肩拓宽至6米,村与村之间的连接道路,每侧路肩拓宽至3米。<b>二是</b>明确收支分配,由镇政府出资购买楸树苗种植在镇村主要道路两侧,收入则全部用于全镇民生事业发展;各村内清理出的坑塘四周、空闲地等种植的楸树则由村集体出资购买,收入全部归村集体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在农户可在自家空闲宅基地上可种植,由集体出资购苗,采取集体、村民成方式分红或者村集体支付农户租赁费等灵活的方式,充分调动起村民加入种植的积极性。<b>三是</b>合理规划设计,村内次干路、小胡同等不方便种植楸树的地方,则种植石楠、海棠、白蜡、女贞等绿化树木,每条次干道、小胡同只种植一种绿化树,重点打造一街一景。</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精心指导,坚定工作信心</b></h1> 对于楸树种植这一新生事物,各村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镇党委积为各村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避免各村进度不统一,错过春季最佳植树时间。<br> <b>一是</b>强化工作力量,镇党委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小组,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人大主席统筹负责楸树种植工作,由党委委员督导8个管区的工作进度。<b>二是</b>提供资金支持,由政府出资租赁10余台挖掘机,逐村逐路的修复路肩、平整土地,各村支部书记指到哪里,挖掘机就平整到哪里。<b>三是</b>奖惩结合,将种植质量效益与村两委干部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b>四是</b>拉长技术指导链,镇党委政府与楸树苗供应商签订购、种、收全程服务合同,确保从一开始种植就提供全程技术指导,避免了村干部及群众的后顾之忧。为方便各村与技术人员沟通交流,计划专门建立楸树种植微信群,有技术难题随时线上与楸树供苗商联系,线下电话、现场咨询,交流种植经验。 截止到目前,已经清理出空闲宅基、坑塘、路肩等空地38万平方米。下一步,楸树种植工作计划在3月份在全镇范围内铺开,初步种植楸树4万余棵。

楸树

种植

各村

镇党委

路肩

绿化

空闲

集体经济

乡村

坑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