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比干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卫辉市城北七公里。比干墓从周武王克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庙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占地四万四千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照壁、山门、二门、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鳞次栉比,各具特色,四周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在比干庙正南方有比干石雕像、神道、牌坊、环境幽深,是天下游和比干后裔林姓儿女祭谒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干是商朝君主文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商朝前期继承制度是嫡子兄死弟继制,经盘庚迁殷后,改为父死嫡子继位制,比干和微子、箕子三人由于是庶出,故没有继承权。在帝辛时期国家领土迅速扩张,各新归纳的民众得到巩固团结。后来,帝辛决定攻打一个徐夷的大国,经过几年的战争打败了徐夷,但是国内军事实力削弱的严重。少师比干等谏休养生息,而后再兴征伐,帝辛不听。周反,帝辛闻讯大怒,欲带朝歌城内东夷各族俘虏伐周。比干再固守朝歌,以待王师东归。帝辛不纳,诛比干以慢军之罪。帝辛伐周,商周大军对峙于牧野。由于收编的俘虏临阵倒戈,商军大败,帝辛到摘星楼自焚身亡。比干因谏而死,为国守忠,其气节为周人敬佩,故周就大力的宣扬比干为国之精神,追封国神,还把比干的儿子坚找到赐姓林并分封领地。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害怕祸及到身,逃出朝歌,于长林(今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村)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于是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为坚,并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比干则为林氏之太始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干是商纣的宰相,纣王的王叔。自</span>唐朝以来历代英明皇帝加以封谥和维修,众多文人雅士以诗词的形式,高度评价了这位亘古忠臣,并立碑纪念,使比干庙成为碑碣林立,古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物宝库。</p> <p class="ql-block">比干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因为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因为碑下就是土地,所以孔子写个“莫”而不是“墓”字。这其中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据说,孔子是借地为土,故意把墓写成莫字。后来,有个好为人师的县令看到这块墓碑,讥笑孔子写了错别字,就拨剑刻上一土字,刚刻好,乌云滚滚,雷声大作,轰隆一声,将土字劈掉,就成了现在这样一块残碑。</p> <p class="ql-block">比干不仅是商纣王的王叔,而且还是殷商重臣,地位十分显赫;而且这比干还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相传拥有七窍玲珑心的人可以与世界万物交流,能使双目破除一切幻术,而比干正是靠着这颗七窍玲珑心,破了妲己的幻术,发现了千年九尾狐狸精的真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话说在鹿台完工后,商纣王听信妲己妖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便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以迷惑商纣王。席上,狐狸骚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比干便与武成王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比干还拣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严冬时献于上纣王,以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与君前。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一番思索之后,妲己找来雉鸡精胡喜媚,两人决心共同设计害死比干。先是妲己假装旧病复发,必须要七窍玲珑心才能康复,商纣王得知之后,便命比干掏心救妲己。其实当时比干有姜子牙的符箓相助,所以并没有立刻丧命,可惜在离开的时候,问一个卖无心菜的妇人:“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鸣呼丧命。</p> <p class="ql-block">比干听到这句话便失去了想要活下去的信念,因此丢了性命,比干是忠臣,即使君王昏庸,但他依然想要保住大商的基业,此时他的一颗玲珑七窍心(被称为是世上最纯粹的心)被纣王所挖,他又为什么活下去?于是气绝而亡了。之后其魂魄入封神榜中,被姜子牙敕封为“文曲星官”之神,乃北斗星官之一。</p> <p class="ql-block">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p><p class="ql-block">林默娘: "天上圣母,人间妈祖",是在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流行的俗语,被人尊为圣母或妈祖,把她当作保护神。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出海远行者越来越多,被更多的远航之人所尊奉。</p><p class="ql-block">林则徐:1839年,“禁毒英雄”在广州“虎门”一把大火烧出个醒世的中国,给沉睡的国人当头棒喝,一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以禁断鸦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同时也主张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