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洁求学的郑州扶轮中学的前世今生

神脑

<p class="ql-block">  郑州扶轮中学(简称郑州扶中),校名曾改过多次,但通称郑州扶轮中学。因为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洁与郑州扶轮中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她去世后谈起她不得不谈及这所学校。笔者对郑州扶轮中学产生浓厚兴趣,但发现,关于这所学校的历史、张洁与这所学校关系的历史,好多资料叙述不一,甚至是大错特错,让读者莫衷一是、无所遵循、以讹传讹。几经考究,笔者倾情奉献郑州扶中及郑州扶中与张洁关系的资料,以正历史本真面目,以告慰作家在天之灵,以飨喜爱作家的文友。同时,笔者也想简单说说关于郑州扶轮小学的事,因为它们与郑州扶轮中学也有关系;还要谈谈其他地方扶轮学校的事,让读者对“扶轮”有个全面了解。</p><p class="ql-block"> 郑州扶轮中学和小学创建于郑州,但郑州名称曾改变几次,学校名称中使用行政建制名称也有不同,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郑州。郑州的历史比较悠久,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朝为州。不过,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而且是局部政权居多。到了清末民初,1913年,郑州由州平级改为县叫郑县。1928年,冯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郑州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郑县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郑州,郑县分为郑州市和郑县。同时,当时的中原军区为统一管理铁路,即成立陇海、平汉铁路联合管理局,1950年3月起,改称郑州铁路管理局,管辖范围是北起高迁站,南到汉口的玉带门;东起徐州,西至天水,正线全长约2500公里。1953年,撤销郑县,称为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p><p class="ql-block"> 对“扶轮”一词,许多人不甚理解。学校以“扶轮”冠名,何故?“扶轮”从字面分析上看,应该是“手扶车轮”之意。较早出现“扶轮”一词的古代文献是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王逸在注《楚辞·远游》“凤皇翼(用翅膀遮蔽,保护) 其承旗兮”一句时说:“俊鸟夹毂(车轮正中)而扶轮也。”此句意思是说:在乘车旁边飞行的凤凰好比是“扶轮”的卫士,扶翼车轮。可见“扶轮”的含义较其原始义“手扶车轮”有了一定的引申,不再强调手扶车轮的具体动作,而是强调其“辅佐、护佑”的内涵。这个现象的出现是与我国古代战车的车乘制度有关。古代战争中,一辆战车通常有三名乘员,骖乘负责主帅的安全,保证主帅所乘车辆的正常行驶,包括“扶轮”职责在内。《左传·成公二年》记述齐晋之战,骖乘郑丘缓说:“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大意是说,在战场上遇到艰险难行的道路,他作为骖乘必定下去推车,使车畅达。在泥泞崎岖的道路上行驶时,推车时需要“扶正车轮”,确保车辆不发生事故,以护佑主帅的安全。这应该是“扶轮”一词在原始义基础上被用来引申为“辅佐、护佑”之意义的原因所在。先秦时期的战车,由于道路和技术的原因,乘员数量有限,作战、护卫主帅、推车和扶轮者为同一人,即骖乘。后来产生了分工,有专门的“扶轮”者出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记载“宗泽复上疏”,其中谈到“扶轮”与“推车”分工的情况。可见“推车”与“扶轮”分工清楚,扶轮者的职责也已经相当明确,即在车辆行驶时控制车轮的摆动幅度,以防止折轴。所以,在古代典籍中,“扶轮”一词还经常和“推毂”、“捧毂”、“挟毂”连用。</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文献中,“扶轮”一词和一个人的名字“灵辄”经常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人文内涵的成语故事——“灵辄扶轮”。春秋时晋国赵宣子赵盾在首山打猎,见灵辄倒在大桑树下,问他,说已三天没吃饭了,赵盾给他吃的,他要留一半给母亲,赵盾又送了他些饭和肉带回去。后灵辄做晋灵公甲士,晋灵公暗伏甲士欲杀赵盾,灵辄却反过来杀退甲士,为赵盾扶轮并救了他。史事详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灵辄扶轮”或“扶轮推毂”为怀恩报效、知恩图报的典故。在敦煌变文《伍子胥变文》中将“灵辄扶轮”与“黄雀衔环”并列使用,而“黄雀衔环”是古代故事小说中常见的表达施恩报恩的题材,由此可见,“扶轮”在当时就成为一个通行的典故。</p><p class="ql-block"> 近代我们常说的“扶轮”是指一种组织,是一个由全世界事业及专业人士结合而成的一种组织。它提供博爱的服务,在职业方面鼓励崇高的道德标准,并帮助建立世界的亲善与和平。世界上第一个扶轮社国际扶轮社是1905年2月23日由美国人保罗·珀西·哈里斯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组织成立的。最初新创立的扶轮社社员集会,“轮流”在彼此的事业场所举行,此即“扶轮”(Rotary )名称之由来,英文Rotary(旋转的、飞转的、轮流的)遂被翻译作中文“扶轮”。</p><p class="ql-block"> 20世纪初期,“扶轮”一词当时比较流行,国际扶轮社的宗旨深入一些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当年铁路学校采用此名,大概一是取其公益教益的公德意识;二是富有兴办铁路员工子弟学校,以扶持、扶助铁路事业”的内涵。后人以“扶轮”为怀恩报效之典。“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扶轮”之名行教育之实,它便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扶轮”希望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学子,都能成为国之栋梁,成为推动国家繁荣昌盛的力量。“扶轮”在汉语语境中的“扶持、扶助、辅佐、护佑、施恩报效”的内涵与发端于西方世界的扶轮社“专业、亲善、爱心、和平”的宗旨相结合,赋予 “扶轮”以新的时代意义,扶轮,成为一个像形、像意又像音的翻译词语。</p><p class="ql-block"> “扶轮”用作解放前我国铁路中小学的专用校名,凡国有铁路沿线学校统一冠以此名,最早出现在山西大同。1917年,大同铁路工人为解决子弟入学的困难,首创了全国第一所扶轮小学堂。1918年1月,为解决铁路职工子弟“失学甚多”及入学困难的问题,京汉、京奉、京绥、津浦四条铁路的职工自发成立起“铁路同人(现在偏向用“同仁”。作者注)教育会”。此举立即得到交通部(主管铁路,时任交通部总长曹汝霖)的支持。同年,以交通部次长叶恭绰为会长、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关庚麟为副会长,交通部次长徐世章、交通部总工程师詹天佑、交通银行董事长施肇曾、交通部前总长周自齐等十二人为董事,特别组成“教育事务董事会”,随即以“扶轮公学”为统一校名在四路沿线筹建员工子弟学校,决定各地学校均冠以“交通部部立××(所在地名)扶轮公学第×(顺号)小(或中)学”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在此历史背景下,1918年10月,长辛店机厂艺员养成所子弟教育部分改建为北京长辛店扶轮小学校,校址位于扶轮胡同。后来学校又迁址,最终于1946年定址崔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广铁集团志》记载,粤汉铁路局从1918年起,先后在徐家棚、沟口、新河、安源、岳州、长沙、田心、衡阳、郴县、坪石、乐昌、曲江、广州(三所)等地,共办有十五所扶轮中小学和员工子弟小学。此时,交通部部立石围塘扶轮小学也应运而生。1928</span>年成立国民政府铁道部,扶轮学校归国民政府铁道部所属,并提供办学经费,“扶轮学校”由“铁路同人教育会”时期的“集资办学”性质改为铁路企业的一项员工福利设施。1929年1月,子弟学校改称“铁道部部立××扶轮小(中)学”。</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的铁路路徽图案,就是中间有一车轮,两边各有一翅膀,给人的印象是火车的车轮在众人的扶助下展翅飞翔。在旧中国,许多铁路工厂、团体,尤其是所办的各类学校,几乎都以扶轮命名。</p><p class="ql-block"> 郑州第一扶轮小学和郑州铁路五中(简称郑铁五中)。郑州第一扶轮小学1921年由京汉铁路管理局郑县办事处在三益街的湖北会馆处开办,时称京汉铁路郑县子弟小学。1929年1月改称郑州第一扶轮小学。1938年日寇飞机轰炸郑州,学校迁址信阳的明港、李家寨等地办学,抗战胜利后回归郑州,在东三马路扶轮中学原址东侧继续办学,解放后改称铁一小。1999年8月与一墙之隔的铁五中合并为郑州铁路外国语学校,该校2005年交地方管理时再次更名,称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原铁一小现为该校的小学部。郑州铁五中是文革运动催生的产物,因动乱的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大量的小学生毕业后不能升入中学而只能在原学校上戴帽的初中,铁路学校也未能幸免。1969年,铁路局教委临危受命,在东三马路铁中的原校址组建铁五中,后期铁五中与近邻铁一小合并,称铁路外国语学校,该校2005年移交地方管理后,再次更改校名为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p><p class="ql-block"> 郑州第二扶轮小学。由设在郑州的陇海铁路管理局于1929年在操场街路北创办,时称郑州第二扶轮小学。因战乱该校于1938年西迁陕西西安,抗战后的1946年回归郑州原址继续办学,建国后改称铁二小。铁二小是一所老牌的铁路子弟小学,上世纪90年代后,因学校地处火车站商圈的核心地段,商业气息渐浓,环境嘈杂,已不再适合教学。同时,该地区的铁路生源也日趋减少 ,因此,郑州铁路局普教委决定将该校迁址另建。新校址位于航海路与长江路间的石柱路(现称碧云路)东侧。2000年新校址建成后,因种种原因并未办学,一度被工程单位占用,至2005年铁路学校全面移交市政府时,由郑州市二七区教体局在该校址处组建春晖小学。虽办学时间不长,但春晖小学治学有方,如今已成为南市区较有影响的小学之一。</p><p class="ql-block"> 铁道部部立郑州扶轮中学。平汉(1928年6月,北京改成北平,京汉铁路改称平汉铁路)、陇海铁路建成通车后,在郑州就职的平汉铁路职工子弟高小毕业生甚多。为此,平汉铁路管理局呈准,1928年在河南筹建郑州扶轮中学。1929年3月,国民政府铁道部批准平汉铁路郑州扶轮中学创建,并决定原第二扶轮小学并入成立小学部,时任国民政府铁道部次长钱宗泽还到校奠基。5月,学校招生开学,新生入学收费昂贵,铁路员工子弟减半。1929年9月15日,平汉铁路郑州扶轮中学举行开学典礼,平汉、陇海两铁路管理局和郑州市政府的头面人物以及其他学校的代表到会祝贺并讲话,国民政府郑州市市长张博锋还亲任该校的名誉校长。后来,9月15日被确定为郑州扶轮中学的校庆日。1930年,学校改名铁道部部立郑州扶轮中学校。郑州扶轮中学的历史上,第6任校长吴乃立(吴健)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倡导的“学为万人役,行率天下先”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至今仍给我们很多启迪。</p><p class="ql-block">​ 介绍一下国民政府铁道部。20世纪20年代战乱频繁,曾出现武汉、南京及北京三个政府各设交通部的局面。1928年北伐战争胜利,南京国民政府于10月23日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管理铁路事务的中央行政机构,即铁道部。具有特殊意义的是,第一任铁道部长由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担任。国民政府还相继颁布了《铁道部组织法》和《铁道法》,中国铁路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局面,通过设置独立的政府机构和正式立法得以实现。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38年1月,为加强战时运输的统一管制,国民政府颁布《调整中央行政机构令》,将原铁道部、全国经济委员会管辖之公路处、军委会所辖之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撤销,其业务归并交通部。至此,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正式结束,前后历时共10年零2个月,而交通部这一体制形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p><p class="ql-block">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日渐占领大片中国国土,铁道部部立郑州扶轮中学成为中原大地爱国救亡运动的场所。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在此讲学,并传唱爱国歌曲。1938年2月,交通部部立郑县扶轮中学(时铁道部已撤销,按郑州行政建制郑县命名)接到交通部关于学校向西安撤退的命令。交通部陇海铁路管理局(1946年3月更名交通部陇海区铁路管理局,多了个“区”字)调拨三节车厢供师生撤退到西安之后,由于西安也遭日本飞机轰炸,于是安排师生从西安过陈仓、越秦岭、走褒谷前往汉中,在此期间可谓历尽艰辛。学校在汉中城内伞铺街(以经营油纸伞为主)两湖会馆办学。为躲避日军的飞机轰炸,学校又临时转移到汉中郊区南郑县的冷水镇露天上课。又因日机袭扰,1939年5月,学校又转移到汉中城北褒城县张寨镇的周家大院,同时才基本缓解了师生住宿、上课的紧张情况。</p><p class="ql-block"> 1941年,学校奉命改名交通部部立扶轮中学。新任校长林群根据实际情况,两次远赴陪都重庆,转达师生关于迁回铁路沿线的迫切要求。随着战局的变化,为了创造更好的办学条件,上峰决定学校整体北移,校址选中了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距离蔡家坡火车站西北近十里路遥的草破村(今零胡村)龙泉寺。于是,扶轮中学又于1942年7月迁至新的校址。学校在塬坡半崖上,松柏遍布,庙隐其中,极利防空;龙泉水甜,常年不断;距离火车站远近适中,又不脱离铁道线,拥有大量新生来源,实为动静有致、半封闭的学习环境,便因地制宜适时扩建,悬挂校牌“交通部部立扶轮中学”。尽管时局动荡,条件艰苦,但学校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观念始终不变。 </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决定全国各地的扶轮中小学一律改称铁路中小学。民国交通部部立扶轮中学遂于当月更名为郑州铁路管理局西安分局蔡家坡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校。该校豫籍师生1952年离陕返回郑州继续办学。而早于1946年离陕返回郑州的扶轮中学小学部恢复原名郑州第二扶轮小学,解放后改名铁二小。1982年5月,陕西省修建的宝鸡峡引谓渠从蔡家坡铁路中学穿过,学校由龙泉寺搬至蔡家坡火车站新址,从而结束了郑州扶轮中学在龙泉寺艰苦奋斗四十年的光荣历史。在四次搬迁五处校址中,以草破村龙泉寺校址时间为最长。在此引用龙泉水的师生逾万人,人才遍及海内外,可谓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 1952年从蔡家坡回迁郑州前后,为适应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郑州扶轮中学高中部部分师生于1951年调往西安,进入新成立的郑州铁路管理局蔡家坡铁路中学长安分校,后来又先后发展为西安铁中、西安铁一中和西安铁路高级职业中专。1952年,郑州铁路管理局在扶轮中学原址(即郑州市东三马路)成立郑州铁路职工子弟中学《简称郑州铁中》。期间,郑州铁中曾设立三个分校。1953年在开封设分校, 1955年独立为开封铁路中学(简称开封铁中);1954年设立新乡分校,1955年独立为新乡铁路中学(简称新乡铁中)。1957年郑州铁中由东三马路迁到陇海东路187号现址。1962年郑州铁中再在郑州设立分校,1963年独立为郑铁二中。同时郑州铁中改名为郑州铁路一中,1987年经河南省教委批准撤消初中部,1989 年过渡为高级中学。2005年,开封铁中由郑州铁路局教委移交至开封市教育局,即现开封市铁路中学。2005年6月,已更名为郑州铁路一中的原郑州扶中,正式划归郑州市政府管理,最后定名为郑州市第一〇一中学。如今的一〇一中学已于2017年8月全部搬迁至郑东新区的列里路与心怡路交叉口西侧,原校址则变更为郑州市盲聋哑学校。</p> <p class="ql-block">  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洁与郑州扶轮中学有着密切关系。她原名董大雁,生父董秋水是吉林辽源人,曾在张学良的东北军中服役、在东北大学当过教官,1937年夏奔赴延安,后经朋友介绍到香港办杂志。1941年,张洁的母亲张珊枝带着张洁到香港找到董秋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日军进攻香港,董秋水带着张洁母女逃往内地,经广西桂林、四川重庆(当时隶属四川),于1944年10月到达陕西宝鸡县(当时无宝鸡市)。1945(或1946)年下半年,张洁一家来到蔡家坡。不久,张珊枝与董秋水分手,张珊枝在交通部部立扶轮中学小学部以当教师为生,与张洁相依为命,住在距离蔡家坡火车站不远的零胡村两间窑洞里。随后,张珊枝将张洁原名董大雁改为张洁,随她的姓,又让张洁籍贯随她的祖籍辽宁抚顺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介绍张洁的资料里,看到她的祖籍为辽宁抚顺(县)的缘故。张洁1951年上蔡家坡铁路中学初中部;1954年离开关中回到原籍抚顺县上抚顺市第二中学校(高中);1956年参加高考后,听从一位老师的建议,放弃报考大学中文系的志愿,放弃当作家的理想,决定改学经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但她的高中语文老师黄老师对她未上大学中文系深表惋惜;1960年毕业分配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处女作《从森林里归来的孩子》,从此在文坛大发异彩。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无字》分别于1985年、2005年获得茅盾文学奖,她也就成为1981年茅奖设立到现在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该奖的作家。张洁在蔡家坡居住九年,度过大半个童年和整个少年时代,散文《挖荠菜》、《拣麦穗》(“拣”现一般写为“捡”)、《怀念关中》、《盯梢》、《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姑娘》都是写在蔡家坡的生活。1991年10月28日,张珊枝离世,享年八旬。1992年6月22日,带着母亲的遗嘱,张洁回到蔡家坡,在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前感慨万千。2008年,年逾古稀的张洁第二次返回零胡村,探望了自己当年住过的窑洞。2022年1月21日,张洁在美国纽约病逝,享年85岁。</p><p class="ql-block"> 郑州扶轮中学和小学在中国铁路办学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郑州扶轮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校风的学校,是一所对民族、对社会有贡献的著名学府,不愧为革命的摇篮、知识的摇篮、人才的摇篮。虽然,今天学校已不以扶轮命名,但散居各地的昔日师生们仍深情地以扶轮相称,成立联谊会,举行聚会,欢唱《郑州扶轮中学校歌》,纪念那段不平凡的历史。另外,原郑州铁路局地域内,早在1918年就在武昌、新乡等地创办扶轮小学。开封扶轮小学前身是北洋政府交通部创建的,解放后更名为铁路子弟小学,现叫禹王台区实验小学。</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铁路办学史上,其他地方也有扶轮中学和小学,现在校名不一。如,国民政府时期的铁道部部立长辛店扶轮小学(北洋政府时期叫交通部部立长辛店小学,现叫北京市丰台区扶轮小学)、国民政府时期的铁道部部立天津扶轮中学、北洋政府交通部京汉铁路管理局1918年5月创建的京汉石门扶轮公学、北洋政府交通部京汉铁路管理局1918年创建1924年更名扶轮小学的新乡员工子弟学校、北洋政府交通部京汉铁路管理局1922年创办的江岸扶轮小学,等等。现在的北京市丰台区扶轮小学校徽外形似一个转动的齿轮,表示前进的列车奋勇向前,也表示扶轮小学走过了上百年奋斗历程,同时一个个相互咬合的齿轮似一个向日葵,有团结向上充满阳光的寓意。“FL”两个字母为学校“扶轮”二字的拼音缩写,呈现出服务的理念,也喻示着扶轮小学似前进的列车,开拓、进取,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一往直前。国民政府时期铁道部部立天津扶轮中学的前身是北洋政府时期1918年创建的天津扶轮公学第一中学,是我国创建最早的一所铁路中学,简称天津扶轮中学。该校 1918 年 11 月 4 日开学,校址在天津市河北区五马路北头,首任校长是顾宝埏。天津扶轮公学第一中学1922年改名交通部第一中学,旋即改称交通部部立天津扶轮中学。1929年归国民政府铁道部管辖时,交通部部立天津扶轮中学改名铁道部部立天津扶轮中学。该校解放后叫天津铁路一中,现在叫天津市扶轮中学。</p><p class="ql-block"> 2005年,全国各地各类铁路学校开始脱离铁路系统,归属地方教育部门管理。然而,脱离铁路后,有些解放前曾以扶轮命名的铁路学校为了传承历史和文化,恢复了半个多世纪前的“扶轮”之名,可今日的“扶轮”已没有了“铁路学校”的特定内涵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