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侍坐”想到的

楚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风习习。那棵硕大的银杏树枝叶婆娑,叶片金黄。树下,一位长者与几位弟子随意地坐着,闲聊着。那位清瘦白皙的弟子还在信手弹着瑟,曲调清远悠扬。这位长者看着几位弟子,说道:“你们能不能说说你们的志向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们多么熟悉的一个场景啊。《论语》中的《侍坐章》为后代的我们再现了先圣孔子与弟子们的一次极有意思的谈话场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子与弟子们的这次看似闲适的谈话,谈论的中心话题却是高雅的,是“志”,也就是询问弟子们有怎样的理想。虽说有受到老师“哂之”、“其言不让”的子路的发言,但实际上,子路、冉有、 公西华的理想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希望有机会参与治理国家,施行仁政,使百姓富足,有“勇”有“方”,行礼乐,达和谐。更有曾皙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老少咸乐、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图景,无怪乎夫子喟然感叹:“吾与点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谢部编语文教材的编辑老师们,将《侍坐章》编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之中,使得学生们有机会领略先秦典籍的思想之美,语言之美,彦儒人格之美。进而,我们更应该理解到,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课是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必修2第一课是《论语•侍坐章》,它们都传递出编辑老师的用意,即借助伟人、先贤著作对新入高中的学生们进行前途理想教导,助其立志,育其成才。教材编辑老师们可谓用心良苦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年毛泽东面对苍茫大地,发出“谁主沉浮”世纪之问,何等志存高远,气势磅礴!孔子弟子或许箪瓢屡空,而一旦言及志向,他们无一不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们是何等的境界阔大,“位卑未敢忘忧国”。高远的志向从来都是令人钦佩的,具有高远志向的人从来都是令人景仰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感于伟人、贤人高远的志向,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现在的高中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有远大的志向吗?或者说,他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绝不能说他们没有志向。一般来说,他们中较为普遍、较为积极的志向,就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考上一所名牌大学。这的确是一个现实的有益的志向,应该是积极好学、进取奋斗的学生共有的志向。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志向点赞。毕竟,有志向比没志向强一百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是现行高考制度带来的必然成果。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成果点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奋读书,考上名牌大学,或者考上大学,这只是高中学习阶段的一个目标。然后呢?他们是否就把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当作终身奋斗的目标?对于这样的所谓“志向”,人们有时不免有些担心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常说,一个人志向的高低决定了他在人生路上能走多高,能走多远。“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历来把立志教育列为极重要的内容。“无志,则不能学。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志向当然有高低之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此为志向的第一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此为志向的第二境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语),此为志向的第三境界。第一境界是超理想境界,第二境界为理想境界,第三境界为现实境界。无论具有哪种境界,都是能造就出伟大的心灵和卓越的成就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梦想,成就伟大的功业。虽说现实很骨感,但理想一定要丰满。我们固然立足于现实,受制于现实,但也并不妨碍我们为学生矗立起远航的灯塔,不妨碍我们的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从立身到立世,从自我到社会,从为“我”到为家国。“唯有读书高”,终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我们不必成为圣人,我们也难以成为伟人。趁着年轻,设计好人生之路,确立奋斗的目标,孜孜以求,砺砺以进。只要这样的理想有利于自我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皙弹奏的瑟音早已消逝,我的耳边仍留有他朗朗的声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楚红辉 2022年2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