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老道】2022年2月第36集‖我为夫人鞠个躬

刘兴标南山老道

<p class="ql-block"> 我为夫人鞠个躬</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回</p><p class="ql-block"> 小家团圆游子泪 万般眷恋思离情</p><p class="ql-block"> 话说1983年,癸亥猪年。 </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不久,军分区首长对我的家庭十分关心,特别是新上任的政治部主任莫树彦同志,几次催促我尽快办理好家属小孩随军的事情,这使我心里暖暖的,有说不出的感激。</p><p class="ql-block"> 不日,我即按首长的指意回到老家——湖南武冈。</p><p class="ql-block"> 先是来到自己家,把妻子小孩随军的喜讯,告诉了父母大人,随之看望了神志不清的母亲和哑巴弟弟,对母亲大人再三开导,万般安慰,对哑巴弟弟,一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哥嫂日后一定帮他找到老婆成好家,兄弟拉勾拉手,讲话算数。</p><p class="ql-block"> 并一再交待好小妹和小弟,母亲和哑巴二哥的病,吃再多的药用处也不大,家里这个样子,更住不起医院,我们走后,你们一定要照顾好父母,看管好哑巴二哥,千万不要闯祸,有事到乡邮政所打长途电话告诉我。</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嘱托了几位叔伯兄弟和一些亲戚朋友,希望他们也帮帮我家的忙,然后对他们三鞠躬,五叩谢。</p><p class="ql-block"> 之后来到岳母娘家,把此事与她老人家做了商通,然后召集夫人的大姐和6位兄弟,开了个小小的家庭会,便着手忙于办理迁移妻子与儿子的户口。</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办理停当后,不想,“媒婆”球佗老表却找上了我家的门,并当着众人说:</p><p class="ql-block"> “兴标,你现在老婆到了手,细伢子满地走,如今老婆又要跟你去部队,按照农村礼俗,还有个重要礼节冇到堂呢?”</p><p class="ql-block"> 他的话刚一出口,顿时把我愣住了。</p><p class="ql-block"> 忙问:“是哪个礼俗,你就照直说吧!”</p><p class="ql-block"> 球佗老表凑近我的耳朵说:“就是农村定亲接八字那一套礼节。”</p><p class="ql-block"> 原以为这一套礼俗给免了的,不想,他这时候提出来,还真给我出了个大难题,但农村礼数不得不讲。</p><p class="ql-block"> 是夜,我与父亲及各位叔伯叔婶们商量,想听听他们的意见,看要不要补办,这时,一位比我父亲小不了几岁的叔伯大哥发话说:</p><p class="ql-block"> “补办,一定要补办,这个志气要讲,赖得别人讲闲话。”叔伯大哥一锤定音。</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我父亲即喊来杀猪匠,把家里一头不到100斤重的小黑猪给杀了,按廖妹子家长辈及兄弟人均一块猪肉,另加一包白砂糖、一瓶国公酒,样样都封具好姓名,贴上红纸……第二天,在“媒婆”球佗老表的引领下,我们挑着科府(礼品),放着鞭炮,带着夫人和儿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岳母娘家。按照当地习俗,补办好了先前定亲的礼俗,迎得了夫人家族的赞扬。</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聪明豁达,大度贤惠的岳母娘,早就为宝贝女儿结婚,准备好了脚盆、提桶、柜子和梳妆台等六大件嫁妆,并要我们带去柳州。我与夫人商量好后,嫁妆一件也不能要,六大件,六兄弟,刚好分给每个兄弟一大件,此举又得到了廖府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不久,就在我们一家三口正要动身回部队时,岳母娘拉着我的手说:</p><p class="ql-block"> “兴标儿,你们一家三口,就要远离老家了,我家岸英就托付给你了……”欲语泪先流,我的心也随之颤抖起来,真个母女情犊子心。</p><p class="ql-block"> 话虽不多,可分量重千斤,意味深长。岳母老嬬人现已仙逝10年,但她的托付,我至今不敢淡忘……</p><p class="ql-block"> 班车“嘀嘀”声不断,声声欲催我们上车赶路,而双方亲人的殷殷祝福,我父亲和岳母大人,语意凝噎,泪水盈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一去难见心头肉。</p><p class="ql-block"> 那天,正好是3月5日。</p><p class="ql-block"> 数九寒冬已过,久违了的春姑娘飘然而至。</p><p class="ql-block"> 车轮启动,游子离乡。远山桃花,灿燃似火,千树梨花,晶莹剔透,春燕衔泥觅旧家,跳跃欢快的溪涧流水,也似乎为我们放歌送行……</p><p class="ql-block"> 那时,在我们公社与我一同入伍当兵的22名战友中,提干的并不多,敢找农村老婆的仅此我一人,当了九年兵就能当上营职军官的也就我一个,妻儿随军部队,一家三口能团圆在一起,理应是好事,也是喜事。</p><p class="ql-block"> 可我的心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母亲大人和哑巴弟弟的病情,年迈的父亲骨瘦如柴,万般忧心,中年守寡的岳母娘,以及双方还有不成年的弟弟妹妹……凡此种种,像电影倒放,似万箭穿心,交织在脑海,幻化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离开乡镇进县城,坐了汽车转火车,从清晨七点至晚上近10点,因夫人体质差,一路上晕车呕吐,严重时呕吐得昏天呛地,腹中无物,千般难受,经过近15个小时的奔波,才回到了柳州。</p><p class="ql-block"> 然而,告别父母亲人,离别故土兄弟,同事朋友,从坐上远去的班车那一刻起,我深情的注意到,夫人廖岸英的眼睛,总是湿漉漉的,似有千言万语,难堪别绪,思怀翻涌……</p><p class="ql-block"> 夫人在公社机关以工代干工作了近8年,既不是干部也不是职工,没想到离别时,公社所有干部职工都来为她送行告别,大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之凄情。</p><p class="ql-block"> 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 三月布谷催晚春,</p><p class="ql-block"> 携妻带子入柳营。</p><p class="ql-block"> 甜醉心底离人泪,</p><p class="ql-block"> 别却故园念双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注:“柳营”古代指军营</p><p class="ql-block">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