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中学杰出校友杨遵路将军

樵苏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崇庆中学杰出校友杨遵路将军</b></p><p class="ql-block"> 图、文/樵苏</p><p class="ql-block"> 杨遵路,崇庆中学初中男生第二班甲组学生。1938年9月18日牺牲于著名的武汉会战,追授少将衔,是崇州籍抗战捐躯者中军衔最高的抗日英雄。</p> <p class="ql-block">  杨遵路1906年出生,字正平,家住崇州市怀远镇南街。自幼天资聪慧,酷爱文学艺术。1913年起先后就读于怀远书院、元通书院,1919年考入崇庆中学。1926年杨遵路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由于他酷爱国画,故兼读上海新华艺大。在著名画家刘海粟(校长),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王柬庭等画家的主教之下,杨遵路深得器重,进步很快,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擅长花卉,尤以牡丹为最,人称“杨牡丹”。1928年秋,杨遵路耗时三月绘成十三米“百花长卷”,参展上海世界博览会,轰动一时,不少名人和画家为之题词赞誉。于右任题“国之瑰宝”,王个移题“三兰韵味”,王陶民题“三南三味”,王剑华题“南田趱意”,王寄凡题“妙到笔尖”,画家王个移作赋称颂。</p><p class="ql-block"> 杨遵路大学毕业回到四川,先后在四川大学、银环中学、树德中学、石室中学任教,其间所作一幅题为“十二春花”画被刘文辉高价购藏,杨遵路因此盛名传遍成都。</p><p class="ql-block"> 抗战爆发后,杨遵路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运动,积极发表演说。时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将军奉命出川抗日,杨遵路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军。刘湘亲自到四川大学红瓦村把杨遵路迎送到武侯祠,训练新入伍的爱国青年。</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杨遵路随军出川参加抗战,授上校衔,被调入国民革命军第18军14师42旅(罗广文任少将旅长)旅部负责宣传工作。1938年7月武汉会战开始后,杨遵路随罗广文师长的18师再次调归第18军,该军隶属于第9战区商震任总司令的第20集团军。按照武汉会战战略防御部署,18师开赴江西镇守南浔路西侧瑞(昌)武(宁)公路线。1938年9月11日,面对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为冈村宁次)第106师团丸山政男第6旅团,罗广文部坚守塔山阵地七个昼夜,抵挡数倍于我之兵力的日本鬼子进攻,至9月18日终因弹尽粮绝,杨遵路不幸阵亡,时年32岁。</p><p class="ql-block"> 杨遵路殉国后,被追授少将衔,遗体被运往当时的战线后方湖南常德德山镇圆觉寺安葬,国民政府还为他崇州的家庭颁发“为国捐躯”光荣匾和一枚银质奖章,上书“还我河山”字样。在原民国时期崇庆县西湖塘忠烈祠供奉的抗日阵亡将士牌位及纪念碑上,杨遵路将军居首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鸣谢杨遵路将军外孙女高翔女士提供资料。版权所有,末经授权不得转载。)</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来源:</p><p class="ql-block">1.曹明理《投笔从戎血染沙场的杨遵路》,崇州市党史办;</p><p class="ql-block">2、《崇庆中学志》"人物栏",2002年5月版;</p><p class="ql-block">3.秦先明《杨遵路将军:崇州籍最高军衔抗日烈士》,搜狐网,2017.11.2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樵苏简介】本名叶成军,崇庆中学教师。北京市微型小说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崇州精短文学》副主编,崇州市作协会员,《崇州教育》前执行主编。中国叶氏文化总会副秘书长兼文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两次应邀参加"十四五"国家红色文化项目打造的脚本写作及任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