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阅润童年】第五十二期

临澧县实验小学

<h5></h5><h5>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br>丙:品中华经典,做书香少年,新年第一期“师生共读,阅润童年”又开播啦!<b></b><br>甲:我是吴奇默,乙:我是:黄靖涵,丙:我是谢蕤臣,师:我是杨君老师。<br>合:我们都来自135班。<br>师:孩子们,岁月轮回,四季更迭,又是一年春来到,你们喜欢春天吗?<br>甲:我喜欢,春天,阳光明媚,春风十里,一切又暖和又舒服。<br>乙:我也喜欢,春天,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br>丙:我最喜欢春暖花开的日子,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田野走一走,还可以放风筝呢!<br>师: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清朝有位诗人高鼎也特别喜爱,一个春天,他在乡村居住时写下了一首诗——《村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这首诗。<br> 村 居<br> 清 高鼎<br>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r>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br>师:孩子们,听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觉?<br>甲:我好像看到了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br>乙:我仿佛听到了黄莺边飞边唧唧叫。<br>丙:我还知道了孩子们放学了,在春风中放纸鸢。<br>师:多美的春天啊!你们也来读读——<br>师:读得很棒!题目“村居”是说诗人写的是在乡村居住时看到的景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拂堤杨柳”意思是: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是迷醉、陶醉,“春烟”就是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水汽。<br>“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br>甲:老师,我知道“散学”就是放学了。<br>乙:我觉得“纸鸢”应该就是我们现在的风筝。<br>师:你们说的没错,“散学”就是放学,“纸鸢”泛指风筝,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就是老鹰。<br>整首诗的意思是:到了二月,村子周围青草已经发芽,黄莺也飞来飞去,杨柳长长的枝条,随风轻拂堤岸,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就像烟雾一样,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急忙忙跑回家,趁着刮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br>师:关于诗人高鼎,你们听说过吗?<br>丙:我记得小时候背过的一首诗就是高鼎写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br>师:是的,这是题写在王维的画作上的一首诗,据说就是高鼎写的。高鼎是清朝后期的诗人,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咸丰年间,晚年间,他遭到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无奈归隐田间。隐居后,高鼎远离了战争,反而可以惬意地享受乡间的恬淡和美好,在早春二月宁静的一天,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了这首——《村居》。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br>师:古诗,就像乐曲一样富有节奏,我们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呢!<br>甲:唱古诗真好听!<br>甲:关于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这美好的春日里,行动起来,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h5><h5>丙: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品读古诗之路,我们一起同行。下一个星期,有请136班的老师和同学做好准备哦。😊</span></p>

高鼎

春天

纸鸢

杨柳

草长莺飞

散学

村居

古诗

风筝

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