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娘家那片梅

鸿雁南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无锡有一处很著名的景点,叫梅园。每到春季,赏梅的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芳菲了一春的骄艳。而我母亲的心中,她娘家,那些苦难的故事,历经严寒,犹如盛开小梅园,玉树琼枝,冰凌婆娑,暗香袭春,花影缤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更愿意沉浸在冰雪封冻的苦寒日子,似乎品味凌寒凝香的过程,才是日子的另一种温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题记</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春节,在一片茫茫雪域中,急促地走了。因疫情的耽搁,拜年的仪式也让位于防控需要,阻挡了那些仪式和祝福,也让年味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常想,走亲眷,更多地意义,在于维系那些岁月里积淀的亲情,在交流与沟通中,往事的回忆总勾䩓着沉入心底的情愫,日读日新中,升华了那些情丝的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直牵挂着舅舅,那是她那唯一的弟弟,这是她娘家唯一的血脉,曾几何时,母亲总是絮叨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回忆成了主色调,有唯美的风景,也弥足珍惜那些风雨里陪伴的亲人,而艰苦岁月里的往事,总是刻骨铭心。常常梦见他弟弟,小时候因饥饿,偷了一位老太几粒蚕豆,她是村子里“容嬷嬷”,是电视里专门用针钻小燕子的那种人,一定要了活埋了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回忆时,总是泪眼婆娑,我难以想象,灾荒在徽州苦难有多深。如今听来,灾荒中那些人性的顽劣,也是淋漓尽致,让人毛孔悚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深信,本家一个堂伯,五斤玉米粉可娶一门媳妇的故事,不是荒唐瞎话。而祖辈们扎根深山,去荒芒之地,是无奈,却是生存的智慧。广袤的乡野 ,可以拓荒出生命的奇迹,种上苞谷, 山高皇帝远,却能以饱果腹。只是年已三十有八,依然光棍一条。寻思着讨个老婆,桃岭山脚下,闹饥荒,饿殍遍野。一个地瓜,一口野菜,都可让人续命,史书上说,因饥夜偷昼夺,恐怕也无处可抢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果断一把提了一小兜苞谷粉,一家人全救活了。那户人家大女儿,正是出嫁年纪,眼都没眨,当天就跟过来,做了伯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则故事,也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罹难多灾,因战乱、天灾、人祸,逢上灾年,更是民不聊生。</p> <p class="ql-block">  瘦小的舅舅,母亲说,脖子细小如刀柄,有一次外婆自己饿着,却为了让舅舅续命,一家人所有的晚餐六碗野菜汤,全给舅舅喝了,母亲问他饱没?只听那沙哑的声音说,才有一丁点感觉。我想,应是营养极度匮乏 所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使常用“饱汉不知饿郎饥"来形容人处困难时的处境,我想这,恐怕是他们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只有经历了生死边缘,经历了艰苦卓绝,才会更加珍惜今天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唸叨,也让我更多的目光去聚焦他们那些年代的过往,在我的印象中,舅舅总是以宽容、感恩的心来对待所有曾给予帮助过他的人,从不去计较那些琐碎的小事,这与他人身经历有关吧。成长过程,经历了生死之间徘徊,使他还未成年,就悟透了人生,心大如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次游泳中,腿抽筋,沉了水塘中,一同一去的,有他同伴来章兄弟,个子不高,人品伟岸;双目如炬,戏水如鸭;行事雷厉,心藏丘壑。为了救人,舍身忘死,三次下水,用头把他顶出水面,后来来章成了他莫逆之交,而来章也被乡亲们推举为村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章与舅舅,没有仪式,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演绎着现实版“桃园结仪”的故事,而对舅舅来说,或许人生太多的磨难,老天也垂怜,让他在一次劫难中,凤凰涅盘槃般的重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恩重如山,义簿云天的事迹,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故事发生在六十年前,却依然在岁月里流淌。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的醇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也无须怀着无以回报的沉荷,把这份善良,还有滚烫的温度,一代代的传递着,后人们孩提时代,便播下善良的种子,长成了一片森林。时光让这份感恩的心,沉淀成璀璨晶莹的瑰宝,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舅舅老了,他喜欢新家,让庭院里也五彩缤纷起来,种有小小的兰花,他说君子若兰,我想,他定是想着来章兄弟的可贵吧,一种高贵的品格,胜过腹有诗书,这就是他对蕙心兰质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他也种一些蚕豆,因为太爱。绿茵,使他常常想起生命的活力,蚕豆从苗到果实的一生,不曾枯黄。如今,年逾古稀,生命中也如那结出硕果的蚕豆,依然葱翠如茵。每次看到它,仿佛看见芽儿在蓬勃地伸腰,他早已忘却了那位曾经为几粒蚕豆要活埋他性命的嬷嬷老太。</p><p class="ql-block"> 因为感恩,让他选择了忘记仇恨。感恩最危难之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人,这些义举,永远是这世间的暖流,温暖相互传递着;他感恩如今共产党好政策,让他异地搬迁,并彻底告别了贫困;他感恩着这些兄弟姐妹,每当危难之际,总会与他同在,点点滴滴的分担,让他面对任何困难时,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他感恩命运的倦顾,让他子女们能够平安幸福地在外谋生,孩子们能够象大多城市人一样,在明亮教室里上课,过着快乐的童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苦难是一本教科书,人生有历尽艰难、刻骨铭心的沧桑,在岁月中磨砺。母亲说,要为舅舅祝寿。七十岁,古来稀,是对人生的总结,这七十年,他的人生,也伴随着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走向美好。</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深厚地爱着我们的祖国?这是几千年来的家国情怀,只有国家好,人民才会好。</p> <p class="ql-block">  过了冬至,母亲说,今年,舅舅七十大寿,要去端寿的,嘱咐我们别忘记了。民俗中,过了冬至的季节,农村里杀了年猪,便开始筹划,隆重的仪式中,条肉、长寿面、红纸包插上柏枝,青竹叶(徽州人叫糕)、还有一幅对联,徽州人叫四色礼。只是似乎母亲忘却了,她早已不养年猪,而市场上的猪肉大多是催肥的,都是饲料加激素,月份也不够,那种肉是不能用作寿礼的。那种原生态的肉味,早已是历史的记忆。我说,当今的寿礼,要与时俱进,虽然少了些仪式感,用红包依然能体现红红火火的日子,只是时间不由我们主宰,身不由已了。</p> <p class="ql-block">  年迈的父亲身体每况日下,终于下定决心去住院,做心脏支架手术。父亲则经历了人生中最为脆弱的煎熬,担心身体状况继续恶化,又唯恐手术后副作用的反弹,我们一家人围绕着家父的健康中。我,除了上班,还得酝酿最佳的治疗时机与方案。更多地精力则是忙着和医生的沟通,安抚着父亲的莫名的担忧。母亲,目不识丁,却每天家和医院来回的跑,蹒跚的脚步,急促地过马路中,让着飞驰的车,她难以判定迎面而来的车速,能否让自己安全地过马路,多少有些力不久心,总让我有无限的担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内,我们没时间去,这种遗憾,在徽州的民俗文化中,不算缺陷。而第二年正月补上,徽州人叫补福补寿,是把福寿往更漫长的时光里延续。过了年关的祝福,会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  考坑小姨,母亲的妹妹。听说我们去祝寿,并顺带去拜一下年,派诚来接我们了,顶着风雪,纷纷扬场的雪绘成最诗意的画卷。车外寒风四起,车内温暖如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诚儿兄弟两,这些年也是风生水起,我们聊天中更多的是回忆往事,当年一只蛇皮袋出昆山打工,下午四点到站,象个流浪汉夜里走啊走,饥寒交迫,十二点才找到哥哥的落脚处;为了上班方便买了二手摩托车,被警方认为是销赃,关起来,哥哥把刚发的工资全交了罚款。连下一餐饭在哪,都不知道,如此迷茫,却不能告诉家里。穿过幽暗的岁月,一步也不敢仿徨,那是因为心中盛开着永不凋凌那片梅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在考坑小姨聚餐,小姨门前一条小溪,在岁月里流淌着,潺潺流水如小曲,滑脆地演奏着小调,陪伴他们走过了春夏秋冬,见证了风风雨雨、世间冷暖。如今,虽然春寒料峭,却挡不住冰雪消融,万里春风早已孕育着生机无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姨一家人,儿子儿媳都来了,孩子们也来了,寂静院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孩子们欢快地闹腾起来,如同来了一群百灵鸟在悠雅唱着欢歌。一阵阵的小鞭炮声,是孩子们点燃的,他们在狂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年团聚那份温馨,早已消散了寒冷的日子,万千苦难早已悄然远去。母亲看到幸福一大家子,感慨万分,如同那些梅花盛开在心里。小姨说,想想今天有什么比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吃着她烧的冬笋火腿更幸福呢?孩子们出门了,却总是思念母亲的味道,回来了有了大家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小姨要让这份温馨暖透一家人的心。她煮了一只暖锅,火红的碳火激荡着,锅内枭娜的热气升腾着。泛着蓝色的火焰,煮熟了舌尖的美味,煮香了岁月的芬芳,煮沸了温暖的日子。小姨脸笑靥如花,掩映着冰雪下的梅花点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冰雪浇筑的日子,寒彻冰骨,洁白无瑕。谁说梅花不流泪,冰雪寒透梅花蕊。苦寒的漫长日子里,点点滴滴凝成了缕缕芬芳。在这个春天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报春咏。</b></p> <p class="ql-block">作者:鸿雁南飞,歙县人,江山文学,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官方管理员。,,黄山市作家协会会员,致力于乡土文化创作和徽文化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