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军坡穿杖文化

阿原

<p class="ql-block">  军坡节最早的起源来自巾帼英雄、“岭南圣母”冼夫人。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率十万俚人(隋唐后对岭南一带族群的称谓。隋唐文献称"《俚人》。文化上,俚人先民吸收中原文化融合本土海洋文化,汇成了独树一格的"岭南文化”),在海南平定纷争内乱,<span style="font-size:18px;">恢复郡县制,恢复了和中原的联系,为海南黎、汉</span>百姓争得安居乐业的生活,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海南黎、汉等各族后人为缅怀冼夫人的历史功勋,供奉冼夫人为“岭南圣母”,自发<span style="font-size:18px;">演变为民众自发兴起的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各冼夫人庙自主组织举行,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形成极具海南特色的军坡节这一盛大的公祭日和民族节日。祭拜仪仗</span>模仿冼夫人操军、行军的仪式,锣鼓振天,鞭爆鸣响云宵,配舞龙舞狮,黎民跳竹竿、竹编、编织、扎染等地方民族特色。有的地方公祭祭拜的神明种类繁多,除岭南圣母冼太夫人,也有历代开发海南的将领,汉代两位伏波将军,民间神话传说神仙化身,各姓氏先祖,各家先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军坡以农历二月为多,各地以冼夫人操兵到达本地时间来定。海南军坡节是中国保护最为古老最为完整的古代阅兵、操兵、行军仪式。冼夫人在东南亚极有很强的影响力,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有冼夫人庙2000多座,冼太夫人是海南、粤西等地区,东南亚华人华侨与当地百姓共同崇拜、信仰的英雄。海南军坡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个节日是海南最赋盛名的传统日,成为汉、黎、苗民族认同的一种地域文化。经过历史的传承、时代的演变、民间的弘扬,她沉淀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海南省民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南特色民族文化军坡节庆典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穿杖”,早前大部分都是采用铁制“令杖”(注:令杖就是穿脸的尖硬金属棒,且每年送的只能超过原先长度,不能短于在使用令杖长度),用砂纸磨掉“令杖”表面的铁锈。近些年来已经转变为钢制“令杖”,大小有手指一般粗,长度一般常见都是4-8米左右,也有超12米长的,这类的只能拿来镇庙或者境(峝)主才能穿。(注:境主,在这边代表的是女性神像,一般是极具有代表性女性或者有丰功伟绩的。峝主,这里指的就是男性神像,一般是“玉封”或者“册封”玉封:指玉皇大帝敇封 ,“册封”:指当地民众追封)。</p><p class="ql-block"> 有关于“穿杖”的说法,众说纷纭!据说1500年前,纪念道教尊神玉皇大帝圣诞,后来也纪念岭南圣母冼夫人;最多的传言是相传“冼太夫人”在平乱南蛮之乱时,冼太夫人视察前线,发现自己账下大将迟迟攻不破南蛮领地,冼太夫人一怒之下就想将这位大将处死!这时,副将上前领命!末将愿同主将战死沙场也定要南蛮全境投降!冼太夫人问其副将愿以什么做军令状?副将毫不犹豫抓起自己佩剑,用剑尖穿过脸颊,献血不止,还大声喊道:“末将愿以项上人头为军令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海南,凡有“岭南圣母"冼太夫人庙的地方每年都要举行公祭,穿仗人在锣鼓声中,行公祭仪式、抢神像、“上公”穿仗。</p> <p class="ql-block">  “上公”的人看起来像如萝如幻,手舞足蹈,形、情看来有"神密"之感觉。</p> <p class="ql-block">感念朋友来访及留言。</p><p class="ql-block"> --阿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