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西行漫游(17)敦煌莫高窟0807

High

来敦煌的终极目标是去莫高窟,7月14日就预订了莫高窟A类门票。 2021年8月7日10:00从民宿自驾出发,前往闻名遐迩的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不断开凿和复建,最终成为了集洞窟建筑、壁画、彩塑、石刻于一体的中华佛教文化艺术圣地和一颗耀眼的大漠明珠。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莫高窟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洞内藏有历代文书、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数万件,震惊了世界。1961年,莫高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岁月与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敦煌别具一格的美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10:20我们来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停车场。这座颜色和形状好似沙丘,但有绿植的建筑就是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也是游客中心。 莫高窟的疫情管控很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测体温,查验结果无异常方可准许参观。我们的行程码带*,必须有48h内核酸才让进,人也是前所未有的少。 进入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  参观敦煌莫高窟前,我们先观看了两部电影,各20分钟。 第一场巨幕电影《千年莫高》非常震撼,按历史演变的顺序,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敦煌几千年的历史,无论场景和演员都非常逼真,为之后的参观填补了历史知识的模糊不全。<br> 第二场球幕电影《梦幻佛宫》非常逼真,是关于7个经典洞窟的壁画和佛像雕塑的展示。巨型球形银幕演示的画面缓缓移动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旋转之感,一幅幅精美的画面绚丽无比使观者有如身临其境。景物如同实物,近在咫尺,在进入洞窟之前与敦煌莫高窟进行全方位、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这种效果在洞窟内是绝对感受不到的,可以说是莫高窟艺术的饕餮盛宴。 看完电影,门旁早有景区摆渡车等候,我们上车前往莫高窟景区。由于游客不多,而游客又是按不同的预约时段进入景区,所以一步步都衔接得非常好,不用游客等待。 原以为洞窟很近,谁知要走十几公里。路很宽阔,两旁延绵不尽的戈壁。 乘景区摆渡车快到终点的时候,右窗外隔着干涸的河道,对岸高耸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洞窟星罗棋布,相当壮观。 这些是未开放参观的北洞窟,大多是禅窟与僧房窟,是修行的场所。 景区摆渡车停靠在保护区的集散中心内。下车,步行过桥,走一段,就正式抵达莫高窟。 A票的参观区域在藏经洞——九层楼这一大片。<div>  最佳参观路线 :下车后过莫高新桥 <font color="#ed2308"><b>→</b></font>经过藏经洞陈列馆(不开放)<font color="#ed2308"><b>→</b></font>从小牌坊的A票入口进入<font color="#ed2308"><b>→</b></font>参观石窟群→从九层楼前面的出口出<b>→</b>院史陈列馆<b><font color="#ed2308">→</font></b>慈氏塔与美术馆<b><font color="#ed2308">→</font></b>古舍利塔<font color="#ed2308"><b>→</b></font>绕回大牌坊,从旧桥过河<font color="#ed2308"><b>→</b></font>两边看塔林 <b><font color="#ed2308">→</font></b>莫高窟陈列中心<b><font color="#ed2308">→</font></b>王道士塔<font color="#ed2308">→</font>停车场上车返回。</div> 在莫高新桥上看北区与几近干涸的大泉河。 过了桥,就是三清宫,也叫藏经洞陈列馆,旁边还有块重修碑记,往左便是南窟群。 接近洞窟区时,每15人左右划分一个组,每组分配一个洞窟讲解员。讲解员全部统一着装,训练有素,每个人手里的讲解器、手电筒、手提包都一模一样。给你讲莫高窟的历史、来历、窟里的壁画等等。 这位穿宝蓝色连衣长裙的讲解员就是我们组的讲解员。   窟区栏杆外面是一簇簇高大笔直的白桦树,真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是一块神奇的宝地啊。 讲解员带领我们沿窟区栏杆外面的小路向小牌坊入口步行。我们沿途拍照。 我们很快来到小牌坊北边的A票入口。 在女讲解员带领下,我们12:10从这个入口进入洞窟区开始参观 。进去之后,讲解员带着我们这一组人先向北走,折回藏经洞。我们参观了8个洞窟,依次是332窟(武则天)、340窟(初唐)、16窟和17窟(晚唐)、44窟(中唐)、46窟(盛唐)、55窟(宋代)、61窟(五代)和96窟(初唐)。共用时1小时10分钟。 藏经洞与九层楼是各组必去的,剩下的窟和路线全由讲解员规划。基本上会根据窟的时间和内容穿插,讲解员会全权自己选择特定的窟进行讲解。 首先参观<font color="#ed2308"><b>332窟</b></font>, 建于武则天时期,是现存唐代最早的《涅槃经变》壁画和塑像窟。窟内西壁长方形龛内塑释迦牟尼涅槃像。<br> 南壁大幅《涅槃经变》画面构图严谨,气势雄伟,人物生动,色彩富丽,完全民族化的形式与内容,堪称敦煌壁画中同类题材的高峰。 <font color="#ed2308">332窟</font>前部为人字窟顶,后部平顶,后部中央设中心塔柱。塔柱的西向面设横长圆券形佛龛,供奉“一佛二菩萨”像,其余三面皆立佛一塑。南壁、北壁的前部壁前和塔柱的东向面皆塑有“一佛二菩萨”像。 窟内参观不能拍照,也没有灯光,除了讲解员手电照到的地方,其他地方看不清。当投向佛像壁画的手电筒的光亮起,会看到各种活灵活现的表情,静静地听讲解员讲故事。<br>  作为一个文明自律的旅行者,参观过程中没有在洞窟内拍照。从洞窟出来后赶紧用手机记下了洞窟的编号,现文中敦煌壁画等图片是凭着记的编号,在网上查阅来的。参观过程中不想着拍照,这样会专心听解说、观察壁画和做记录。 然后参观<font color="#ed2308"><b>340窟</b></font>, 初唐开凿。西壁龛内塑初唐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经清代修过。龛顶绘释迦说法图。 解说员特别指给我们看,七佛宝塔从地上涌出,悬于空中,两佛并座说法,天上香花飘落。成语天花乱坠即由此而来。 每个洞窟都是关门上锁的,当讲解员手中普通钥匙插入锁孔扭转之后,推门而入的却是另外一个世界。暗暗窄窄的时空隧道将我们带入到几千年前,满满的壁画和佛像映入眼帘。两千多年前,人们把最美的时光、最美的艺术封存在了大漠石窟中。 <font color="#ed2308">第3个</font>参观的是<font color="#ed2308">16窟和17窟</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16窟</font>洞外有三重飞檐古楼,窟内面积达226平方米,为莫高窟最大洞窟,洞顶藻井绘有金色四龙团凤,颇具特色。第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851~867)间。窟主为晚唐河西都僧统吴和尚。<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17窟</font>是16窟的影堂,算2个窟。17窟就是大名鼎鼎的藏经洞,位于16窟内,是洞中洞。17窟是1900年王道士清理淤沙时发现的,大量佛经、文书等五万余件文物被封藏于此,后来恰逢乱世,各国人士纷至沓来,其中的精品文物大多散落到海外了。<br></div> <div><div>  16窟和17窟,又称三层楼。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王道士依16窟、17窟、上层的第365窟及顶层的第366窟修建了“三层楼”。<br></div></div> 藏经洞藏有从西凉到北宋10个朝代500多年的经卷、古籍、文书、绣画、铜像等5万多件,内容极为丰富,再现了这些朝代的佛教艺术、中西文化交流、民族风情和历史变迀。 17窟位于16窟甬道北侧,仅七八平方米。 17窟里面最早的文物如绢画是公元四百多年的,最晚的文物是宋代的(1002年),大约从宋代起这些文物就被有序地封存在了第17窟,直到约九百年后的清朝(1900年)才被王圆禄道士无意发现,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就是亚洲最伟大的古代文化宝藏。这么多的文物被封存的原因有很多猜测,其中一种说法是为了躲避当时的战乱,即避难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废弃说,当时将无用、残破的经卷集中的储藏在了这里。 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献,被称为人类进入中世纪历史的钥匙。与甲骨文、明清大档、居延汉简合称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四大古代文献的发现。<br>  但是当时的政府并没有发现这些文物的价值,才让英国、法国、日本、俄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探险家骗走了藏经洞的大量文物。<br>  今天藏经洞的文物大部分散落于英国、法国、日本、俄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后人总结说:藏经洞文物,藏于英国者最多,藏于法国者最精,藏于俄国者最杂,藏于日本者最隐最秘,藏于中国者最散最乱。2002年我到英国出差,曾在大英博物馆内见到过一些。<br> 不得不说,莫高窟是我们见过组织参观秩序较好,讲解也较好的。 <font color="#ed2308">第4个</font>参观的是<font color="#ed2308">44窟</font>,盛唐,中心柱窟。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顶,中心柱正壁开龛,余壁不开龛,南北壁各开二龛,是盛唐开凿而未完工的洞窟,蕃占时期进行补绘。 44窟飞天伎乐。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也是敦煌的标志,莫高窟的百个石窟里均有飞天壁画。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飞天茅台酒都源于莫高窟的飞天形象。 疫情期间,人不是特别多,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限制人流进出。 莫高窟小牌坊是道士王圆箓募资在33窟前修建,现在的“莫高窟”匾额为郭沫若先生题写。 石窟的编号,有点像一个特殊小区的门牌号,十分整齐和整洁。 <font color="#ed2308">第5个</font>参观的是<font color="#ed2308">46窟</font>,开凿于盛唐时期,五代、宋时重修。洞窟形制为覆斗形顶。主室窟顶藻井画团花井心,卷草、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画有千佛。前室顶有两排五代时期画的棋格团花图案。西壁门上残存五代画帷幔,门上残存五代画的痕迹。 参观游览中,虽不懂佛教艺术,常常为洞窟内精美的壁画,形象的雕塑,详尽的佛教故事所打动。 <div>  <font color="#ed2308">第6个</font>是<font color="#ed2308">55窟</font>,宋代石窟,是当时统治这一地区的曹氏家族所开凿,又叫“曹家窟”。曹家窟的特点是规模巨大。<br></div> <font color="#ed2308">55窟</font>主室呈长方形,覆斗顶,窟顶四面开浅龛,绘有四大天王像。洞窟中心设背屏佛坛,坛上塑三組十身塑像,表現弥勒三会,是莫高窟宋代彩塑像中的精品。 <font color="#ed2308">55窟</font>南壁绘有无量寿经变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这是莫高窟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 <font color="#ed2308">第7个</font><font color="#333333">是</font><font color="#ed2308">61窟</font>,此窟开凿于五代,元代重修。窟形为覆斗顶殿堂式洞窟。 <font color="#ed2308">61窟</font>的面积非常大,讲话会有回音,因此讲解员的话筒中的声音在这个回音重重的洞窟里很难听清。 <font color="#ed2308">61窟</font>又称“曹家窟”,是因出资修建此窟的供养人应是敦煌曹氏家族的人。61窟应是五代晚期河西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及夫人开凿的功德窟。图为众多供养人的画像。 61窟又称“文殊堂”,本是供奉文殊菩萨的,但窟正中央的塑像不见了。根据墙上半截狮子尾巴,断定是文殊菩萨的塑像,因为他的坐骑是狮子,加之五台山是他的天地。 61窟的地图西壁上的《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被誉为是敦煌莫高窟晚期艺术的硕果。 窟群最外层的混凝土其实是敦煌研究院在改革开放后加装的,颜色与原来的山体刻意保持一致。 莫高窟的洞窟内部空间相对都是比较封闭狭小,参观整个莫高窟景区全程必须戴口罩。著名的洞窟还要排队等待进入。 最后准备参观<font color="#ed2308">96号窟</font>,也称九层楼。 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楼高45米依山而建,正好在整个莫高窟的石崖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div>  九层楼始建于唐武周时期,起初只有四层高,后来历经多次重建,到了民国时期才建成现在的九层。</div> 九层楼里面是一座巨大的弥勒佛坐像,建于初唐,有35.5米高,是莫高窟石窟里面最大的塑像,也为中国第三高大佛。 从九层楼底层的一侧进入洞窟,在底层可见两只又厚又大的脚。通过阁楼间的廊窗流进的光源,可以清晰地观摩大佛,然后依次从另一侧走出洞窟。 出去之前拍了一下九层楼南边的区域,这是B票参观的区域。 参观结束后,告别了讲解员之后是自由活动。我们直接从莫高窟参观区出来,到前面的广场,回头看九层塔。 九层塔是莫高窟标志性建筑,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都要在此拍照留念。 参观完洞窟已经13:30,走累了,正好饿了,在九层楼广场的大树底下歇一歇,乘个凉了,顺便吃了自带的食品。 在返回停车场的路上,经过一条葡萄长廊和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路过慈氏塔,来到飞天雕塑和大牌楼广场。 慈氏塔小巧玲珑,形制古朴,建塔时代约在五代至宋初。慈氏塔对面是美术馆。 飞天雕塑。 再次来到庄重大方的“莫高窟”小牌坊留影。 参观完离开前,回看小牌坊那湛蓝的牌匾,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崇敬之心。 正对大桥,并与小牌坊正对着的是大牌坊。 牌坊的匾额东面上有“石室宝藏”四个大字,西面则是“三危揽胜”的题字,十分显著。 大牌坊建于清代,是一座飞檐翘角、红柱绿瓦的古代建筑。大牌坊配以莫高窟的小环境,石窟、林带、道路、广场布局疏朗,道路四通八达,为千年石窟营造了一片庄重、典雅的环境,与石窟相得益彰。 在桥上看莫高新桥和几近干涸的大泉河。 过桥后回看大牌坊。 过桥后只见东南方向的大泉河边有一片塔林 。 正对大桥是敦煌石窟文物保护所暨陈列中心。里面有一些原样复制的石窟供参观。 陈列中心西侧是王道士塔。从王道士塔拐个弯就是停车场。乘坐区间摆渡车返回数字展示中心,整个莫高窟景区的游览就此结束了。 14:50从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停车场出发,经过“又见敦煌”大型演出剧场,然后沿鸣沙山景观大道返回市区。 鸣沙山景观大道是集旅游、观光、交通于一体的景观性道路,是将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以及文化遗产博览城等重要景区连成一线的黄金旅游线路。 驶入鸣沙山景观大道,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红路的彩色观光大道和两侧的景区盛景,风景如画的景观大道是视觉的一种享受。 到达市区后在中国石油(星光生态园西站)加满油,然后到华东超市买些自热锅,回到民宿休息。 今晚打卡敦煌特色美食胡羊焖饼,满大街胡羊焖饼让人看花了眼,在大众点评一查, 这家评分很高。下午18:30漫步到此,发现就在前天晚餐的有家驴肉黄面的旁边。 我们点了胡羊焖饼双人套餐。胡羊焖饼是一种起源于胡人的美食,后来随着丝绸之路连通西域,这种美食做法也和汉文化融合,逐渐流传下来,如今成了敦煌有名的十大民间美食之一。  胡杨焖饼其实就是羊肉和面片一起用高压锅压制而成,羊肉绵软,面片入味,味道香浓、风味独特。 晚餐后沿鸣山路向南,到祥云路向西漫步回到民宿。明天将结束4天敦煌之行,前往青海的大柴旦,开始返程,面临高反和疫情双重考验。   百闻不如一见,今天带着“朝圣”般的心境走进莫高窟,就像踏进历史长河,看到一千多年前艺术家的绘画和书法,听着一千多年前的故事,深切感受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希腊、伊斯兰、印度和中国)汇流的气息,历史与我们近在咫尺,经历了从视觉到心灵的震撼! 我们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震撼不已,为文物的流失而气愤痛惜,为中国学者的奋力拯救而心生感慨。<div>  敦煌,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再见,莫高窟,再见,敦煌。至此,自驾西行漫游由东向西的行程圆满完成,虽然意犹未尽,却也心满意足。明天,我们将告别敦煌,告别河西走廊,同时告别甘肃,掉头向南,翻越当金山,进入青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