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废除清朝龙洋,当时的民国政府铸造了新式币种加入市场的流通,随着当时的流通程度逐渐变大,民国钱币逐渐把龙洋淘汰。就在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在市面流通。随后发行可在市场上流通的21种版别的镍币;当时云南省造币厂在民国十二年铸造发行壹毫、半毫镍币,在本省内通行使用。</p><p class="ql-block">《云南近代经济史》称,民国十二年,云南省造镍币“半毫“在1924年铸有77.58万枚,“壹毫“币共铸有1.79亿余枚。壹毫镍币直径2.1厘米,有光边和齿边两种,重5克;半毫镍币直径1.1厘米,光边,重3克。</p><p class="ql-block">两种镍币图案一样,正面珠圈内为“壹毫(或“半毫“)镍币”,中间有一圆点,珠圈上方是携刻“中华民国十二年”,下方是“云南省造”,其间在三点和九点位携刻花符隔开。 币背面珠圈内是一面飘扬的“五色旗“,珠圈上方为英文“YUN-NAN PROVINCE”,下方为币值“10 或(FIVE)CENTS”。币正反两面均有边道和内齿。内齿为约1mm长条齿,多数内齿浅打,使用流通较多的几乎看不见内齿。</p><p class="ql-block">由于铸造发行数量和流通使用的原因,存世的“民国十二年云南省造镍币“齿边的多,光边的稀罕,壹毫多,半毫稀罕。</p><p class="ql-block">云南省造壹毫镍币含铜量较高。 由于历经近百年,存世的多数钱币都有自然锈蚀(或黑褐色,或孔雀绿铜锈)或镍币本身的金属包浆。要找到未使用过的全新钱币几乎不可能。品相好的至多能保持镍币的光泽,但仍有浸入钱币骨髓中的黑褐色包浆,表现出历经百年的历史痕迹。</p><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收藏的一枚云南省造壹毫镍币,与同好分享鉴赏。</p> <p class="ql-block">名称:云南省造壹毫镍币</p><p class="ql-block">规格:直径21*1.7mm </p><p class="ql-block">重量:4.67g</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以下云南省造镍币照片源之“添堵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