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茶文化博大精深,喝茶有先后,感悟无早晚,有人喝了很久茶也纠结。有人会豁然开朗。喝茶人亦师亦友。微信18641128866</h3> <h3><font color="#010101">老齐一个北方人的寻茶历程,不知什么时候茶叶也划入文玩。也许从普洱茶的存贮,黑茶的升值,白茶的炒作开始吧。首先所有茶客无论新老无对错可分。就象有人爱吃素,有人爱吃肉。只要喜欢舒适就是对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二十年前喝茶,印象好象只有茉莉花的大碗茶,当年解渴。有人一喝二十年,一样有滋有味,也许这也叫传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也许是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进步了,各种绿茶也传了进来。开始知道龙井,毛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十年前一夜之间云南普洱茶红遍大江南北,可以喝的古董。普洱属后发酵茶,每年茶叶都会变化,但是花很高价收的新茶直接喝掉,不体会转化感觉是种浪费,所以有钱有闲有品味的人大量存积。但也许更多为了升值。但赚钱的只有茶商。普洱历经时间一定发生奇妙变化。真能体会到的十之一二。但私人存贮是大问题。与此同时铁观音扑面而来。当时真的清香好喝。它的普及应该是以人们感觉为出发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时光飞逝,黑茶异军突起。茶商大赚。茶本来就是生活必备品之一。加进保健功能。粉丝众多。如何从休闲角度品黑茶。信息太少。其实黑茶很好喝。黑茶和熟普都是发酵茶,但工艺差很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玩完了黑茶再玩白茶,茶不同玩法一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浪淘沙终现英雄本色,几十年前总理送人四两茶,主席说竞送半壁江山。武夷岩茶大红袍。这些年一直在不温不火中发展。为什么无法成为炒作主体。种类太多,价格成本太高(个人观点)。资深茶客最终必然会选择岩茶。因为它变化太丰富。永远读不懂,永远有惊喜。</font></h3> <p class="ql-block">讲下茶的问题。一是农残。很难避免,这就是为什么明前的,头春的茶价格高了。有些茶一年三四季采,农残难免,想下我们的餐桌就能明白。二是造假。翻新茶,开仓茶,调味剂,填加剂这种茶市场上并不少见。翻新多见于绿茶,调味多现于后加工茶如红茶青茶。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品种的茶会同一味道。其实同一品种的茶也由于各种原因不同而味道不同。我就曾因为说天下金骏眉一个味而受到业内人士的攻击,当然言论过于偏激。</p><p class="ql-block">农残难免可以接受,造假坚决抵制。</p> <h3><font color="#010101">茶,人,最后茶具。茶具为茶和人服务,分实用器和观赏器。观赏器与古董字画同类不属茶范畴不讲。实用器,只要安全实用美观个性。也没啥讲。茶为主器为辅。都为人服务。</font></h3> <h3>好茶随意泡,任何追求泡法都是为俺盖茶叶的暇眦,(个人观点)</h3> <h3>有感触就写点。喝茶时经常与茶友体会茶气也有许多朋友不明所以,包括喝茶多年的人。</h3><div>不是所有的茶都具备茶气,灌木台地,小树低海拔的茶叶茶气非常弱,几乎体会不到,特别是施肥催芽的茶,茶叶内含物少,没有茶气。</div><div>茶气,从医学生理角度去窥探茶气, 实质是茶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药理作用与人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综合作用。茶气对人和人与茶气的互动产生的效应,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心境下的感受也不一样。感受茶气也有层次之分、轻重之别,有直观感受,有重叠感受,也有多重感受。</div><div>也有不少人有着品质很好的茶,也经常喝茶,但也感受不到茶气。个人认为这是喝茶没有用心。喝茶的第一层次,用身体喝茶。现在制茶工艺非常先进,为迎合消费者口感,制茶师花样百出,口感都不错,如果不用身体感受,我们根本分不出茶叶原料的好坏,而茶气来自茶叶本身,不受制茶工艺影响</div><div>品味“茶气”要带着一份专一、带着一份虔诚,带着心境的明净通透、闲适淡定,这样才能够在茶气上升的刹那间抓住神经末梢的颤动、触摸到心页尖顶的微晃。就象是高手过招一样,品味“茶气”的功力和层级就在瞬间的厘毫之差。</div><div><br></div> <h3>5月25周四。人的饮食,分主食副食。主食量很大维系生存的基础。副食量小些补充些其它营养,并调下口味,如果心情好,喝点酒调下心情。一餐很美。</h3><h3>饮茶同理,口粮茶为主。一些其它茶作佐。一些高端茶调心情。量调整好就会喝的津津有味。</h3> <h3>大家吃饭时特别在品美食时。首先应该品鉴食材的优劣,之后才体会厨艺高低。高级的厨师会用技法掩盖食材的不足。喝茶同理。首先要知道茶叶的优劣。一种茶叶可以通过不同技法制成各种类和口味的茶。而茶气是鉴定茶叶优劣的标准之一。</h3> <h3>6月6日再次按纳不往驿动的心,再次开启寻茶之旅。</h3> <h3>第一站长沙。肖飞茶人。茶人是我突发奇想的一个名字。他爱茶,做茶,售茶。把爱放第一位可称为茶人。</h3> <h3>天尖,明前芽尖。贡尖,谷雨芽尖。生尖谷雨大叶。每年的采集止于此。这也是飞哥茶得到更多人喜爱原因。有些朋友说好的制茶工艺,好的冲泡方法,会让你分不清这些。在这些茶面前,这观点真的很无力。</h3> <h3>纯自然的生长无任何农残的野生百两,人的口味千差万别,可能暂时并不爱她的味道,但黑茶韵味十足,来的慢却更持久。以前经常纠结农残怎么喝出来。飞哥从农业种殖角度做了讲解,受益非浅。</h3> <h3>湖南大家更多了解的是黑茶。其实绿茶才多。一款黄金茶可竖姆指。全国有价的最贵的茶。当然无缘母树,二代也令人Za舌。泡二十道水,纯厚的象喝一杯豆浆。</h3> <h3>老齐有时是个无趣的人,有时会在一些场合做些不适的事。当大家对湖南茶特别是大飞哥茶津津乐道时。真的理解什么叫好茶不贵的野茶风情时。老齐拿了一款自带茶。瑕疵较少的一款正岩大红袍。引起轰动是必然的。但价格的超级不对等,让占优显得那么无力。</h3> <h3>和飞哥同行飞福建去拜访一位老茶人。此人在陶瓷界鼎鼎大名。其实在收藏老茶界更知名。</h3> <h3>上午见面简单谈了下主要陶瓷生意就讲话题引入喝茶。老师与飞哥简单交流了下就约了晚饭后喝茶。当时也在喝茶一款接待试探级熟普。</h3><h3>待续。</h3> <h3>晚餐无酒。直奔茶桌,主人与客人此时都有些迫不急待。先参观了贮茶室,各种坛坛罐罐林林种种。老师简单说了两句,打开一个大坛子,这坛子装茶大概能装10斤左右。里面有三分之一的茶叶。捧一把出来。老师问这是什么茶。我和飞哥在我们这代人喝茶可算翘楚大师也有耳闻。首回合抬手一锤力道十足。乌龙茶无疑,此茶带梗,条索弯曲,界于铁观音和大红袍之间。细看排除铁观音,确定古法大红袍。岩茶种类居多,说不出具体名字也正常 。存岩茶每年都要拿出来焙火,老师开始发表自己观点,错。他认为存茶就是让茶沉睡。中间不要唤醒它。如果经常唤醒。茶的生命就会耗尽。突然觉得茶也有生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人又怎能做万物主宰。这理论一出,有禅茶的感觉。此茶为100前古法铁罗汉。条索弯曲是用脚揉的茶。叶子弹性十足无碎茶。这茶今天不给你们喝就二斤多点。这简值了,抬手一锤镇的我两眼发花,转身就跑。</h3> <h3>我和飞哥参观展厅,郑老师备茶。二十分钟后分宾主坐好。第一款茶冰岛,老师报了个市场价,一入口,冰岛味十足茶对。这茶是秋茶,只值您报价的十分之一。老齐被打一锤,怎能不反手一枪。老同志面露微笑,狡猾。</h3> <h3>第二款白茶。这是百年白茶,不是存了百年而是树龄百年,存放了四年。老师二招过后以诚相待。四年存贮百年树龄的白牡丹。我至今喝到的最好喝的白茶。没润色好语言如何形容。那记忆20天后还在。</h3> <h3>经过两次试探和开门茶以后,双方进入相谈甚欢的阶段。第三款茶60年以上的铁观音。一杯入口老齐撑目,飞哥流泪。所有感觉极其丰富,却毫无违合感。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味道。暖间开悟。这时郑老师开始讲这茶的典故。福建人古时有传统,男人40岁要为自己准备寿木。做好后当时应该是为了寿木防潮,而在空棺材里放满当地产的铁观音。当人去世时茶叶拿出来大多丢掉。再次存放的极少。如果有人移居他地最终也没有回到故乡,这寿木与茶就一直保存下来。所以会有铁观音味道,陈香味,木香味。人生味。</h3> <h3>三泡茶过后,郑老师说你们自己喝,我去准备下。我和飞哥自泡自饮,忽然觉得很多话却相对无语,只频频举杯。竞然二十分钟过去了,当时没明白这么久郑老师在干什么,过了很多天后突然想一个词叫请茶。百年的虫屎龙珠茶。只一克。此茶泡后全场无言,郑老师从涛涛不绝变得一音不发,只说自己品。二杯下肚,七窍俱通。水路,气路俱通。这二款茶真的会通过喝茶感悟颇多,内心的东西无法用语言文字描述。涛涛不绝至一言不发。精彩分呈至平淡详合。茶是自己喝的,人生路是自己走的。郑老师用茶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拜服。无论多么丰富多彩的过程,最终追求的都是平淡详和。</h3> <h3>今天7月13日。早起。</h3><h3>经常有朋友问什么是好茶。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茶。现在喝茶的人有百分之九十找不到。你只是其中之一。又要好,又要各种适合。真的很难。</h3><h3>如果从口味品种出发,成千上万种。你如何选,配上价格指标,这会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作量。</h3><h3>把价格放首位会不会好很多。先去掉三分之二。有些朋友不问价的寻茶要茶样,耽误时间,找到了又如何。</h3><h3>但如果从茶叶的级别出发呢。就是先判断茶的等级。是不是更容易些。级别要比种类少多了。有些茶一看一闻就过了。</h3><h3>价钱,级别,口味。是不是你好象己经找到了。</h3><h3>如果茶具也这么选呢,价格,工艺,样式。</h3> <h3>7月15日周六。有时间有感受就随手写几笔,个人观点不求相同。本来判断茶的好坏等级最终大家会一致,但喝茶的感受却因人而异,很难雷同。如何感觉你好象找到了一款属于自己的茶,好象喝懂了一款茶,老齐的方法好象很简单直接。一款茶你喝了有记忆,那味道如此清晰,一想起就象喝了一杯的感觉。</h3><h3>那如何判断自己好象有些会喝茶了呢。你找到了自己那款茶之后,当你喝其它茶时,比你的那份好的你就多喝几杯,不如你的尝下即止。你的意识会瞬间自然的告诉你。</h3> <h3>又一个周末。喝茶以前拿到陌生的茶会迫不急待的去尝试。现在拿起又放下。真的想多喝几口自已终爱的款茶。</h3> <h3>最近有茶友问为什么茶越喝越平淡。我说你真的会喝茶了。好茶归于平淡,你开始喝茶是喝茶的优点,自然充满惊喜。现在喝茶的缺点,好茶缺点少自然平淡。这道理和生活是一样的,激情总会过去,喜欢平平淡淡才真的幸福。</h3> <h3>我们常常会在乎所喝的茶好不好,饮茶的环境好不好,却未曾发现,其实和谁一起品才最是重要的。</h3> <h3>世上好茶数不胜数,有些茶,你或许此生无份,有些曾经经历再无相聚,有些伴你一生,有些茶你可能避而远之,由此便产生“好茶”、“坏茶”。一切是缘。相遇是缘,错过也是缘;相知是缘,陌路也是缘;恩爱是缘,别离也是缘;和睦是缘,纷争也是缘;醒悟是缘,痴迷也是缘;成佛是缘,成魔也是缘。</h3> <h3>又有很久没写了。8月29日。</h3><h3>茶是生活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排末位。大多数人接触茶,都把它当成生活必需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龄的增长。有些人开始加深对茶的理解,开始把它当做奢侈品。生活品天长地久,奢侈品曾经拥有。来寻找那短暂而美妙的感觉。十几年前非常不理解贾宝玉为什么喝茶只喝第三道水的那一盏。那时也不懂为什么顶级的T恤只穿一水。老齐不赞同只喝一盏和只穿一次,也达不到那层次,只是突然感悟,存在就是有道理的。所以对茶来说耐泡是好茶不错。但不是全部。当大家品美味时有时并不在意会不会饱腹。在欣赏美女时也不会在意她会提多少重物。一笑而过。</h3> <h3>如何区分茶的品质?和朋友交流很要如何表达出来。总结了一套分清茶品质的方法,分享给朋友。</h3><div>我们认为现代所有的制茶工艺都是为了掩饰茶的瑕疵,所有的泡茶技巧都是弥补茶的不足之处,一款好茶,不论你怎么泡,味道都是能接受的。具体方法如下</div><div>洗茶,沸水10秒出汤。第一道沸水30秒出汤,第二道沸水30秒出汤,第三道沸水一分钟出汤,第四道沸水二分钟出汤,第五道三分钟出汤,第六道四分钟出汤,第七道五分钟出汤,每道汤的味道都有不同,但都好喝,不出水味,是高品质的茶。此方法对白茶绿茶青茶黄茶红茶黑茶全部有效,喝不下去,想呕吐的,都是工艺茶。</div><div>工艺茶因为茶叶的内含物不足,有着各类添加,加香味的,加甜味的,加鲜味的,来满足我们的口感,在这样的冲泡下,原形毕露,根本没法喝。</div><div>别说绿茶要60度,红茶85度,岩茶要快进快出,我说的是区分茶的好坏,不是讨论如何化腐朽为神奇</div> <h3>亲收亲制的野生千两下山了</h3> <h3>有人说,老齐你的茶怎么和那些大品牌比,我问为什么。他说有实力。整个洞市大茶山2017整山只有一斤野生天尖,有实力又怎样。再说为什么要比。</h3> <h3>茶器为茶服务。任何只为茶器而做的茶器都不值得推崇。浓妆淡抹总相宜。主要有主角。白瓷,青瓷,黑釉由古延今。在谈论价值都会提一句茶汤。另外这种艳俗的茶器放在茶桌上多么的不协调。如果去了解下那神秘的配方。绝不外传。会不会更震惊呢。</h3> <h3><font color="#010101">有时会突然想到些事,也许是开悟也许是歧途更深。为什么我们去市场买个碗或盘子不去问商家要检测报告。有些茶具买家还没说什么。商家就先拿出检测报告。是怕不相信吗?如果一件作品出现在面前,我们首先并不是去赞美它,而是先问安全,一笑而过。</font></h3> <h3>12月18日。很久没更新美篇了。今日早起又想捉笔。一个人能坚持做一件事其实并不容易。老齐喝茶很久,有一天突然明白了茶非必须品,那健康为首,再选口味极其重要。也提出了尽量避免农残,坚决抵制造假的理念。所以多次反复宣传判断假茶的方法。希望各位茶友也多提心得,以共勉。</h3> <h3>即然开笔,多写几句。在分清了茶叶对错之后要如何选茶喝茶呢。这话题以前说过。口粮茶,佐茶,高端茶。口粮茶选择很重要。首先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另外口粮茶需要经营。经营的好。你的口粮就会比别人的高端。绿茶,岩茶,红茶,因为工艺成本较高,市场追捧,经济炒作。普通消费者选茶的范围很小 。普洱范围就广些。未经市场炒做的传统意义的黑茶大家可以关注。如何把口粮茶经营成高端茶呢。看眼光看魄力。举例说明 当年普洱极低时,除了茶商囤集外,有些茶客存了很多。若干年后。市场上几万一饼的茶也当口粮茶来喝。认识位大哥。06年收的黑茶千两。当时一,二千元一只。现在市场报价10万。不谈变现切开喝了。过去己成过去。谈现在。老齐自己做茶向大家推荐茶。黑茶中有一份千两。12年的。一只千两切了39片。一片几百克。卖一两千元一片。绝非口粮类茶。大家把它做高端茶收一点来尝试。17年老齐又亲自上山做的千两。今年8月份做了茶友的订制。价格怎样。是12年的几分之一。订制的茶友5年后切开当口粮茶喝可否。所以口粮茶是可以经营的。</h3> <h3>学无止境。放之四海而皆准。茶当然不例外。朋友能在某种事情上达成共识称为知己。茶友一定是知己。今日早醒。</h3><h3>绿茶(龙井),红茶(金骏眉),岩茶(三坑两涧),普饵(新生,冰岛,班章),黑茶(野生二十年老茶)。</h3><h3>为什么这些排一起呢。从价格上考虑。可以找出价格接近的。我说的是价格。那么花同样的价格你会选哪种呢。</h3><h3>如果选老茶。咱俩一致。老茶客喝老茶是用身体去喝。</h3><h3>有朋友说除了黑茶其它品种也可以喝老茶呀。</h3><h3>绿茶 老茶没见过也没喝过。但有茶友说只要是好茶都可存放。</h3><h3>红茶,岩茶。二十年?会是天价吗</h3><h3>普洱二十年。不谈价。会是尴尬期吗。</h3><h3>二十年的传统意义上的黑茶。指的野生纯料。未经市场化炒作。完美。</h3><h3>有些朋友会评论。你这些东西我都有。什么天价。百八十。那我们聊的不是一个领域的问题。勿评。</h3> <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7日清晨,老齐几年没写东西了,一直纠结一个问题,卖市场上喜欢的还是卖自己喜欢的。当茶是生意时就有了烟火气,这些年老齐一直坚守自己的初衷,真的有些累,很难再写出这样的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