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名人“非常名”

《闫天三的时光札记》

<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南阳的这一方水土不仅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普罗大众,也养育了灿若繁星的大批高士名人,且风流不断,百代盛传。 </p><p class="ql-block">那么南阳名人究竟有多“名”? </p><p class="ql-block">1、南阳名人数量多。据不完全统计,仅二十四史记载的南阳名人就有800人之多。加上志书、辞书和其它文献记载,南阳名人多达2000余人。近代以来南阳名人更是喷涌而出,仅两院士就有20多人,南阳作家群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先后有10多人担任过全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南阳籍作家先后有10多人获鲁迅或茅盾文学奖。更有为数众多的法学家、重点大学校长和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2017年统计省部级150余人、副军以上240余人)。 </p><p class="ql-block">2、南阳名人层次高。南阳名人不但数量多,而且层次高。有站在世界科技顶峰的“科圣”张衡,有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有被誉为“商圣”的范蠡,有被视为智慧化身的“智圣”诸葛亮,有被赞为“谋圣”的百里奚,有创造“光武中兴”盛世的刘秀。现代以来有哲学大师冯友兰、考古学家董作宾、农业经济学家陈凤桐、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语言大师丁树生、地质学家冯景兰、教育家张嘉谋、著名作家姚雪垠、二月河等,他们或站在世界顶峰,或引领时代潮流,或享誉中外流芳百世,影响深远。 </p><p class="ql-block">3、南阳名人呈现集群性。南阳名人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在条件适宜的社会环境中集群涌现。最为典型的是两汉时期,据《汉书》统计,西汉时南阳籍官员18人,大多任职九卿。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南阳籍官员154人,其中任宰相的27人,任公卿侍郎(相当部长)38人,被封侯王的120人,还有5个皇后。近代以来涌现的作家群、院士群、法学家群、大学校长群等就是有力的例证。 </p><p class="ql-block">4、南阳名人保持可持续性。就持续性而言,我国的一些地方在某一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名人,但在历史长河中,因为种种原因,常常在某一个时期会出现断代。而南阳名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却代不乏人。北宋以前南阳人才辈出,随着南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江山代有人才出”,如元代著名农学家畅师文、李士瞻,明代出了12名进士、1名榜眼马之骐,清代出了台湾知府高叔祥、教育界名人冯台异等。 </p><p class="ql-block">南阳名人现象的成因探析:</p><p class="ql-block">(1)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的品格塑造和成长有显著影响。处在地球不同纬度的人在肤色、身高、体能、智力甚至寿命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非洲黑人在竞技体育中速度、耐力对抗上有明显优势,而德国濒临波罗的海,以温带气候为主,诞生了康德、费尔巴哈、黑格尔、尼采、马克思、叔本华等传世大师,而世界上有一些地理环境恶劣的地方,往往文化是一片荒漠。南阳区位优势:位于中国核心腹地,交通方便,水路发达,是南船北马的交通要道,同时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秦岭挡住了北方的沙尘和冷空气,而大巴山则隔离了南方的潮湿与炎热。南阳少有地震、旱涝绝收之灾,是一块有利于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战略地位重要。得中原者得天下,控南阳者控中原,南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使这里发生了一起起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事件,引无数志士仁人在这里施展雄才大略,集各方英雄在这里纵横驰骋,那鼓角争鸣的岁月,曾使多少南阳儿女壮怀激烈,那风起云涌的历史,曾引无数风流人物竞折腰,思想家的睿智、政治家的谋略、军事家的智慧,成为润泽南阳名人的丰富思想文化滋养。(2)民族集聚的人口优势众所周知,植物、动物都有边缘杂交的优势。人类也是如此,婚姻半径越大生的孩子就越聪明。南阳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全国56个民族,南阳占36个,各民族杂居结姻,必然形成人口生育优化。例如元朝初期,曾先后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向南阳移民近一百万。明朝中央政府也多次从山西、陕西等地向南阳移民,由于南阳“南船北马”的交通优势,大批南北方商人聚集南阳,也包括解放前大批南下干部落户南阳,使南阳的人口构成得到了很大改变。大批外来人口,不仅扩大了南阳人的婚姻半径,为优生优育创造了条件,同时,移民和外来人口还带来了多元文化交汇、融合和升华,为南阳名人的成长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 </p><p class="ql-block">(3)举贤荐能的伯乐文化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南阳不仅盛产千里马,也同时盛产伯乐。广为流传的“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如果没有徐庶的竭力推荐、没有刘备的求贤若渴,诸葛亮顶多只是一个有文化的种地人。被尊为“商圣”的范蠡,原本上是楚国贫贱之人,时任宛令的文种听说范蠡博学多才,曾三次屈宛令之尊去乡间草屋与范蠡促膝长谈,以诚相邀一起投奔越国,终成越国霸业。东汉时,南阳太守崔瑗离任时将张衡推荐给即将接任的鲍德,鲍德到南阳后即任命张衡为主薄。后又向皇上举荐张衡,皇帝便公车征召张衡到洛阳当了尚书,后改任太史令。张嘉谋培养提携董作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美谈。董作宾自幼聪慧,少年刻字就很有功夫。张嘉谋时任民国副议长,他家住南阳长春街北头,与董作宾的杂货铺比较近。张嘉谋觉得董作宾孺子可教,就推荐他到南阳县讲习所,后又接到开封引荐他考入河南省育才馆,跟自己学甲骨文知识。后来张嘉谋搬到北京居住,又邀董作宾去北京,介绍他与甲骨文教授徐旭生认识。1927年,张嘉谋邀董作宾去洛阳考察三体石经和安阳考察殷墟甲骨文,写出了《试掘安阳小屯报告书》,一举成名。 </p><p class="ql-block">这些口口流传、经久不衰的伯乐荐贤的故事,为南阳名人成长提供了令人鼓舞的、成长氛围,这种独特而又浓厚的伯乐文化,一方面使举贤荐能者受到社会的普遍尊崇,使更多的人以做伯乐为荣,积极主动去发掘更多的志士贤能,另一方面也使更多的人坚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曙光,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成名成家去激流勇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