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圣米歇尔山</b></p> <p class="ql-block"> 圣米歇尔山位于法国北部,是耸立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之间海面上的一个花岗岩小岛,一座锥形的小山兀然拔地而起。最为壮观的是山顶上的圣米歇尔修道院建筑群比它赖以存在的、直径约1公里的小山高出两倍。修道院附属的哥特式教堂尖顶高耸入云。这个画面在欧洲明信片上占有重要席位。大文豪雨果曾赞誉说,圣米歇尔山对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这里早已成为法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之一,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达350万之众。圣米歇尔山距巴黎有5小时车程,我第一次到法国就造访这里,正遇到雨天,丝毫未减弱对它的兴致。</p> <p class="ql-block"> 公元708年,天主教亚太航什主教欧贝下令在栋伯山为大天使圣米歇尔建设一座神殿,源自圣米歇尔崇拜,在中古世纪的宗教信仰中,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性,是战事之神,打败象征魔鬼的恶龙。此地便成为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朝圣之地,为圣米歇尔悠久的历史揭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本笃教会于十世纪在此修建修道院,山下也逐渐发展出村落的形式,至十四世纪以更扩及山脚地带。圣米歇尔山上设有坚固的堡垒和城墙,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成功地抵御了英军的攻击,不仅是军事建筑的典范,更成为法兰西民族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法国大革命以后,教会的修士遭到解散,修道院至1863年均被充作监狱,直到1874年才被视为历史古迹,获得大规模整修,工程迄今仍持续进行。中古世纪信徒眼中的圣地与天堂显影,如今终于恢复辉煌的原貌。</p><p class="ql-block"> 圣米歇尔山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圣米歇尔山距海岸有2公里远,受到海洋潮汐作用,交替与大陆相连和相隔。朝现夕隐,充满神秘感,白天大海退潮时,水落岸出,通往修道院的道路显现出来,可是到了黄昏就开始涨潮,天一黑,圣米歇尔山就变成了孤岛。对抗英军时每次只要坚持半天,势如奔雷的涨潮就会淹没通往陆地的滩涂,为爱国者们赢来宝贵的休息时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英法战争中,虽然英军占领了诺曼底和法国众多城镇,但最终就是沒能攻下圣米歇尔山修道院。上千年来它宛如大西洋波涛中的一艘永不沉沒的航船,见证了历史。</p> <p class="ql-block"> 沿圣米歇尔山的青石板路小巷拾级而上,两旁商铺和餐馆林立,也有一些小旅馆,坚固的山墙将海风和巨浪隔绝在外。大约走20分钟后,雄浑壮观的圣米歇尔修道院建筑群就安详地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圣米歇尔修道院</b></p> <p class="ql-block"> 圣米歇尔修道院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古迹,整体的设计绝非其它任何修道院所可比他拟。中古世纪的建筑师傅在设计时,完全依据金字塔的山形,围绕着花岗石山向上建设各幢楼层。修道院的附属教堂位于山顶,由若干地下小教堂构成的平台所支撑,承受上方长达80米的教堂重量。奇迹楼被视为修道院建筑登峰造极的杰作,显示十三世纪的建筑技术之先进,已能成功地在岩石陡面上,建设两个高达三层的建筑,是独一无二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 圣米歇尔山上的建筑群的底部是由罗马式大石柱支撑着的两个大殿。几百年来,这是储存食物和收留贫穷朝圣者的地方。这两个大殿为人们提供食和住两个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一囗深井提供整座修道院的淡水供应,人们奉为圣水。</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上走,就是修士们修行室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 新钟楼为哥德式建筑,于1897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哥特式的尖顶和500公斤重的大天使米歇尔手持利创的镀金雕像,是1879年才添加上的。最后一次修缮工作至20世纪末才完成。(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穿过无数的厅堂,走过迷宫般的走廊,终于爬上了顶层的圣殿。这里没有一个精美的石雕,也没有豪华的讲坛,没有绚丽的玫瑰彩色玻璃,一切都那么平凡而朴实,如此雄伟壮丽的外形之中,隐藏着朴实浑厚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大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门的大门廊。</p> <p class="ql-block"> 修道院附属的教堂从1023年开始修建,1060年已经添进了罗马风格的大教堂和修士们居住的多层建筑,大教堂建成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朝圣者,这块圣地也开始变得远近闻名。</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呈十字形,分祭坛、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顶无法提供宽阔平整的地基,人们便沿山坡修筑了几处建筑以教堂建在同一个水平面上。</p> <p class="ql-block"> 圣米歇尔修道院里的内院及其回廊在修道院的第三层,为建筑精华所在。它们被二层的花岗岩镶嵌于大教室之上,远眺则犹如悬浮于天水之间,其景致之壮观,好似天上庭院。</p> <p class="ql-block"> 站在修道院平台上可见大海、滩涂和堤岸。</p> <p class="ql-block"> 修道院的内部建筑</p> <p class="ql-block"> 二层颇具档次,一间带有两个壁炉的会客厅,专门接待有身份的人。会客厅的顶部气魄非凡,呈宽阔的穹隆形,并有交叉拱肋加固;另一间结构柑同的屋子专供修士们从事抄写经书的工作室,以及冬季取暖。</p> <p class="ql-block"> 修道院内部精美雕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架建于1820年的巨大转轮,巨轮仿自中世纪工地建造专用的动力轮,在修道院被充作监狱期间,专门用来运送囚犯食物的。</p> <p class="ql-block"> 古炮台</p> <p class="ql-block"> 此行是参加巴黎的文华旅行社圣米歇尔山一日游,乘坐双层旅游巴士,提供中文导游服务。</p> <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诺曼底夕阳下的田园。</p> <p class="ql-block"> 旅游大巴将我们送到巴黎杜伊勒斯花园旁,还能赶上夜间的地铁回住地。</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座圣女贞德骑马雕像。</p> <p class="ql-block"> 本文照片拍摄于2013年10月15日(因修道院内部大多不允许拍摄,故留下照片不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