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一一 栗峰山庄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春节后的一个周日,天空睛朗,阳光明媚,多日阴雨后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儿子带我和老伴出去晒晒太阳,目的地是李庄古镇,很近,只有二、三十分钟的车程。</p> <p class="ql-block"> 沿着宽敞平坦的大道,不一会就来到了南广镇立交桥,公路沿着长江边顺江而下,阳光照射下的江水呈现出一片浅蓝色,远处的江面竟同天空融成了一体,分不清哪是天空哪是江水…一年多没走这条路了,感觉一切都还是如此的新鲜!随着车中播放的优美乐曲,这时的心情自然是非常轻松愉快的…</p> <p class="ql-block"> 南广镇立交大桥</p> <p class="ql-block"> 蓝色的江面映衬着蓝蓝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横跨大江的一座高大雄伟的大桥伫立眼前,这是去年下半年才投入使用的盐坪埧长江大桥。从大桥头立交桥下的路面通过,两旁如森林般密布的巨大水泥墩柱,都令人惊叹 “基建狂魔”们的魔力,更何况那无数巨大宏伟的基建工程!</p><p class="ql-block"> 谢谢勤劳智慧的建设者们,是你们的双手創造了祖国美好的今天!</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盐平坝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大江上又一座正在建设中的临港长江大桥映入眼帘,为了抢时间,即使是新春佳节,工人们也没有休息,桥面上是一个个忙碌的如芝麻股大小的身影…大桥全长1742.1米,中间是4线时速350公里的蓉昆高铁和渝昆高铁过江通道,两边各是三车道的城市快速路,最靠边的分别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整个桥面宽63.9米,是世界上最宽的公铁两用大桥。</p><p class="ql-block"> 离大桥不远处的江对岸,是前几年才新建的宜宾港,宽大的货运码头上屹立着一排排龙门大吊,地面上整齐地堆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集装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建设中的临港长江公铁两用大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车子已到了李庄,临近一两公里的路边都停满了各种车辆,宽阔的停车场内也“座无虚席”…</p><p class="ql-block"> 李庄古镇紧挨长江边,既有古寺、古廟、古街、古民居等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历史文化;更有抗战时期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迁来的同济大学、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旧址,当年名人云集热闹非凡,所留下的抗战文化吸引着四方游客…还有当地的一些名小吃,如大如手掌、薄如蝉翼的李庄白肉,其刀工、吃法和味道都堪称天下一绝。李庄白糕、李庄黄巴也各具特色,以及众多的土特产品等…近年来新开发的江南水乡“月亮田”,又成为了游客们一个热闹非常的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子转了一圈也没能找到个合适的停车位,只好掉头开进了一条乡间小道,虽是公路,但弯多、路窄、坡陡,幸好路面还较平整,走了一阵,终于被前面的一辆水泥罐车挡住了去路,车子也不好掉头,只好停下来等待。初春的太阳把车身晒得暖暖的,不一会儿便热了起来,都有点过夏天的感觉了! 等了很久,罐车终于挪开了,我们的车子才得以前行,来到几间农舍前的一处平坝停下,拿出随车带来的活动座椅等,开始享受这川渝地区冬春季节难得的温暖阳光…</p><p class="ql-block"> 刚才打听路人,才知这里有一处叫“栗峰山庄”的地方,我便随意走去看看,沿着一道十多米高的石阶爬上一个平台,右转90度又上一个更高的石梯,石阶陈旧,破损严重,看来是很有些年分的了,心想这个山庄老板太抠,也不整修一下!突然一抬头,石梯尽头的大门边掛着一块黑底金字的长牌子,走上去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让我非常的吃惊…原先以为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农家,或是一个地主庄园什么的罢了!让人沒有想到:在这样一个乡野僻壤之地,竟然藏着这么一个国字号的研究院所,令我十分的惊喜!虽然在宜宾生活了几十年,也早已听说过这个单位,但却不知其所在何处?今天却意外地被我撞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国立中央研究院四合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 研究所旧址是一个仅有一层建筑的农家四合院,老地名叫板栗坳张家大院,中间一个宽敞的院子,四面的房间全都是展厅,陈列着研究所当年的许多图片、资料和实物等。我兴致勃勃地分别一个展室一个展室地仔细观看…</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研究所学者云集 名人汇聚</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先生遗像</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赠傅斯年的手书《焚书坑》条幅</p> <p class="ql-block">傅斯年 著名历史学家,曾受蔡元培先生聘请担任该研究所的筹建并任研究员兼所长。</p> <p class="ql-block"> 傅斯年和著名学者梁思永、董作宾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甲骨文之父董作宾先生像</p> <p class="ql-block">任继愈 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p> <p class="ql-block"> 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一一中国古建筑大师梁思成院士拍摄的栗峰山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该研究所于1928年成立于广州,后迁北平、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入长沙,后又迁昆明,为躲避敌机轰炸和当时昆明高涨的物价,又于1940年展转迁到宜宾李庄板栗坳。当时学者云集,在这样一处偏僻落后的乡野落脚,足见其何等的艰辛!加之生活又极度地困苦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者们仍然坚韧执着,精神昂扬地履行自己的史命,为国家的文物保护、科普宣传、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实在可歌可敬!这里纯朴善良的乡亲们,也敞开双臂,热情地欢迊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腾房让屋,送柴送菜…以本就非常贫乏的物资,保障了研究所人员的最低生活供应…</p> <p class="ql-block"> 研究所历年迁徙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战争环境下的物价飞涨,下图这样一张钱币只能买最廉价的香烟二支,或是带棍的小圆球糖一个,或是五香花生米十粒,或是小而薄的烧饼一个,或可寄平信五封或掛号信二封…足见当时的民众和先辈们的生活是何等之苦!是当今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除了对我国的军事佔领,大肆屠杀奸淫我同胞,疯狂的经济掠夺外,还全面进行文化入侵,肆意轰炸破坏我古建筑,损毁、掠夺我古文物典籍,企图全面摧毁我文化体制和教育设施,代之以奴化殖民教育,变中国为其永久的殖民地… </p><p class="ql-block"> 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华民族所造成的灾难之深重,范围之广泛,在世界文明史上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 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地对敌冦进行着军事上的拼死抵抗的同时,抱着“文化不亡则国家不亡”的文化理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文化抗战,以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为手段,有力地抗击了日寇的文化入侵,保护了我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血脉和繁衍生息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研究所旧址展览馆前言</p> <p class="ql-block">舘内的实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费正清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东亚中心創始人,1942年访问李庄并参观该研究所,为中国知识界学者们的“坚韧不拔精神深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李约瑟 英国现代生物化学家、科学历史专家,中国人民老朋友,当年曾受所长傅斯年会见,并参观和作学术交流,盛赞中国学者是“最杰出的”。</p> <p class="ql-block">董作宾先生自题画像</p> <p class="ql-block">董作宾先生生平介绍</p> <p class="ql-block">董作宾大师主持发掘的殷墟甲骨实物照片(共三万多件)</p> <p class="ql-block">殷墟发掘现场及有关资料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李庄期间,董作宾用20个月时间完成了其扛鼎之作《殷历谱》。这是胡适先生对《殷历谱》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董作宾作《甲骨文与中国文字》</p> <p class="ql-block">董作宾先生的甲骨文书法作品(1)</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书法作品(2)</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书法作品(3)</p> <p class="ql-block">汉字从甲骨文到草书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该硏究所学者陈槃手书</p> <p class="ql-block">研究所在李庄的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世代相传,延续五千多年从未间断过的伟大文明! </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标志和最主要载体。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摸仿自然界事物的形态,所创造和发明的象形符号演变而来的,原本就有自然的属性…凡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合理性,因而也就是自然的和最完美的。随着文字书写工具的不断改进和书写技巧的不断提高,书法逐渐发展成了一门美无止境、世界独有的一项专门艺术门类…</p><p class="ql-block"> 汉字的创造发明,展现了我们祖先高度的聪明和智慧,造就了中华民族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并区别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p><p class="ql-block"> 汉字在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曲折… 但都被我们的祖先和精英们一一化解了!蔡倫发明了造纸,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从而解决了书写的载体和手写的效率问题,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上世纪五十年代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创建和广泛使用,不但解决了汉语学习和民众文化普及的难题,还直接推动了普通话在全国各民族中的普及推广;当今的王选教授发明了激光照排输入系统,又完美地解除了汉字电脑输入的困境,使汉字在网络上的运用如鱼得水,其简捷、快速、方便的程度,效率之高、效果之好,都远远超过了世界上所有的其它文字,人们都知道联合国用六种通用文字印制的文本,最薄的那一本必定是中文版的。用汉字写出的各种诗歌、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意思表达的生动、细腻和形式的多样性也是其它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更为神奇的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可以用的几个简单汉字相组合的新词,就能清楚明白,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而那所谓“世界通用”的英语等文字,却要不断地制造出新的词语才能适应,长期积累所造成的百万多条词语,要熟练地记忆下来,对任何人都绝非易事!据说美英等国的文盲率远比中国的要高,一个初高中生的阅读能力远不及只识两三千汉字的中国小学生…</p><p class="ql-block"> 汉字与世界其它文字最大的不同,不仅是代表一个读音,更是能夠代表一个或多个含义,不但能听其音,更能观其形,明其义…其阅读的效率当然要比其他的拼音文字高得多…</p><p class="ql-block"> 我们国家的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和方言众多,同一个汉字的发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都有所不同,但是它的含意和所代表的意思是却是同一的,是不变的 … 所以可以说,在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促进国家的统一方面,汉字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欧洲没有统一的文字,至今仍然是分裂的几十个独立国家…</p><p class="ql-block"> 自秦汉以来的中国,绝大部分时期都是统一的大国!万分地感谢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古人,我们的前辈,我们的精英和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p><p class="ql-block"> 韩国、越南本是受汉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但却抛弃了汉字,今天的年轻人看不懂他们自己祖先的典籍和历史,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远不只于此…至今其有识之士已有所重视…在这个问题上,小日本算是还比较明智…</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包容性。几千年来,无论是匈奴的入侵,还是蒙族、满族的统治,直至近代世界列强的掠夺和佔领,都沒有能夠摧毁中华文明,没有使中华民族屈服…相反,却被中华民族战胜了!被中华文明同化了!中华文明在不断继承和保持自己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和接纳着外来文化的优点和精华,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己。特别是百年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外来的马克思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把中华文明又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又赋予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思想就是这个新时代最高水平的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 如今,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国文化正以不可阻档之势,加速走向世界,并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局势和未来!</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可以自豪地宣布:</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目的一走能夠达到!</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p><p class="ql-block"> 任何困难,任何強大敌人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0日</p><p class="ql-block"> 于四川宜宾</p><p class="ql-block"><br></p>